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黎力 《法人》2004,(7):114-115
如今国内不良资产的出售,已呈批量之势,但没有人知道今天售出的一笔不良资产,明天会不会成为秃鹫基金的目标。这种套现可能出现在五年十年后.也可能出现在一两年后  相似文献   

2.
郑慧 《广东法学》2008,(6):63-65
新破产法意在保护债权人对破产企业的债权。但是从新破产法实施的半年来看,新破产法的实施对金融机构不良资产的清收产生了一定的不利影响,使得金融机构在不良资产清收过程中出现了对新法的难以适应性。新法的实施使得在实践中担保债权形同虚设,严重影响了不良资产的回收程度。新法对破产界限规定较之旧法更宽松,破产费用和共益债务随时可能挤兑不良资产的回收,可撤消行为期限延长增大了不良资产清收的风险,重整和和解制度极大地考验着金融机构的耐心和毅力。  相似文献   

3.
1月16至18日召开的银监会会议传出消息:银监会2006年的一个工作重点是预警不良资产反弹。于是,中国银行业不良资产中的重中之重——不良房地产项目,再次进入人们的视野。普华永道最新报告指出,未来两至三年内,海外投资者将斥资150亿美元购买中国银行业不良资产。全球著名投资银行和基金公司,均对中国银行业的不良资产表现出极大兴趣。而投资中国房地产不良资产一直是众多海外基金组织进入中国资本市场的重要渠道。近几年上海、广州等地的烂尾楼收购市场,早已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海外基  相似文献   

4.
陈荣奋  Liao  Zhenyun 《中国法律》2005,(6):30-31,94-96
随着中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股份制改组和上市计划的推进,大量的不良资产被剥离并移交于四大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四大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处置不良资产的力度亦在加大,据2004年12月21日新华网站,普华永道会计师事务所于2004年12月20日在北京发布“2004年中国不良资产投资者调查”,结果显示,中国的不良资产市场规模庞大,估计有5000亿美元,78%的受访者计划在一至三年内每年投资5100万至2.5亿美元收购中国的不良资产,而且都为中国不良资产市场预留了庞大资金。  相似文献   

5.
张驰  巴曙松 《法人》2005,(2):20-23
从1999年起,中国相继成立了四家资产管理公司.经过6年的时间,四大资产管理公司在处理不良资产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但人们注意到,目前外资在不良资产的处置过程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而国内的民营资本、中小投资者大多数还只能"持币观望",因为他们无法参与动辄数十亿、上百亿元的打包处理.不少国内中小投资者和民营资本呼吁,应当降低不良资产打包处理的"单价",使更多的投资者有机会参与不良资产处置的竞争.  相似文献   

6.
最高人民法院在世界经济危机背景下根据中央有关精神就不良资产处置业务相继出台了几份重要的法律文件,其中以2008年12月公布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为维护国家金融安全和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司法保障和法律服务的若干意见》和2009年4月印发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金融不良债权转让案件工作座谈会纪要》为最重要,这两个文本在新的形势下对不良资产处置行业提出了若干新的要求,突出强调不良资产处置中的国有资产安全,强调经济危机威胁下对债务人的保护等。这些规定对当前及今后的不良资产处置工作影响巨大。为此,本文着重解读这两份文本的基本内容,初步分析其对业界的影响程度,并在此基础上对现行不良资产处置行业的法律环境和制度体系进行评估,提出建设性意见,以促进不良资产处置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境内银行业的不良资产一直是个让各界感到非常沉重、难解的问题,尤其是国内金融体系中占有举足轻重地位的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在处理不良资产时,很大一部分银行不良资产被打包出售,由于竞争不够充分等原因,造成外资机构投资者垄断了不良资产市场,并存在很多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可以适当探索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证券化之路,以更高效的解决商业银行不良资产。  相似文献   

8.
我国现阶段债权转股权的法律环境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化解国有商业银行存在的不良资产,加快国有企业增资减债工作,以信达、东方、华融、长城等资产管理公司的成立为契机,国有企业债权转股权试点逐步推广。所谓债权的转股权是指商业银行将持有的对企业的不良债权转化为对企业的股权,从而实现资产结构的调整,达到降低不良资产的比例、减轻不良资产负担的目的。具体地说,就是将资产管理公司作为特定载体,将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整合后出售给资产管理公司(或由资产管理公司接管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由资产管理公司参股或控股企业,待企业经营状况好转后再通过股权转让或上市流通收…  相似文献   

9.
唐旭英 《法制与社会》2010,(7):94-94,97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过多,曾导致银行运转缓慢,常年亏损。本文着手阐述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存在情况以及AMC处置不良资产的情况,分析了不良资产潜在的风险,并从法律角度分析了不良资产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长期以来,我国实体企业融资主要依靠的是以银行信贷为主的间接融资,间接融资规模虽逐年扩大但整体占比偏低。截至2019年11月12日,我国银行业本外币贷款余额155.58万亿元,相比于2010年末的47.9万亿元增长了近3倍多,相对应的是银行业的不良资产余额从4300多亿元(不良率1.14%),增长到2019年第三季度的2.4万亿元(不良率1.86%)。与此同时,原本相对小众的不良资产市场也逐渐扩张为万亿规模的大市场,不良资产市场逐渐壮大。而与此同时,随着近些年"去杠杆"政策和"供给侧"改革政策的推进,对不良资产行业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文章通过对我国当前不良资产行业现状进行分析,预测该市场的发展趋势,以期为我国经济发展助力。  相似文献   

11.
银行不良资产处置的法律环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银行不良资产处置的法律制度存在较多的问题,为了更加有效地处置银行不良资产,我国应该尽快制订高层级的立法,健全实施多种不良资产处置方式的法律支持环境,尽快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实现不良资产管理和商业性处置机构的分离,赋予债权人对债务人特殊的强制性权利,成立特别法院负责对银行不良资产案件进行审理,建立银行不良资产的估价制度。  相似文献   

12.
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问题是一个法学界和经济学界都非常关注的问题,从不同的视角看问题,会有不同的解决方案。不良资产证券化是近些年谈及较多的用来解决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一个方案。这个方案在国外许多国家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但是在我国目前的情况下,该方案是否可行在理论界却有着很大的争议,本文着重从法律角度分析了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实施不良资产证券化方案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
为解决国企高负债和盘活银行不良资产,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我国政府借鉴其他国家处置不良资产的经验,于1999年先后成立了信达、长城、华融、东方四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AMC),专门对口负责收购、管理和处置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并把债转股作为其处置不良资产的主要方式之一,同时还同意国家开发银行自行进行转股。1999年7月5日国家经贸委、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发布了《关于实施债权转股权若干问题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2000年11月 10日国务院颁布了《资产管理公司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对债…  相似文献   

14.
钟厚基 《法制与经济》2020,(3):84-86,92
我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新时期,为全面做好"六稳"工作,保持经济合理运行,应当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面对总量日益增长、结构分化加剧的不良资产现状,传统的"三打"模式已经不适应新时期的市场需求,不良资产法律制度缺失、监督管理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凸显。对此,文章认为要深入分析不良资产内涵,把握不良资产现状,对不良资产处置进行新部署,发挥金融机构监管职责,加快补齐制度短板,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规范"互联网+"等科技运用手段,加快推动不良资产处置走出困境。  相似文献   

15.
防范和控制银行不良资产的法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国平 《法学》2005,(5):75-80
我国银行不良资产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体制缺陷、行政干扰、政策多变、决策失误、管理失灵和借款人投资经营失败以及信用不足等等,都可以不同程度地导致我国银行增量不良资产的产生。银行不良资产的法律成因主要表现在信贷立法滞后、信贷主体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等几个方面,对防控银行不良资产采取相应的防治对策,可推动我国银行长效防范机制的建立。  相似文献   

16.
"不良资产"一词,日渐跻身金融行业流行用语。早期银行重贷轻管、高息揽存、违规拆借、账外放贷,金融体系曾一度濒临危境。银行体制诟病、监督瑕疵,为不良资产的"萌芽"提供土壤;企业经营不善,诚信缺失,为不良资产的"茁壮"滋生温床。企业和银行携手联袂,共同上演"银行请客、企业消费、国家买单"的多米诺骨牌效应。在对不良资产的处置过程中,律师擅长为其"号诊把脉"。  相似文献   

17.
我国金融业的对外开放程度日益加深,商业银行不良资产问题已成为束缚我国金融体制与经济健康发展的桎梏.本文从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法律可控性着手,从银行贷款信用控制、贷款担保、企业改制中不良资产的处理三方面进行阐述,寻求解决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策略,建立全社会信用体系,强化对贷款担保法律效力的监管,增强对风险贷款的法律追讨意识.  相似文献   

18.
浅谈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剥离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金融系统进行巡视,是党中央、国务院为加强对金融单位监督,确保金融市场平稳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根据中央的决定,中央纪委、中央组织部金融巡视组从2005年起,对国务院所属的资产管理公司进行了巡视。通过巡视,巡视组了解了资产管理公司自成立以来,为落实中央有关规定,确保国家金融市场平稳发展,公司领导班子带领广大员工在处置不良资产工作中为国家做出的重要贡献和业绩。同时,也发现了相关部门在不良资产运作环节中一些不容忽视的薄弱环节和问题。在此,笔者仅就不良资产剥离环节中的有关问题谈一点认识和体会。  相似文献   

19.
我国商业银行尤其是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率较高,虽然一直以来国家采取了许多相应的政策措施试图加以解决,但从实际考察来看,效果并不理想。应当借鉴国外的相关做法,利用资产证券化的原理,对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进行重组配置,使之可以在证券市场上融通资金,以期从根本上解决银行不良资产率偏高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破产企业只要存在一处无法处置的不良资产,就永远无法审结.本文试图通过分析现有的不良资产可研究数据,以及如今已通过的处置方式的剖析,提出更加合理的不良资产司法处置方式,以期对今后的破产案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