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前的犯罪形式日益严峻,青少年犯罪是犯罪的主要组分,是社会学和犯罪学中热点的问题.上海的流动人口超出二分之一,因此来沪流动青少年犯罪问题急需解决.从社会学的角度,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并结合自己实际工作和调查情况,分析找到流动青少年的犯罪的社会因素,并提出对来沪流动青少年犯罪的预防对策.  相似文献   

2.
《法学》1997,(5)
防治外来流动人员犯罪的新途径●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法院上海浦东新区法院自1993年6月建院至1996年,共受理刑事案件4030件,被告人6189人。其中,外来流动人员一直占被告人总数的60%左右。因此,加强对外来流动人员犯罪的审判和预防工作,遏制外来流...  相似文献   

3.
流动人口犯罪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流动人口犯罪是我国当前城市犯罪研究中的主要课题之一。改革开放后的流动人口的大量增加,在帮助国家创造积累了大量的物质财富的同时,也给城市带来了犯罪激增的问题。与此同时,对流动人口犯罪的研究由于概念,研究立场等方面的问题存在一定的偏差,直接导致了研究人员和城市普通居民对流动人口错误的认识和对待态度,这进一步导致了流动人口犯罪的增加。本文希望通过对流动人口犯罪的概念和原因等方面的分析,探索出将流动人口犯罪控制在合理范围内的预防对策。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农村人口流向城市、中西部人口流向东部已成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一道靓丽景观。伴随着人口流动的加速,流动人口的犯罪问题也凸显出来,并成为我国控制犯罪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分析了流动人口犯罪的原因,旨在为控制流动人口犯罪的对策提出一个基本环境的分析。  相似文献   

5.
曹丹萍 《法制与社会》2012,(34):291-292
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加快,流动人口大大增加,随之,流动人口犯罪问题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当前的研究由于概念、研究立场等方面的问题存在一定的偏差,直接导致了研究人员和城市普通居民对流动人口错误的认识和态度,这进一步导致了流动人口犯罪的增加。本文通过对流动人口犯罪的概念和原因等方面的分析,探索出将流动人口犯罪控制在合理范围内的预防对策。  相似文献   

6.
朱慧 《法制与经济》2008,(10):58-59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人口流动的范围、规模越来越大。特别是长三角地区,作为我国经济活跃、生产力发达、科技实力雄厚的一个重要地区,更是吸引了大批外来人口的涌人。流动人口在支持城市建设、繁荣城市经济、方便市民生活等方面起到了不可缺少的积极的促进作用,但其所产生的负面影响也不容忽视。其中,流动人口犯罪,可以说已经成为困扰城市特别是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城市社会治安的一大难题。基于此,笔者以杭州市西湖区为例,对近年来流动人口犯罪问题进行简要分析,希望通过本文引起人们对控制流动人口犯罪问题的进一步关注和思考。  相似文献   

7.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我国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自发地、大规模地、跨地区地向大中城市,特别是经济发达的沿海城市转移,形成了人类史上规模最大的“移民潮”。农村人员涌入城市,给各地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动力与血液,促进了经济的稳健发展和市场的繁荣。但我们不能忽视的一点是大量的流动人员也给社会带来了许多不安定的因素,盗窃、抢劫、赌博、卖淫、强奸、杀人等一些恶性案件有不断增长的趋势。流动人员犯罪问题日渐突显,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和解决的难点。  相似文献   

8.
流动人口犯罪案件数量多,所占比重大,逐渐成为城市犯罪的主体。导致流动人口犯罪多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经济因素、社会因素和个体因素相互杂糅,在各自范围内都对流动人口犯罪的发生产生一定影响。防治流动人口犯罪,重在预防,需做到预防与治理相结合。由此,转变刑事制裁观念,提倡积极预防,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和创新社会管理体制尤为必要。  相似文献   

9.
从总体上来看,中国流动人口犯罪与流动人口规律相吻合:首先,流动人口犯罪与流动人口成正相关关系,即流动人口增长,流动人口犯罪相应增多.……  相似文献   

10.
流动人口犯罪是中国现代化社会发展过程中人口大规模流动产生的一种负面效应,更是当前社会比较突出和复杂的治安问题之一。本文指出流动人口犯罪有其自身的特点和成因,我们不能单一地从某一角度或某一方面去把握,而应有机地结合社会政治、经济生活、文化、法律制度等多个视角更为透彻地分析,从而有效地采取预防和控制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农村人口流向城市,地区之间的人口流动频繁,与此同时,流动人口的犯罪现象亦凸显出来。因此,如何在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的过程中,发挥刑事司法惩治和预防流动人口犯罪的职能作用,成为刑事法学界和社会各界思考的重大问题。4月27日,中国人民大学刑事法律科研中心和北京市怀柔区检察院联合主办学术研讨会,共同探讨"社会管理创新语境下流动人口犯罪司法应对"问题,来自高等院校、检察系统的专家学者等分别对流动人口犯罪  相似文献   

12.
李瑞婷 《法制与社会》2011,(15):182-183
流动人口中未成年人的犯罪问题近年来受到社会广泛的关注。因为流动未成年人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兼具"流动人员"和"未成年人"的特殊性,因此对其犯罪的处罚和保护需要综合分析,在司法实践中要特殊处理,最终达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  相似文献   

13.
潘晨 《法制与社会》2014,(8):295-296
流动人口犯罪是我国处于经济社会转型阶段不可避免的社会现象。此种犯罪主要为侵犯财产型犯罪,其行为方式具有暴力性,其犯罪主体呈现低龄化的特征。本文讨论流动人口犯罪的形成原因,比较传统流动人口犯罪和新生代流动人口犯罪的不同。从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培训工作、取消户籍限制等几个方面为流动人口犯罪的预防提出可行建议。  相似文献   

14.
黄飞 《法制与社会》2012,(19):71-72
针对目前流动人口犯罪多发的情况,实务界与学界开始注意并研究流动人口犯罪的相关问题。本文探讨了流动人口及其成因、流动人口与流动人口犯罪关系这两个基本问题。以期能为流动人口犯罪的研究提供基础且必要的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5.
魏建  金朝 《法制与社会》2012,(18):63-64
在近几年办理涉及未成年人犯罪案件过程中,存在大量城市流动未成年人犯罪与城市中的黑网吧存在关联。在此,本文以北京市丰台区检察院2009年及2010年办理涉及黑网吧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为例,归纳总结城市流动未成年涉及黑网吧犯罪特点,分析黑网吧在诱发未成年人犯罪方面形式及作用,深入探讨抑制黑网吧诱发城市流动未成年人犯罪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由于升学、就业、社会保障等方面存在的差别待遇,户籍在社会群体的分野中发挥重要作用。在犯罪学中将流动人群作为研究犯罪成因和防控的特定社会群体,有着现实的意义。未成年人犯罪问题日益为社会所关注,而流动人群中的未成年人受到所处环境等因素的影响,犯罪呈高发、上升态势,严重影响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和社会稳定。除了从犯罪遏制力、社区矫正等方面探讨流动人群未成年人犯罪的预防与控制外,我们还应结合流动人群未成年人的特殊性,采取必要的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17.
五家渠市流动人口犯罪比率较高,呈波动上升趋势,青壮年为流动人口犯罪的主体,犯罪类型主要集中在盗窃等侵财类犯罪,共同犯罪、流窜跳跃式连续作案比较突出,不同来源地流动人口实施的主要犯罪行为存在"地域同一性"。  相似文献   

18.
任国库 《法制与社会》2011,(27):168-169
流动人口犯罪是我国犯罪的重要组成部分,流动人口犯罪的客观原因在于农村与城市相对分离的二元社会结构引起的福利状态被剥夺,主观因素在于体现在流动人口个体上的文化冲突,并据此提出相应的预防策略。  相似文献   

19.
徐冰 《法制与社会》2013,(7):247-248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交通设施的日益完善,以及国家政策和法律法规的支持和保障,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呈现出不断加强的趋势,同时也加剧了各地各区域之间人员的流动和交流,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和交流融合。本文系统地梳理了流动人口犯罪的现状与特点以及犯罪的成因。并在此基础之上,对流动人口犯罪预防和治理略述管见。  相似文献   

20.
农村流动人口犯罪已经成为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相对剥夺理论作为一种社会学研究方式能够较好地解释农村流动人口犯罪现象的形成机理。我国新农村建设战略目标的实现能够对相对剥夺感予以有效的弥合,在一定程度上防范农民因为相对剥夺感而实施违法犯罪行为。当前,应大力加强新农村建设,缩小贫富差距,强化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设法寻找补偿机制,建立顺畅的社会流动机制,健全对农民群体的思想疏导工作机制,从而有效防控农民流动人口犯罪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