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当今数字版权时代,区块链技术因具有去中心化、防篡改、数据可靠等特点,在很大程度上能够解决数字音乐版权的确权难、收益难、维权难的问题。但是,它面临诸如无法鉴别数字音乐作品独创性、版权证明效力有限、有关监管体制不健全等法律适用难题。本文通过深入分析探讨这些现存问题,对比借鉴国外的相关先进做法,从技术工具和法律政策两方面提出了数字音乐版权区块链保护的具体措施,以期望促进我国数字音乐版权保护的发展,加快建设法治中国的新征程。  相似文献   

2.
区块链技术能够准确、及时、完整地记录数字版权产生、使用、交易、许可及转让等一系列过程,解决数字版权确权、交易问题,也为侵权行为的追踪提供支撑。因此,区块链技术的出现,为当前数字版权管理提供了新的选择:构建了分布式账本区块链技术登记确权共信机制、智能合约区块链技术的数字版权交易履行机制、时间戳区块链技术版权电子证据存证溯源机制、智能合约区块链技术数字版权监管机制等四大机制,探索出版权确权、交易和维权一体化的版权管理模式创新路径,并从法律、技术、标准等角度建立统一的数字版权保护管理创新模式。  相似文献   

3.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版权纠纷日益增多,而司法实践中认定信息网络传播行为时适用的标准不一,导致网络版权保护困难重重.我国立法上对“信息网络传播权”的界定有一定局限性,不能充分规范新技术条件下出现的各种“信息网络传播行为”.信息网络传播行为应当包括作品提供行为和网络服务提供行为,它们是“一机两翼”,缺一不可的关系.在认定“信息网络传播行为”时应当灵活适用“服务器标准”,以利益平衡原则为指导,并受到合理使用原则、法定许可原则、技术中立原则等的限制.“用户感知标准”、“法律标准”在一定情况下可以弥补“服务器标准”适用的不足.  相似文献   

4.
《政法学刊》2022,(2):18-24
随着智慧终端和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二维码被广泛应用在农业生产、生活、科技、信息传播、文化传播等领域。然而技术进步是把双刃剑,随之产生的“二维码犯罪”作为一种新型犯罪,其具有犯罪手段技术难度低、隐蔽性强、犯罪种类多样、犯罪危害结果广泛等特点,对公民信息安全、财产安全带来极大损害,已然严重影响社会治安秩序。经研究发现,区块链技术具有去中心化、节点匿名、可溯源、不可篡改、自信任等特性,可以应用到金融、物联网和物流、数字版权、公益与公安等相关领域。在此基础上,提出并分析采用“区块链+二维码”相结合的方式来提高二维码使用的安全性,从而降低涉二维码犯罪率。  相似文献   

5.
随着区块链技术的不断发展,其低成本信用创造、分布式结构和公开透明等特性的价值逐渐受到全社会的关注,在物联网、医疗、供应链管理、金融等各行各业中新的应用不断出现.但在知识产权保护领域,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基本上还是空白.本文介绍了区块链的技术特征,分析了区块链技术应用于知识产权保护的可行性,探讨了将区块链技术应用于知识产权保护的若干现实困难.  相似文献   

6.
版权的未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调整传统版权制度以适应数字技术的发展方面,国内外学者提出了"激励机制"、"商业利用权"、"接触控制权"、"传播权或利用权"等设想.要适应数字技术的发展,应在坚持版权法定主义的基础上,适当调整目前的版权体系,具体包括:取消复制权在版权体系中的基础地位,确立传播权在网络环境中的基础地位,遏制技术措施对公共领域的圈禁.  相似文献   

7.
刘品新 《法学研究》2021,43(6):130-148
区块链证据泛指基于区块链技术的一切证明材料,可以具体化为区块链生成、存储与核验之证据.得益于高新技术的加持,区块链证据在厘清涉众复杂案件事实、运用海量异构证据办案与提升智慧司法探索水平等方面独具价值.法律及规范对该新生事物应采取理性态度,遵循同等性对待与差别性归位的原则,并聚焦于真实性问题进行规则适配.缘于哈希校验、时间锁定与节点印证等技术特点,区块链证据在真实性方面得到极大增强,呈现出入链后数据真实性有保障、入链前数据真实性可优化两大定律.我国应以此两定律为技术基础,以既有电子证据真实性规则为制度基础,检讨2021年最高人民法院《人民法院在线诉讼规则》新设条文的不足,挖掘域外探索中可资借鉴的经验,从而构建对区块链证据真实性予以推定、司法认知的规则.  相似文献   

8.
李忠操 《法学杂志》2020,(2):122-132
依托于区块链技术的数字货币为国际商事交往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革,已经应用于国际商事诸多领域。但与此同时,数字货币的运用导致国际商事诉讼产生新的困局,即传统证据形式于此类诉讼中作用有限。有鉴于此,区块链技术证据开始逐步进入国际商事诉讼视野。区块链技术证据运用的必要性在于其不仅能够应对数字货币类诉讼的特性,而且能够对传统证据形成有益补充,这正契应了国际商事诉讼的发展需要。区块链技术证据运用的可行性在于,其满足了国际商事诉讼对于证据资格的标准,即满足了真实性、关联性与合法性等标准。区块链技术证据的运用在域外已有诸多实证,但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我国应尽快出台关于区块链技术证据的法律规范,增设"区块链法庭",以此推进区块链技术证据在国际商事诉讼中的进一步应用。  相似文献   

9.
21世纪以来,互联网的蓬勃发展在给社会繁荣带来巨大契机的同时,也给司法界带来不少的问题和困扰.上海市版权局日前发布了2011年度上海十大版权典型案件,涉及了出版、摄影、网络游戏与视频、软件预装与使用等多个领域,其中包括"悠悠书盟"网侵犯著作权案、上海玄霆娱乐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诉百度公司侵犯著作权案、庄则栋、佐佐木敦子诉上海某公司侵犯信息网络传播权案等等,与往年相比,今年的版权案件具有了新的特点:随着互联网应用的日益广泛,视频网站蓬勃发展,信息网络传播权的侵权纠纷发生呈明显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0.
区块链因其突出的时间戳、非对称加密、分布式账本、去中心化信任、智能合约的优良特点,受到了各国金融监管机构的重点关注。在这一背景下,文章以区块链为视角,分析区块链技术在金融领域应用基本情况,阐述区块链技术在金融领域应用法律风险,并对基于区块链金融的法律变革方案进行深入探究,以期为区块链金融稳定、长远发展提供一定借鉴。  相似文献   

11.
版权法发端于印刷术,之后不断随着新的作品表达形式和传播技术的出现而发展.在这方面,版权法经历了从印刷技术、广播技术再到数字技术的演进.数字通信区别于传统的印刷和广播技术,它不再是模拟复制传播,而是脱离载体的信息传送.这样的转变改变了传统版权法的生态环境,原来的作品复制件交易演变成为无需载体的"内容"交易.于是,建立在依赖复制件控制基础上的版权法律制度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为应对数字技术挑战,版权法有可能出现三个方面的发展趋势:一是重构版权法哲学基础,寻找适合数字时代的保护范畴;二是使版权法脱离版权决定一切的局面,走向对作品(内容)传播秩序规制阶段;第三,网络传播将成为作品的主要传播方式,网络传播权也成为版权的核心.如何深度地理解、研究数字技术引发的挑战,把握这一趋势是我国著作权法第三次修改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2.
版权     
正《今日头条》被诉法庭,被指肆意践踏版权近日,享有《广州日报》信息网络传播权的广州市交互式信息网络有限公司(下称"广州交互式公司")因著作权侵权将拥有著名客户端"今日头条"的北京字节跳动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北京字节跳动科技")告上法庭。6月4日,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就本案进行一审公开开庭审理。原告广州交互式公司诉称,其乃广州日报报业集团下属单位,经广州日报报业集团授权,享有广州日报自有版权作品的信息网络传播权;被告北京字节跳动科技未经授权,擅自在其经营的移动客户端"今  相似文献   

13.
肖飒 《法人》2020,(1):74-76
近日,关于区块链技术,常常引发这样的思考和辩论:法律如何给区块链技术及其应用赋能?也就是说,区块链技术及其应用的法律边界是什么?诸如此类的问题,让人不免疑惑,本文将按照如下逻辑展开讨论:面对现实,将区块链引入中国后出现的"币圈"及其规制文件进行介绍;对区块链技术本身的创新(又称"链圈"),有哪些法律和规范性法律文件;区块链技术及应用的刑事合规,以拒不履行网络安全义务罪为例。  相似文献   

14.
发达国家网络版权司法保护的现状与趋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与普及,一方面给信息的传播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一方面也引发了极为严重的版权侵权问题。近年来,我国涉及网络环境中版权侵权的纠纷数量剧增。虽然《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和相关司法解释已经为网络环境中的版权保护提供了法律框架,但由于立法用语的概括性和抽象性,不同法院适用同一  相似文献   

15.
沈威  陈凯明 《人民检察》2023,(20):48-52
区块链技术凭借不可篡改等特性,与刑事诉讼的证据要求具有天然的契合性,在司法取证、存证、流程监控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各地兴起区块链司法应用热潮的同时,存在应用目的不清、错置应用重点、跨链标准不一等问题。比较海峡两岸关于区块链司法应用的规定与实践,可明确区块链对于司法应用的价值所在,得出合理化的应用场景。通过有关“鉴真规则”的构建,探索保障上链前后数据真实性的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16.
版权邻接权初探张秀全在我国《著作权法》中,版权邻接权被称为“与著作权有关的权益”,系指作品的传播者源于传播作品的创造性劳动而依法享有的一种专有权。本文拟对版权邻接权的若干问题作一初步探讨。一、版权邻接权的产生和发展版权邻接权是作品传播技术飞速发展和版...  相似文献   

17.
《北方法学》2022,(4):125-135
电子数据相较于传统证据,其容易被篡改的特性,导致其真实性和完整性更加难以判定,降低了电子数据在司法实务中的采信率。确保电子数据的真实完整成为电子数据进一步发挥其独立价值的关键环节。区块链技术的不可篡改、自证其真的特性,可有效增强数据的真实性,并提高其可采性。但区块链技术作为一种新型存证技术,其与法律相融合的保障机制尚有完善空间,电子数据区块链存证在其生成、收集、存储、提交和审查过程中面临个人区块链存证使用率低、链上数据存在失真风险、第三方存证平台取证程序不规范等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进一步提高民事案件中电子数据的司法适用率,在区块链存证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分析区块链技术在司法中应用的优势,针对区块链存证中的困境,从案涉当事人、第三方存证平台、法院电子诉讼平台三个主体角度,提出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18.
随着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算法的迅速发展,区块链技术在保护商业秘密数据真实性方面显示出突出优势,但也面临公有链与联盟链形式的系统风险、区块链自身延展性价值实现不充分及对区块链高位阶法律规制不健全等各类风险.探索"标准共识兼容插件+多链并存与跨链兼容"模式、鼓励前置性商业秘密司法鉴定业务、完善区块链诉讼证据机制、加强对智能合约...  相似文献   

19.
论网络版权的获得与归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丛立先 《知识产权》2008,18(4):22-29
目前,网络版权的获得与归属问题正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网络作品的发表和传播,应像在传统媒体上发表和传播作品一样,具有基本的版权标识.一般情况下,网络作品的版权归作者所有,法律有特殊规定的例外.对于无主网络作品,我们可以将其看成是"版权归属待定的网络作品",它的版权权利既非社会公众所有,也非国家或国家授权的代表所有,更非作品使用者和传播者所有.另外,因网络作品传播行为而产生的邻接权,应归属于网络作品传播者所有.  相似文献   

20.
从法律适用的角度观察,虚拟代币可分为货币代币、使用代币、投资代币三种基础类型,其法律性质各不相同.货币代币既非物权,又非债权,是一种无实体、非货币的新型财产;使用代币的发行人承诺使用代币的购买人以特定的代币数量购买相应的产品、服务,从而建立起发行人与代币购买人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投资代币指向未来的支付、共同管理权或共同表决权,应当受证券法以及相关商事法律的规制.区块链技术的应用本身并不改变虚拟代币的法律性质,虚拟代币交易中,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智能合约只是一种新兴的合同形式,但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可以起到代替传统民法上公示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