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公益诉讼制度的目的是为了保障经济法的顺利实施,维护社会的经济秩序、保障社会经济利益不受侵害。由于我国尚未建立该制度,导致大量侵害国家和社会经济利益的案件没有相应的司法救济途径。因此我国应该结合本国国情,进行深入细致的理论准备和实践探索,尽快建立经济公益诉讼制度。  相似文献   

2.
经济法以社会为本位,所以经济公益诉讼制度是解决经济法纠纷的主要诉讼法律制度。本文主要从经济公益诉讼的原告主体资格方面进行研究和探讨,结合经济公益诉讼的特殊性,指出我国传统诉讼理论在诉讼主体资格方面的不足,借鉴一些发达国家的做法,提出扩大经济公益诉讼原告主体资格的观点。  相似文献   

3.
将经济法诉讼纳入公益诉讼的法律思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摆脱目前经济法诉讼面临的救济保障难以得到诉讼程序实现的困境,寻求实现经济法诉讼的最佳途径,这些问题引发了关于经济公益诉讼的思考,本文将论述将经济法诉讼纳入公益诉讼是否具有现实可行性以及在中国现实国情下如何构建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公益诉讼是一种旨在保护公共利益的诉讼程序,而经济法的社会本位思想也注定它是以维护社会公共利益为己任。因此,从根本利益出发,公益诉讼和经济法诉讼的追求是一致的,将经济法诉讼纳入公益诉讼的范围当中是可行并且有价值的。本文将具体论述经济法诉讼纳入公益诉讼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以来,一些经济违法行为的相继出现严重侵害了社会整体利益,但由于我国经济法领域一直存在着可诉性缺陷,使违法者得不到应有的经济制裁。本文在对经济法诉讼体系建立的理性认识的基础上,分析了公益诉讼制度在理论和现行制度方面面临着的一些障碍以及传统三大诉讼体系对经济法权利救济的失灵,肯定了构建经济法诉讼体系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6.
黄璟 《法制与社会》2012,(5):127-132
伴随社会的不断发展而来的是更为复杂的人际关系和更为激烈的相互矛盾,这一现象在经济生活中尤为明显,然而由于经济法缺乏独立的诉讼制度,社会问题越发尖锐起来,为缓解社会矛盾,学术界对于建立经济公益诉讼制度的呼声愈发高涨。而原告的适格问题一向是经济公益诉讼制度构想中的瓶颈。本文诣在通过对众说纷纭的原告适格理论的研究,以期能对经济公益诉讼的原告适格问题有更科学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经济法与公益诉讼的契合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体法与程序法作为矛盾的对立双方相互依赖、互为前提。没有实体法就没有程序法;没有程序法,实体法也没有存在的必要。经济法是在生产高度社会化的历史条件下,为适应国家广泛调节社会经济的需要而逐渐形成为以社会公共利益为本位的部门法;与之相适应,经济法程序始终贯穿着对社会公益的关注,以有效保护社会公共利益不受侵害为主线。公益诉讼是有关组织和个人依据法律的规定,对由于违反法律而给国家、社会公共利益造成事实上损害或潜在损害的行为向法院起诉,由法院追究违法者的法律责任的诉讼活动。所以,公益诉讼作为经济法的内部生命的表现有效地维护了经济法的切实实施,经济法与公益诉讼之间具有天然的契合性。  相似文献   

8.
经济法诉讼是经济法独特的司法程序,是指相关的组织和公民根据经济法的授权,对违反经济法规范、侵犯国家和社会经济利益的行为向法院起诉,由法院依照法定程序在诉讼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依法追究违法者法律责任的司法活动。鉴于目前我国法学界对于经济法诉讼的定性比较混乱的现状,我国亟须从经济法诉讼的目的与原则、当事人适格理论与原告制度、诉权与诉的利益理论、举证责任理论、受案范围制度、管辖制度、诉讼费用制度以及激励约束制度等方面重构我国经济法诉讼理论与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9.
建立经济公益诉讼制度有助于实现经济法责任。然而,最高人民法院在其机构改革工作中撤销了经济审判庭,致使我国的经济公益诉讼制度目前尚处于缺位状态。为此,在我国有必要建立经济公益诉讼制度。本文将首先对经济公益诉讼制度的相关理论问题展开论述,然后再对我国目前建立经济公益诉讼制度的现实困境进行剖析,最后提出构建经济公益诉讼制度的大体思路。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公益诉讼案件数量有呈递增的趋势,但我国目前公益诉讼效果却不尽人意。其主要体现在司法部门没有重视公益诉讼中对立的利害关系具有公共性这一特征,忽视了整个公益诉讼过程的公益性的体现,给公益诉讼原告带来诉讼成本上的压力,以至于大大削弱了公民维护公共利益的主动性与积极性。针对以上不足,本文认为各级法院在审理公益诉讼案件时应当完整地体现其公益诉讼案件的公益性,充分地利用社会公共资源,减少诉讼成本,更好地维护公共利益。  相似文献   

11.
无视经济法责任来讨论经济法的诉讼程序无疑是缘木求鱼的做法。由于传统部门法已经渐趋成熟,以及传统部门法划分标准理论的变异,从而导致经济法缺乏普遍的自己专有的法律规范,往往多是借用了传统法律规范,由此决定了经济法无独立的经济法责任。而是“四大责任”的综合。因此,经济法无构建独立的经济法诉讼程序的必要性。经济法的可诉性问题与有无独立的经济法诉讼程序无必然联系。解决经济法可诉性问题,关键在于解决经济法的宏观调控行为的可诉性问题、公益诉讼问题.以及经济法私益诉讼的司法保障问题。经济法的诉讼程序在于亟待建立违宪审查程序及其宪法法院(或类似机构)。并在现有三大诉讼制度的基础上,建立健全公益诉讼制度和加强私益诉讼的司法保障。  相似文献   

12.
经济法实施问题直接关系着经济法的立法宗旨的实现。虽经多年讨论与发展,但经济法实施机制的真正建立仍有待理论创新和制度完善。全面检视经济法实施问题的研究现状,准确把握理论纷争的焦点,我们仍需在提高经济法的社会认同、改善经济行政执法的能力和水平、构建经济公益诉讼机制等方面作出努力。  相似文献   

13.
公益纠纷的不断出现使民事公益诉讼成了我国近年来讨论较多的热点问题。我国现行《民事诉讼法》对民事公益诉讼制度没有明确规定。这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社会公共利益的保护,制约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不利于打击违法犯罪行为。司法实践中已有很多的公益诉讼案件的发生,公民对公益诉讼的认识也日渐深入,民事公益诉讼制度在我国的构建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4.
近些年,公益诉讼案件的出现有所增加。作为一种法律和社会现象,公益诉讼案件一直是学术界和相关部门的关注焦点。尽管我国在公益诉讼上不断努力改进,但总体上仍然不能令人满意。本文介绍了公益诉讼的内涵和我国公益诉讼的发展现状,详细阐述了公益诉讼的发展难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完善措施。  相似文献   

15.
王敏 《法制与社会》2010,(30):29-30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出现了大量与社会公共利益有关的经济纠纷,而现有的三大诉讼制度难以有效解决社会经济公益类的案件,所以应对传统的诉讼理念和制度进行及时更新,构建我国的经济公益诉讼制度。鉴于经济公益诉讼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要性,本文从拓宽原告资格、完善法律责任体系、设立经济审判庭以及建立经济诉讼程序的规则等方面来讨论我国经济公益诉讼制度的构建。  相似文献   

16.
颜运秋 《河北法学》2007,25(5):109-113
诉权不只是民事诉讼法学中的特有概念,其他诉讼中同样存在诉权问题.近年来,损害公共利益的现象时有发生,却得不到有效的遏制;公益诉讼的案件时被提起,但是获得支持的很少.关键在于法律对公益诉讼的诉权确认不够.因此,赋予社会公益权利主体相应的诉权就尤为必要.公益诉权本身是一种民主管理的权利,是一种社会公益权利主体以诉讼方式直接参与国家社会经济事务管理的权利,是一种实实在在的宪政权利.从宪政的高度,反思传统诉权理论的不足,论证公益诉权存在的法权基础,通过公益诉权切实践行人民主权,正确处理公益诉权与国家权力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随着信息化社会发展,我国明确规定了个人信息保护的公益诉讼制度,赋予了检察机关提起个人信息保护公益诉讼的诉讼资格。但在个人信息保护实践中,检察机关提起民事公益诉讼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如受案范围模糊、起诉主体范围与顺位不明确、诉讼请求适用不完善等。对此,应当进一步完善个人信息保护公益诉讼制度,合理拓宽个人信息保护公益诉讼受案范围。检察机关应当积极能动履职,高质效办理个人信息保护民事公益诉讼案件,在案件办理中合理探索适用惩罚性赔偿等诉讼请求。  相似文献   

18.
公益诉讼的启动对我国当前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近日,全国首家环境保护法庭贵州省清镇市人民法院环境保护法庭审结了一起环境公益诉讼案件。笔者试从原告诉讼主体资格和公益诉讼限制两方面对该案进行评述,以求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19.
桂林  汪蕾 《中国检察官》2021,(10):41-45
现阶段,在行民交叉情形下检察机关应如何适用公益诉讼案件类型尚未明确,各地的做法也不尽相同。基于检察谦抑原则、公益保护最大化原则和诉讼经济原则的考量,检察机关在办理行民交叉公益诉讼案件时,应确立起行政公益诉讼优先、民事公益诉讼或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后置的适用原则。同时,根据违法行为的程度、对国家利益或社会公共利益造成的损害情况、具体的诉讼请求以及行政主管部门的履职情况等,综合选择适用公益诉讼案件类型。  相似文献   

20.
叶明 《现代法学》2003,25(5):31-36
公益诉讼对传统起诉资格的扩展,虽然有助于扩大司法救济的范围,但同时也使我们面临着私人原告代表能力有限、纠纷解决成本过高、司法角色转换困难等诸多问题。在无法有效解决这些问题的情况下,建立在公益诉讼模式基础之上的新型经济诉讼难以成为保障经济法有效运行的基本的司法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