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女婴命好大     
一个婴儿的降生对于父母和孩子来说都是幸福的,因为,婴儿可以在父母的关爱下快乐地成长,无忧无虑地生活,父母的关心爱护让孩子学会爱父母,爱这个世界,而没有父母的婴儿呢?答案只有未来知道。  相似文献   

2.
孩子不听话或者调皮捣蛋,为了管教孩子,许多家长或多或少都有打孩子的经历.然而,殊不知,孩子并非父母的私有财产,父母也不是孩子的最终监护人,如果将孩子打伤或打残,那就不是过错,而是一种罪过了.不久前,江苏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终审判决的养母李征琴虐童获刑案,为那些持有“棒打出孝子,不打不成器”错误观点的父母上了警示的一课.  相似文献   

3.
父母对孩子的爱是无私无畏的真爱。但现实生活中,在孩子和父母之间的关系上却往往上演着各样的家庭悲剧。父母埋怨孩子对其一片苦心置之不理,孩子责怪父母对其丝毫不理解。更有甚者,有些孩子对待父母竟然像仇人一般,为某些看  相似文献   

4.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当今社会各种职业都提倡专业化,如何教师要有教师资格证,律师要有律师资格证一样,家长是否也该进行岗前培训和资格认证呢?培育孩子不仅关系到家庭的发展,更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面对我国目前独生子女家庭教育的困境,每位父母都该扪心自问:我是不是真的有资格做家长?能不能承担起家庭教育的重担?作为家长,我们到底该怎么做呢?  相似文献   

5.
孩子第一次过桥,父母都是充满期待的。我相信他们并不是期待孩子成为快速过桥的冠军,而是希望孩子不要落入水中。可是,孩子一生的路,有多少“桥”要过呢?  相似文献   

6.
吴意 《中国律师》2012,(9):26-28
每个孩子都是父母的命根,孩子的失踪,给父母带来的痛苦撕心裂肺解救一个孩子,就是拯救一个家庭2008年3月15日,在深圳打工的彭高峰发现3岁半的儿子乐乐失踪。他从报警起始,历经曲折坎坷,在各界的艰辛努力下,2011年春节,彭高峰被拐卖4年的儿子被警方解救,全家团圆。2009年,美国公民茱莉  相似文献   

7.
游小挺 《检察风云》2012,(16):74-75
批评,就像父母和孩子之间的一颗定时炸弹,轻则流泪,重则伤骨,每次批评都像父母和孩子之间微妙的博弈。批评的本意是指正,是矫枉,是爱之深、痛之切,而后果往往不尽如人意,孩子们或置若罔闻,或叛逆之心更盛,考验着你的信心、耐心和爱心。你知道怎么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会说吗?也许,你该好好了解下批评孩子的艺术。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离家出走的孩子越来越多,孩子的“出走”给许多家庭带来了悲剧。面对孩子的离家出走,作为家长又该如何处理?“知心姐姐”卢勤为您点亮那盏明灯。如何看待离家出走《法律与生活》:现在不少孩子都比较叛逆,稍有不顺心,就会冲动地选择离家出走,您是如何看待孩子离家出走的呢?卢勤:离家出走只是表象,而精神世界的缺失才是本质。当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富裕时,“谁来给孩子精神扶贫?”父母面对孩子要反思:孩子究竟为什么要离开我们,他们心灵的成长需要什么。作为孩子,我觉得最重要的是理解父母,什么叫长大?理解了才叫长大。对于孩子而言,最大…  相似文献   

9.
晓言 《中国监察》2009,(5):62-63
人们常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作为父母,一生能留给孩子什么?作为子女,又会怎样看待自己的父母?  相似文献   

10.
每个人都是有故事的,铁窗下的少年更是如此。提到这些未成年人,人们大都会为他们感到惋惜。但在心理专家眼中,需要反省的并不仅仅是这些问题少年,还有他们的父母。孩子的问题,往往都是伴随着家庭的问题、父母的问题而出现的。从本期起,本刊特约心理专家,为读者剖析问题少年的心理问题。  相似文献   

11.
程福财 《检察风云》2014,(11):11-12
"祖国是所有孩子的共同母亲。"这是现代中国人耳熟能详的句子。它的背后,包含着国家竭力保障每一个孩子合法权利的庄重承诺,也渗透着民众对国家保障儿童健康成长的深切期待。摸查:中国有一大批得不到家庭适当监护的儿童基于父母和孩子之间天然的血缘、亲情连接,中国的文化传统与现代法律,都将抚育孩子的责任交托给其父母,强调父母具有照顾、保护和教育孩子的道德义务与法律责任。、  相似文献   

12.
当代孕母亲提供子宫进行代孕时,使得所生下的婴儿会有较多的父母。而委托代孕的契约父母通常存在合法的婚姻关系,只因本身无法生育才需委托他人代孕,委托父母无论从心理上还是物质上都做好养育孩子的准备。因此,在一般的代孕纠纷中,应当推定最有利于子女成长的契约父母为法律父母。  相似文献   

13.
教育TIPS     
《检察风云》2013,(11):75
作为父母,当你们有这些情况时,需要引起注意了:对孩子的某些特点特别敏感;特别不能忍受孩子的某些特点;对孩子的某些特点特别欣赏;完全不了解孩子的感受和需要;努力想纠正孩子的行为却发现越来越糟;亲子之间无法沟通。如果我是这样的父母,怎么办?如果你恰巧是这样的父母,那在你前面就有两个功课需要做:一是处理自己的情结,二是重新认识孩子。  相似文献   

14.
曾经有一位老先生对我说:“我是孩子的爷爷,我现在跟我儿子的矛盾很大。我儿子把孙子搞得太紧张了,给孙子请了四个家教,上七八个班,孙子每天晚上十一点前别想睡觉。连双休日都安排得满满的。我说这么做孩子肯定受不了。我儿子却说我落伍了,说这是竞争,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位老先生很无奈。现在许多父母生怕孩子在童年时代就落后于人,所以早早为孩子规划人生:童年被各种各样的培训班、特长班挤占,童年时代的梦想就被父母想要在孩子身上实现的各种计划无情地替代。其实快乐、幸福、自由是童年的真谛。童年时代具有特别意义,很多奇思…  相似文献   

15.
在德国,孩子生下来后,父母最需要做的就两件事:一是教育孩子要学会自立;二是教育孩子从小就要有爱心,即“善良教育”.德国的父母对孩子的“善良教育”首先从爱护小动物开始.在德国,很多家庭中养有小猫、小兔、小狗、小金鱼等小动物.这些小动物并非全是家庭宠物,而是父母们有意为孩子养的“实物教材”.  相似文献   

16.
美国的90后     
我曾读过一本日本小说,名为《一个人的巴黎》。书中有这样一段话:女儿是高中生,正处在叛逆期。和我年轻的时候比,这孩子差远了,一点儿都不可爱。短短的几句话,一直让我捉摸不定。我猜想,莫非如今所有的高中生父母都在经历着类似的感觉:孩子反  相似文献   

17.
张怡筠微博     
《政府法制》2012,(18):64-64
著名心理学家,情商研究专家 我发现,许多父母深爱孩子,却无能力喜欢孩子。爱是长久的正面动能,喜欢足当下的正面感受。孩子表现不如预期,家长就产生厌烦挫折,很难真正喜欢孩子。不喜欢的爱不幸福,更对孩子成长有弊无益。先学习成为情商高手,父母才能喜欢自己深爱的孩子,给孩子有益的教育。  相似文献   

18.
陈安生 《江淮法治》2011,(11):51-51
由于父母外出务工,家庭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孩子得不到温暖,不少孩子都存在心理上的问题,如果不及时加以关注,将会产生极其严重的后果。我认为各级政府要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9.
夫妻感情破裂离婚后,子女只随一方生活,另一方因此而给付必要的抚育费.此后,由于种种原因,带孩子一方不愿再带孩子,或者未带孩子一方要求带孩子而诉至法院,法院将这一类案件的案由确定为:“改变抚养关系”.仔细想来,如此确定案由实则词不达意.抚养是指父母对子女的养育和生活上的照料.父母离异后,子女随一方生活而另一方给付必要的抚育费,事实上双方均在履行抚养子女的义务.子女无论随哪一方生活,父母都与子女给终保持着抚养关系.“改变抚养关系”则是指子女与父母一方的抚养关系的终止,与另一方建立新的抚养关系,显然,这种案由不能明确反映当事人所争议的民事法律关系.我国婚姻法规定:离婚后,父母对子女仍有抚养和教育的权利和义务.离婚后,子女无论随父或母方生  相似文献   

20.
荣升中校 储林出生在苏北的一个贫穷农村家庭,父母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庄稼人。他自小就是一个懂事的孩子,深知家境的贫穷清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