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唐诗是中国古典诗歌艺术的巅峰,语言艺术是唐诗取得非凡成就的重要因素。唐诗在语言艺术方面主要有三个方面的突出贡献,即形式的成熟、词法句法的创新以及意象的塑造等。总结唐诗的语言艺术特点,反思新诗发展中的问题,可以得到三个基本的启示,即形式问题依然是诗歌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汉诗必须充分发掘和尊重汉语的诗性,意象是诗歌语言艺术组织的中心。  相似文献   

2.
清代古典唐诗学进入了集成总结时期.神韵派、格调派、性灵派、肌理派、桐城派、宋诗派、汉魏六朝诗派等具有集成性质的诗歌流派的更迭起伏,钱谦益、王夫之、叶燮、朱彝尊、刘熙载、王国维等特色独具的诗人的不断涌现,均从各个方面丰富了清代唐诗学的内涵.这一时期,无论是在学理上的建构,还是在笺注、选本、评点、总集的汇纂等方面,都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变化.梳理清代唐诗学嬗变的特点,可以见其在整个唐诗学史上和清代诗学中的地位与作用.  相似文献   

3.
生命意识是文学艺术活动中特有的情感交流现象,具有高度的审美自足性。唐诗中呈现出浓烈、深刻、多重的生命意识,堪称此类审美意识的创作典范。而人类情感的抒发、自由意识的凸现、高大深神意境的融造,则是唐诗中最充分体现生命意识的三个方面。这就可以更深入地对唐诗进行审美观照,从诗作的深层意蕴中,探究出唐人对生命存在形式的认知以及有关人生、伦理和人格的省识  相似文献   

4.
网络传播影视节目及其引发的著作权纠纷在最近几年呈不断蔓延之势.集中对视频分享网站未经授权传播使用影视作品反映的问题,结合法律规定和典型意义的判决,进行了思考和分析,提出了明确的观点,并提出解决方法和建议.现行<著作权法>、<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计算机网络著作权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相关规定完全可以适用和解决上述问题,此类问题不能适用"避风港"原则,并重点对适用<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第22条进行了分析.还通过对具有典型意义的司法判决进行了解读,进一步阐明了对上述法律规定的适用.同时也提出了影视作品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强调在保护工作中应更全面和深入的认识著作权的经济价值.最后,对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了一些有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联合国反腐败公约>(下简称<公约>)对腐败犯罪等特殊诉讼对象设立了特别的侦查措施,而我国尚没有体现差别原则的特别侦查措施.笔者认为我国应同国际接轨,与<公约>规定的一些措施同步,赋予职务犯罪特殊的侦查措施,以有效地打击腐败犯罪.  相似文献   

6.
韩国自1950年起,对中国古典诗歌的研究渐趋重视,出现了相当均衡的研究景象,取得了显进步。截止到2000年,韩国已发表有关中国诗歌研究的论、专和注释本约有1500余种,其中唐诗研究的成果达700余种,约占整个成果的一半。但韩国人研究中国学很有可能只停留在“模拟”阶段。  相似文献   

7.
《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有关图书馆的规定解读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期待已久的<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终于在2006年5月由国务院公布了,<条例>出台不久,有人就发表文章认为:长期悬而未决的数字图书馆的法律问题,得到了国家法规的明确界定.  相似文献   

8.
本文讨论侵权法对民事主体利益的规范范围及规范途径.文章提出的基本问题是:侵权之"权"包括哪些权利及利益,纳入侵权之"权"的权利或者利益该如何加以规范?文章提出,<侵权责任法>基本上还是延续了<民法通则>模式的规范途径.<民法通则>模式在对民事主体利益的规范上尚存在不足.但是,<侵权责任法>为进一步解释留下了空间.应当采德国法的权益区分模式解释<侵权责任法>第2条及第6条第1款,以此构建我国侵权法的权益规范途径.如此,既可以保持法律的稳定性,也可以保持法律的灵活性,还可以减轻民事立法的负担.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陆续发现九条有关<西游记>的文献资料.这些资料既不见于有关资料汇编,亦不见于诸家论文与著作,对研究<西游记>的思想内涵、版本、故事演变乃至传播与影响,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网络服务提供者在版权侵权责任的认定上,应承担过错责任,但我国<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并没有明确界定网络服务提供者侵权的主观状态.对此,在将来<著作权法>修订时应增加对网络服务提供者的具体合理注意义务和间接侵权中的主观判断标准等相关规定,以完善对网络服务提供者侵权责任的认定.  相似文献   

11.
曹寅等人承刻钦颁<全唐诗>、<佩文韵府>二书是清初出版史上的大事.二书的刊刻地均在扬州,刊刻<全唐诗>成立的机构名"扬州诗局",刊刻<佩文韵府>成立的机构名"扬州书局",虽一字之差,实为两次组局.两次刊书活动在刊刻主持者、刊书规模、难易程度上均有着显著差异.两次刊书活动中均存在一定的搭刻私书现象,这些私书的刊刻与组局的主旨无关,故不得纳入清内府所刻书的范畴.  相似文献   

12.
王立民 《法学研究》2014,36(5):192-208
三十年来,中国出版、发表了唐律研究著作19部,论文476篇,大致可分为注释类、系统阐述类、专题研究类,研究成果丰硕,研究队伍扩大,研究影响凸显。唐律在唐朝、中国古代、东亚乃至世界法律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中国三十年来法学教育有了大发展以及思想解放和学术环境宽松等,是唐律研究成就显著的主要原因。前瞻唐律研究,要拓展唐律的文本研究、比较研究、文化研究、实证研究、实施研究、史学史研究,加强对海外唐律研究成果的吸收,打开唐律研究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3.
14.
陈玺  宋志军 《证据科学》2009,17(5):597-607
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发展的鼎盛时期,其法律制度也达到了古代封建法制的最高水平。唐代总结其前代王朝刑事证据之经验并有所创新,直接影响着后世。唐代立法和司法实践体现了据证惟实、重视伦理权衡等证据原则,主要证据形式包括口供、证人证言、物证、书证和勘验笔录,相应的取证方法主要有取得口供和证言的刑讯、获取实物证据的现场勘验和搜查,司法官员运用经验和逻辑推理综合审查和运用证据。  相似文献   

15.
“唐律一准乎礼”是《四库全书总目》对唐律特征所做的一个经典性概括,唐律因此也成了中国传统儒家化的典范和象征。应当注意的是,唐律所据以为准之“礼”是唐礼,亦即秦汉以来繁衍变异了的礼。这种礼及其所代表的价值观念或称之为“礼教”,或称其为“名教”,构成了秦汉以后历代帝制王朝的官方正统。但这种“礼”与孔子所倡导的礼已经有了实质性的差别。因此,对此命题以及中国法律儒家化之类命题都必须辨正地看待,做具体地分析,以确定何者是名副其实的儒家化,何者是形式主义的儒家化。这样,我们才不至于因固有法律的残苛而迁怒于儒家,乃至造成认识上的偏差。  相似文献   

16.
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发展的鼎盛时期,其法律制度也达到了古代封建法制的最高水平。唐代总结其前代王朝刑事证据之经验并有所创新,直接影响着后世。唐代立法和司法实践体现了据证惟实、重视伦理权衡等证据原则,主要证据形式包括口供、证人证言、物证、书证和勘验笔录,相应的取证方法主要有取得口供和证言的刑讯、获取实物证据的现场勘验和搜查,司法官员运用经验和逻辑推理综合审查和运用证据。  相似文献   

17.
南宋李壁笺注的<王荆文公诗注>是宋代重要的一部诗歌笺注本.李壁在<文选>式的传统笺释方法基础上,发展了前代的注释之学,主要有三方面的贡献:以史证诗,借注王诗以显史;探求诗歌旨意;从文学角度来评论诗歌的艺术特征和审美价值.这对后代诗歌笺释之学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唐代统治者总结了历代惩治贪官污吏的立法经验,对官吏贪赃枉法的 刑事责任不仅在立法上作出了详细的规定,如严密的防范措施,犯赃涉及的范围和量 刑幅度等,而且在司法上对犯赃官吏的处罚也相当严厉。唐律以立法形式整顿吏治, 缓和了阶级矛盾,提高了统治效能,促进了经济发展,使唐朝社会呈现出安定繁荣的 盛世局面,在我国封建法制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在中晚唐诗歌史上,姚、贾虽以苦吟并称,但思想境界的不同、时代士风的变迁,已使二人的诗歌精神产生巨大差异.从孟郊、贾岛到姚合,随着苦吟的内蕴变化,诗人的艺术追求也发生了重要变化.姚合上承王维及大历诗人,融汇张籍、贾岛等诸家之长,成为苦吟诗人的集大成者.他所追求和倡导的"清峭"诗风,代表了晚唐苦吟诗人共同的审美趋向.这是他们在艺术旨趣上最终选择姚合,远离贾岛,形成情感平和、风格雅正创作格局的根源.  相似文献   

20.
唐律误杀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晓林 《法学研究》2012,(5):198-208
唐律中的误杀指行为人因其主观认识与客观情况不符而造成他人死亡的行为。误作为一种非故意而予以宽宥的形态在唐以前已非常固定,在唐代及后世文献的记载中没有实质变化。《唐律疏议》中误共出现190次,涉及到46条律文,其含义均涉及行为人的主观心态及责任形式。唐律中的误杀可分为起因于劫囚、窃囚、盗、斗殴、谋杀,以及疏忽大意所致的误杀六类。全面解析律文所列的具体误杀行为与刑罚的对应关系是研究唐律误杀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