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童靖婧 《法制与社会》2010,(15):293-293
无论是从二次分配的法的内容来说,还是从经济法中有关二次分配的部分的定义和范围来看:经济法都不能算为完全的二次分配的法,只能说经济法的调整范围包括“二次分配”的内容,而“二次分配”的法是经济法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2.
经济法是关于社会整体经济利益分配之法,经济法所调整的社会整体经济利益的权衡、确认和保障活动实质上是一种利益的再分配活动。经济法的利益再分配功能首先体现在其对经济利益的再分配,同时也体现在对传统权利、义务等非经济利益的再分配。通过发挥经济法的再分配功能,能有效解决我国当前社会中存在的利益分配不公平问题,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3.
我国农村土地资源再分配的过程受国家公共权力部门的直接调节。目前农村土地资源再分配过程中存在着角色冲突、利益冲突和规范冲突三方面的问题。经济法作为利益资源和权利的再分配书,具有维权性和控权性特点。要实现对农村土地资源再分配过程中的国家调节,并保证调整的结果具有公正性、稳定性和权威性,就亟需借助经济法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国民财富的分配分为初次分配与再分配。初次分配重效率,应重视民商法的调整作用;再分配重公平,应突出经济法的调控功能。经济法与民商法在国民财富分配中功能互补,不可偏废。当前,我国出现了国民财富分配严重失衡的现象,解决该问题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加大收入调节力度,经济法在这个过程中将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第三届中国经济法前沿学术问题研讨会于 2 0 0 2年 4月 2 3日———— 2 4日在西北政法学院隆重召开。本次研讨会由西北政法学院和北京大学经济法研究所主办 ,由西北政法学院法学二系承办。来自全国经济法学重点学科点、博士点、部分硕士点和国务院有关部门的经济法专家、学者及西部地区部分高校经济法学科的代表参加了本次会议。此次研讨会是我国经济法学界的一次高层次的学术会议 ,会议围绕西部大开发与经济法律制度创新、加入WTO与中国经济法变革、“十五”期间经济法学的研究重点问题 ,以及经济法重点学科建设等问题展开了三个专场研…  相似文献   

6.
2003年9月16日至18日,十三省市区法学会第十九次经济法学术研讨会在安徽黄山举行,现将会议提交论文及分组研讨中的观点简要综述如下:一、经济法基础理论关于经济法的主体问题。经济法主体理论制度是我国经济法学界近年来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会上,有代表认为部门法主体的特殊性不在于创造一种新的主体,而在于该部门法的调整任务、调整对象具有特殊性。在对经济法主体理论诸多学说分析的基础上,有代表提出了经济法主体应当划分为政府、经营者和消费者三类主体的新主张。代表们还讨论了社会中间层的经济法主体地位问题。有代表认为社会自律组…  相似文献   

7.
袁璇  肖勇 《法制与社会》2011,(11):23-24
今年是经济审判庭被撤销的第10年,关于经济法诉讼的问题一直是经济法学者研究的重点与难点,众多经济法学者都坚持认为经济法诉讼是客观存在的,并提出了相关的理论。本文从理论与实践的角度论证了经济法诉讼的不存在,并且将经济法诉讼与经济法独立的地位区别开来,分析了不存在经济法诉讼并不影响经济法的地位。  相似文献   

8.
法律是社会利益资源和权利的分配书。解决当前我国日趋尖锐复杂的收入分配问题,应该大力发挥经济法在分配功能。经济法在实现再分配时应遵循利益平衡原则、社会整体利益原则和有限调节原则。发挥经济法的再分配功能,建立科学分配机制,要处理好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的关系,加大利用财税杠杆调节收入分配的力度,进一步完善劳动工资立法,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法律体系,公平分配社会教育资源,缩小城乡教育投入的差距,并进一步强化经济司法。  相似文献   

9.
浅析现阶段发展第三次分配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阶段在我国贫富差距不断扩大的情况下,考察第三次分配的路径选择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认为当前完善第三次分配重点不在于经济发展水平层面,而关键在于社会文化与环境层面,其次是制度的支持与法制的完善。  相似文献   

10.
本文阐述了民商法与经济法产生的背景,着重突出了市场经济的发展在法律部门划分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从法理学的角度比较二者的调整范围和调整方法,通过论证他们在改革开放不同阶段调整经济关系中的不同作用,说明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和二次分配所依据的不同法律基础。强调现阶段应当以经济法为基础进一步加强国民收入二次分配的调节以缩短收入分配存在的差距,进而维持社会的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11.
论经济法在社会分配中的作用和边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于分配与法律之间的密切关系所决定,经济法在社会分配过程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但是,应对极具复杂性的社会分配问题,经济法在调整社会分配关系时,既面临着发生在国家、企业与个人之间的分配关系的范围限制,也面临着来自于政府有限理性以及预算、税收和财政支出等调整方法方面的局限。因此,经济法在社会分配中的作用和边界问题值得关注与重视。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由于财富分配等问题,导致目前社会公平问题已经成为一项重要议题,使用经济法促进我国经济的合理发展,从经济法视角度反映出公平,保证公平,公正的经济发展才能有效解决社会公平问题。本文从经济法的公平价值的角度,主要研究了经济法在解决社会公平问题方面所应发挥的功能。  相似文献   

13.
经济法的目的是保护社会利益,而社会利益无法"自我实现"的特点导致了经济法目的实现出现两个问题:一、法学的一般利益实现方式无法在经济法中得到清晰的体现。这使经济法基本理论难以与成熟法学理论契合;二、由社会利益特点决定,经济法在目的实现上需要第三方介入,使经济法在目的实现中出现实然与应然的矛盾。  相似文献   

14.
经济法研究中存在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过度的夸大了第三部门的作用.把带有社会自治性的第三部门完全视为可以独立于政府、市场的第三支力量.这支力量不仅公正,而且几乎无所不能企及,成为“大社会小政府”的治理核心.这种法思想嫣然已成为现代经济法的主流思维.本文从这种思维背后隐含的问题入手,从法源分析、中立性角度应用现代解构学等方法进行分析,导出了第三部门辅助性、非中立的实质.  相似文献   

15.
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分配和国家再分配是两种共同作用的分配机制。实现理想的分配目标,有赖于两种分配机制的互动及相关法律保障制度的功能组合。民商法和经济法在分配问题上具有功能组合的内在前提,并表现出功能自主和功能依赖。民商法是基础,我国特殊国情和当前社会矛盾焦点决定了经济法是分配法制系统的重心。  相似文献   

16.
国家调节是对市场缺陷和市场失灵导致的利益分配失衡现象的救济与矫正,是国家介入利益分配领域后,对市场初次分配格局中存在的缺陷的补救,是在市场分配基础上的再分配。经济法作为国家调节社会经济之法,其本质属性在于国家调节,是对利益进行的再分配。以利益分配与国家调节之间关系的探究为基础,对经济法再分配功能的内涵与意义加以分析,有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经济法的功能,并运用经济法的再分配功能为建设和谐社会服务。  相似文献   

17.
第三次分配起始于个人,也结束于个人,个人构成了第三次分配的需求主体和参与主体。个人可以通过捐赠、消费慈善产品等方式参与第三次分配,但其是否参与将受到自身经济实力、参与意识、组织的专业化程度以及政府的引导培育等多个因素的影响。个人参与第三次分配离不开法律制度的支撑,在坚持分配正义理念的基础上,法律通过确权、激励、保障、防范和救济五种机制作用于第三次分配。对照这套法律机制的要求,我国必须作出降低慈善组织准入门槛、明确功能定位等有针对性的政策调整和制度完善)  相似文献   

18.
很多的经济法学家对于经济法体系的构建都进行了讨论,经济法学界对这一问题尚未形成统一的定论,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经济法理论的发展。因此,构建清晰的经济法体系是十分必要的。分析我国关于经济法体系之争,可以发现我国经济法体系是以国家宏观调控市场规则为核心的,从而可以构建出以市场主体规则、市场监管规则、市场主体经营成果分配法为基本构成的经济法体系。  相似文献   

19.
论经济法的社会经济功能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经济法之功能反映着经济法的特征 ,体现着经济法的本质 ,是经济法基础理论中的重要理论问题之一 ,在经济法研究中常常被学者提起 ,且有不系统的论证。本文在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借用社会学、经济学、法理学的有关功能理论 ,对经济法的功能 ,从涵义及结构、内容构成、各功能的关系三个方面 ,对经济法的功能进行了探讨 ,形成了较完整、较系统的经济法功能理论  相似文献   

20.
学界对于经济法与民商法关系的讨论日渐深入,但从国民财富分配的角度探讨二者关系的并不多见,本文从现代经济法的产生谈起,分析了经济法与民商法的联系与区别,着重论述了在国民财富的分配中,经济法与民商法的不同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