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宋小明  董晓薇 《犯罪研究》2001,(1):36-39,24
当前对我国城市治安影响最大的是流动人口犯罪,而流动人口犯罪问题说到底是进城农民犯罪问题.本文分析了在落后、封闭的农村环境下,农民所具有的特殊社会心理特征,分析了进城农民固有的心理因素,以及在城市环境中引起的心理变化与犯罪的关系.这种分析有助于人们对进城农民犯罪问题的深层次原因的认识,并为制定控制进城农民犯罪措施提供心理学和社会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城市犯罪的原因与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后,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社会转型期的到来,城市犯罪迅速增长,给社会的稳定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巨大的危害。本文首先分析了芝加哥学派的城市犯罪理论,随后对城市犯罪的原因展开论述,最后对我国城市犯罪的防控提出了一些构想。  相似文献   

3.
近20年间,社会支持理论在反思与扬弃社会控制理论的过程中萌芽与兴起。该理论倡导以非强制性、为犯罪高危人群提供福利与帮助的方式预防犯罪发生,为政策制定者提供了一种"正面的"犯罪预防机制,且为很多实证研究所验证。社会支持理论顺应了我国当代社会分层、收入差距扩大、矛盾纠纷多发、弱势群体亟待帮扶的社会发展需要,对于弱势群体犯罪、青少年犯罪、流动人口犯罪的预防以及城市犯罪的综合治理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民工犯罪的特点及原因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民工大量涌入城市,民工犯罪问题成为困扰社会的问题之一。本文在占有大量数据的基础上总结了民工犯罪的特点并从个人因素、社会因素、直接诱发因素等方面分析了民工犯罪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论城市外来人口犯罪与我国目前犯罪率上升的共同根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城市外来人口犯罪的原因追溯根源,可以发现社会收入分配制度的失衡导致的贫富两极分化是当前城市外来人口犯罪发生的最深层原因。社会收入分配制度的失衡也正是目前我国的犯罪率上升的根源。对分配关系的调整将可从源头上降低犯罪率。  相似文献   

6.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文化生活水平有了长足发展,然而相应的社会犯罪问题也日趋严重.流动人口犯罪已经成为制约城市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流动人口犯罪是从人口学角度定义的犯罪类型,其反映的人口是动态的.城市发展规模与相应经济发展水平的程度与犯罪发生的数量呈正比——在一个国家中,城市规模越大,犯罪率越高已逐渐演变为一个不容置疑的事实.导致流动人口犯罪发生的自然因素与社会因素之间的关系较之于其它群体犯罪有着其独有的特点,两种因素之间的联系与相互作用似乎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7.
单民  陈磊 《法治研究》2013,75(3):109-114
转型期流动人口犯罪问题突出,根源不在于惩罚之网疏或者力弱,而在于社会管理机制的落后。应当将流动人口的社会排斥以及代际之间的显著差异纳入流动人口犯罪问题的考量因素。流动人口对城市的融入愿望和融入条件的强烈冲突、转型社会正式控制力量的不足、陌生社会非正式控制力量的弱化、流动人口聚居犯罪亚文化的传播和影响是流动人口犯罪问题突出的具体原因。应当创新流动人口社会管理机制,建立城市流动人口融入制度、流动人口分类管理制度、流动人口主动登记的身份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8.
在为城市发展作出杰出贡献的同时,农民工的犯罪问题日益突出。农民工犯罪按照其动机可以分为两类,私力救济式农民工犯罪和对他人利益侵害式犯罪。私力救济式农民工犯罪,是农民工在合法维权未果的情况下采取的一种特殊的极端的维权方式。本文试图从社会资本社会信任角度分析此类犯罪的原因。并提出农民工维权的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9.
20世纪80年代以来,伴随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新生代农民工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大量涌入城市,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但伴生的一些消极影响也不容忽视.新生代农民工犯罪问题已然成为影响社会治安与稳定的新的严峻的社会问题.因此,剖析其犯罪原因、探究犯罪特征并给予预防和打击,对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我国城市化进程与我国经济发展的特点紧密结合,在治理城市犯罪时,必须采取传统的重点治理与现代心理防控相结合等手段。只有这样,我国日益多发的城市犯罪现象才能得到有力的遏制  相似文献   

11.
论犯罪被害人的社会支援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犯罪被害人的社会支援是犯罪被害人权利保护与救济的一项重要内容,论文概述了世界范围内犯罪被害人社会支援活动的基本情况,针对我国关于犯罪被害人社会支援的理论研究和社会实践的贫弱,着重分析了制约我国开展犯罪被害人社会支援活动的因素,探讨了这些制约因素的消减方法,并进而提出了在我国建立犯罪被害人社会支援体系的具体构想。  相似文献   

12.
当前我国的犯罪数量虽有减少,但面有扩大之势,且趋于复杂化。从犯罪地域来看,犯罪已由城市向农村扩大。过去犯罪大多集中于城市,随着城市乡镇经济交往的发展,人财物大量流转,信息传播和生产结构的变化,农村中的犯罪也有增加。有些农村不但在盗窃、强奸、杀人等犯罪数量上有超过城市的趋势,而且犯罪的绝对人数也高于城市。从发展范围来看,一般刑事犯罪向经济领域犯罪扩大。社会上投机倒把、行贿受贿、走私贩私、  相似文献   

13.
童静铭 《犯罪研究》2009,(1):48-53,59
城市中外来低收入务工人群有极不稳定的社会因素,也是城市犯罪主要产生因素之一,追溯其发生原因,可以发现社会收入分配严重失衡导致的贫富两极分化是造成当前城市外来人口犯罪众多的深层原因,城市对于外来边缘人群的救助缺失对于犯罪的高发生率又起到推波助澜作用。从社会救助入手,减小贫富分化缺口,将从根源上起到犯罪预防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以报复社会为目的实施的严重刑事案件在我国频繁发生,已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影响我国社会稳定最突出的问题之一,但目前理论界对用于指称此类犯罪的概念认识观点并不一致。该类犯罪可以统称为报复社会型犯罪,具有犯罪主体的弱势性、犯罪目的的报复性、犯罪行为的突发性宣泄性、犯罪对象的不特定性和犯罪结果的严重性等特征。  相似文献   

15.
城镇化进程中的政治与经济问题对城市犯罪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镇化是人类社会现代化的必然趋势。但是,城镇化进程中产生的各种城市问题却对城市的生存与发展造成了诸多困扰。城市问题是城市犯罪孕育、发生和发展的温床,从整体层面上研究城市问题对犯罪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所有的城市问题中,城市政治问题和经济问题是两种主要的"城市病",而且二者之间联系密切、关系复杂,其互动效应与联动效应对城市社会治安大环境的形成,对城市犯罪问题的衍变,对犯罪行为的主体与受体的塑造等,都有十分深刻的影响。建国后我国城市犯罪在政治与经济问题的综合影响下,曾形成了4个犯罪高峰期,目前仍居高不下。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由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蓬勃发展,大批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不断涌入城市。这造成城市人口管理工作的负担,同时也对城市社会治安带来威胁。流动人口由于其自身特点,其犯罪现象也不同于城市常住人口。本文通过把握流动人口的犯罪现状、犯罪特点,从而得出相应的控制措施以达到有效地预防和治理流动人口犯罪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贾元 《法制与社会》2013,(13):294-296,298
白领犯罪最早由美国犯罪学家提出,针对的是美国的公司经济犯罪,后来学者将白领犯罪的内涵扩大化,在我国主要表现为公职人员的犯罪。本文以贪污贿赂这一我国典型白领犯罪种类为切入点,通过对白领犯罪的现状呈示、发展特点、分层体系、根源探究等进行系统思考分析,以期揭示表象,归结成因,完善法律遏制手段。  相似文献   

18.
系列杀人犯罪,是一种最严重的暴力犯罪,此类案件一经发生便为媒体所广泛关注,也给社会大众带来了心理恐慌。国外一些学者对系列杀人犯罪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而我国学者对此类犯罪的研究尚处起步阶段。有鉴于此,本文在对现有资料进行分析、比较的基础上,立足我国国情,对此类犯罪的犯罪动机进行初步地探讨和研究,以期对我国的系列杀人犯罪研究及系列杀人案件的防治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9.
《北方法学》2018,(1):81-92
"风险刑法观"的发展根源于风险社会的提出,其核心思想是全球性的风险将在当前这一时期逐步呈现,其对我国关于恐怖活动犯罪的研究形成了"倒逼"式拷问。近几年来我国境内恐怖袭击事件频发,又因民族多样、国境线绵长、相邻国家繁多等特点,致使我国的恐怖活动犯罪较之于西方国家更加复杂。同时,我国恐怖活动犯罪的犯罪主体、地域范围、犯罪手段、犯罪对象以及犯罪动机等方面都演变出了新的特征,这就导致我国反恐立法和策略不能及时转变,极易出现漏洞。《刑法修正案(九)》与《反恐怖主义法》的相继出台,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上述漏洞与不足,且都对恐怖活动犯罪采取了"严厉惩治"的态度。然而当前我国恐怖活动犯罪的防控策略仍旧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应当从界定相关模糊概念、改善恐怖组织和人员认定机制、注重从源头化解涉恐矛盾、积极打击"毒恐合流"犯罪等方面作出相应的完善对策。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然而,在为城市发展作出贡献的同时,从农村大量涌入城市的农民工又给城市的发展敲响了警钟,农民工犯罪问题已成为新的隐患.本文对农民工犯罪的基本特点作了归纳,分析了农民工犯罪的社会原因和个体原因,从完善立法、加强执法、完善各项制度和提高农民工素质等方面提出了解决农民工犯罪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