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3 毫秒
1.
所谓刑事案件中的假象,是指刑事案件中的某些现象同刑事案件的本质相反的那一类现象。假象作为一种现象,它是以歪曲的形式反映本质的。刑事案件的假象是由刑事犯罪的本质决定的。社会危害性、违法性和应受惩罚性构成犯罪的最基本特征,三者是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的。犯罪分子既要犯罪又想逃避惩罚,便构成一个不可克服的矛盾。在通常情况下,刑事案件中假象有如下几种内在的联系: 第一,无意识记与假象反常。人们的无意识记是指凡是发生过的心理活动,都在脑中保留一定的痕迹。这种痕迹在客观刺激的作用停止后,并不立即消失,而以一定的方式保存下来,以致以后在适当条件下,可以恢复原来的心理活动,表现为对有关事物的记忆。另一方面,人们并不是所有接触过的东西,体验过的情况都可以记住。无意识记具有很大的选择性,在生活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与人的兴趣、需要、活动目的  相似文献   

2.
刑事侦查的主要特性有五个:即刑事侦查的专业性、法律性、权威性、系统性、科技性。刑事侦查的专业性这是刑事侦查最显著的特点。刑事侦查是运用各种侦查谋略、侦查措施和科学技术手段揭露证实犯罪的一项特殊工作。刑事犯罪作为一种无处不在、表现形式多种多样的社会现象,其特点决定了刑侦工作具有独特的专业性。在发达国家,警察机关总体上分为四大部门:穿制服的管理型警察,穿便衣的侦查型警察,还有情报信息部门和支援保障部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正规化的公安工作,  相似文献   

3.
肖沙 《犯罪研究》2000,(6):20-24
刑事案件信息的现场搜集是刑事案件侦查破案的起点,也是获取刑事犯罪的犯罪信息的一个重要途径。刑事犯罪现场是刑事犯罪分子进行犯罪活动的重要场所,刑事犯罪分子进行刑事犯罪的活动留下的大量信息主要储存于刑事犯罪现场,因此对于搜集刑事犯罪现场的犯罪信息要格外地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4.
思维是人类认识活动的一种高级形式,是人类对事物的感觉、知觉、表象的感性认识上升到概念、判断、推理的理性认识。侦查思维是人类思维在侦查活动中的具体化,是侦查主体为达到侦查破案的目的,对犯罪现场、犯罪动机、目的、犯罪方法、手段、作案过程、作案范围和犯罪嫌疑人的分析、判断和推理,以及选择侦查措施、手段等的一系列意识活动。常规性侦查思维对刑事犯罪活动规律和特点的研究以及由长期的侦查实践得出的经验,已经形成了一套对付各类刑事案件行之有效的理论——刑事侦查学,这一理论指导着侦查主体的实践活动,并  相似文献   

5.
一、陷阱取证的界定 陷阱取证在法学理论与司法实践中是非常复杂的问题。通常用在特殊的刑事案件侦查中,其基本的含义是指在对特殊刑事案件的侦查中,侦查人员为了获取犯罪嫌疑人犯罪的证据和线索,抓获犯罪嫌疑人而采取的诱使被侦查对象实施犯罪行为的一种特殊的侦查手段和方法。由于目前形形色色的新型犯罪,诸如走私、贩毒、行贿、组织卖淫等等,因其高度的隐蔽性、严密的组织性以及高超的反侦查手段,使传统的侦查手段受到巨大的挑战。而陷阱取证在这方面却是打击上述特种刑事犯罪的有效手段。世界上许多国家,如英国、法国、德国、日本等均对陷阱取证予以认可。联合国公约和部分地区性公约对此也予以确认。我国在对待陷阱取证进行刑事侦查方面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但实践中却是公安机关和检察机关屡用不爽的一个侦查手段。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的发展,刑事犯罪呈现出多样性、隐蔽性,为此要求我们在提高传统技术能力的同时,努力学习新的技术手段,综合分析,灵活运用,充分发挥每一种技术手段的优势,为侦查破案提供尽可能多的线索。  相似文献   

7.
在严厉打击刑事犯罪活动的斗争中,出现了一个新的非法律用语“提前介入”,这个提法源于何处姑不置论,大概是想贯彻执行“从重从快”,方针吧,在这一提法的影响下,县人民检察机关对公安机关正在进行侦查、拘留、预审的重大刑事案件实行“提前介入”者有之,基层人民法院对公安、检察机关正在进行侦查、起诉的重大刑事案件实行“提前介入”者有之,县人民检察院和县人民法院向人民代表大会报告工作时,把“提前介入”列入报告内容者亦有之,甚至上级检察机关、审判机关对下级正在侦查、起诉、审理的重大刑事案件也实行了“提前介入”!因此,对“提前介入”有从理论上、法律上进行研究的必要。我国法律规定:“对刑事案件的侦查、拘留、预审,由公安机关负责。批准逮捕和检察(包括侦查)、提起公诉,由人民检察院负责。审判由人民法院负责。”(刑诉法第3条)法律没有赋予人民法院对刑事犯罪案件的侦  相似文献   

8.
刑事特情,一般意义上讲.是指由公安机关刑事侦查部门领导指挥的,用于搜集犯罪活动情报、进行专案侦查、发现和控制犯罪活动的一支秘密社会力量。刑事特情侦查作为一种秘密侦查措施和手段,在公安刑事侦查中运用比较普遍,为破获重大刑事案件,严厉打击刑事犯罪,弘扬公平正义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徐公社 《犯罪研究》2004,(1):13-17,12
针对刑事犯罪具有的隐蔽性和暴露性特点,各国都采取了秘密侦查和公开调查相结合的双重方式,我国也不例外。文章论述了秘密侦查具有存在的现实基础,秘密侦查手段存在的合理性,以及秘密侦查措施的正当性;考察了外国在秘密侦查措施方面的立法情况,提出了在我国刑事诉讼法中规定秘密侦查措施的构想。  相似文献   

10.
陈健 《科技与法律》2003,(1):115-116
“陷阱取证”是主要用于刑事案件的一种侦查方式 ,又称为“侦查陷阱”、“警察圈套”。在对一些特殊刑事案件的侦查中 ,如犯罪行为具有组织性、隐蔽性、甚至无被害人的情况下 ,包括贩毒、行贿、组织卖淫、伪造货币等案件 ,侦查人员为了获取犯罪嫌疑人犯罪的证据或线索、抓获犯罪嫌疑人而隐瞒身份 ,利诱或暗示被侦查对象实施犯罪行为的一种特殊侦查手段或方法。“陷阱取证”主要包括两种形式 :一是机会提供型取证 ,是指被侦查对象已有犯罪意图 ,侦查圈套只是使这种犯罪意图或倾向暴露出来或只是促使其实施具体的犯罪行为 ;二是犯意诱惑型取证…  相似文献   

11.
张晓东 《政法学刊》2008,25(6):61-65
反侦查是当前刑事犯罪中最具时代性的现象,伪造身份、异地作案、高科技犯罪、网上销赃等成为当前犯罪一种“时尚”。一直以来,侦查面对反侦查的挑战颇感困惑,侦查技术的发展总跟不上犯罪发展的步伐,如何认清反侦查的本来面目是侦查无法回避的问题。通过对大量刑事案件的研究,采用文献、实证资料研究的方法,对当前我国刑事侦查过程中所遇到的一些反侦查行为进行研究,对反侦查行为若干要素进行了系统的分析。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一种特殊主体犯罪,职务犯罪具有隐蔽性高、危害性大等特点,其侦查与其他普通刑事犯罪相比也有自己的特征,最突出的就是“再生证据”的普遍运用。本文从再生证据的界定和特征入手,论述现阶段再生证据的主要运用及其存在的不足,最后提出对改进再生证据运用的相关意见。  相似文献   

13.
刘晓庆 《法制与社会》2013,(15):136-137
侦查措施是证据收集的重要保障,其与犯罪的社会危害性及犯罪人的人身危险性息息相关,而公民基本人权的重要地位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侦查策略的限度。至此,为确保新形势下我国刑事侦查具有高度的正当性,则准确界定侦查策略和非法取证,恰当区分何为侦查策略,何为非法取证,不仅有助于侦查策略限度的把握,也为侦查策略的合法性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相似文献   

14.
预审是公安机关的预审部门依照法律的规定,对犯罪嫌疑人采取讯问和调查等侦查措施,查明案件的全部事实真相,决定是否移送起诉的侦查活动。预审是刑事诉讼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原刑事诉讼法第3条规定“对刑事案件的侦查、拘留、预审,由公安机关负责。这一规定说明,只有公安机关审理的刑事案件需要经过预审程序,并且由公安机关自行负责。按照公安机关的内部分工,预审由单独设立的预审部门行使。弹指一挥间,17年过去7。随着’植况的变化,刑事犯罪日趋复杂,执法环境也发生7变化,在执法实践中也反映出一些问题,需要改进和完善。1996年…  相似文献   

15.
张明 《法制与社会》2013,(29):116-117
随着社会的发展.刑事犯罪亦日趋复杂化。一些具有高度隐蔽性、组织性的犯罪,已经对传统的“回应型侦查”侦查行为提出了挑战。为更有效的打击犯罪和预防犯罪,与之相时应的“主动性侦查”措施越来越被侦查机关广泛的采取。但为保护公民的隐私权、住宅权、名誉权等重要公民基本权利,遏制非法的搜查、诱发犯罪等活动,必须对主动性侦查的程序进行严格的规制。  相似文献   

16.
邓尧 《中国律师》2010,(11):18-20
我国目前对商业秘密刑事犯罪实行以公诉为主、自诉为补充的起诉方式。实践表明.商业秘密刑事案件公诉方式为主的规定形同虚设,几乎所有的商业秘密刑事案件都是由权利人向侦查机关举报并提供证据。大多数商业秘密刑事案件在侦查或者审查起诉阶段因为证据难以认定等因素夭折;而自诉案件作为补充形式也没有发挥其功能作用。因此,有必要认真分析我国商业秘密案件采取公诉方式的弊端,并结合其他国家的做法提出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17.
李攀 《法制与社会》2014,(8):286-287
犯罪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是一个历史的范畴,作为犯罪实施者的犯罪人的犯罪心理是个体犯罪行为的内在因素,是在行为人犯罪心理活动的支配影响下进行的。不同的犯罪人具有不同的犯罪心理,女性犯罪人除具有一般犯罪人所具有的犯罪心理和犯罪因素外,还具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因此,本文主要以不同环境、不同特质以及不同因素作用下的女性犯罪人为视角阐述其特殊的犯罪心理。  相似文献   

18.
法的本质:利益关系调整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一、本质论的必要 在争论“法的本质是什么”的时候,学者们首先讨论的是“法究竟有没有本质”的问题。有的学者认为法无所谓本质,争论法的本质也是没有必要的①,笔者和大多数观点相趋同,认为法的本质是客观存在的,“法现象本身的实在性决定了法的本质的实在性”②。在哲学意义上,本质相对于现象并与现象构成了辩证法的一对范畴。本质是决定客观事物存在和具有各种表现形式的根据,是构成某事物的各必要因素的内在联系。它是事物存在的基础和变化的决定力量,是事物中比较稳定的东西。本质本身是多层次、多等级的。 法的本质是法存在及…  相似文献   

19.
初查作为侦查机关在立案前开展的一项司法活动,在惩治刑事犯罪特别是职务犯罪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司法实践中,初查不仅仅是检察机关职务犯罪侦查的需要,而且几乎是所有刑事案件侦查之需要。考量我国刑事司法改革的整体价值取向和各国的侦查提起程序,笔者以为,基于初查  相似文献   

20.
情报信息主导盗窃案件的侦查,就是以刑事犯罪情报信息为主线引导对盗窃案件的侦破工作。在侦查破案的各个环节,通过搜集、分析、使用情报信息来指导侦查决策,为侦查破案工作“定向”和“定位”,实现对盗窃案件打击的精确度。建立信息预警机制发案预警针对盗窃案件行为人作案环境选择性(作案时间和地点多有选择性)这一特点,通过刑事案件信息系统和预警研判平台,关注盗窃犯罪规律特点及最新动态,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