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商业成功作为专利创造性判断中的辅助因素,是从经济激励角度对技术方案的肯定.最高人民法院在胡颖与专利复审委员会专利权无效行政纠纷案中明确,当采取“三步法”难以判断技术方案的创造性或者得出无创造性的评价时,商业上的成功才被纳入创造性判断的考量因素;对于商业上成功的考量应当持相对严格的标准,只有技术方案相比现有技术作出改进的技术特征是商业上成功的直接原因的,才可以认定其具有创造性.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专利实践中,只要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预料不到的技术效果",则可以确定发明具备创造性.这一做法降低了创造性的标准,甚至导致"预料不到的技术效果"的滥用.详细分析了欧洲专利局关于"预料不到的技术效果"的规定以及典型判例,提出应对中国专利实践中"预料不到的技术效果"作为创造性的考虑因素附加一个限制条件.  相似文献   

3.
普拉格雷是一种已经被批准上市的口服抗血栓药物,中国专利01815108.6要求保护的是普拉格雷的盐酸盐和马来酸盐.在无效程序中,专利复审委员会和一审法院认为该专利不具有创造性,应当被宣告全部无效,而二审法院作出了相反的判决.在该案中,涉及到如何确定选择发明的创造性,特别是预料不到的技术效果这一问题.本文从该案出发,讨论了判断选择发明的创造性时应当注意的问题,包括比较对象、预料不到的技术效果判断标准、举证责任和实验证据等问题.  相似文献   

4.
简要介绍了TRIZ理论,重点分析了TRIZ理论在创造性判断中的应用.从专利的创造性判断的角度来说,适当考虑TRIZ理论所提供的近似标准的创新过程和标准解有助于使创造性判断更加客观.TRIZ理论在创造性判断中的应用包括如下三方面:有助于更准确理解发明改进点、拓展文献检索和对比文件的组合方式以及为不同对比文件相结合的技术启示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专利法律法规缺少公知常识的明确定义以及仅从来源角度对公知常识的载体进行开放式的列举,造成了公知常识认定的随意性及模糊性.以载体来源作为认定公知常识的判断标准是业界的普遍做法,但却是对“公知常识的认定”的误读.回归创造性判断的基本框架内,将“公知常识的认定”与“创造性判断”有机联系,充分考量创造性判断中各种实质性要素对认定公知常识的影响,构建并适用“技术领域——技术问题——技术启示”的认定标准,才能正确地认定公知常识.  相似文献   

6.
秦元明 《人民司法》2012,(12):4-5,1
对于发明或者实用新型专利而言,需要分别设立合理的创造性判断标准。由于技术领域范围的划分与专利创造性要求的高低密切相关,因此技术比对时所考虑的现有技术领域就很重要。审判实践中,确定技术领域应当是要求保护的发明或者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所属或者应用的具体技术领域,而不是上位的或者相邻的技术领域。  相似文献   

7.
不可罚的事后行为理论一般被认为是我国不处罚本犯自洗钱及掩饰隐瞒犯罪所得行为的理论依托。但该理论的基本定义及法理存在疑问。不可罚的事后行为理论本质上是德、日司法者优先考量预防必要性、罪刑均衡性、效率原则等需罚性因素的情况下形成“事后行为不可罚”之司法现象,后经其学界之学理总结而建构形成的理论。但该理论混淆了行为应罚性和需罚性判断的区别,对于“数个行为数次侵害法益”之事实间如何能作同一评价缺乏明确的具体判断标准。法益侵害同一性判断关注主观不法意思个数、客观实行行为个数、法益侵害类型个数三个标准,其对于事后行为可罚性的判断标准更为合理、明确。不可罚的事后行为理论可在法益侵害同一性判断中解构。  相似文献   

8.
张荣彦 《知识产权》1995,5(1):17-19
中国专利法第26条第3款规定:“说明书应当对发明或者实用新型作出清楚、完整的说明,以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准。”条文中引入了“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以下简称“技术人员”)这一抽象的概念。在专利审查过程中,所述的“技术人员”不仅是判断说明书是否对发明作出“清楚、完整的说明”,即通常所说的“充分公开”的参照对象,而且也是判断发明是否具备“创造性”时的参照对象,正如审查指南第二部分第四章第2.2节所述:“发明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是指发明  相似文献   

9.
熊琦 《当代法学》2024,(1):108-120
在社交媒体所带来的商业模式中,传播“二次创作”所生成的新作品已经成为一种互联网平台新的收益来源,并由此产生了长视频和短视频市场之间的收益分配争议。与此同时,移动互联网所带来的技术便利,也使网络用户充分借助他人作品进行自由表达的期望获得了理论上的支撑,使转换性使用得以逐步替代合理使用,在司法实践中扩大了目的转换的积极意义,最终造成合理使用判定标准可预期性的丧失。为了在法教义学层面提高合理使用在判定“二次创作”行为时的稳定性,有必要回归传统的经济分析路径,一方面可以获取从“伯尔尼公约”到域外司法裁判经验的解释学积累,从中梳理出合理使用在应对历次传播技术挑战时的核心要素;另一方面可以围绕现行规范中的“三步检验法”来正确解释著作权限制与例外制度中的“介绍、评论和说明”条款,为“二次创作”的合法性认定提供更为准确的学理解读。  相似文献   

10.
目前,采用现代审查制的国家都把“三性”(新颖性、创造性、实用性)作为衡量专利申请是否具有专利性的基本标准。在进行发明的实质审查时,审查员所依据的尺度只是有关“三性”规定的抽象的法律条文,即用一种抽象尺度来进行评判,这就很难避免由于审查员的专业水平、分析能力的不同所带来的影响。所以如何掌握专利审查尺度成为各国专利局执行实质审查程序时的关键问题。目前各国专利局都采取了一些措施来保证审查尺度的一致性,并依据文献对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行定性分析和“三性”的评判,但始终没有引入定量评判。  相似文献   

11.
根据《专利法》的相关规定,发明创造性的概念为:发明的创造性,是指与现有技术相比,该发明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审查指南》中对发明创造性概念中的"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做了进一步细化:发明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是指对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是非显而易见的;发明有显著的进步,是指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能够产生有益的技术效果.  相似文献   

12.
判断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创造性的关键是判断该发明或实用新型专利相对于现有技术是否具有显而易见性,而显而易见性认定的关键是判断现有技术中是否给出了结合该发明或实用新型相对于最接近的现有技术的区别技术特征的技术启示。因此,现有技术是否存在相关技术启示就构成了创造性审查中最核心、最关键同时也是最重要的内容。技术启示具有整体性,对技术启示的认定要注意发挥技术问题的指引作用。  相似文献   

13.
李红澜 《人民司法》2023,(26):95-97
公安机关工作人员对于在巡逻过程中发现的突发情况具有进行现场处置的职权,其所实施的临时救助和应急处置行为属于行政行为。判断公安机关应急处置行为是否合法合理,首先应当进行适法性考量,即从处置行为是否符合现行法律法规关于职权、内容、程序等的规定进行判断,其次则应当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合理适当性考量,即结合救助事件发生的突然性(超出正常场景)、实施救助过程的合理性和后续抢救过程的及时性等进行综合判断。  相似文献   

14.
谢冰清 《法学杂志》2016,(11):132-140
合理期待解释原则作为保险法上的一项特殊解释原则,在我国司法实践中已有所运用,但亟需明确其适用规则.合理期待原则应平等适用于保险消费者,不应排除对老练被保险人的适用;应适用于包括经保险监管机构审批在内的格式条款,但不应适用于个别议商性条款.对于“期待”之判断应考量保险人的行为是否引起被保险人之客观期待,包括保单以及保险交易中的误导行为.对于合理期待中“合理”之标准应考量被保险人之老练程度、保险人明确说明义务、保单语言是否符合目的以及缴纳保费的多少等因素来综合判断.在适用位阶上,合理期待解释原则应当与一般解释原则同行,而非扮演最后出场的角色.  相似文献   

15.
发明的创造性是中国专利法第二十二条规定的作为授予专利的三个先决条件之一。一项发明若被认可具有专利性,它除了具备新颖性和实用性之外还必须具备创造性。中国专利法第二十二条第三款则定:“创造性,是指同申请日以前已有的技术相比,该发明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该实用新型有实质性特点和进步。”由此可见,发明是否具有创造性是与它的实质内容或者说与决定性的技术特征有关的。对于审查  相似文献   

16.
在进行创造性判断时,是否存在将现有技术进行结合以解决本申请要解决的技术问题的技术启示一直是创造性判断的关键。本文经过分析梳理常见的判断方式,明确了在进行创造性判断时,应当严格按照专利审查指南的规定,比较对比文件中公开的相应技术特征在该对比文件所中实际所起的作用与区别特征在本申请中所起的作用是否相同。同时,为了帮助判断,本文提出在判断是否存在技术启示时可以考虑的因素。  相似文献   

17.
本文结合处理审查意见中的具体体会,从分析通信技术领域中信息属性特征是否具有非显而易见性的角度论述本发明的创造性,为答复审查意见提供一些可行的思路。通过分析,本文得出的结论是现有专利制度中对创造性的审查判断标准容易导致通信技术领域发明审查的思维误区,致使专利审查工作者在进行审查工作时不仅需要耗费大量心血研读对比文件,还需要时刻提醒自己从"事后诸葛亮"的思维逻辑中跳出来,才能得出相对客观的审查结论。  相似文献   

18.
何家栋 《法制与社会》2014,(12):233-235
在专利审查中,创造性判断比新颖性判断更为困难,因它包含了专利审查员的主观性因素。不少优秀的发明总是具有巨大随机和抽象性质,很多时候是不能用一般的逻辑思维来衡量。在现实当中,也有不少优秀的发明申请,因不具有创造性,而不授予专利权。认知心理学的问题解决便是研究有关于人类如何解决问题的学科。因此,两者很可能是具有相关性的,也许,通过认知心理学的观点和思维,能有助于提高创造性审查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9.
刘悦 《法制与社会》2014,(14):26-28
客观归责理论是在刑法理论发展过程中被提出来的。在大陆法系刑法理论中,归责是一个很重要的阶段。责任是主观的,违法是客观的。随着相当因果关系的发展,相当性成为判断因果关系的标准。在相当性理论的基础之上,客观归责论被提出来。客观归责论利用风险原则将事实和刑法规范连接起来,风险的判断具有评价的意义,但客观规则所论证的是客观的不法,因此,客观归责就成为构成要件要素。客观归责作为消极的构成要件,成为三阶层理论中第一层的客观构成要件。客观归责论区别于第三阶层的主观归责,因为客观归责可以使得构成要件该当性不成立。风险原则有三个判断标准:制造风险、实现风险、和构成要件效力范围,这使得客观归责论的独立地位得以确立。我们在进行个案定罪时,要将因果关系和客观归责逐个判断,构成要件是否该当就决定我们是否进入下一个阶层的判断。  相似文献   

20.
在采纳客观说的标准来探讨和分析注册会计师执业过失的内涵时 ,应选择“合理的注意义务”作为判断注册会计师是否具有过失的标准 ,以“独立审计准则”作为判断注册会计师注意义务的基础。同时应注意到 ,遵循“独立审计准则” ,实际上是要求注册会计师在执业时 :履行必要的审计程序 ,保持适当的职业谨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