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刑事责任年龄是刑法所规定的行为人实施刑法禁止的犯罪行为所必须达到的年龄,是犯罪主体的客观构成要件。司法机关审查与判定犯罪嫌疑人的刑事责任年龄,直接关系到对其有无刑事责任的确定,以及是否从轻或减轻处罚。在司法实践中,由于种种原因,对未成年人刑事责任年龄的审查判断往往面临不少证据上的难题,这些问题影响了司法机关对犯罪嫌疑人刑事责任能力的审查认定,从而容易导致犯罪嫌疑人,被害人对司法认定的异议,延迟了案件的诉讼进程。  相似文献   

2.
赵刚 《天津检察》2009,(1):22-23
对犯罪嫌疑人刑事责任年龄的审查与认定是界定成年人犯罪与未成年人犯罪的首要问题,而犯罪嫌疑人年龄证明的书证主要来自公安部门出具的户籍证明。在检察机关审查批捕、起诉过程中有时会遇到未成年犯罪嫌疑人户籍年龄与自报年龄、实际年龄不一致的问题,对此应注意检察监督。  相似文献   

3.
屈敏 《江淮法治》2009,(2):23-23
那是1986年,我刚到检察院工作时间不长,在刑事检察科做书记员。我们科长办理一起公安局提请逮捕的强奸案件,这是一起犯罪未遂案件,犯罪嫌疑人和被害人是同村邻居,又是被害人的丈夫发现报案案发的,没有其他证据,犯罪嫌疑人的供述对事实的认定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案发后,犯罪嫌疑人已经被公安局行政拘留(那时对刑事诉讼法的执行还是不太重视的),  相似文献   

4.
郝玉华 《天津检察》2006,(5):50-50,49
众所周知,强奸罪的主要特征是违背妇女意志,强行与妇女发生性行为,这似乎极容易分辨,只要被害人称不同意与犯罪嫌疑人发生性行为就是强奸罪。但在具体办理强奸犯罪案件时往往由于口供、证言一对一,且被害人、犯罪嫌疑人各执一词,又无其他直接证据的情况下,如何审查、鉴别犯罪嫌疑人的口供及被害人的证词就至关重要。日前,本人承办了一起强奸犯罪案件,现就审结后的体会,浅谈一下如何审查强奸犯罪案件的证据。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强奸案件呈现出熟人化的趋势,犯罪嫌疑人与被害人并非素不相识的陌生人,而是存在夫妻、情侣、朋友、同事等特殊关系;在性关系发生过程中,犯罪嫌疑人没有实施明显的暴力、胁迫行为,且证据呈现出一对一状态,在具体的案件审查中要判断双方有无发生性关系的感情基础、站在犯罪嫌疑人立场看是否违背妇女意志、是否具有反抗表示以及被害人的事后态度等,通过全面综合审查在案证据使认定的法律事实尽可能地还原客观真实。  相似文献   

6.
由于强奸罪属于行为犯。因此 ,在共同强奸犯罪过程中 ,一般情况下 ,犯罪行为是否完成便成为认定各行为犯犯罪是否得逞的标准。例如甲、乙、丙共同强奸犯罪 ,甲、乙实施强奸行为后 ,丙因故未实施强奸行为 ,则一般应认定甲、乙强奸既遂 ,而丙强奸未遂。但是 ,在司法实践中 ,笔者认为有几种例外情形须引起注意。一、有预谋及分工合作的共同强奸犯罪如果在共同强奸犯罪过程中 ,各实行犯事先预谋 ,并为实施犯罪进行必要的分工合作 ,则由于他们的行为互相联结、有机结合 ,构成了共同犯罪不可缺少的环节 ,因此 ,在这种情形下 ,仍以各实行犯的犯罪行…  相似文献   

7.
贪污贿赂犯罪"零口供"的现象日益增多,检察机关在审查该类犯罪"零口供"的案件证据,应当形成一个认识:现代司法理念对定罪的证据要求是案件中所有的证据要形成一个完整的证据链;同时把握认定涉嫌犯罪的"定罪慎重原则"和审查起诉的"证据确实充分原则";重视对犯罪嫌疑人辩解的审查分析,对证据合法性、关联性、客观性的审查,对证据的不一致处的细微审查和全案证据的综合判断。  相似文献   

8.
强奸犯罪严重侵犯妇女人身权利,社会危害性很大,属于当前严厉打击刑事犯罪斗争的打击重点之一,必须依法从重从快惩处。打击强奸犯罪同样也要做到稳准狠,而且准是关键。为此,在办案中应注意准确认定强奸罪。 一、全面理解和掌握强奸妇女罪的特征 按照我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九条的规定,强奸妇女罪是指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手段强行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我国对毒品犯罪的打击力度日益加大,毒品犯罪证据中,证明犯罪嫌疑人主观明知的证据对认定案件事实,区分罪与非罪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证据的审查上,要区分犯罪嫌疑人是否如实供述,查获毒品的地方是否有悖常理等情况,同一待证事实对证据有不同的要求,要求我们积极把握证据之间的客观联系,从而得出确实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1 案例资料 案例1 某年2月,某区发生一起强奸杀害未成年少女案,犯罪嫌疑人落网后交待曾在自己住处一边观看淫秽视频一边强奸杀害被害人的犯罪过程。勘查人员在犯罪嫌疑人住处提取笔记本电脑一台,送检后要求提取犯罪嫌疑人观看淫秽视频的历史记录并出具鉴定文书,固定证据链。  相似文献   

11.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贿赂犯罪中的受贿手段不断翻新,呈现出多样化和隐蔽化的特点。司法实践中,一些犯罪嫌疑人在受贿犯罪时打着民间借贷的幌子实施犯罪,对“借用型”受贿犯罪进行准确界定,是打击该类犯罪的首要问题。文章从“借用型”受贿犯罪的特点、审查方式进行分析,进而为司法实践中“借用型”受贿的认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一、侦查部门侦查案件与起诉部门审查案件中讯问犯罪嫌疑人的区别1、讯问的目的不同。侦查阶段中讯问犯罪嫌疑人的目的主要是为获取犯罪证据。确定犯罪事实和犯罪嫌疑人,以达到破案的目的。起诉部门审查案件中的讯问犯罪嫌疑人的目的,主要是根据.《刑事诉讼法》第137条规定和“高检院”实施《刑事诉讼法》规则第219条规定的要求,一方面审核侦查部门移送审查起诉所认定犯罪嫌疑人的各种犯罪事实是否全面、真实可靠;另一方面是核查侦查活动有无违法行为,以实行侦查监督。2、被讯问对象所处的身份不同。侦查中讯问犯罪嫌疑人的目…  相似文献   

13.
有这样一个案例,笔着在办理犯罪嫌疑人王某某涉嫌强奸、敲诈勒索一案中,经审查发现就涉嫌敲诈勒索的犯罪事实,被害人的多次陈述存在矛盾点,犯罪嫌疑人又拒不认罪,几犯罪嫌疑人涉嫌敲诈勒索事实的证据单,  相似文献   

14.
毒品犯罪近年来愈演愈烈,严重危害着人们的身心健康、家庭幸福及社会安定。为了逃避打击,毒品犯罪分子挖空心思,花样百出,采用各种手段进行毒品犯罪活动,给司法机关的查处造成种种困难。公诉人在进行证据审查时,应针对毒品犯罪证据种类少、言词证据易产生变化的特点,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对犯罪嫌疑人口供的审查由于犯罪嫌疑人和案件诉讼结果利害相关,其口供虚假的可能性较大。在审查犯罪嫌疑人的口供时应  相似文献   

15.
对于检察机关来说,贿赂犯罪既是查办重点也是查办难点。在认定贿赂犯罪的诸种证据形式中,犯罪嫌疑人的供述居于无可替代的位置,司法实践中,没有犯罪嫌疑人的认罪供述而认定贿赂犯罪成立的寥寥无几。笔者结合办案实践,就如何审讯突破贿赂犯罪嫌疑人谈一些粗浅看法,供大家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16.
2000年5月以来,在沈阳市的一些公园和运河沿岸,连续发生多起以恋爱男女为侵害目标的杀人、强奸、抢劫案件。犯罪分子作案手段极为残暴,社会影响十分恶劣。通过科学鉴定和串联并案,沈阳市公安局将该案定为2000年“串联54号”系列案件,2003年“百日会战”中,辽宁省公安厅又将此案件列为“三号公案”。此案在广大民警坚持不懈的努力下于2003年7月15日成功告破。据犯罪嫌疑人王强交待,自1991年以来,其结伙或单独在辽宁省铁岭、开原、沈阳以及上海、北京等地共实施杀人、强奸、抢劫作案60多起;已认定38起,杀死杀伤57余人,强奸妇女14人,抢劫财物折合人民币20多万元。此案为建国以来沈阳市发生的较为典型的集杀人、抢劫、强奸于一体的暴力犯罪,犯罪嫌疑人作案时间跨度之长、地域分布之广、杀人之多、手段之残忍等,都极具代表性。导致王强走上犯罪道路、采取这种作案方式的原因,既有家庭和社会方面的因素,也有公安机关在侦查破案打击现行犯罪和建设防控体系、管理流动人口等方面的问题。沈阳市公安局在组织力量进行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整理出该文,力求从犯罪原因和犯罪心理层面剖析典型。  相似文献   

17.
婚内强奸犯罪化:能与不能——一种法解释学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婚内强奸及其犯罪化存在有没有、能不能和应不应这三个层次的问题,只有严格地将其区分,才能将这一问题的讨论引向深入。婚内强奸不能按照现行刑法认定为强奸罪,而应当在立法上予以犯罪化。  相似文献   

18.
刘刚 《行政与法》2010,(1):108-112
强奸罪是一种古老的"伦理犯罪"。在强奸罪的量刑上,必须虑及伦理所应有的地位与作用,做到"法中有情"。对于乱伦强奸,不应认定为"情节恶劣"而适用加重的法定刑,但可以作为酌定情节予以从重处罚。强奸的行为对象为前妻的事实可以作为从轻处罚的酌定情节。妻子可以成为强奸罪的行为对象,但必须严格其成立条件,并在量刑上与一般的强奸区别开来。  相似文献   

19.
论婚内强奸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婚内强奸是否应定强奸罪,在学界有否定说、肯定说。否定说的缺陷在于未能认识到,妻子是独立的个体,婚姻不是性权利的让渡,配偶权不能当然实施性暴力,同居权也只是请求权。婚内强奸符合犯罪特征,应该认定为犯罪。  相似文献   

20.
犯罪嫌疑人的确认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梅湘 《法学研究》2003,(2):104-112
犯罪嫌疑人是刑事诉讼中的诉讼参与人 ,对其进行正确认定既能保障无辜的人不受追诉 ,同时又有利于确实保障被认定为犯罪嫌疑人的诉讼权利的及时行使。分析犯罪嫌疑人与被告人、初查时的犯罪嫌疑对象之间的界限 ,旨在解决确认一个人为犯罪嫌疑人需要具备哪些证据 ,这些证据应该达到一个什么样的标准 ,以及确认犯罪嫌疑人这一法律身份的起始时间和程序等问题 ,从而为正确认定犯罪嫌疑人提供一个具有可操作性的标准和规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