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国内法院应否干预我国涉外商事仲裁的实体内容,理论界存在争议。根据国际上对仲裁进行司法监督的立法和实践模式及发展趋势,以及对“全面监督论”和“程序监督论”两种学说的评价,本文认为中国仲裁立法不应局限于“全面监督论”与“程序监督论”两种观点,应引入“需要干预论”,即关于法院应否监督我国涉外商事仲裁的实体内容,完全取决于当事人和国家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均势理论和相互依存论入手,结合中国与日本两个国家在东亚的关系,剥离出均势理论"均衡"的观点,相互依存论的"引力"的优点,去除了均势理论驱动主体的问题以及相互依存论在"斥力"方面的缺失。文中依据社会学中的"共生论"的本质——"斗争与妥协的互动"在国际关系中的运用,通过模型分析了中日两国在东亚的共生关系。  相似文献   

3.
经济法被界定为“社会法”,对于“社会性”的解读构成理性认知经济法内在规定性、明智设计经济法制度、进而合理型塑经济社会生活的纽结。由于“社会性”实现机制的构设实为个体、社会和国家间制衡格局的构建,自由主义和福利国家论两大理论范式对经济法产生了共识和分歧。在上述两种理论范式的智识洞见和理论缺陷的基础上,商谈论范式的相关立场和主张将有助于对经济法“社会性”定位的理论重解和制度重构。  相似文献   

4.
自国家运用刑法统治社会以来,先后出现了"决断论"、"规则论"和"秩序论"的刑法观。虽然这三种刑法观在我国当下的刑法实践中都有所展现,但是"规则论"和"秩序论"的刑法观还没有得以充分展开。为了有效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我国必须提倡规则、决断、秩序"三位一体"的刑法观。一方面需要通过提升文义解释的地位来深入贯彻"规则论"的刑法观,另一方面需要通过深化区域刑事立法和引入文化与社会人类学的研究方法来使"秩序论"的刑法观得以有效展开。此外,还要求在刑事立法层面突出"秩序论"思维,在刑事司法层面注重"规则论"思维。  相似文献   

5.
张磊 《天津检察》2008,(1):41-42
1985年,联合国通过的《为罪行与滥用权力行为的受害者取得公理基本原则宣言》明确规定了国家补偿制度。关于建立该制度的法理依据,有国家责任论、社会契约论、社会福利论、政府利益论、社会防卫论、司法改革论、社会保险论等观点。笔者认为,国家责任论是比较合理的,国家负有为公民提供安定的生活环境、防止刑事犯罪发生的责任。如果公民的权益遭受犯罪的侵害,说明国家对公民权益保护不力,理应对刑事被害人所遭受的损失承担适当的补偿责任,公民具有受国家补偿的正当权利。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同国家赔偿制度一道,为保障人权、维护社会稳定,在世界范围内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2008年1月份以来我国居民消费水平一直高居不下,由此引发诸多的思考,包括对国家公共财政体制在新时期的改革和要求等财政学方面的思考。从计划经济时代的公共财政到近期的积极的公共财政和由公共财政和适度的国有资本财政所组成的"双重结构财政"模式,我国的公共财政体制长期以来备受学者的关注和质疑。本文仅从"国家分配论"的理解出发,阐述一些观点和看法。提出一些有建设性的建议,期待我国的公共财政体制能早日完善。  相似文献   

7.
物权法定原则一直是我国法学界研究的重要理论。我国学术界通过运用经济分析的方法,对物权法定原则有了深刻的认识,得出了不同的结论,如否定论、折衷论和肯定论三种不同的结论。可以说,通过经济分析来对物权法定原则进行分析,其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比较物权法定下的债权和物权自由下的无名物权此二者的社会成本高低。本文通过对物权法定原则进行论述并运用经济分析的方式进行阐述,以更好地研究物权法定原则。  相似文献   

8.
国家工作人员经济犯罪的一个主要原因是权力(包括行政权力与经济权力)与经济的紧密联系以及这两种权力在经济领域运行的无规则.以这个基本观点为出发点,我们认为从以下两个方面将证明国家工作人员经济犯罪将长期存在.一、从运用经济杠杆的长期性认识国家工作人员经济犯罪的长期性在整个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社会中,国家对经济生活的控制主要是间接控制而不是直接控制,这就是国家主要通过掌握和运用经济杠杆来控制经济的运行,而不是象过去那样单纯依靠行政力量来推动经济的发展.经济杠杆主要是由政府机构掌握和运用,往往通过政策、规定、指令的形式来贯彻,也就是说,从总体上它是同行政手段结合在一起.经  相似文献   

9.
宋磊 《公共行政评论》2021,14(2):1-19,228
发展型国家论中存在两个研究传统:第一个研究传统重视政商关系和资本形成,流行于政治学和行政学界;第二个研究传统关注政企关系和资源使用,具有经济学和管理学色彩。在发展型国家论的初创期,分别以主流和潜流形式存在的两个研究传统相互补充,为发展型国家论的发展提供了空间,连续的理论突破就是在这样的空间中实现的。在后续发展中,二者渐行渐远,发展型国家论的理论空间日益狭窄,理论突破的可能性受到限制。这种研究格局从未被识别,但是对于发展型国家论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之前,每当被引入关于重要新兴经济体的分析,发展型国家论都会经历一次重要的理论突破。但是,发展型国家论与中国实践的相遇并未带来类似突破,此即发展型国家论的中国悖论。两个研究传统的疏离是发展型国家论的中国悖论的成因之一,两个研究传统的统合是推动基于发展型国家论的中国研究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10.
农村精准扶贫是一个国家基层治理的典型代表,它既是实现农村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一个重要抓手,也是发展乡村社会经济的重要路径。精准扶贫中的权力格局有三种不同的权力形式:总体权力、技术权力和实践权力。总体权力试图借助技术权力来兑现精细化的治理目标,而技术权力又需要实践权力来落实具体政策。实践权力及其社会再生产根植于地方社会的乡土秩序,并对国家政策绩效产生实质影响。新世纪的国家基层治理,只有梳理好总体权力、技术权力与实践权力的传统以及彼此之间的关系,才能真正把基层治理摆平理顺。  相似文献   

11.
农村精准扶贫是一个国家基层治理的典型代表,它既是实现农村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一个重要抓手,也是发展乡村社会经济的重要路径。精准扶贫中的权力格局有三种不同的权力形式:总体权力、技术权力和实践权力。总体权力试图借助技术权力来兑现精细化的治理目标,而技术权力又需要实践权力来落实具体政策。实践权力及其社会再生产根植于地方社会的乡土秩序,并对国家政策绩效产生实质影响。新世纪的国家基层治理,只有梳理好总体权力、技术权力与实践权力的传统以及彼此之间的关系,才能真正把基层治理摆平理顺。  相似文献   

12.
论贪污对国家政权的危害及其控制左祥贪污行为是一种严重的社会腐败现象,其产生有着深远的历史渊源,可以说,它是伴随着人类管理职能的产生而产生的,存在于阶级社会的各个时期。它的本质特征是权力的商品化,即权力进入市场,“权钱交易”,其实质是权力变质,社会公共...  相似文献   

13.
王伟奇 《行政法学研究》2007,(4):95-100,141
如何实现、保障和发展公民所拥有的法律上的权利?对这一问题的研究不应该再继续局限于国家与市民社会两分法这样一种简单化的理论框架。因为在当前,这一理论框架只是驱使研究者关注国家权力如何从社会中退出,关注国家权力对社会自治的侵害,而忽视了对社会权力的有限侵害性特点的研究。社会权力的有限侵害性最鲜明地体现在公民社会基本权利的保障和实现中,也即对贫困的治理。  相似文献   

14.
死刑存置论和废除论是对死刑制度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和理论,本文对这两种理论进行论述,并结合中国的实际进行评析。认为,鉴于我国现阶段某些极其严重的犯罪还大量存在的现实,并不盲目主张废除全部死刑适用,但是对我国现行刑法中的个别条款的死刑适用是否符合刑罚的理性依据,能否达到其一般预防效果,需要我们进一步的思考和探讨。  相似文献   

15.
有关权力的形成可分为社会契约论、阶级对立论、人类需求论、道德生成论等理论.传统中国认为权力源自道德——有德者居上,这就是权力的道德生成论.道德生成论派主张圣人治国,权力是道德的必然延伸.本文认为道德生成论使得权力尤其是君主的权力,无法受到有效限制,导致所有权力向君主手中集中.  相似文献   

16.
社会权力即社会主体以其所拥有的社会资源对国家和社会的影响力和支配力;与社会权力紧密相关的是公民社会,后者是前者的载体。公民权又是公民社会和社会权力的核心。社会权力论与近年执政党所宣示和倡导的某些理念和任务也是有关联的,对它提供了理论的支持和改革的路向:一是与推进社会建设和社会体制改革的任务相补充;二是对执政党领导人的新权力观的引申。权为民所赋是指执政党和政府权力的来源;权为民而用是执政党和政府权力的根本归宿;还权于民则是进一步确认:非法或不当地、过度地被执政党和政府垄断或侵犯的权利和权力,应当还归人民;权为民所用则是要求权利和权力直接由人民掌握和行使。  相似文献   

17.
王申 《法学》1985,(12)
约翰·洛克(1637~1704)是英国革命后期的资产阶级哲学家和政治法律思想家,古典自然法学派的主要代表之一。他的主要著作有《论宽容异教》(1689)、《政府论》(两篇1689)、《人类理解力论》(1690)等。在哲学上,洛克继承了培根、霍布斯的唯物主义观点,系统地批判了天赋观念论,详尽地论述了知识起源于经验这一唯物主义经验论的基本原则,但同时,他又向唯心主义和宗教作了很大的让步,从而使他的唯物主义表现得很不彻底,充满着矛盾。在政治法律思想方面,洛克首创了资产阶级“三权分立”的法制原则,即把国家权力分作为:立法、行政、对外三部分。三种权力分别由不同的机构掌握;他们之间互相牵制,互相平衡,以后发展为资产阶级国家管  相似文献   

18.
虚拟角色商品化权作为一种新型的知识产权,其存在是有法理支持的,本文通过分析知识产权法哲学研究的四种主流思想,即效益主义、劳动论、人格论和社会规划论,最终按照社会规划论的思路对虚拟角色享有商品化权保护的法哲学基础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9.
法国是现代公共行政体系和行政法的发源地。自从由拉菲利埃提出并由贝泰勒米加以继承和发展的公共权力理论诞生以后 ,该理论一度成为 1 9世纪法国行政法的主流学说。但随后 ,公共权力论所倡导的理论受到了狄冀等人的猛烈抨击 ,我国大多数学者也因公共权力论只强调公权而漠视私人利益对其持否定的态度。然而 ,公共权力论首先是以一种什么样的理念被提出来的 ,在当时起到了何种作用以及其历史渊源如何 ,这些有关公共权力论最本质的问题并未受到学者们客观的评价。一、公共权力论的理论基础影响公共权力论的理论基础有三个 ,即人民主权说、国家…  相似文献   

20.
明清时期中国乡村社会背景下的权力结构及其变迁一直为中外学界所关注。乡绅几乎是所有相关研究都无法绕开的关键一环。本文从以往学者对乡绅的不同理解出发,揭示乡绅所具有的权力要素与国家权力之间的紧密关系。探求在国家正式权力对乡村社会的控制力逐渐弱化的前提下,乡绅之治的生成路径。在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独特的国家与社会的场域中,揭示乡绅之治与国家权力之间的内在联系,即一方面,乡绅之治是国家权力在乡村治理中的延伸;另一方面,乡绅之治是乡村社会防御国家权力的屏障。乡绅之治以保守的姿态,而不是革命的情绪,最终向专制主义国家争得了一个相对自治的乡村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