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兰 《法制与经济》2013,(7):115-116,118
2006年10月11日,中共中央十六届六中全会上,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中提出要在我国现阶段实行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该政策的实行同时意味着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正式成为了我国的基本刑事政策。国家制定刑事政策不仅仅是为了打击犯罪,更重要的是为了保障人民的权利与安全。刑事政策是针对现今社会的治安状况,基于民主与法治,通过对近些年犯罪现象以及犯罪原因的分析研究所采取制定的。所以,将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推进社区矫正可以从小部分入手,打击犯罪、保护人权,避免由各种利益冲突所引发的严重犯罪和治安问题。将"严打"与"宽大"相结合,也正是实现了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目标。文章阐述的则是关于社区矫正与宽严相济刑事政策问题的思考。  相似文献   

2.
我国的社会主义刑事政策是由党和国家为惩治和预防犯罪,以至减少和最终消灭犯罪而制定的行动准则。它是在同犯罪作斗争中不断发展和完善的,是具有中国社会主义特色的刑事政策。它与以往任何一个社会的刑事政策都具有实质性的不同和独具的特征。概括起来,我国刑事政策  相似文献   

3.
2006年10月11日,中共中央十六届六中全会在《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提出了"要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从此,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成为我国继"严打"、"惩办与宽大相结合"的刑事政策之后,结合我国目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而提出的我国现阶段对犯罪治理情况更加全面成熟的刑事政策。本文仅从流动人口的审查逮捕工作入手,探讨如何以宽严相济  相似文献   

4.
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是党和国家在总结与犯罪进行有效斗争经验的基础上,从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反映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本质要求而确定的国家刑事司法活动的基本准则。司法行政机关是国家重要的刑罚执行机关,司法行政工作涵盖了国家刑事司法活动的主要和重要方面,因此,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是司法行政事业改革和发展的引领和导向,是司法行政机关全面实现刑事执行使命的核心与灵魂。  相似文献   

5.
卢萍 《法制与经济》2008,(23):48-50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适用宽严相济政策,既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又是推动和谐社会构建的有效手段。在新形势下,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有了突出的新性质,能够理性看待犯罪现象,强调宽严的正当顺序,侧重非犯罪化、轻型化、非监禁化,更为关注惩罚行为人的效果。在我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期形势下,检察机关有必要对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作更深层次的回应与解读、作出明确的界定与阐释,以期厘清刑事政策的价值取向和思想途径,明确检察机关在刑事司法过程中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6.
现代刑事政策是国家和社会整体以合理而有效地组织对犯罪的反应为目标而提出的有组织地反犯罪斗争的战略、方针、策略、方法以及行动的艺术、谋略和智慧的系统整体。"构建和谐社会"的元政策、"综合治理"的根本刑事政策、"惩办与宽大相结合"的基本刑事政策、"依法从重从快严厉打击严重刑事犯罪"的方针以及"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构成当代中国少年犯罪的刑事政策基础。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与"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司法保护四位一体"的少年犯罪防治体系,则构成当代中国少年犯罪刑事政策的本体。只有在刑事政策基础与刑事政策本体的互动与一体的考察中,才能真正把握当代中国少年犯罪刑事政策的全貌与本相。  相似文献   

7.
现代刑事政策是国家和社会整体以合理而有效地组织对犯罪的反应为目标而提出的有组织地反犯罪斗争的战略、方针、策略、方法以及行动的艺术、谋略和智慧的系统整体。"构建和谐社会"的元政策、"综合治理"的根本刑事政策、"惩办与宽大相结合"的基本刑事政策、"依法从重从快严厉打击严重刑事犯罪"的方针以及"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构成当代中国少年犯罪的刑事政策基础。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与"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司法保护四位一体"的少年犯罪防治体系,则构成当代中国少年犯罪刑事政策的本体。只有在刑事政策基础与刑事政策本体的互动与一体的考察中,才能真正把握当代中国少年犯罪刑事政策的全貌与本相。  相似文献   

8.
一、出台背景 (一)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需要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是党中央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新形势下提出的一项重要政策,是我国的基本刑事政策。它对于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犯罪、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切实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 全力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宽严相济,是党中央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形势下提出的一项重要的刑事政策。是我国在惩治犯罪、维护社会稳定的长期实践中积累的经验总结,是惩办与宽大相结合政策在新时期的继承、发展和完善。准确把握、深刻领会宽严相济刑事政  相似文献   

10.
构建和谐社会与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之实现   总被引:36,自引:0,他引:36  
一、构建和谐社会及其对刑事政策的影响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指明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1.
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是党和国家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确定实施的重要刑事司法政策,是新形势下刑事审判工作正确执行国家法律的重要指针,也是我国长期以来在惩治犯罪、维护社会稳定的实践中形成的基本经验,完全符合我国国情。笔者将结合刑事审判工作的实际情况,对这一政策的实施现状、存在问题及如何更好地贯彻实施这一政策提出若干建议。一、贯彻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的现状  相似文献   

12.
缓起诉制度是目前刑诉法学界所较为关注的一个热点,它起源于起诉便宜主义的理念,反映了刑事追诉理念从报复刑向目的刑的转变。当前,我国正在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和谐社会应当是以人为本、宽容和睦、协调有序的社会,对于犯罪不仅要打击,更要重预防、教育。宽容地对待犯罪,是和谐社会刑事政策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3.
宽严相济是我们党和国家的重要刑事司法政策.尤其是在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形势下.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关于如何建立具有中国司法特色的起诉犹豫制度。我愿谈出自己的一孔之见,供大家商榷。  相似文献   

14.
刑事法律科学的发展和社会的安定和谐,离不开对犯罪形势的科学分析。针对传统犯罪统计方式的不足,世界各国纷纷进行被害人调查工作。在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开展犯罪被害人调查,全面了解当前的犯罪状况,对于我们的刑事理论研究、刑事司法实践和制定刑事政策,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2006年中央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将宽严相济确认为我国新时期的刑事司法政策,它表明了我国新时期刑事司法政策的新发展,必将推动我国司法理念、司法机制乃至司法体制的革故鼎新,促使全社会认识犯罪更加深刻,对待犯罪更加理性,预防犯罪更加合理,惩治犯罪更加有效。其理论支撑与实践依据如下:  相似文献   

16.
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及其在检察工作中的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实施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是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提出的明确要求,它既是正确处理我国当前犯罪问题的需要,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我们要正确理解和全面把握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的深厚内涵,在检察工作的各个环节予以贯彻落实。  相似文献   

17.
论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刑事政策是国家针对犯罪而采取的防治方略,是否适时适度、科学合理,直接影响着惩罚和预防犯罪的整体效果,关系到社会和谐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的产生,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和丰富的社会条件,与传统刑事司法政策相比,它对打击和预防犯罪、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更大的现实意义和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8.
张灏 《法制与社会》2010,(27):189-189
刑事政策是由犯罪这一社会现象所引发的国家和社会的整体反应体系,旨在对犯罪进行预防和控制,从而维护社会秩序,保证社会生产和生活的正常进行。刑事政策指导刑事法律适应社会的需要,对缓解社会矛盾、构建和谐社会有重要意义。改革开放以后,我国主要实行“严打”的刑事政策,进入21世纪,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又提出“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  相似文献   

19.
在党和国家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社会发展总体战略目标的时代背景下,我国应在这一基本国策的指引下合理设计应对严重刑事犯罪的刑事政策。具体来讲:首先,在政策目标设计上,应当确立超越于刑罚目的的政策目标;其次,在政策对象设计上,应将重点应对对象从传统的治安犯罪向职务犯罪、经济犯罪、严重有组织犯罪等拓展;最后,在政策手段设计上,应实现从“严惩”到“严控”的机制转换。  相似文献   

20.
张毅  季国强 《法学杂志》2007,28(5):102-104
实施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既是正确处理我国当前犯罪问题的需要,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当前,在司法实践中对"外地人"犯罪的处理存在着不和谐的情况,其情况之一就是对外地犯罪嫌疑人普遍采取逮捕等羁押性强制措施,因此,对"外地人"这一特殊群体的犯罪如何处理,有必要放在当前和谐语境下作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