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被害人权利保障存在的问题及其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琳 《山东审判》2006,22(3):62-64
在西方流传着一句古老的法律谚语:有犯罪必有被害,有被害必有救济。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在刑事诉讼过程中对当事人人权的保障问题,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被害人”主要是指因他人的犯罪行为而使其合法权益受到直接侵害的自然人、法人和国家。&%通常称之为“犯罪被害人”。所谓被害,不仅包括人的身体和财物被害,而且也包括由犯罪行为造成的正常活动干扰和精神损害。本文所用“被害人”一词是指自然人,至于法人被害人,则不在本文的研究之列。在我国,为了顺应世界各国加强对被害人诉讼权利保护的潮流,于1996年修订了刑事诉…  相似文献   

2.
论我国犯罪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的构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犯罪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是一项重要的司法保护制度 ,它是对遭受犯罪行为侵害的被害人及其遗属给予经济补偿的制度。犯罪被害虽是由犯罪行为人直接造成的 ,但国家对公民的保护不力也是其中的原因。因此 ,国家也应对被害人承担起补偿责任。犯罪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的构建应当包括补偿的对象、申请补偿的条件、补偿的裁定机构、补偿金额和支付方式、补偿金的减少和不予给付、补偿金的来源与管理、补偿的程序等。  相似文献   

3.
论“揭发”他人犯罪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被害人犯罪后,控告他人对自己的犯罪行为的,属于刑法第六十八条规定的“揭发他人犯罪行为”;“揭发”他人犯罪行为,不要求出于特定的动机或目的;犯罪分子所“揭发”的他人犯罪行为,包括揭发者是被害人的犯罪行为。  相似文献   

4.
陈璇  李波阳 《法制与社会》2011,(16):257-258
通过对犯罪行为中被害人责任程度划分,分析被害人被选择标准、被害原因及犯罪被害人的被害人化,探讨以犯罪人为中心的现行刑法的缺陷及研究被害人过错对准确定罪量刑的意义,提出被害预防和打击犯罪的建议,使之在反犯罪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5.
吸毒者是毒品犯罪中的犯罪被害人,他们因吸毒遭受到了巨大的损失或者损害;是毒品犯罪直接或者间接危害结果的承受者;是毒品犯罪行为所侵害的为刑法保护的法律状态的主体。他们具有被害性、互动性、可责性的特点。对毒品犯罪被害入,我们不应该将他们投入监狱,而是应该把他们视为药物滥用的病人,无论政府还是社会都应该积极采取各种措施来保护他们的权益,使之恢复正常的社会生活,社会同时也收到减少毒品消耗量、遏制毒品犯罪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遗弃罪,是指对于年老、年幼、患病或者其他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人,负有扶养义务而拒绝扶养,情节恶劣的行为。根据刑法第二百六十一条的规定,遗弃罪的法定刑为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根据犯罪追诉时效的一般原理刑法第八十七条第二款,遗弃罪的追诉期为“经过十年”。即经过十年,法律就不再追究行为人的刑事责任。但是,遗弃罪又是一种典型的继续犯,即犯罪行为一经实施,就持续地对被害人的权利造成侵害。根据刑法第八十九条第一款的规定:“追诉期限从犯罪之日起计算;犯罪行为有连续或者持续状态的,从犯罪行为终了之日…  相似文献   

7.
张亮  赵智慧 《法制与经济》2008,(12):76-77,79
“有犯罪必有被害,有被害必有救济。”刑事被害人权利保障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与进步的标志,关注弱势群体意味着社会的文明与富庶,当我们津津乐道于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的价值冲突中终于获得了刑事被告人的权利斗争胜利时,绝对不应当忘记遭受犯罪行为切肤之痛的被害人的呻吟与呐喊,也没有任何借口对这种呼声置若罔闻。刑事审前程序属于整个刑事诉讼程序的启动部分,此阶段的刑事被害人的地位和权利是错综复杂的,因此审前程序中被害人的权利保护在整个刑事被害人人权保障体系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8.
刑事损害赔偿,是指人民法院按照犯罪行为造成被害人经济损失的大小,判处犯罪人对被害人予以一定的经济赔偿的制度。我国刑法第31条对此作了明确表述:“由于犯罪行为而使被害人遭受经济损失的,对犯罪分子除依法给予刑事处分外,并应根据情况判处赔偿经济损失”。即使对于犯罪情节轻微不需要判处刑罚的,予以免予刑事处分时,刑法第30条也明确规定:“可以根据案件的不同情况,予以训诫或者责令具结悔过、赔礼道歉、赔偿损失”。  相似文献   

9.
我国刑法第九十八条规定:“本法所称告诉才处理,是指被害人告诉才行理。如果被害人因受强制、威吓无法告诉的,人民检察院和被害人的近亲属也可以告诉。”在通常的情况下,告诉权由被害人自己行使,但在被害人因受强制、威吓而无法告诉时,可由人民检察院代为行使。然而,由于检察机关代被害人行使告诉权具有可操作性的法律不多,导致实践中出现此类问题时检察机关和法院都不好把握,笔者拟就检察机关代被害人行使告诉权中的几个问题阐述个人观点。一、对刑法第九十八条的理解。刑法规定的告诉才处理的犯罪,主要包括侮辱罪、诽谤罪、暴力干涉婚姻自…  相似文献   

10.
罪刑法定原则适用的基本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一.罪刑法定原则的基本含义 一般认为,罪刑法定原则的含义是:什么是犯罪,有哪些犯罪,各种犯罪构成条件是什么,有哪些刑种,各个刑种如何适用,以及各种具体犯罪的具体量刑幅度如何等,均由刑法加以规定,对于刑法分则没有明文规定的犯罪,不得定罪处罚。③概而言之,“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 (一)“罪刑法定”之“罪”的含义 依据1997年修订的刑法第三条的规定,我们认为,“罪刑法定”之“罪”,是指法律事先明文规定的犯罪行为。而且,从罪刑法定原则的历史演进来看,罪刑法定原则中“罪”应指法律事先明文规定的犯罪行为。较为明确地阐述罪刑法定原则的意大利著名刑法学家贝卡利亚曾指出:“只有法律才能为犯罪规定刑罚,  相似文献   

11.
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是指国家对于受到特定犯罪侵害的被害人或者其一定范围的近亲属给予适当经济补偿的一种法律制度。它是国家对刑事被害人的特殊保护措施,属于刑事诉讼的附属程序或者是承继刑事诉讼的善后程序。对刑事被害人进行国家补偿,并不是国家代替犯罪行为人或者对犯罪行为依法承担民事赔偿义务的责任人承担民事责任,  相似文献   

12.
毒品犯罪案件管辖,包括刑事管辖权和刑事诉讼管辖权。刑事管辖权,是指刑法追究毒品犯罪的空间效力,是国家主权的一项重要内容,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本国法律适用于哪些毒品犯罪分子;二是本国法律对哪些地域发生的毒品犯罪行为具有法律效力。刑事诉讼管辖权,是指国家司法机关依法受理毒品犯罪案件的职权范围分工,解决的是办案程序问题。  相似文献   

13.
玩忽职守犯罪的损害赔偿是指:玩忽职守犯罪的行为人因其犯罪行为而对被害人造成财产损失或某种特定的非财产损失时应承担补偿被害人损失的一种民事责任。要求玩忽职守犯罪行为人承担损害赔偿主要有以下现实意义:一是可以保护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不受侵犯。玩忽职守...  相似文献   

14.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高铭喧等人在《公安学刊》(浙江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第1期上著文《刑事和解与刑法价值实现》说,刑事和解制度是指在犯罪后,经由调停人的帮助,使加害者和被害者直接相谈、协商、解决纠纷或冲突的一种刑事司法制度。该项制度产生的主要动因是传统的刑事司法的局限。在传统的司法制度理念看来,犯罪是个人与国家之间的冲突,犯罪侵犯的是国家利益,而不是个人利益。所以,对犯罪人的追诉权只能由国家行使,不允许进行调解。犯罪人与被害人之间的“私了”被认为是非法行为。刑事被害人在国家刑事法系统中失去了独立性,只是作为纯粹的被害方而存在,被害人失去了求刑权、量刑参与权。  相似文献   

15.
“无被害人犯罪”研究——以刑法谦抑性为视角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无被害人犯罪”是指没有具体的被害人,但具有社会危害性的行为。我国传统的刑法理论一直都把“无被害人犯罪”视为规制和惩罚的对象。虽然从我国国情看,不宜贸然对“无被害人犯罪”实现全面的非犯罪化,但是从刑法谦抑性的视角出发,顺应国际刑法理论的发展趋势,我国刑法理论和实践可以尝试对“无被害人犯罪”进行更加精细的分类,对其中危害性较小的“无被害人犯罪”可以实行非犯罪化。  相似文献   

16.
关于犯罪结果的定义,目前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指“犯罪行为对我国刑法所保护的客体造成的损害”;另一种说法是指“犯罪行为对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关系造成的损害”。第二种说法比第一种说法要科学一些,它把犯罪客体与犯罪结果区别开了。但是,笔者认为,以上两种定义都未能明确地表达出犯罪结果这一概念的全部内涵。从一般意义上说,“结果”是指在一定阶段、事物发展的最后状态。这种状态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无形的,犯罪结果同样包括有形的,也包括无形的。犯罪行为对物质性社会关系造成的损害是有形的,而对非物质性社会关系造成的损害则是无形的,如反革命罪的目的是为了推翻无产阶级的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而事实上,反革命行为只能对其形成一种可能的危险性;而刑法  相似文献   

17.
被害人是相对于犯罪人(加害人)而言的,有犯罪现象和犯罪人存在,就必然有作为其产物与对立面的被害现象和被害人。在刑事法律中,把由手各种犯罪行为的侵害,而使其身体、财物或精神上受到损害的人,  相似文献   

18.
《政法学刊》2022,(3):44-50
刑法意义上的被害人过错有别于生活意义上的被害人过错。将被害人过错定性为酌定量刑情节不仅忽视了其在犯罪构成中的体系性地位,导致犯罪认定出现偏差,更加剧其在量刑中被有意无意忽略的风险,导致罚过其罪。事实上,犯罪行为人与有过错的被害人共同分担不法与责任,关系到罪质有无、罪量大小的认定。被害人过错本质是“被害人不法”,对其进行评价不会对被害人造成二次伤害。特殊、急性的被害人过错可以作为正当防卫的认定标准,但不能一概将该标准套用于其他被害人过错情形的认定,否则会导致将慢性、长期的被害人过错与轻缓、即时的被害人过错等情形错误地排除出犯罪构成体系,致使不法与责任完全由犯罪行为人一人承担,有损个案公正。  相似文献   

19.
犯罪与被害重叠是西方犯罪学近年来的重要发现,尽管已经有众多研究分别讨论了我国的犯罪与被害情况,但对于被害与犯罪重叠的研究人们知之甚少,本研究以J市某看守所591名在押人员为样本,分析犯罪与被害重叠现象,用社会资本与风险生活方式为主要理论视角,解释犯罪行为与被害经历的联系,研究结果表明犯罪与被害确实存在重叠现象,社会资本弱以及高风险的生活方式会使人更容易同时成为犯罪人与被害人.  相似文献   

20.
被害人过错是侵犯人身权利命案中的重要酌定情节.由于刑法二元结构模式存在许多问题,因此,十分有必要将犯罪人与国家的刑法二元结构模式转换到犯罪人、被害人和国家的刑法三元结构模式.应当明确界定被害人过错的范畴;被害人过错的标准,包括主体专属性、时间确定性、行为过错性、作用因果性、程度明显性;规范被害人过错的认定,保证和放宽适用的前提、扩大和规范适用的影响、完善和改进适用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