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郑惠 《法制与社会》2013,(34):79-80
党的十五大以来,各地认真贯彻国有经济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方针,积极推进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调整,探索公有制的多种有效实现形式和国有企业改制的多种途径,取得了显著成效,积累了宝贵经验.国有企业改制发展至今,为推动我国经济的健康持久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但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国有企业改制的深入,改制期间的职务犯罪不断发生,造成大量国有资产流失,企业经营困难,改制进程缓慢,也在一定范围内激化了社会矛盾,成为社会的一大隐患.因此在打击国有企业改制期间职务犯罪同时,预防职务犯罪的发生也十分重要.本文拟通过对5年来湘潭市岳塘区人民检察院查办国有企业改制期间职务犯罪案件的调查,分析国有企业改制期间职务犯罪的特点、原因,进而提出一定的预防对策,以期能预防该领域职务犯罪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借企业改制之机,侵吞公共财物案件的发案数和涉案金额都呈攀升趋势,而贪污罪案件则要占到企业改制中职务犯罪案件的50%。虽然国企改制以及改制过程中的犯罪现象具有阶段性特征,但所争议的问题却涉及贪污罪构成中的一些基本理论,故而将国企改制中认定贪污罪的具体问题作为研究视野,具有一定的现实与理论意义。为准确理解和适用法律,笔者调取了近年来江苏全省法院审理的国企改制中涉贪污罪的案件  相似文献   

3.
我国的企业改制起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国有企业的改革,从1993年开始,改制的主要内容开始针对国有企业的产权制度。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改制主体已不限于国有企业,还包括集体企业及其他非国有企业,改制的范围也逐渐扩大,包括企业的合并、分立、出售、重组等。在企业改制过程中,出现了国家工作人员随意低估资产、隐瞒债权、虚设债务、虚构产权交易等非法方式去隐匿公共资产,给国家或集体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一些不法分子在企业改制中通过隐匿资产、虚增成本等手段侵占国有资产的案件时有发生,致使企业职工上访,严重影响了社会政治稳定。由于此类案件与通常的贪污犯罪有所区别,加之法律规定不明确,造成执法办案上的一些误区,应当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5.
《新法规月刊》2011,(2):91-101
在涉及企业改制的职务犯罪案件中,理论界及实务部门对侵吞国有资产犯罪事实认定及法律适用等方面均存在较大争议。受委派从事公务的人员属于准国家工作人员的范畴,在解释立场上应当从严掌握标准,而不宜放宽条件。否则,势必不当扩大国家工作人员的认定范围。企业改制完成的时间节点以工商变更登记日为基本原则。应以被告人隐匿的国有资产总额认定贪污犯罪数额。恶意支配自己并未完全控制的财产应该构成犯罪,相应的资产应纳入犯罪数额。应该以被告人实施隐匿土地使用权时的评估价格作为贪污的犯罪数额,对于被告人的经营所得.可以违法所得予以追缴。  相似文献   

6.
周其华 《法学杂志》2004,25(6):30-31
国有公司、企业公司化改革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有公司、企业改制中,应特别注意防止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之便侵吞国有财产,防止国有财产大量流失。本文作者根据已发生的种种职务犯罪的案例,进行分析研究,指出如何定罪处罚,这对如何预防国有企业改制过程中职务犯罪行为和司法实践中如何惩罚这类犯罪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本文立足于2003~2007年北京市检察机关查办的发生在国企改制中职务犯罪案件的调查资料,以实证的方法,考察国企改制中职务犯罪的特征、内在结构,并以此为基础寻找新形势下适应社会发展的防范国企改制中职务犯罪的策略。  相似文献   

8.
赵杰 《青海检察》2000,(4):33-35
国有企业改制,使企业的法律形态发生了重大的变革,对检察工作产生的直接影响是犯罪的主体呈复杂化趋势,同时犯罪客体确认的难度加大。改制后的企业因多种经济成份的股份共存,各类不同属性的资产重新组合使公司,企业财产性质呈现出复杂性。因此,正确认定新形势下的贪污贿赂等职务犯罪的主体及在这种混合刑经济中的公共财产,  相似文献   

9.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备受社会各界关注,成为当前政府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审理企业改制案件也成为各级法院的重点工作之一。由于目前规范企业改制的法律法规并不完善,法律原则在企业改制案件审理中的作用凸显。本文试图结合企业改制案件审判实践,总结审理企业改制案件应把握的法律原则及具体适用,以期对企业改制案件的审理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0.
李明昌  鲁亮 《法制与社会》2013,(25):134+146
法院在审理民事案件过程中,在法院开庭后、判决前,被告企业发生改制,企业的性质及名称均发生变更,而在法院判决时没有考虑这一因素,判决中的被告仍是改制前的企业。在案件执行过程中,改制后的企业拒绝配合法院执行,出现这种情况时法院应当如何处理?本文认为,企业变更并不能对抗法院生效的裁判,变更后的企业应当对变更前企业的债务承担责任,法院应当直接通过执行裁定变更案件被执行为改制后的企业。  相似文献   

11.
国有企业作为社会经济活动的主要部门,是国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具体的物化表现,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基础。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国有企业职务犯罪案件也呈上升趋势,它不仅制约了市场经济的发展,也严重干扰了企业的经济秩序,不仅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也严重败坏了党风和社会风气。近日,我们结合工作实际,对我市部分大中型国有企业职务犯罪情况进行了调查,从调查情况看,这些国有企业共发生职务犯罪案件32件,其中受贿案件18件,占发案的56%;挪用公款案件8件,占发案的25%;贪污案件6件,占发案的19%。因此,国有企业…  相似文献   

12.
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自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经济体制改革以来,我国经济体制正在实现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渡,与之相适应,我国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也在经历着行政机关附属物的地位,向相对独立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进而向成为真正独立的企业法人转变。要搞活国有企业,就必须对国有企业进行改制。目前在国有企业改制中导致国有资产严重流失等职务犯罪现象频繁出现,与一般职务犯罪相比,国有企业改制中的职务犯罪表现得更加疯狂贪婪,因此,要予以严厉惩治。  相似文献   

13.
职务犯罪侦查中有效运用逻辑推理有助于提高案件侦查效率和案件质量。本文结合案例对逻辑推理在职务犯罪侦查中的作用进行了简单分析,以期职务犯罪侦查人员能充分认识逻辑在职务犯罪侦查过程中的作用,推动职务犯罪侦查工作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当前,国企改制已进入攻坚阶段,国有企业职务犯罪有加剧的现象。国有企业职务犯罪对企业的危害性特大,严重破坏了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稳定发展,轻则造成国有资产大量流失,重则影响社会安定,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不稳定因素。通过对国有企业职务犯罪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结合原因对预防国有企业职务犯罪提出几点对策。  相似文献   

15.
黄瑛纪超周洁 《法制与社会》2014,(9):196+202-196,202
近年来,以利益冲突为根源的典型"家庭化"腐败案件在全国范围内愈演愈烈,这些案件的发生严重影响了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廉洁形象。为加强预防职务犯罪力度,切实从源头上减少和预防腐败的发生,并有效推动建立健全党员领导干部防止利益冲突制度的顺利开展,我院总结了近年来发生在我区的四起家庭式职务犯罪案件,以期通过对四起案件的分析提炼出该类型犯罪特点,为下一步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上海市浦东新区检察院办理了多起中央部属兄弟省市国有大中型企业在浦东分支机构发生的贪污贿赂案件,这些案件的一再发生,提醒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这类驻外机构工作人员职务犯罪问题。 一、部属及兄弟省市国有大中型企业派驻浦东分支机构工作人员职务犯罪的现状和特点分析  相似文献   

17.
在当前我国司法机关查办职务犯罪案件的司法实践过程中,出现了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即案件相关证人不愿作证、翻证和作伪证。但证人证言对职务犯罪案件的准确查处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本文从司法机关工作实际出发初步探讨了此问题的解决思路,希望对证人"不证、翻证、作伪证"的问题在司法实践中的具体解决起到积极作用,减轻查办职务犯罪过程中的证明障碍,节约有限的司法资源,降低职务犯罪案件的黑数。  相似文献   

18.
推进企业改制,特别是国有企业改制,建立产权清晰、权责分明、权利义务相一致的现代企业制度,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中之重。近年来,随着企业改制的不断深化,改制中的问题也逐渐显露,由此而提起诉讼的企业产权转让纠纷案件也大量增加。人民法院在审理这类案件时,由于缺乏相应的法律、法规,加之企业改制的政策性又很强,审理难度相对较大。本文拟就审理企业产权转让合同纠纷案件应注意的若干问题作些探讨。 一、企业产权转让合同的主体范围问题 企业产权转让合同是指企业资产管理人或出资人作为出让方,就企业产权全部或部分转让,与…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一些地方国有企业在产权制度改革过程中因腐败问题导致国有资产流失的现象,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一个焦点问题。前几年,我市少数企业在改制过程中也出现过类似情况。如何避免这一问题的发生呢?我们的做法是:把积极支持企业改制作为服务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主动介入,积极参与,抓住关键,立足防范,全程监督,努力从源头上防范和治理企业转制中的消极腐败问题,保证企业改制的健康运行。全面清查,严把资产评估关摸清资产底数是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堵塞漏洞、防止资产流失的重要环节。为此,我们配合有关部门严格…  相似文献   

20.
随着国有企业改制的深化与人事制度的完善,国家干部和行政级别的概念在企业中越来越淡化,改制后的企业新招聘的人员及留任的原国有企业工作人员,很多不再填写干部履历表,而是由合同对其进行约束。这种情形下,如何界定国家工作人员的身份,已经成为贪污贿赂等职务犯罪案件中争议较大的问题。争议的焦点主要集中在对“委派”及“从事公务”的不同理解上。2003年11月13日最高人民法院印发了《全国法院审理经济犯罪案件工作座谈会纪要》(以下简称《纪要》),其中专门针对国企改制中国家工作人员的认定提出了解释性意见:“国有公司、企业改制为股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