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天津检察》2008,(1):80-80
一、关于毒品犯罪案件的管辖问题 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毒品犯罪案件的地域管辖,应当坚持以犯罪地管辖为主、被告人居住地管辖为辅的原则。  相似文献   

2.
一、关于毒品犯罪案件的管辖问题 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毒品犯罪案件的地域管辖,应当坚持以犯罪地管辖为主、被告人居住地管辖为辅的原则。  相似文献   

3.
单位犯罪诉讼程序有其特殊性,在任何单位犯罪中,均以犯罪单位和有关责任人员为被告人;在犯罪单位发生变更的情况下,要注意被告范围的特殊性。诉讼代表人属于被告一方的当事人,但又不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也不同于证人、辩护人和委托代理人。单位犯罪案件实行个人被告随单位被告由同一法院一共管辖。在起诉制度方面,对单位被告和个人被告实行一并起诉或一并不起诉的原则。对单位犯罪案件的强制措施,应根据强制措施的不同对象和客体分别设置和选择使用。  相似文献   

4.
编辑同志: 我们在审理不公开审理的刑事案件时,有的被告人亲属要求旁听。对此,有两种意见:第一种意见认为,不公开审理的阴私案件,亲属不能旁听,其理由是被告人亲属旁听后可能  相似文献   

5.
毒品犯罪案件中被告人口供的鉴别与认定杨耀武,杨荣刚,杨明朗在毒品犯罪案件中通常使用的证据是:现行查获的毒品、对毒品的技术鉴定结论、被告人的口供以及少部分的证人证言。对于其他几种证据,其审查认定比较简单,唯有对被告人口供的审查判断较为复杂,而其在审理毒...  相似文献   

6.
李鑫 《法制与社会》2013,(33):72-73
我国西北地区毒品犯罪案件逐年增长,在司法实务中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主观明知”的刑事推定问题目益突出;近年来学术界对推定确认案件事实的特殊方法展开了初步研究,刑事推定制度及原则是诉讼证明的替代方法,与无罪推定、有利被告人原则并不矛盾,它利于解决司法实务中突显的问题;加强对西北地区毒品犯罪案件中刑事推定的运用,与其他禁毒方法、政策综合运用,以期部分解决该地区的毒品犯罪问题。  相似文献   

7.
案件     
《中国律师》2012,(9):86
全国特大生产销售"地沟油"犯罪案件公审8月22日,全国特大"地沟油"系列案在宁波市中级人民法院公开审理。自2007年12月起,被告人柳某等7人将餐厨废弃油提炼成含有有毒、有害物质的非食用油销售,以正常豆油名义销售给河南省某公司和袁某等人,至案发时销售额达9920余万元。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一系列冤假错案的曝光,引发了百姓的热议.也有不少人在反思我国的死刑复核制度:以往,90%以上的案件不公开审理.法官只是根据被告人和律师提交的书面抗辩材料判案.律师与被告人没有当庭辩论的机会,这种粗糙的审案程序往往挡不住冤假错案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2010年3月9日,江苏省东海县人民法院公开审理了被告人许青君、陈文品拐卖儿童一案。被告人许青君犯拐卖儿童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十三年六个月,被告人陈文品犯拐卖儿童罪,判处有期徒刑12年。  相似文献   

10.
笔者在实践中经常发现,庭审当中,被告人为争取立功、减轻罪行,当庭检举揭发一些重大犯罪事实或为侦查犯罪提供重要线索。但是,由于案件公开审理,审判人员往往要求被告人当庭口头提供线索或举出证据,从而造成一些重大的线索经听庭人员、新闻媒体散播而很快泄出去,导致无法查实该线索。笔者认为这一做法不妥。  首先,这些线索往往都是被告人在认罪服法争取立功的情况下提出来的,一般都是其亲耳所听、亲眼所见有一定价值的犯罪线索(当然不排除其中有一些无价值的传闻),根据这些线索很可能挖出一批犯罪分子来。但是,由于公开审理…  相似文献   

11.
《中国审判》2014,(8):38-38
2010年2月26日上午,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人民法院在该院审判法庭公开审理被告人周某交通肇事一案。与往常不同的是,庭审现场只有法官和书记员,却不见法警押送被告人到庭,但被告人回答法官询问时的声音却清晰地回荡在法庭,被告人的影像也出现在法庭大屏幕上。原来,这是海曙法院首次利用数字法庭开展远程审判。  相似文献   

12.
赵彬 《天津检察》2006,(5):25-27
笔者从事刑事二审工作已经多年,但专职审理未成年人被告人上诉案件还不满一年,在这不满一年的时间里,感到当前在审理未成人犯罪案件中,存在一个误区,就是大学聚集在一起研讨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时,往往注意的是对未成年被告人如何进行教育育、挽救,就连撰写调研报告总结经验也都是集中在未成年人犯罪的成因、家庭教育、社会影响等方面,但却忽视了在刑事诉讼过程中如何保障未成年人被告人受到公正的裁判结果。  相似文献   

13.
电信网络诈骗及其关联犯罪案件具有涉众性、犯罪行为复杂性等特点,对案件合理分案有利于提高诉讼效率,及时查明案件事实,保障对被告人公平审判。但当前我国分案处理的法律缺位、适用标准模糊、分案处理程序衔接不畅等问题,导致实践中随意分案、辩方程序性权利无法保障等情形常有发生。电信网络诈骗及其关联犯罪案件分案处理应遵循“并案为主,分案为辅”的适用原则,同时还应明确分案处理的适用情形,强化被告人质证权和辩护权等合法权利,并加强侦诉审三阶段的衔接协调。  相似文献   

14.
陈琳  张辉 《法庭内外》2009,(11):62-62
2009年9月18日上午,东城区法院未成年人案件审判庭公开审理一起因被告人无证醉驾导致同车少年身亡的交通肇事案件,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5.
人民法院启动再审是我国刑事审判监督程序的一部分,其既包括有利于被告人的再审,也包括不利于被告人的再审。从刑事诉讼基本原理来看,允许人民法院启动不利于被告人的再审的做法违反了不告不理原则、控审分离原则和禁止双重危险原则,在部分案件中还违反了上诉不加刑原则。从世界范围来看,无论是大陆法系、英美法系还是混合法系,无论是否允许法院启动再审,都不允许法院启动不利于被告人的再审。允许法院启动不利于被告人再审的制度在当今已经不具有任何正当性。从实务的角度,人民法院应当立即停止启动不利于被告人的再审;从立法的角度,应当明确禁止人民法院启动不利于被告人再审的规则。  相似文献   

16.
累犯中时间条件的认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案例启示:对存在疑点、难以确定是否符合累犯的构成要件的案件,需要根据刑法和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与精神进行解释,即罪刑法定原则和存疑有利于被告人原则。罪刑法定原则要求法院判定某一行为是否构成罪,必须严格按照法律规定的条件和标准.不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和要求的,不能任意解释、推测而定为有罪;存疑有利于被告人原则要求在一个具体的刑事诉讼中,当出现对法律理解的不一致,或者案件事实的证明过程中出现不确定的因素时,应作出有利于被告人的解释或有利于被告人的事实认定。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上海地区外国人犯罪案件数量逐年上升,案件类型大幅扩展,涉及国家地区众多,诉讼权利保障难度不断加大。少数外国被告人国籍认定难、外国企业主体资格认定难、小语种翻译保障难、来自域外的证据认定难、强制措施不适应社会管理现状等问题长期困扰我国司法机关。检察机关在审查国籍时采用实质原则和协商一致原则相结合的方法;在保障外国被告人翻译权时采取重大案件特别授权,口头与书面告知相结合,以及对翻译问题取证固证的方法;积极探索域外证据的认证、认定手段;积极引导轻微刑事案件中涉案外国人的刑事和解,保障其程序选择权。  相似文献   

18.
日前,北京市通州区法院公开审理了孙利民等4人职务侵占案。被告人利用担任快递公司经理的职务便利,私自打开客户包裹,将其中财物用砖块替换后据为己有。庭审中,被告人对公诉机关指控的主要犯罪事实均无异  相似文献   

19.
为增强刑事审判的透明度,体现刑事审判的公正性,提高公众的法律意识,我国的刑事审判采取了以公开审理为原则,以不公开审理为例外的审判形式。但在这两种审判模式中,有关个人隐私的保护问题我国法律则没有过多谈及,仅是在刑事诉讼法中规定了涉及个人隐私的案件不应当公开审理,且此规定中对个人隐私的把握标准亦很不明确。本文中,作者拟以"个人隐私"为视角对刑事审判中的公开及不公开审理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0.
王杨  崔大鹏 《法庭内外》2007,(11):64-64
近日,北京市顺义区法院审结了一起抢夺危险物质犯罪案件。被告人盛小永、倪千以抢夺危险物质罪被判处有期徒刑4年。被告人李东阳也以转移赃物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年。被告人武海潮以窝藏赃物罪被判处有期徒刑6个月缓刑1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