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笑雯 《法制与社会》2011,(36):209-210,231
公证质量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公正职能作用发挥的好坏,公证质量是公证事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公证事业的生命线,是公证亭业的生命力所在,只有保证了公证的质量,我们才能不断地推进公证的体制改革,才能进一步提高公证的公信力。可以说,公证质量是推进公证体制改革及提高其公信力的前提。所以说,只有保证和提高公正的质量,我们才能保证公证机构的生存和健康发展。因此,本文主要论述了质量管理体系的概念及其公证的概念,并从不同的方面对质量管理体系在公证处的建立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何花莉 《法制与社会》2011,(18):189-192,200
公证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广东公证服务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为构建和谐广东作出了积极贡献。但广东公证服务发展不平衡、发展不协调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制约了其功能的充分发挥。加快建立现代公证法律服务业是广东公证发展的必由之路。广东公证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重新审视公证服务的发展定位及改革思路,按照科学发展的要求做大做强公证服务业,为构建和谐广东提供更多优质高效的公证服务。  相似文献   

3.
在公证事业发展进程中,强制公证作为热点话题一直备受关注。我们希望借助法律规定强化公证效力,为公证事业的发展带来法律的保障。笔者试图结合中国国情和公证行业发展现状,剖析强制公证之必要性,对强制公证的立法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4.
张军 《中国公证》2002,(4):40-41
1.缺乏实体法的依托,现行公证制度职能被弱化。现代公证制度是引导和监督公民、法人依法办事,维护社会生活和经济秩序的制度,是国家司法预防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我国缺乏民法传统,尽管有了公证制度,对公证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公证效力,是指公证证明在法律上具有的效能和约束力,也有人称之为公证法律效力、公证文书的效力。”公证效力直观地体现了公证的职能和作用,体现了公证制度在我国整个法律体系中的地位,公证效力也是社会公众对公证产生需求的根本原因,是公证公信力存在的一个前提条件。公证效力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法律越来越多地借助公证手段调整社会关系,它的内容也不断地得以丰富和充实。《公证法》专辟第五章对公证效力以及当事人、  相似文献   

6.
全面提高公证工作水平,维护和增强公证公信力,切实提升公证服务能力已成为新时期、新形势下公证工作的破题之举。黑龙江省的一些做法和打算是:  相似文献   

7.
丁锋 《西部法苑》2003,(8):54-54
公证质量是公证事业繁荣发展的基石,是公证工作的生命线。公证能否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充分发挥“服务、沟通、公正、监督”的中介作用,归根到底是看它能否为社会提供及时有效质量上乘的法律服务,而保证质量的基础是公证处公证质量的管理。  相似文献   

8.
刘远 《中国公证》2004,(5):29-31
一、公证质量标准的基本概念 公证质量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公证质量是指公证管理部门和公证处从事公证管理和公证业务活动的优劣性质和程度.它不仅包括公证管理部门的公证管理活动,也包括公证处的公证业务活动即公证处的非办证业务(如公证宣传、公证咨询、商务谈判等)和具体办理的公证业务.  相似文献   

9.
朱炜 《法制与社会》2011,(30):297-298
委托公证是公证机构的常态业务之一,目前越来越多的被我国企业及公民应用于房地产等各个领域。本文旨在对有关委托公证实践中所经常出现的部分问题进行讨论和反思,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建议。  相似文献   

10.
改制后公证制度的属性及发展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凡事变则通,不变则殆。公证体制的改革为公证制度的生存与发展拓展了广阔的空间。本文试图就公证改制有关问题付以浅陋之笔。 改制为公证带来的机遇和活力 人所周知,我国现行的公证体制是个十足的计划经济的产物。如不改弦更张,公证制度将无法生存,更何谈发展。早在1992年,司法部就根据党的十四大《关于加快改革开放步伐……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文件精神,开展了公证体制改革的试点工作,适时地提出了公证组织应向事业体制转轨的基本观点;1993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相似文献   

11.
我国与西方发达国家公证制度之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海春 《中国司法》2002,(10):46-48
公证制度起源于西方,也发达于西方,特别是大陆法系国家的法国,已成为现代公证制度最完善、最发达的国家。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公证制度还很稚弱、还不完善。因此研究西方国家公证制度,并与我国公证制度相比较,加以研究分析,借鉴其先进经验和做法,吸取一些行之有效的适合我国国情的制度和原则,以进一步发展完善我国公证制度。公证制度具体内容很多,限于篇幅,本文只就公证机构和公证人的法律地位、公证人资格、公证业务领域和法定公证原则3个方面对中国与西方大陆法系国家公证制度进行比较和分析。一、关于公证机构和公证人的…  相似文献   

12.
今年是第一部全国性公证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证暂行条例》颁布实施二十周年。二十年来,公证制度已经成为我国社会主义法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公证事业已经成为促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推进整个社会文明进步的一支重要力量。我国已建立了布局比较合理的公证机构,公证  相似文献   

13.
袁野 《中国公证》2006,(2):24-25
一、机构整合的最好选择 公证市场化容易引发忽视公证质量和社会效益问题.这不仅与公证定性相悖,也会带来过度竞争,导致公证的公信力下降.进而危及公证行业生存和发展的根基。为确保公证机构的公益性和非营利性,不应允许和鼓励公证机构进行证源竞争,因此,公证机构宜在市和县设立.省及市辖区不宜设立公证机构。按照“总量控制,合理布局”的原则从体制上消除公证业务范围的重叠。目前在我国.对此问题从理论和实践上有三种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4.
2001年11月,国家税务总局印发了《关于司法公证机构改制后有关所得税问题的通知》这在重庆市的公证界引发了一些争议。“公证机构是否应该纳税?”当年年底,市司法局公证工作管理处在全市45个公证处,特别是转为事业和合作制的42个公证处中开展  相似文献   

15.
《中国公证》2013,(1):52-54
作为一名最基层的公证员,她却在公证领域屡攀学术高峰,在多个公证事项中实现创新,从业20年,办理了上万件公证,她用执著和坚守树立了公证行业新的标杆。她酷爱学习,注重将理论研究成果与工作实践相结合,撰写了一系列既有理论深度又与公证业务紧密联系的论文和案例。  相似文献   

16.
“公证证明”一词有两种词性,动词词性的“公证证明”是指“公证人在当事人的参加下,运用证据查明有关公证事项是否具有真实性、合法性的一种非诉讼活动”,即公证行为。名词词性的公证证明“是指公证机构按照法定程序,运用所掌握的证据,证明既存的或正在发生的法律行为、有法律意义的事实和文书的真实性、合法性而依法出1具的公证文书”,即公证书。由于公证行为以公证书为其表现载体,公证书的效力也就是公证行为的效力。  相似文献   

17.
张卫平 《法学研究》2011,(1):98-110
公证证明具有约束法院认定案件事实的效力,法院对公证证明事实的实质审查判断的自由裁量权受到限制或排除,对提出公证证明的当事人而言则具有免证的法律效果。公证证明在证据证明力方面具有优越性。公证证明的效力源于法律上的推定。公证对案件事实的证明存在复式证明和单式证明两种形式,无论哪种形式,公证文书都是一种证据,在证据属性上属于书证,且是公文书、报告性文书。应在民事诉讼法中明确将当事人要求确认公证文书真伪的诉讼作为确认之诉加以规定。除涉及公证文书本身的真实性和合法性、公证证明事项在内容上具有很强主观性以及其他难以通过公证确认其真实性和合法性的证据以外,其他经公证证明的事项无须质证。  相似文献   

18.
段伟  曹文正 《中国司法》2010,(11):53-55
审查是公证的必经程序,适用于所有的公证事项,亦是公证活动的灵魂所在。所谓公证审查就是指公证员从当事人提出公证申请到制作公证书前所进行的审查核实工作。审查、核实亦是公证员工作的核心。核实作为公证审查的重要方式,可以减少虚假证明材料被采信,提高公证机构的公信力,实现公证机构“预防纠纷”的社会作用。  相似文献   

19.
居里  李丽 《中国公证》2007,(7):30-31
近年,随着西部地区公证工作及公证业务的逐步发展,重庆市公证队伍的整体素质、公证服务的质量和能力有了明显提高,但从总体上看,还不能完全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公证服务的客观需求。基于重庆市乃至整个西部地区公证行业缺员的现状,如何充实西部地区公证队伍、提高公证人员整体素质,已经成为业界普遍关注的问题。笔者也以此为题,提出一些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20.
如何加强大中城市公证机构的管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银达 《中国公证》2006,(10):16-18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深入发展,公众对公证法律服务的需求也不断增长,公证事业得到了迅速发展。但是我国的公证事业还处于发展的初期,存在许多矛盾和问题。例如,公证机构体制尚不健全:公证机构内部运行机制不够完善;公证行业“两结合”管理尚未很好形成等。这些问题若不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将会影响到整个公证事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