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企业职工奖惩条例》虽然被废除,但用人单位经济处罚权仍有其存在的合法性和合理性。目前我国企业滥用罚款权的现象比较严重,宜从立法和劳动监察层面进行规制,引导劳动关系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裁判摘要】用人单位规章制度是在本企业内部实施的、关于组织劳动过程和进行劳动管理的制度。用人单位以劳动者严重违反单位的规章制度为由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提起相关诉讼的.法院应当依法审查该规章制度的合法性与合理性。如果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超越合理权限对劳动者设定义务.并据此解除劳动合同.属于违法解除。损害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用人单位应当依法支付赔偿金。  相似文献   

3.
用人单位单方调岗行为,一方面属于企业用工自主权范畴,另一方面则涉及劳动合同的变更.单方调岗体现了企业用工自主权与劳动者权益保护之间的博弈.司法实践中,解决因调岗引发的劳动争议就需要在两者之间寻求一种平衡,并在此基础上将调岗目的的正当性、调岗程序的合法性、调岗结果的合理性作为调岗行为正当性的认定标准.  相似文献   

4.
行政合法性原则不仅是行政法上的基本原则,而且是行政诉讼法(司法审查制度)上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这一点在理论上和司法实践中不存在丝毫动摇和疑义。行政合理性原则(the Principle of Reasonableness)则是与行政合法性原则相并列的行政法上的一项基本原则,是行政法诸项制度必须遵循的基础性规范,〔1〕而且又是对行政合法性原则的补充。但行政合理性原则能否成为行政诉讼法(司法审查制度)上的原则,不仅争议颇大,而且也是我国司法审查范围扩大、强度增加的理论障碍。在严格的成文法主义者看来,我国现行《行政诉讼法》第5条的明确规定,排斥了…  相似文献   

5.
企业罚款权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雅云 《中外法学》1999,(3):121-123
<正> 在我国,企业对自己的员工有没有罚款权(或称经济处罚权)?这是许多劳动者和企业管理者经常思考但又不甚明了的一个法律问题。本文试图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 一、企业罚款权的概念、特征和表现形式 一般说来,针对公民实施的罚款,是指国有行政执法机关和司法机关因公民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和规章而对该公民依法实施的经济处罚。其他任何机关、团体和个人无法律授予的职权和明确的法律依据,不得对公民实施罚款。  相似文献   

6.
我国行政诉讼应确立合理性审查原则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现代行政诉讼中 ,法院从偏重对行政行为的形式合法性审查 ,发展到对形式合法性与实质合理性的审查相融合 ,合理性审查原则得以逐步确立。为履行加入WTO后所承担的法律义务、有效控制行政自由裁量权、实现实质法治 ,我国行政诉讼制度应当从目前的合法性审查原则向兼顾合法性与合理性的审查原则转变。确定合理性审查原则的范围 ,除需确立合理的实体标准外 ,还需要完善司法制度。  相似文献   

7.
独立担保制度从产生以来在国际贸易中得到迅速发展,但由于其突破了传统担保的从属性和附随性,也引发了争议。本文重点从独立担保对担保从属性及附随性突破具有合理性和合法性的角度论证了独立担保制度存在的必要性,同时,针对我国独立担保的国内适用空间展开探究,得出了独立担保应当适用于国内经济活动的结论。  相似文献   

8.
很多用人单位为了加强管理,采取对违规违纪员工进行经济处罚的方法,从而约束员工的行为.随着《企业职工奖惩条例》的废止,对用人单位是否有经济处罚权这一问题在理论界和实务界一直争论不休.本文的立场是用人单位有经济处罚权,但是必须对该经济处罚权进行规制.  相似文献   

9.
权利争议本应通过仲裁和诉讼途径寻求救济,实践中劳动者却频频采取罢工手段迫使企业满足其诉求.域外学者大多基于“团体协约相关性”理论和“争议行为正当性”理论,认为权利争议罢工不具正当性.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从法理学、法社会学和法经济学三个维度论证分析可见,权利争议罢工不具正当性.权利诉求本身不能证明权利争议罢工行为的正当性;我国的实际国情和社会事实表明:权利争议罢工违背程序公正,甚至损害实体公正;权利争议罢工将增大交易成本和社会成本.对罢工行为应根据其性质,分类加以规范,即:对权利争议罢工,不应赋予其合法性,应采“禁止”规范思路;对劳动者集体行使劳动抗辩权,应赋予其合法性,并采“允许+衡平”规范思路;对利益争议罢工,可赋予其合法性,并采“赋权+限制”规范思路.  相似文献   

10.
在劳动争议案件中,劳动者收集、保存证据的能力明显不足,企业侵犯劳动者权益案件时有发生。本文结合劳动纠纷的具体案例,分析了劳动争议案件证据的特殊性,认为劳动者应增强证据意识,基层人民法院应当能动地审查与判断证据。  相似文献   

11.
当前,劳动争议呈现日益增多的趋势,作为劳动者保护自身权益的基本方式,劳动争议的解决涉及到劳动者基本权益的实现。完善劳动争议处理的相关规定,能够更好的解决劳动争议,维护劳动者权益。本文针对我国新出台的《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对其规定的进步与不足之处进行讨论,以期更好的理解及完善立法。  相似文献   

12.
岗位调动问题是引发劳资纠纷的重要导火线,而“劳动者拒绝去新岗位工作是否构成旷工”问题在司法实务中争议较大.本文旨在深入研究岗位调动的合理性认定,以及相关争议的处理方法,以期更好地保护劳动者权益,帮助建立稳定和谐的劳资关系,为劳动争议案件的处理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13.
劳动规章制度是企业内部重要的规范文件.在实践中,企业劳动规章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于缺乏劳动者意思的表达,即协商性缺失问题.因此,如何有效地规定用人单位内部的规章制度,确保其合法性与合理性,对构建和谐劳资关系和合理有效地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付鸣剑  王庆  陈花 《人民司法》2012,(22):64-67
【裁判要旨】在职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发生纠纷,劳动者可以行使劳动争议提请处理权,请求行政机关和司法部门给予救济。若用人单位以此为由认为劳动者无故旷工,并滥用了劳动争议提请处理权,则法院应当从劳动者的工时制度、提请争议解决的合理时间和用人单位在纠纷解决过程中的态度三个方面进行司法审查,综合考虑劳动者是否正当行  相似文献   

15.
所谓侦查谋略,实质就是侦查机关为求查明案情、查获证据而对法定侦查措施的一种策略性、灵活性运用。从司法实践中的情况来看,侦查谋略具有以下两个显着特征:一是形式上的合法性,二是智谋性和策略性。侦查谋略具有的打擦边球特性及其所导致的双刃剑效应,带来了法理上关于侦查谋略合法性、合理性的诸多争议。从法理上讲,一方面,侦查谋略在司法实务中的产生和运用,有其必然性和必要性,因此,应当适度容忍侦查机关的擦边球战术,但另一方面,也应当为侦查机关运用侦查谋略设置必要的底限,以确保侦查谋略的正当和妥当运用。  相似文献   

16.
纵观国内外企业借贷立法现状,企业间借贷存在的最大的争议焦点是:企业间借贷的合同效力问题。从我国立法现状和司法实践来看我国应当明确企业间借贷的合法性。  相似文献   

17.
民事诉讼中行政附属问题的最显著特征是行政争议与民事争议的交织存在。这种交织常常会影响民事案件的正常审理。仅仅依靠民事诉讼或行政诉讼中任何一种诉讼程序都难以化解民事诉讼中对行政附属问题审理时的矛盾与冲突。我国可以建立民事附属行政诉讼制度,在民事案件的审查过程中对于关涉民事裁判的行政行为的合法性一并进行审理并做出裁决。这一制度具有合理性与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通过一项行政规范强制对生产企业的产品质量实施电子监管。本文认为这一行政行为缺乏法律授权,且所定之制度与上位法相抵触,故违反行政合法性原则;且国家机关为追求机构利益而设计制度缺乏公正性,违反行政合理性原则。文中指出该违法行政行为缘于我国行政主体忽视规范创制的程序正当性、谋取机构利益等问题,应当采取措施加以纠正和防治。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个案评析,提出现行劳动争议处理前置程序有违法理,增耗社会有限资源,增加了劳动者通过公力救济的成本,劳动争议处理前置程序是劳动体制改革过程中的阶段性产物,应当废止,完全按民事诉讼程序处理劳动争议,是更好地保护劳动者利益和协调劳动关系的有效机制。  相似文献   

20.
我国现行劳动争议处理制度是由1993年国务院发布的《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和1994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劳动法》确立的。劳动争议处理程序通常概括为“一调一裁两审”。将于今年5月1日起施行的《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针对现行制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在维持“一调一裁两审”基本程序不变的情况下,对局部程序进行了“手术”。作为一部专门处理劳动争议的程序法,一些新的变化应当引起劳动者的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