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诉讼费用制度是民事诉讼法中不可或缺的制度,它直接决定国民接近司法的程度,只有在能够承担得起且认为合理的情况下,民众才会接近并利用司法以实现自己的权利。因此,对域外诉讼费用进行比较研究就尤为必要,本篇将对诉讼费用构成、诉讼费用收取的标准,诉讼费用负担等三个方面对该制度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随着经济的发展 ,消费领域越来越多的采用标准合同形式 ,因而对标准合同的法律调整成为各国保护消费者权益立法的重要内容。围绕限制标准合同制订者的权利 ,给予处于弱者一方的消费者特殊保护这一理念 ,法国有关保护消费者权益的立法逐步建构起系统的标准合同制度 ,并在一定程度上修正了传统的合同法规则 ,为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提供了可靠保障。法国的这一立法体例及其许多具体规则 ,对我国立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诉讼费用制度是民事诉讼中一项不可或缺的制度。在现代各国民事诉讼中均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对民事案件收取一定的诉讼费用符合现代国际惯例,亦符合现代经济规律。诉讼收费制度合理与否关系到对当事人诉权的保障和对滥诉及无理诉讼行为的限制;关系到对弱者权益的保护和司法公正的实现;关系到诉讼的进程,是民事诉讼能够良性运行的关键环节。在我国,一直以来普遍认为诉讼费用高居不下,致使群众"打不起官司",阻碍  相似文献   

4.
“打不起官司”一直是社会反映较为强烈的一大问题。从今年4月1日起施行的《诉讼费用交纳办法》(以下简称《办法》),从多方面降低诉讼费用。减少诉讼成本,并明确了司法救助的具体情形。切实为老百姓打官司起到“减负”作用。  相似文献   

5.
彭志新 《特区法坛》2007,(2):24-25,44
国务院《诉讼费用交纳办法》(以下简称“新办法”)将于2007年4月1日起实施。新办法一经公布,便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媒体普遍认为,新办法大幅下调诉讼费用标准,将极大减轻当事人诉讼压力.老百姓反映强烈的“打官司难问题”将得到缓解.此举作为一项惠民政策.充分体现了政府的民本观念,令人欣喜。同时.还有人认为.国务院新办法的实施将对法院的“诉讼乱收费”起到叫停作用。个别人甚至更为乐观地认为,从国务院新办法下调诉讼费的态度可以预测.全面取消诉讼费也只是“一步之遥的事”。就在媒体纷纷表达出的对新办法出台的欣喜与欢呼的同时,在法院系统内部,却已经严重预感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压力与优虑。笔者同样有着太多的优虑,在此,愿就新办法在立法上存在不足,及诉讼费下调后,法院面临的一系列考验谈些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2007年4月1日起正式施行的《诉讼费用交纳办法》大幅度降低了与普通民众生活密切相关的案件的诉讼费征收标准,对解决老百姓打官司难的问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然而,任何制度都不可能尽善尽美。《诉讼费用交纳办法》可能因为缺乏必要的配套措施而对我国现阶段貌似均衡的司法资源结构带来各种不利影响,使这一被誉为民本思想在司法领域完美体现的制度的功能难以得到实现。本文运用法经济学理论分析诉讼费用制度改革的必然性以及支持这一改革相关的具体配套制度。  相似文献   

7.
李佳 《法制与社会》2010,(2):256-257
国际劳工标准是维护劳工权益的基本要求,在WTO框架下将劳工标准与国际贸易挂钩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近年来,我国出口产品屡次因劳工标准问题遭受其他国家的抵制,低劳工标准给我国经济与社会带来的弊端也不断凸显出来。在这种国际形势下,为了我国经济长期稳定发展与社会和谐安定,应当以我国的具体国情为基础,审视我国劳工标准立法与国际劳工标准的差距,进行相应的改革,促进我国劳动标准立法的完善。  相似文献   

8.
诉讼费用的高低关系到普通百姓是否能够接近正义、享受司法福利。今年4月1日起施行的新《诉讼费用交纳办法》在财产、婚姻、劳动等方面的诉讼费都有了明显下调,同时规定了几种不收取诉讼费和减半收取的情况。诉讼费用的多方面下调,降低了百姓"打官司"的成本。法院在新规定施行后也将面临案件剧增的压力,同时,由于法院经费与诉讼费用的收取并未完全脱钩,法院经费的保障又成为了新问题。新办法会带来什么问题已及解决的对策是什么,是本文研究之目的所在。  相似文献   

9.
将诉讼费用的问题,放置在“诉讼流”的视角中观察。一是确立起“诉讼流”及其相关概念,并予以分析界定:二是首次运用实证研究的方法,就国民生产总值(GDP)、财政收入、法院收入、诉讼费用的有关数据作出关联分析.反映了我国法院经费的现实状况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徐建 《中国律师》2007,(4):45-45
新的《诉讼费用交纳办法》将于2007年4月1日起施行。近日《法制日报》等媒体上有些法官对新交纳办法可能带来的问题表示忧虑.他们不解“为何诉讼费不上涨反而还下调了,降低诉讼费用没了诉讼门槛,恶意、无理诉讼必然增多.引起“诉讼爆炸”,法院的办案经费更难保障,案多人少的矛盾更加突出,将会影响司法公正与效率”。笔者认为,这种观点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11.
全国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各级军事法院、各铁路运输中级法院和基层法院、各海事法院,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各级法院: 《诉讼费用交纳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自2007年4月1日起施行,最高人民法院颁布的《人民法院诉讼收费办法》和《(人民法院诉讼收费办法)补充规定》同时不再适用。为了贯彻落实《办法》,规范诉讼费用的交纳和管理,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12.
凡超 《刑警与科技》2004,(5):206-206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假冒伪劣产品层出不穷,这不仅损害了广大消费者的利益,更给正规生产企业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企业如何应用各种防伪技术和方法来保护自己的产品及品牌,消费者如何更好地捍卫自己的权益已成为社会所关注的热点之一。  相似文献   

13.
合理的诉讼费用制度显得尤为重要,如果民众认为诉讼费用高昂或不合理,就会放弃对司法的利用,进而回避通过诉讼的方式解决纠纷,在这种情况下,所谓的接近正义对于普通民众来说也就成了一件遥不可及的奢侈品。通过对中外诉讼费用制度进行比较,反思我国诉讼费用制度的优与劣,进而不断完善我国的诉讼费用制度。  相似文献   

14.
刑事诉讼费用制度是商品经济充分发展的产物。它的主要内容是,在刑事诉讼中,由国家、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分担刑事诉讼费用。我国于1979年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没有规定该制度。因此,刑事诉讼费用制度鲜见于各种教科书及论著中,未得到人们的重视。然而,在改革开放十多年后的中国确有必要建立该制度。一、建立刑事诉讼用制度有利于维护诉讼参与人的合法的民事权益,有利于减轻国家不合理的刑事诉讼费用负担。我国由于缺乏刑事诉讼费用制度,长期以来,刑事诉讼中诉讼参与人支出的诉讼费用得不到应有的补偿,损害了…  相似文献   

15.
随着依法治国理论的深入人心,人们的法制观念得到了加强与提高,拿起法律的武器捍卫自己的权益,成了越来越多的人们的共识。 为了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享有依法取得因国家机关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违法行使职权而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国家赔偿的权利。1994年5月12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并于1995年1月1日起施行。 该法的实施,有力地保障了人权,严肃了执法,仅1999年全国法院全年共审结各类国家赔偿案件6788件,比上年上升8%。但在一些地方、一些国家机关在适用赔偿法时,没有深刻理解领会法条的实质,使一些赔偿案得不到很好的解决。 最近最高人民法院连下批复,明确、强化赔偿法的执法力度。  相似文献   

16.
民事诉讼费用:构成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事诉讼费用制度是民事诉讼中的一项极为重要的制度,诉讼费用的合理性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国家的人民享受法律保障的程度.本文在对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主要国家诉讼费用构成进行比较的基础上,就影响诉讼费用构成的诸因素作了深入剖析,同时兢我国诉讼费用制度的改革提出了简要的立法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7.
曲昇霞 《河北法学》2005,23(2):142-145
完善民事诉讼费用立法,给当事人一份生产正义的合理账单,已成为越来越多国家立法关注的重点。我国已启动了对诉讼费用立法的调研和论证工作,从民事程序价值的角度研讨诉讼费用的性质、征收范围及交纳方式,是为诉讼费用立法提供一种价值层面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8.
《法庭内外》2010,(3):55-55
去年10月,北京市东城区法院自主研发出一套诉讼费用管理系统,将其嵌入法院案件信息管理系统并正式启用。该管理系统在财务部门与业务庭室之间建立起诉讼费用管理信息共享平台,取得以下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19.
《诉讼费用交纳办法》于2007年4月1日起实施,但在实施中,由于制度自身设计的特点以及与实践情况的契合度不够等原因,导致合理性和实效性有所欠缺,并且在司法导向上存在受益主体异化、司法资源浪费等问题。本文在辖区内交纳和退还案件受理费的程序进行调研的基础上,对完善诉讼费用制度提出了若干构想。  相似文献   

20.
讼费规则制定权的再次旁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6年12月8日,国务院第159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诉讼费用交纳办法》(以下简称《交纳办法》),并将于2007年4月1日起施行。那么,这件看似再普通不过的事情意味着什么呢?作为“业外人士”的普通民众除了“收费项目减少了”和“收费标准降低了”之外可能对于此事并无更多感触,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