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 毫秒
1.
检察机关作为我国的法律监督机关,依职权对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等过程实施法律监督,但也应包括行政诉讼法及其诉讼程序进行法律监督,允许突破当事人适格理论限制,有权代表国家对危害公共利益的行政行为提起行政公益诉讼。检察机关提起行政公益诉讼符合公诉人的法律地位,尽管其同被诉行政行为无直接利害关系。然而,作为公权力的检察权行使过程,必须保持一定的谦抑性,意味着检察机关为维护社会和国家的公共利益,应当具有手段的滞后性和辅助性。  相似文献   

2.
李磊 《行政与法》2008,(3):75-77
行政公益诉讼是纳税人对侵害公共利益的行政行为提起的诉讼。其不要求原告与案件有直接利害关系,因而同传统的诉讼相冲突。尽管如此,公益诉讼在维护纳税人利益、控制行政权力方面有着独特的制度价值。参考国外立法例,我国应打破对原告适格范围的限制,引入行政公益诉讼。为防止滥诉,法律既要明确规定行政公益诉讼的受案范围,又要对其受案范围作出必要的限制。  相似文献   

3.
一、行政公益诉讼的涵义及特征 公益诉讼是相对于私益诉讼而言的.根据被诉对象的不同可以分为民事公益诉讼和行政公益诉讼。行政公益诉讼是指当行政主体的违法作为或不作为给公共利益造成侵害或有侵害之虞时。法律允许无直接利害关系人为维护公共利益而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的制度。  相似文献   

4.
李璐  臧小昊 《法制与社会》2013,(19):133+145
行政公益诉讼是指当行政主体的违法行为或不作为对公共利益造成侵害或有造成侵害的危险时,法律容许无直接利害关系人为维护公共利益而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予以救济的制度。它对于用其来解决牵扯公共利益的违法行为或不作为,将行政行为置于社会监督之中,切实保护公共利益免受侵害,对健全我国司法体制,提高公民民主权利意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行政公益诉讼是指公民认为行政主体行使职权的行为违法,侵害了公共利益或有侵害的危险时,虽与自己无直接利害关系,但为了维护公益,而向特定机关提出起诉请求,并由特定机关依法向法院提起的行政诉讼。行政公益诉讼在我国目前还未被立法者所承认,但通过对西方法治国家行政公诉制度的考察,在我国建立行政公益诉讼制度有理论基础,是现实需要,也是国际诉讼制度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6.
张效琴 《行政与法》2008,7(2):77-79
传统的行政诉讼只允许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人提起诉讼。当行政机关的违法行为或消极的不作为危及社会公共利益时。有关的社会主体便无法通过司法手段监督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公共利益是由个体利益所构成,若对受损的公共利益没有人去关注。那么,个体的利益受到威胁自然难免,而更重要的是等于对行政机关的这种违法行为坐视不管,放任自流。通过构建行政公益诉讼。赋予相关的社会主体提起行政公益诉讼的原告资格,既解决了公共利益受损的问题,又监督了行政机关行政权力行使的合法与否的问题,在目前既是可行的,又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7.
如何确定行政诉讼第三人,在审判实践中是一个有争论的问题。本文拟从行政诉讼第三人的确定及其法律地位略谈管见,以推动对行政诉讼第三人问题的进一步研究。 对于如何理解行政诉讼法第二十七条规定的“同提起诉讼的具体行政行为有利害关系的其他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作为第三人申请参加诉讼”,一种意见认为,所谓“同提起诉讼的具体行政行为有利害关系”,是指与被告行政机关具有行政诉讼法上的利害关系,即行政法律关系,否则,就不能作为第三人。也就是说,第三人  相似文献   

8.
建立我国民事公益诉讼制度面临的障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益诉讼制度是指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可以根据法律的授权,对违反法律,侵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向法院提起诉讼,由法院追究违反者责任的活动。从学者关于公益诉讼的论述可见,公益诉讼最主要的特征在于,首先。公益诉讼根本目的是为了维护公共利益。其次。"非直接利害关系人"可以成为公益诉讼的适格主体。只要违法者的违法行为侵害了公共利益,对国家  相似文献   

9.
城市房屋拆迁行政诉讼当事人包括原告、被告和第三人。根据行政诉讼法第二十七条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若干解释》)第12条的规定,与被诉具体行政行为有法律上的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均可以成为行政诉讼的原告。“与具体行政行为有法律上的利害关系”,是指行政机关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对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权利义务已经或将会产生实际影响。①这种影响只能是直接的而不能是间接的;可能是现实的也可能是潜在的。如拆迁行政主管部门对拆迁人进行行政处罚,拆迁人可以提起行政诉讼,而被拆…  相似文献   

10.
构建我国行政公益诉讼的理论思考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行政公益诉讼及其域外考察行政公益诉讼一般意义上是指当行政机关或其他公权性机构的违法行为或不行为对公共利益造成侵害或有侵害之虞时,法律容许无直接利害关系人为维护公共利益而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的制度。这一新型诉讼制度在西方法治国家发育得已相当成熟,但各国理论界和实务界对之称呼不一,诸如民众诉讼、公民诉讼等,但内涵大体相当。美国的行政公益诉讼主要表现为在判例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所谓私方司法长官理论。其要旨是:在请求复审政府行为合法性的诉讼中,应保护的是公共权利,而不是私方当事人的权利。因此,作为公共代表的立…  相似文献   

11.
赵凯 《法制与社会》2015,(9):125+129
行政公益诉讼,尤其是由检察机关提起行政公益诉讼是近年来理论和实务界研究的重点话题.检察机关作为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依职权可以对危害公共利益的行政行为或行政不作为提起诉讼,且在实践中早已出现相关案例.本文从行政公益诉讼的概念及实施现状入手,着重探讨工作实务中检察机关提起行政公益诉讼的主体地位、受案范围、启动程序、人员配备、诉讼程序等具体实务问题.  相似文献   

12.
我国建立行政公益代表人诉讼的法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建立公益代表人诉讼,是现代社会原告诉的利益范围不断扩大的必然要求,是公权力对私权利的合理干预不断加强的必然结果。我国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权自然包含对侵犯公益的行政行为的起诉权。当然,我国检察机关行政公益监督目前亦存在诸多法理上的缺陷,比如检察机关行政公益监督立法存在模糊性和滞后性,检察机关行政化、地方化趋势可能会使检察监督流于形式,行政系统内部的层级监督和专门监督可能比检察监督更为有效,检察机关提起行政公诉可能会有碍司法公正等等。因此,通过立法直接赋予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的权力是非常必要的,同时这一权力的行使必须纳入到法治化轨道。  相似文献   

13.
损害公益的行政行为时有发生,现有的行政诉讼和行政权力内外监督制约机制不能有效解决这个问题。我国迫切需要建立行政公益诉讼制度来惩治和预防损害公益的行政行为。检察机关提起行政公益诉讼有充分的法律根据、扎实的理论基础、良好的法治环境、充足的司法资源,并可借鉴域外的有益经验,可先行建立检察机关提起行政公益诉讼制度。  相似文献   

14.
高俊杰 《当代法学》2016,(2):92-101
在建设服务型政府及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思潮的双重影响下,政府特许经营逐渐成为我国公用事业服务的重要模式.就政府特许经营项目的整体运营看,基于多种法律关系可能产生行政法上之多元纠纷:行政机关在准入阶段侵犯利害关系人的公平竞争权,应允许利害关系人提起行政诉讼,但其利益保护方式取决于公益与私益的衡量;私人有权就行政机关违反特许经营协议的行为提起行政诉讼并要求赔偿或补偿,行政机关则只能凭借行政优益权强制私人履行约定;私人在提供公共服务时违反行政法上之平等原则、正当程序等义务,应赋予消费者相应的公法救济途径;行政机关违反担保义务致使消费者利益受损,应承担必要的国家赔偿责任.对于项目运作过程中存在的公私合谋损害公共利益之救济,目前则主要依靠信息公开强化公众监督.  相似文献   

15.
解决行政公益诉讼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曾坚 《法学杂志》2002,23(4):25-26
我国现行的《行政诉讼法》及其后的相关解释性法律文件 ,均未对谁有资格以维护公共利益为目的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作出规定。随着现代行政机关功能与职权的不断扩展 ,其行政行为所产生的影响在很多时候已经超越了特定行政相对人而直接涉及社会公共利益 ,司法实践中有关公益诉讼的案件已屡见不鲜。  相似文献   

16.
损害公益的行政行为时有发生,现有的行政诉讼和行政权力内外监督制约机制不能有效解决这个问题。我国迫切需要建立行政公益诉讼制度来惩治和预防损害公益的行政行为。检察机关提起行政公益诉讼有充分的法律根据、扎实的理论基础、良好的法治环境、充足的司法资源,并可借鉴域外的有益经验,可先行建立检察机关提起行政公益诉讼制度。  相似文献   

17.
行政诉讼第三人类型与民事诉讼第三人类型的区别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行政诉讼第三人的概念、特点及法律地位(一)行政诉讼第三人概念我国《行政诉讼法》第4章第27条规定:“同提起诉讼的具体行政行为有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可以作为第三人申请参加诉讼或者由人民法院通知参加诉讼。”同提起行政诉讼的具体行政行为有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申请参加诉讼或者由人民法院通知参加诉讼的,是行政诉讼的第三人。或者说,行政诉讼第三人是同提起行政诉讼的具体行政行为有利害关  相似文献   

18.
也论行政公益诉讼   总被引:77,自引:0,他引:77  
传统的行政诉讼将原告资格限制在申诉人须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这样当行政机关的违法行为或不行为害及社会公共利益时,公民便无法通过司法手段监督行政行为,维护社会公益。本文在考察西方国家行政公益诉讼制度的产生和现状之基础上,探讨了这一制度存在的理论基础和现实依据,并对我国建构该制度的相关问题提出了初步建议。  相似文献   

19.
当前行政机关侵害公共利益的现象屡见不鲜,而由于我国目前尚无立法上的规定,致使这种关系公共利益的行政行为游离于法律之外。本文从检察机关作为行政公益诉讼原告角度进行研究,从检察机关提起行政公益诉讼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检察机关提起行政公益诉讼的优势和缺陷及检察机关行使公益诉权之制度构建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20.
【裁判要旨】买卖、租赁民事合同一方当事人,因民事合同相对方侵权行为产生民事侵权纠纷,其与民事合同相对方的工商登记具体行政行为没有法律上的利害关系,不能对民事合同相对方的工商登记行政行为提起行政复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