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律"字的两个基本构件入手,先后分析了"聿"和"ㄔ"的含义。甲骨文"字本义可能为"手执律管吹奏"、"手执硬笔刻写"和"手执权杖管理",而其引申之义为"统一、协调、标准、区分、界限"等。甲骨文中的"ㄔ"记为",此即为甲骨文中"行"()的半边,"ㄔ"之义为"小步",其义大概来源于"行"。"步"在古代为测量单位,引申为"标准"。古人借助已有的"聿"和"ㄔ"组合成"律"字用来指称定音标准。"律"之本义为"音律",作为调音或定音工具,因而具有"规范、标准"之义,后演变为"军律"、"历律"。商鞅"改法为律"之后,由于统治者更为重视法律的"规范"功能,逐渐以"律"取代"法",用以指称成文法典。  相似文献   

2.
"名牌"木马网上卖"快乐老家"、"八一软件"、"大小姐"、"刺客"、"大少爷"、"天下无马"、"巴拿马"、"伯乐"、"比翼马"、"皇马"、"温柔马",看到这么稀奇古怪的名字,一般人并不会想到,这些在网上都  相似文献   

3.
长期以来,由于刑法学界对贿赂犯罪中"谋取"的理解存在重大的分歧,因此,导致司法实务部门在对贿赂犯罪中"谋取"的认定上各行其是。其实只要我们以"不确定利益"理论为背景来理解贿赂犯罪中的"谋取"行为,贿赂犯罪的认定问题并不难解决。当行为人以不正当手段谋取"不确定利益"时,根据行为方式的不同,可将"谋取"区分为初始性"谋取"、维持性"谋取"与扩展性"谋取"。与此相对应,受贿罪中的"谋取"可区分为初始性"给予"、维持性"给予"与扩展性"给予"。借用"不确定利益"理论既有利于揭示维持性"谋取"这一"谋取"类型的本质,又有利于实现统一理解刑法中"谋取"含义的目标。  相似文献   

4.
"China"是"中国"的骄傲,唐代的绞胎瓷是陶瓷中的珍品,作为文房用品的笔洗又是绞胎瓷中的妙品,唐绞胎笔洗是我多年来的仅见,尤为珍罕。远古时期,盛放液体和用以盥洗的器皿称为"鉴",即陶质或青铜质地的"浅盆"。后来人们发现"鉴"盛放清水后,能照见人影和面容,它便又兼有了"镜子"的功能;"鉴"作为动词,又引申为"看"和"观察"的含义;随着文字语言的完善和发展,"鉴"与"洗"有了细化和分工,"鉴"常特指"镜","洗"常特指"浅盆"。到了明清,文字更进一步规范、准确了,"洗"和"盆"又分别有了不  相似文献   

5.
正李其宏: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驻马店市中级人民法院副院长,先后获得河南省"人民满意的政法干警"、"人民满意的好法官"、"十杰女法官"、"十大杰出法官"、"三八红旗手"、"优秀青年卫士"、"全国优秀女法官"、"全国巾帼建功标兵"等荣誉称号。说起那些因为一时冲动而犯罪的青少年,李其宏从不用"少年犯"这样的字眼。她说:"这些孩子,人小心不小,自尊要强。不经意的一句话、一个细微的动作,都会对他们的心灵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6.
民事义务的"拘束性"是由国家强制力赋予的,是权利"法律之力"的体现."约束性"、"强制性"及"制裁性"是义务"拘束性"的基本内含,三者之间是紧密联系的"强制性"和"制裁性"隐含于"约束性"之中,只有义务负担者违反了"约束"的界限,"强制性"和"制裁性"才凸现出来.  相似文献   

7.
正过去的一年,从中央到地方各项规定、禁令不断出台,涵盖了工作生活的各个方面,成为各级公务员头上的"紧箍咒"。一些干部感叹"为官不易",有的甚至认为"公务员不好当"。"公务员不好当"的潜台词,必然有一个"好当"的过往,曾几何时,工资"旱涝保收",捧着金饭碗"吃皇粮",乃至"行政权力部门化,部门权力个人化",衍生出"吃拿卡要"等"潜利益"的现象不同程度存在。现在一项项禁令"围追堵  相似文献   

8.
正最近,"山东东平女生被性侵"案不断发酵。媒体报道中的"未成年少女"、"开宝马车的地痞"、"警察称市里打过招呼难办"等字眼,刺激着公众的神经。当事双方的"强势与弱势"与若干起同类事件一样,再次引发标签化思维和法治思维的碰撞。权贵人士违法时利用手中权、囊中财为自己"解套"确有发生,于是,人们痛恨"强势"群体、同情"弱势"群体并产生"为官不正"、"为富不仁"的刻板偏见以及"仇官"、"仇富"心理。但是,离开事实依据和法律界定,简单用"强势"和"弱势"的标签论是非、定轻重,只会动摇法律刚性,损害法制权威。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之初,曾有过关于"问题"与"主义"的论战。然而,随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并被中国共产党深度地实践,围绕着马克思主义的"问题"与"主义"的争论似乎并没有结束。实践证明,只要把"问题"与"主义"割裂开来,片面坚持"主义"的普遍性和纯洁性,就会把中国革命引入歧途。只有把"问题"与"主义"相结合,用"问题"发展"主义",用"主义"指导"问题"的解决,才会使中国革命最终取得胜利。  相似文献   

10.
从重"曹、韩遗迹"到"天厩万匹皆吾师",是王世贞由重"字师"向重"心师"的一大转变,这一转变是通过对"自然"思想的提倡来进行的。王世贞"自然"思想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其早年热衷学习前人经典,以此获取创作灵感;晚年受昙阳子"三教合一"思想影响,摆脱了模写经典的程式化写作,弱化"秦汉""盛唐"等取法对象,强调抒写真情,追求恬淡的创作风格。王世贞"自然"思想注重学习过程的积累,经由"苦思""琢磨"再到"自得",经由"师古"再到"师心"。  相似文献   

11.
以商鞅之"法"的含义和目标为切入点,有助于我们理解商鞅以"以法治国"为中心,围绕"农战"而形成并展开的法治思想。商鞅"以法治国"的主体虽是君主,但"以法治国"除了要达到富国强兵的目标外,还要实现"万民自治"、"天下大治"以及"至德复立"、"能述仁义于天下"的政治理想。在政治哲学视角下,商鞅之"法"体现出法治的功能、价值和精神。  相似文献   

12.
反腐败既要"打老虎",又要"拍苍蝇"。"老虎"以权谋私,贪污受贿虽然"为祸甚烈",但"居庙堂之高"的贪腐"老虎"毕竟少之又少,而"处江湖之远"的农村基层干部,却与群众有着最直接、最密切的联系。一旦他们从"群众的主心骨"、"致富的领头人"腐化堕落成为"苍蝇",就难免导致"民怨沸腾",破坏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影响干群关系。  相似文献   

13.
本文简要的介绍和分析了"条"和"根"的概念和范畴,通过对两者的释义情况的了解,论述了"条"和"根"的交叉情况,并揭示了"条"和"根"的本质差异。  相似文献   

14.
擦亮“中国制造”叫响中国品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过这些年的"酝酿","知识产权"对所有的人来说恐怕已不是一个陌生的概念了,这片热土不时热闹非凡,吸引着公众的注意,如"鳄鱼大战";两个"LG"、"老干妈"、"阿里巴巴"、"张小泉"、"百盛"、"李禧记"、"李连贵"对战;"巴黎婚纱"与"米兰春天"混战.最近,媒体又在大肆报道北京所有的"三千里"烤肉店都侵犯了沈阳"三千里"的合法权益,理由是后者注册在先,"三千里"文字是其商标最显著的特征,是识别其来源的具体标志.众多沸沸扬扬的商标纠纷案件已经使商标意识深入人心.  相似文献   

15.
过去学界常将"九叶"诗人视作"反主流"或者"反传统"的现代主义诗歌流派,其实这种"主流——边缘"的二元视角有失准确。相比而言,组成这一群体的《诗创造》一支与新诗传统有更多的延续性和同构性,他们身上有很多"主流"以及"残余"因素,在四十年代后期才开始体现出一些"新变"因素;而西南联大一支则更多地体现出过去新诗传统中没有的"异质性"。"九叶"诗人与左翼作家的分歧其实主要不是"现代主义"与"现实主义"的分歧,而是关于文学要不要体现"人民本位"、要不要当作"宣传工具"等问题上的分歧。尽管"九叶"的两分支体现出不同程度的"新变"因素,但是对于"人民文学"而言,它们都是"异端",都应予以"收编"。从这一角度出发,可以理解"九叶"这一群体是如何被视为/自视为一个"流派"的。  相似文献   

16.
通说认为,秦律中的"赀"表示"赀罚",但因受到汉人以"赀"表"财"的影响,遂对其中个别条文的理解显得模糊。通过对出土及传世文献加以梳理,可以得出秦律中的"赀"是秦系特有文字,专表示"赀罚",且制度上不允许以别字假代,目前也尚未见"赀"存在于先秦他国的确证。入汉以来,赀刑总体上由罚金刑取代,后又被废除,故专表"赀罚"的"赀"失去了本义;约在同时,财产调查制度开始以"訾"指代财产,并广泛应用。于是"赀"渐与"訾"混通,变成表示"财产"的常用字。概言之,"赀"的字义演变是秦汉间制度变革的反映。  相似文献   

17.
我国宪法2004年修正案将原宪法中的"征用"概念一分为二,拆分为"征收"与"征用"。此后,在我国现行法上,"征收"与"征用"就成为两个平行的法律概念,两种并行的法律制度。但无论从制度构造还是比较法的角度看,我国现行法上的"征用"概念都不能成为"征收"之外的一个独立概念和制度。"征用"是一种较为特殊的征收,即"部分征收",因此"征用"只是从属于"征收"的一个下位概念和制度而已。  相似文献   

18.
古汉语"宪法"是"宪"的一个衍生语词,二者词义有很大程度的同一性。古人训"宪"为"法",多直解其义,未能尽疏其意。他们用"宪"称"法",初为特指先王之法或旧典,意为恒常有效、世代遵从之法。后词义扩展,"宪"多泛指各种法律,成为对"法"的一种尊称。在先秦,"宪法"有两种构词:一是"宪"与"法"同义连缀,泛指国法;二是"宪法"作为一个偏正语词,"宪"是"法"的修饰词,"宪法"有"显法"或"常法"之义,但无"根本大法"或"最高法律"之义。秦汉以降,"宪法"皆属同义联合语词,泛指"国法"、"王法"、"法制"、"刑法",有时还指称一种治道与治法,但仍无"根本法"之义,仅蕴涵着人们对法的一种敬意。  相似文献   

19.
正建设"新型"检察院是时代发展的迫切要求。所谓"新型"就是现代的,是与"传统型"相比较而言所要具备的新理念、新内容、新内涵。笔者从"服务型"、"责任型"、"法治型"、"人本型"、"创新型"和"效能型"等六个方面予以归纳或诠释这些新理念、新内容、新内涵。一、"服务型"检察院"服务型"检察院与"传统型"检察院所讲"服务"相比,更加注重发挥司法功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更加注重实现检察民主,更加注重体现群众本位。强调建设"服务型"检察院源于有力回应群众诉求的时代和形势发展需要。(一)"服务型"更加注重发挥司法功能  相似文献   

20.
1895年之后,陈子褒开始编撰新式妇孺教科书,陆续出现"子民""国民""女国民""国家之母"等内容,建构以"国家"为核心的国民观。这些教科书从"天下国家"到"国民国家",强调"国民"与"国家"同构,"国权"与"人权"统一;从"半教立国"到"女子读书",倡导"造就平等之智识",明确"以学救愚""以教育兴国";从"仁者爱人"到"一样亲爱",呼吁"我国民,要相亲",排列"爱国""爱人""爱己"顺序。陈子褒以"妇孺之仆"的实在努力,开创性建构及多样表达国民观,折射出近代知识分子的现代国家想象,彰显了新权力关系和意识形态创生的过程,也诠释了新式教科书承载的时代精神,为中国教育启蒙现代"人"开辟了重要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