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董仲舒作为公羊学说的大师,以儒家经典思想为基础,结合了法家、阴阳家和道家顺应天意、道法自然的思想并将儒家的家庭伦理、理想社会形态纳入了统治思想的范畴,对汉代以及后世的法律制度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本文拟从"德主刑辅"思想为视角来分析董仲舒的法律思想。  相似文献   

2.
儒家的法律学说侧重讲求"宽猛相济","恩威并施"的综合治世艺术,董仲舒在孟,荀的基础上吸收了法家,阴阳家等学说,并对儒家思想改造以迎合统治者的需要,加强专制,使其成为了社会正统思想和法律思想。后世儒学随社会发展不断改进,一直统治中国千余年,其对中国传统法律的影响在各方面均有体现。正视这种影响对了解我国法律思想发展脉络和当今法制发展则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自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起,一直到明清,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经过陈陈相因的发展,逐渐成为我国历代封建王朝进行封建统治的思想支柱。儒家思想对中国封建社会各个方而所产生的影响,在中国历史上是任何思想学术流派都不能比拟的。特  相似文献   

4.
唐代以后中国法律思想的定型化或僵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的法律思想或学说什么时候开始定型化并走向僵化 ?从前的共识是 :从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的建议以后。其实 ,中国法律思想学说真正开始定型并走向僵化是唐代以后。《唐律疏议》是唐代以后历代法典的标准范本 ,也是后世法律思想的重要源泉。自唐以后 ,中国法律学说思想真正显现出典型的套路化 :一方面 ,讨论的问题及其狭窄 ,翻来覆去就是德刑关系、贤人与法的关系、法令划一、立法宽简等几个问题 ;另一方面 ,立论的形式或套路都相当简单 ,讨论都只是从道德的角度发一些浅显的议论。这种定型化或僵化是社会发展定型化并走向僵化的反映。  相似文献   

5.
方潇 《法商研究》2004,21(6):132-140
阴阳五行学说是阴阳和五行观念学说的合流之作。从阴阳和五行的最初形成来看 ,它们都是极为朴素的自然主义概念 ,但是 ,随着它们的各自发展和合流 ,特别是经过董仲舒和其他儒者的努力 ,它们都被赋予神秘而神圣的光环并成为左右国家正统思想的基础性学说。从法律意义而言 ,阴阳五行学说构成了决定国家法律路线选择的基本力量 ,无论是秦朝推崇的“法治”路线还是汉代中期以降历代奉行的“德治”路线实质都是阴阳五行学说的塑造物。  相似文献   

6.
自汉武帝采用董仲舒的"废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观点后,儒家思想就作为我国唯一的正统的文化思想。同时,在司法领域董仲舒为了将儒家的思想文化彻底地贯彻于社会之中,在审判制度上,还采取了"春秋决狱"审判制度。但后来的人们在学术上的研究对该制度褒贬不一,本文试从其促进对判例法发展的一个侧面来审视"春秋决狱"对中国法制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7.
李慧 《法制与社会》2010,(23):285-287
董仲舒用"天人三策"的对策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并以"天人感应"作为理论工具进行实施,这样使儒学融合了阴阳、五行及道家等思想,从而锻造了儒学的兼容性和应变能力,使得儒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主流地位,董仲舒思想对儒学的影响是巨大的,深远的!  相似文献   

8.
董仲舒是儒学发展史上里程碑式的人物,经过他的创造性改造,儒学逐渐成为中国封建社会正统的政治意识形态。"天人合一"思想是其理论核心,本文试图对这一思想的提出、哲学内涵、逻辑中介及其现实归宿做一全面阐述。  相似文献   

9.
中国漫长的封建制度,是靠儒家的礼教维系的。自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以来,就将儒家的纲常伦理发展到了极端:实质上,则是借助天的权威来维持森严的等级制度。只要下不犯上,“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封建制度就可长久地维持下去。所以,中国传统的文化,是以儒家思想为基础的。传统的法律文化、中国封建社会的法制,更是处处渗透着儒家思想,甚至“以礼入刑”、礼法合一成了刑事立法的原则。封建的法和礼相糅合,成了中国封建社会法律文化的重要特色。封建的吏治、科举制度,是封建法制的重要内容。蒲松龄的…  相似文献   

10.
<正>我国的传统法制沿袭了几千年,内容丰富、特色鲜明、自成一体。汉朝的“春秋决狱”制度,是西汉中期儒家代表人物董仲舒提出来的,其主要内容是用孔子的思想来对犯罪事实进行分析、定罪。即除了用法律外,还可以用“六经”中的思想来作为案件的判断依据。并在这样的过程中,将儒家的礼仪道德规范一步步引入了立法与司法实践的一种特殊的裁判方式。  相似文献   

11.
玄学法律观在法律思想史中的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玄学是魏晋士大夫以老庄学说糅合儒家经义而形成的一个唯心主义学派。魏晋玄学的兴起,包括其余波,一直延续到南北朝,时间长达三百多年,影响及于上层建筑的各个方面,一时成为社会主要思潮。玄学探讨的中心是关于宇宙的本体及其发展规律问题。玄学家对具体法律问题虽无专门论述,但所谈的“天道自然无为”,目的是要纠正正统儒学以神学目的论为基础的政治法律观,用以补救东汉以来封建统治的思想危机。玄学家在论证自已观点中,对正统的礼法制度进行了充分甚至无情的揭露,总结了封建政治和礼法制度得失,对推进封建法律思想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启发。中国古代法律  相似文献   

12.
罪犯心理矫治的“本土化”工作不仅是引进、消化、吸收西方先进的心理学思想,更应首先立足于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注重挖掘我们本土文化中独特的心理学思想,这些心理学思想早已经融入我们本土的哲学、宗教、医学等文化现象中,传统中医学理论体系中的阴阳学说、五行学说及其他学说中所蕴含的心理学思想就很有代表性。  相似文献   

13.
要理解贝卡利亚的刑法体系,就要理解其学说的三个层面的理论,即功利主义理性(其是贝卡利亚思想的根源)、契约论(其是贝卡利亚思想的根基)、"几何性精确度"原则(其是贝卡利亚思想的核心)。但是,由于功利主义理性和契约论自身的缺陷,导致贝卡利亚的学说存在着这样或者那样的缺陷,我们要看到其学说在理论上的不稳定性。  相似文献   

14.
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学说诞生已有二百多年了,传入中国也已超过了一个世纪,但它并非历史的陈迹。作为政治思想演进中一个不可替代的历史阶梯,三权分立学说的精义在于权力制衡。在我国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和法治模式探索的今天,应该在全面理解其内容实质与理论贡献的基础上,重新审视和检讨我们在吸收、借鉴三权分立学说过程中的诸多固有观念,大胆汲取或移植西方成熟的法治观念和法治模式,为我所用  相似文献   

15.
不真正连带债务理论的精髓在于其区分规制思想。该思想始终围绕着多数债务之间的“同一性”展开。各国理论上对不真正连带债务学说的质疑和批评无法否定其区分规制思想尤其是新的层次划分学说的合理性。我国审判实践经验与层次划分学说的高度契合性亦说明该区分学说具有相当的实践基础。与此同时,一种包括不真正连带债务在内的宽泛统一的连带性学说也日益成为各国理论发展的趋势。应当积极促成二者的融合,在宽泛统一的连带性模式下,以层次划分学说为核心来更新和完善传统的区分规制方案。多数情况下应当根据各个债因的主客观因素并结合法律政策和社会伦理,综合考量多数债务人是否处于同一层次。此外,在不真正连带债务的判决和执行环节可以适当借鉴补充性的顺位规则。  相似文献   

16.
马里旦作为20世纪新托马斯主义的最主要代表,其宪法思想尤其是关于人权的学说和为实现其学说而做出的努力对世界人权的保护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施岸 《法制与社会》2010,(34):381-381
董仲舒被冯友兰先生称为“将汉帝国理论化的哲学家”,在我国的思想史和儒家思想发展进程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本文结合历史事实,分析了董仲舒“臣道观”的现实根源,以及具体内容,和存在的缺陷。  相似文献   

18.
在整个中国古代法律思想史上,儒学占有重要的地位。在关于德与刑的关系上,董仲舒为他总结出的"德主刑辅"的思想是儒家法律思想的重要内容。它是以周公的"明德慎罚"为渊源,同时针对时代特征加以丰富,而形成的一套完整的思想体系,"德主刑辅"法律思想以礼法制度、人治和仁政为前提,重视道德教化,兼容刑罚,以德去刑为主要内容。汉代大儒董仲舒将孔子思想进行总结。使得"德主刑辅"法律思想基本定型。虽然"德主刑辅"法律思想是专制社会的法律思想,但是其中的部分内容在今天仍有一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理学法律思想评析陈金全理学法律思想兴起于北宋中期,完成于南宋,以程朱为主要代表,它的出现标志以儒家法思想为主流的中国古代法律思想进入了新的阶段——理学法律思想。(一)理学法律思想由一系列基本范畴构成,但其最高的范畴即“天理”,天理论是他们全部学说包括...  相似文献   

20.
尼科罗·马基雅维利(1469—1527)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巨擘,其富有创见的现实主义国家政体学说在西方政治学说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今人研究和把握西方政治理论历史发展脉络的一个不可忽略的重要环节。从理论前提看,马基雅维利的国家政体学说是建立在对现实人性深层分析的基础之上的。这意味着,研究马基雅维利的国家政体学说,不能不联系他的人性论。本文拟就此作一初步探讨,以求对马基雅维利的国家政体学说有一个比较深入而准确的理解。 作为一位注重实际、强调实效、胸怀远大政治抱负的近代思想家,马基雅维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