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8 毫秒
1.
值此三胎政策施行之际,儿童照护政策作为提振生育意愿、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治理工具引起各方重视.基于2007—2019年各省级幼儿园预算内教育经费面板数据,研究通过计算预算比率变化、L-K值等方法实证分析我国儿童照护预算的变迁间断性情况,并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分析政府注意力、政策图景和制度摩擦对儿童照护预算间断性的影响.研究发现,我国儿童照护预算变迁遵循间断-均衡逻辑,政府注意力、家庭摩擦对儿童照护预算有显著影响,政策图景、社会制度摩擦和市场制度摩擦的影响不显著.这说明我国政治体制会放大预算间断性,媒体信息则无法显著影响间断性,政府与社会的交互关系塑造了儿童照护预算变迁模式的基本特征.本研究为儿童照护研究提供了预算变迁的分析视角,并提出树立儿童权利本位、注重政策目标延续性、加强对社会照护服务的经济支持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预算决策是公共预算领域中一个长期存在的普遍问题,预算决策理论发展至今产生了三个重要理论:理性主义、渐进主义和间断均衡理论。最早的理性主义由于没有意识到理性限度以及高估预算官员的计算能力而被渐进主义所取代,长期稳定的渐进预算结果和基数加增长的预算决策模式广为流传。但是,由于渐进主义无法解释非渐进变化的发生机制,分析方法上存在错误以及规范层面难以自圆其说,因此,间断均衡理论应运而生。该理论试图完整描述预算结果和解释间断均衡的预算决策过程,揭示注意力和体制摩擦左右的议程设置过程,并认为这一过程会导致稳定的渐进变化,伴随偶尔的剧烈变化这一预算结果。公共预算决策理论的变迁体现了理论的传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李青 《法制与社会》2013,(19):92-93
我国的改革是一个中央政府主导下对经济和社会进行增量改革的过程。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正是在这一改革过程中逐渐产生、发展最终由立法所确认的一项法律制度,其制度变迁共经历了四个阶段。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变迁的特殊性导致了其立法模式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4.
郭松 《法律科学》2011,(6):96-103
中国的刑事诉讼制度正在发生深刻的变迁。这种变迁来自于中央司法机构、地方司法机构与民间主体这三类群体具体行为的推动,而这些群体的行为受各自所处场域的制度逻辑支配。支配这些群体行为方式的制度逻辑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中国刑事诉讼制度变迁的制度逻辑。中国刑事诉讼制度变迁的轨迹与方向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参与其中的多重制度逻辑的作用。从"多重制度逻辑"来解释中国刑事诉讼制度的变迁,不仅可以更好地把握这一复杂的变迁过程,也具有一定的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5.
公共组织学习作为优化应急管理制度的重要途径,离不开灾后政治环境,党政领导的灾害批示与公共组织学习关系互动形塑着应急管理制度变革。论文将灾害批示作为重要影响变量,分别将焦点事件与公共组织学习以及将单环学习与双环学习进行连接,构建起灾后公共组织学习的"批示—双环"叠加演进模型并形成假设体系,以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变迁为例,采取模式匹配的分析方式对理论假设体系进行解释检验。研究发现:灾害批示与公共组织灾后学习演进是一个复杂动态过程,焦点事件、灾害批示、知识生产、行为转变等要素之间的互动而产生的建构效应与政治加值效应,使得灾后公共组织学习在制度层面呈现阶段性有限变革和整体性深层变革。论文为理解中国灾害政治背景下的公共组织学习模式与政策变迁走向提供了理论解释框架,并对优化我国灾后公共组织学习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6.
【问题】政策企业家对公共部门创新政策的提出、引进、转换和执行发挥重要作用。中国基层官员在推进政策创新与制度化过程中面临着怎样的激励与约束,其行动策略及结果如何?已有研究对政策企业家类型学分析不足。【方法】本文以温岭参与式预算改革实践为案例,采用文本分析与深入访谈的方法,识别并分析不同类型的政策企业家在政策创制与政策制度化两个环节的特质、策略及创新效果。【发现】不同层次人员存在角色差异:(1)一线政府工作人员可能充当项目冠军角色,创新政策设计,促使政策目标与实际情况结合。他们会借助专业和信息优势,设计方案,多方试点,并借助专家和媒体的力量落地创新。(2)中高层官员更可能充当过程中介的角色。他们会敏锐觉察制度空间,将创新方案与政治过程结合,并利用社会和政治资本,构建内部联盟和推动民众参与,实现创新制度化。【结论】基于中国多层级的政治体系,认为政治层级是区分基层官员企业家的重要依据。不同层级官员在政治权威、行动策略和政策影响等方面有所差异。对基层官员的分类与深入研究有助于细化对中国政策企业家及地方政策过程的理解。  相似文献   

7.
【问题】指导性文件的内容如何动态演进?指导性文件的法律性质为何?指导性文件的形成程序为何?【方法】聚焦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颁布的七版新冠肺炎诊疗方案,梳理新冠肺炎诊疗方案文本的变迁。利用官方网站、新闻媒体的报道,关注新冠肺炎诊疗过程中的经验证据,分析指导性文件的动态演进、法律效果和审议程序。【发现】指导性文件的动态演进,是实验主义治理和反思性法的体现。指导性文件内容的变迁,受中央层面统一领导、政策考量、专家学科倾向的影响,并有赖于诊疗经验的不断积累。【结论】诊疗方案不具有法律规范的外观,但具有实践层面的拘束效果。指导性文件制定过程中,应完善专家咨询程序,汲取专业人士的专业知识,听取患者、普通公众、专业团体等利益相关方的意见。  相似文献   

8.
本文首先提出了法律制度变迁的三大理论预设,即法律变迁的渐进性、法律变迁过程中的信息不完全性和法律变迁过程的博弈性。然后,在此基础上将法律变迁的过程分为停滞、创新和均衡三个阶段,并分别加以研究。最后,文章认为,法律变迁过程实际上就是法律停滞、法律创新和法律均衡三个阶段不断循环往复的动态过程,中国的法治转型应该遵循这一基本规律。  相似文献   

9.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以及法制都进入了转型时期,其中政治体制改革对于国家发展和社会生活产生了巨大影响.行政法制度属于政治体制的一个重要部分,它的变迁反映出了中国政治体制中长期存在的诸多问题.本文分析了处于转型期的中国行政法制度变迁的类型、影响因素和社会环境,并对转型期中国行政法制度的变迁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0.
德国宪法变迁理论发端于十九世纪末,经历了二十世纪至今的复杂演进.耶利内克将宪法变迁定义为一种宪法文本形式上没有变化但是通过事实引起的改变.黑塞将早期的德国宪法变迁理论归结于国家法实证主义的结果:法与事实的严格分离导致的不是规范性的加强,而是向事实的力的投降.伯肯弗尔德区分了通过政治事实的宪法变迁和通过宪法解释的宪法变迁,并且认为这种分类的原因在于宪法裁判制度的有无.经过黑塞和伯肯弗尔德两人的努力,早期认为政治事实的变化会直接引起宪法变迁的思想遭到摈弃,目前德国主流的做法是通过宪法解释来进行宪法变迁.宪法变迁的直接原因是宪法缺乏实效性从而贬损宪法的规范力,根本原因是由于事实的变化而引起的规范内涵的变化.然而,事实虽然可以引起规范内涵的变化,却不能证明这种新的规范内涵的正当性.规范的正当性只能通过其他规范来证立.所以,证立宪法变迁的关键是让它接受宪法核心规范的检验.  相似文献   

11.
官员特征与任期对其财务管理行为的影响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研究问题。论文以中国省级政府为研究对象,主要关注省主政官员的更替、任期和年龄对政府预算稳定调节基金规模的影响。2007年我国建立了预算稳定调节基金制度,基于此,该研究收集了2008—2019年全国30个省份108位省长、90位省委书记的个人简历和预算稳定调节基金规模等相关数据,实证检验了官员特征和任期对预算稳定调节基金规模的影响。研究发现,由于受到不同时期晋升激励的差异性影响,省委书记和省长的更替、任期对预算稳定调节基金的影响不同。省委书记的更替、任期对预算稳定调节基金的存入规模存在正向影响,省长的任期对预算稳定调节基金的存入规模存在负向影响。论文拓展了预算稳定调节基金的分析视角,不仅揭示了我国地方政府官员特征与任期对预算政策制定的影响机制,也剖析了政府官员不同时期的政策偏好及行为选择的内在逻辑。论文的研究结果表明,地方政府官员特征与任期是解释我国预算政策制定方向变化的重要变量,为我国进一步完善预算稳定调节基金制度和干部人事任用制度提供了路径启示。  相似文献   

12.
陶鹏  初春 《公共行政评论》2020,(1):63-78,197
注意力成为政策过程研究的关键要素,领导注意力的分配与优先性表达是理解政策变迁与体制运作的新维度。论文通过构建中央-省-市级政府首长的批示文本数据库,比较了府际间领导注意力在政策议题上分配的稳定性和多样性,并检验了议题优先性在中国府际结构中的呈现。研究结果表明:核心议题作为领导注意力焦点对其他议题具有挤出效应即存在议题优先性,并且随着领导层级的降低,其挤出效应愈发显著;府际间领导注意力在议题分配上的稳定性、多样性分别与领导层级呈现出正相关性,这亦与政府职责分工体系特点深刻关联;政治周期变化对于领导注意力变迁具有显著的“间断效应”。论文探索了多层次主体的注意力比较研究,为解释中国体制运作中的“议题优先”及其运作提供了注意力层面的证据。  相似文献   

13.
阎波  陈斌  武龙  张晓敏  韩东伶 《公共行政评论》2021,(2):174-194,233,234
【问题】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间的跨国科学研究合作是承载“一带一路”建设科技交流与创新发展使命的重要议题,然而由于许多“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制度和法律环境尚不健全,甚至部分国家还存在较强的政治风险和文化冲突,这种合作并非易事。在此背景下,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间的跨国科学研究合作何以成为可能?【方法】本研究从宏观分析视角提出了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间跨国科学研究合作影响因素的分析框架,并采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识别了36个沿线国家案例中的跨国科学研究合作影响因素及其条件组合。【发现】资源投入与制度环境是影响跨国科学研究合作的重要因素,两者相互耦合共同构成跨国科学研究合作的实现路径。进一步地,本研究依据资源投入与制度环境不同耦合程度,识别出强强联合型、资源主导型、经贸带动型与政治兜底型四种跨国科学研究合作类型。【贡献】论文提出的分析框架弥补了以往研究聚焦于中观和微观层面跨国科学研究合作影响因素分析的局限性,区分了不同伙伴国家与中国开展跨国科学研究合作的各种途径,可以更为准确地解释全球治理背景下的跨国科学研究合作机制,对于中国进一步深入推进与沿线国家之间的跨国科学研究合作、提升合作效果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4.
【问题】中国作为单一制国家,其行政区划调整的逻辑是什么?具体而言,本研究主要关注两个问题:(1)2010年后中国行政区划改革的逻辑是否已经超越了强经济导向?(2)与政治或治理相关的国家重大战略等因素是否正在影响中国政区改革的实践?【方法】本论文基于事件史分析(EHA)方法的离散时间Logistic风险模型,运用2010—2017年间县(县级市)调整的事实,提出并检验了行政区划调整与经济增长、空间区位以及国家治理的关联。【发现】行政区划调整的经济逻辑依然存在但被政治与空间治理逻辑弱化。不同类型县级政区调整存在一定的逻辑分异:(1)撤市设区呈现出强地级市—弱县级市模式,撤县设区则是强地级市—强县模式,不同类型政区初始条件差异会影响设区逻辑;(2)撤县(市)设区发生在重点城市群的概率较大,而撤县设市更可能发生在边境地区。【结论】县级政区改革对国土空间治理有重大影响,中央正通过对涉及国家战略、边境海防、城镇化、城市群的重点区域进行地域重构与权力重组,以全方位提升国家空间治理能力。然而,未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会逐渐显现,解决空间治理问题不一定需要频繁运用政区调整手段。  相似文献   

15.
通过宏观的长期的世界历史视角,吸收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哲学和生物学关于进化的思想,分析世界体系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结构变迁进化的长周期过程,以及大国崛起的历史规律,可以发现,世界体系变迁并不是一个均衡点到另一个均衡点的一波又一波平稳的态势,而是表现为有规律地打破均衡,由不均衡到均衡再到新的不均衡的周期性进化.每个领导国家获取领导权的长周期都包括四个阶段:设计确立全球性的战略政策,建立合作性的联盟,进行重大决策性的竞争和实现国家的全球性领导权.国家力图主导制度创新和具有解决重大全球性问题的战略政策,是推动世界体系进化变迁的根本动力,而大国崛起的关键就是学习创新.  相似文献   

16.
本文在政治文化变迁的视角下考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改革开放之间的关系,在内容和方法论意义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改革开放以来政治文化变迁的主导;而三十年政治文化的变迁也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共同推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中国宪法的变化形态主要是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形式主义宪法稳定观意义上的宪法修改,另一种是实质主义宪法稳定观意义上的宪法变迁.宪法变迁作为一种重要的宪法变化形态,主要是以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实践形式广泛存在的,它对中国改革实践发挥了特定的实效性.也真正因为如此,导致作为主要宪法变迁实现机制的宪法解释处于非典型的地位,这种单一的以政党政治形式主导的“单一化”宪法变迁实现机制,并不能满足“改革宪法”时代人民对宪法的规范性需要,这就为从基本权利体系、宪法修改程序、宪法解释和多元的宪法变迁实现机制等角度完善中国宪法变迁实现机制提供了空间.  相似文献   

18.
李凤鸣  郑夏 《中国律师》2006,(11):45-48
律师收费制度是一国律师制度的重要内容,也是影响律师制度发展与完善的重要因素。自从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律师收费制度经历了一个变迁过程,这种变迁是我国政治经济发展在不同时期的客观反映,并实实在在地影响着我国律师制度的发展与完善。  相似文献   

19.
预算执行制度改革与中国预算法的完善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预算执行制度改革是中国预算法完善的重要内容 ,也是当前财政支出制度改革应当高度关注的议题。文章从强化预算法律效力 ,严格控制预算的随意变动 ;调整预算年度起讫时间 ,消除预算效力真空 ;统一财政部门的预算执行权 ,简化拨款程序 ;推广政府采购制度 ,提高预算资金使用方面展开初步论证 ,形成了完善中国预算法必须全面大力改革预算执行制度的基本结论。  相似文献   

20.
董佰壹 《河北法学》2015,33(3):105-113
省级人大预算监督制度是深具中国特色的监督制度.制度建设和理论建设在省级人大预算监督的完善中同属一体两面的关系.随着财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中国的省级人大预算监督制度的理论深度亟需拓展.在对中国省级人大预算监督实践的分析基础上,预算监督与财政立宪的关系需要重新思考,尤其是人民主权、权力配置与预算监督主体间的关系成为省级人大预算监督制度理论建设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