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47 毫秒
1.
本文就经济法作为一个独立的法的部门,目前内、外部面临的问题;经济法产生、形成的规律;经济法的本质;入世与我国经济法的建设等问题作了评析。指出:经济法的产生形成有其深刻的社会经济根源和政治国家、法律法学条件,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经济法是典型的“两只手的法”。在面对入世挑战时,中国经济法肩负着准确为国家角色定位,培育、强化市场主体,发展中介组织等重任。  相似文献   

2.
经济法的本质问题,是经济法体系建构的基石。而经济法本质是法的本质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这就有必要讲明了法的本质所指何物及其研究方法。有学者指出,法的本质是被一定历史条件所决定的人们的行为自由与纪律,是社会生活特别是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有学者认为物质生活条件培植了人们的法律需要,同时又决定着法的本质。由此可见,正确认识法的本质离不开对此法产生的历史条件和客观物质生活条件的分析。因此,笔者试图溯本求源,分析考察经济法产生的背景,力求为其本质提出合理的概括。  相似文献   

3.
经济法与社会公共性论纲   总被引:66,自引:1,他引:65  
经济法调整的经济管理关系的本质特征在于社会公共性。社会公共性的凸显所体现的时代精神和反映的社会要求,使经济法应运而生。社会公共性是经济法的核心范畴。社会公共性决定并表现在经济法的产生、经济法的价值、经济法的主体、经济法的权力(利)和义务,经济法的属性等各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结合中西方经济法理念产生的不同社会背景,分析西方经济法理念和中国经济法理念的共性和特性,提出经济法理念的内涵,阐述了经济法理念与民法理念的区别,以明确树立科学的经济法理念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5.
初学经济法,常常容易混淆“经济法”、“经济法规”和“经济法学”这三个概念。现简要地谈谈这些问题,以帮助大家学好经济法。一、经济法和经济法规不是同时产生的恩格斯曾经指出:“在社会发展某个很早阶段,产生了这样一种需要:把每天重复着的生产、分配和交换产品的行为,用一个共同的规则概括起来,设法使个人服从生产和交换的一般条件。这个规则首先表现为习惯,后来便成了法律。”经济法规,是人类社会出现得最早的法规之一。不论在中国还是在  相似文献   

6.
在社会转型的语境下,沿用经济法价值目标传统实现理路范式(市场失灵—政府干预)无法实现经济法的应然理想,现有经济法价值目标的实现理路与转型中国的社会环境产生背离与张力,难以实现经济法的价值目标——社会整体利益.只有回到“转型中国”语境之下,以我国经济法价值目标即社会整体利益实现理路重构的诱因作为问题的逻辑起点,从宏观层面上探讨社会转型期我国经济法实现利益结构意义上平衡与协调的基础,为最终实现社会整体利益提供方向性的制度设计与实施框架.  相似文献   

7.
中国经济法学:面向二十一世纪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提出经济法由空想转变为现实是法学在二十世纪最伟大的贡献,并据此分析了经济法概念产生于德国的条件和经济法在中国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形成与发展的原因。在对中国经济法学说形成和发展的历程及造成许多学说易变、短命与新生的诸种因素进行分析之后,本文指出承认经济法的独立性渐成中国法学界之公论,经济法内容构成的理性基础和理论范围日趋合理。最后,本文对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经济法学如何走在世界前列,如何加强自身建设,提出了若干建议和设想  相似文献   

8.
黄文博  王凯 《法制与社会》2011,(22):108-109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各种新的社会热点问题层出不穷,这对传统经济法研究提出了挑战,经济法学者开始逐步概括和总结我国经济法学建设的实践经验和实际情况,深刻分析我国经济法学研究现状,引起了经济法学界的重视和讨论。本文从我国经济法产生的背景出发,并结合我国国情,指出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市场经济的普遍共性,并强调了我国经济法发展的特殊方面,以促进经济法研究向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9.
法与政治密切相关.作为国家公权力调控社会经济领域的经济法更是如此.中性意义上的"阶级"和社会契约论中的"国家"是法产生的政治基础.经济法除了具有法的一般政治基础外,还具有经济法特有的政治基础.市民社会是经济法产生的政治前提,经济国家与积极宪政国家的博弈与平衡是经济法产生、发展和繁荣的政治基础.  相似文献   

10.
法是为满足社会关系的调整需要而产生的,所以法的调整对象和基本原则总是取决于特定的社会现实需要。中国现代经济法,是随着改革开放的展开而产生、发展的,与经济建设步伐息息相关。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经济法的调整范围也出现了明朗化的趋势。宏观经济管理关系、市场经济运行关系和国有企业内部特定的经济管理关系,既不属于行政法的调整范畴,又超出了传统民商法的界限,但是三者紧密联结为一个统一体,构成了经济法的调整对象,并由此决定了内涵于中国现代经济法的三大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1.
经济法视阈中的利益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翟相娟 《河北法学》2011,29(7):133-139
经济法是以追求社会利益为本位的现代法。对社会利益的诠释、追求和维护形成了社会利益观,这种社会利益观对经济法的理念和制度均产生深远影响。在价值和理念层面,社会利益观不仅要求经济法对传统法律价值进行整合,而且还催生了经济法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在制度层面,社会利益观对经济法实体制度的要求主要体现在市场规制法和宏观调控法中,对经济法诉讼制度的挑战主要体现为经济公益诉讼的勃兴和经济审判庭的重建。  相似文献   

12.
经济法的功能尤其是基础功能的研究对经济法的理论和实践均有重要的作用,值得深入探讨。经济法的基础功能是调节资源配置方式,它是由经济法的历史使命所决定的,并通过经济法成长历程和创新发展得以充分彰显。然而对经济法的功能预设是一种应然状态的预期,要真正实现其积极作用还需要为功能的发挥创造条件。研究实现经济法功能发挥积极作用的条件应当成为经济法创新的方向之一。经济法调节资源配置方式这一基础功能应当对调整中国社会二元结构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中国的经济法学产生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特殊历史时期,各种先天的不足致使我国经济法学的研究始终有所牵绊,或沉溺于部门法之争,或步入"注释法学"的误区,至今尚不完善.笔者认为,经济法的研究更应注重对基础性问题的阐释,对切入基点的把握.本文将对经济法产生的背景作以简要阐释,并对经济法的研究基点问题谈几点意见.  相似文献   

14.
胡悦  赵华 《行政与法》2005,(5):100-101
将“社会本位”作为经济法的法律原则,无论从其产生的社会前提上还是经济法与其他传统部门法的区别上看以及该原则与经济法其他法律原则的关系上来看,都是一种历史的必然。它不仅反映了经济法调整范围的根本要求,体现了经济法的本质特性,还统率着经济法的基本制度。同时也提供了经济法的行为方向和模式,弥补立法疏漏,使之具有规范性、实限性和可操作性。因此,经济法社会本位原则是经济法所特有的本质性原则。  相似文献   

15.
经济法对于中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法律支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法是调整经济管理关系、维护公平竞争关系、组织管理性的流转和协作关系的法。经济法产生于市场经济基础上,体现国家干预经济意志的新兴法律部门。当前,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与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化,我国经济和社会和谐发展内在需要一种法律上的支持。作为国家干预经济基本形式的经济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当然应该发挥更大的作用来解决市场经济内在的弊端。本文试图论证经济法与市场经济的关系,从而一步探讨经济法对于我国经济以及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论经济法在社会分配中的作用和边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于分配与法律之间的密切关系所决定,经济法在社会分配过程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但是,应对极具复杂性的社会分配问题,经济法在调整社会分配关系时,既面临着发生在国家、企业与个人之间的分配关系的范围限制,也面临着来自于政府有限理性以及预算、税收和财政支出等调整方法方面的局限。因此,经济法在社会分配中的作用和边界问题值得关注与重视。  相似文献   

17.
反垄断适用除外制度是国家基于社会整体利益,对特殊领域、企业和某些特定内容的垄断行为赋予法律适用上的豁免权,这已经成为反垄断立法的一种合理的除外条款。本文着重从反垄断适用除外制度的角度去研究经济法的本质,分析出经济法本质的核心在于国家调节社会经济,并最终归结于经济法的社会性。  相似文献   

18.
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分配和国家再分配是两种共同作用的分配机制。实现理想的分配目标,有赖于两种分配机制的互动及相关法律保障制度的功能组合。民商法和经济法在分配问题上具有功能组合的内在前提,并表现出功能自主和功能依赖。民商法是基础,我国特殊国情和当前社会矛盾焦点决定了经济法是分配法制系统的重心。  相似文献   

19.
中国经济法理论之创新与应用——30年回顾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经济法理论研究30年来一直存在两条发展演变主线索。以国家调节说为代表的中国经济法学者,不同意大经济法观点,他们按照市场(调节机制)、国家职能与法律同步演变逻辑思路,创立了经济法学科理论体系。这些理论既具有严密的逻辑自洽性,又符合100多年来各国国家职能和法律的实际,并对当代经济、社会,特别是中国当前体制改革和社会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中国经济法学人在继续坚持理论创新的同时,要向社会广为传播先进的经济法思想,加强理论的应用,使之充分发挥对于社会实践,对于我国当前的改革和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20.
刘鑫  孙宇飞 《行政与法》2003,(12):124-126
我国的经济法理论研究起步较晚,学术界对经济法性质的认识也不一致。本文认为,经济法作为法律体系中的重要法部门,按照传统的公私法划分,很难确定其归属。社会法作为一个全新法域,有着特殊的社会基础、思想基础和理论基础,其法域地位已经确立。经济法的法律本位、调整方式和价值追求无不体现社会法精神。因此,经济法应当归属社会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