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座房子的突然“驾临”,把我挤上了“网红”的道路。序幕疫情民生与执行工作的交织3月5日,一起刑事退赔案件移交我们财产处置团队,依判决第四项:査封房屋一套,依法变现后折抵赔偿款,发还投资人。  相似文献   

2.
曹得胜 《法制与社会》2012,(30):111-112
执行难是民事执行的一大困扰,而无财产可供执行是造成执行难的重要原因。通过对无财产可供执行案件认定及处置现状的分析,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关改进建议。在无财产可供执行案件的认定上,应该加强当事人在财产调查中的作用从而完善被执行人财产调查制度,完善无财产可供执行案件的认定程序。  相似文献   

3.
破产财产处置是指破产企业的管理人接管财产后,对破产财产进行出售、转让等变现行为,主要目的是通过各种处置方式实现最大限度地回收资金,因此,管理人倾向于打包处置破产财产,在保持整体资产价格不变前提下,上下调整资产包里每项财产的单项价格,适当减少高税率财产的定价,增加低税率或不缴税财产的定价,以达到降低整体税费的效果.针对这种处理方式,法律或实践操作中尚未形成明确的“度”.  相似文献   

4.
自最高人民法院提出“依法突出执行工作的强制性,全力推进执行工作信息化,大力加强执行工作规范化”的执行工作思路后,全国各级法院陆续加快发展执行信息化的相关工作。以北京法院为例,从2014年开始,北京法院加速推进执行信息化建设,其主要思路为,将执行实施案件从立案到结案的四个主要环节--执行程序启动、财产査控、财产处置、案款发还--一一进行细化,重塑执行流程。  相似文献   

5.
法院执行工作在经历了信息化改革后,已经开始向智慧执行迈进,这是时代的呼唤,是执行工作发展的必由之路。在建设智慧执行的过程中,杭州互联网法院将“5G+区块链”应用到执行指挥、财产处置等执行工作中,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为探索智慧执行提供了一定的实践经验和理论基础。由于前沿技术尚处于发展阶段等原因,“5G+区块链”的执行探索也存在一定问题。但从长远来看,“5G+区块链”等前沿科技必将在建设智慧执行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付其运 《法学杂志》2012,(8):155-159
涉黑企业财产的处置是有效打击黑社会犯罪和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问题。国内外对涉黑企业财产处置的模式,为我们提供了我国目前涉黑企业财产处置问题的对策和建议,即完善我国财产刑的设置和财产处置的具体适用机制。  相似文献   

7.
《法学杂志》2012,33(8)
涉黑企业财产的处置是有效打击黑社会犯罪和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问题。国内外对涉黑企业财产处置的模式,为我们提供了我国目前涉黑企业财产处置问题的对策和建议,即完善我国财产刑的设置和财产处置的具体适用机制。  相似文献   

8.
1.人民法院建立执行权分权运行机制10月20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了《关于执行权合理配置和科学运行的若干意见》,要求建立高效运行的人民法院执行权分权运行机制,将执行权分为执行实施权与执行审查权,分由不同的执法主体按照不同的程序行使,互相制约,规范运行。将执行实施程序分为财产查控、财产处置、款物发放等不同阶段并明确时限要求,由不同的执行人员集中办理,改变一  相似文献   

9.
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来势汹汹,给2020年的春节带来阴霾。1月26日,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公安局发出一声号令:战"疫",返岗!号令出,动若风;若有战,召必回。高点站位“一办十组”模式启动“生命重于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疫情不退,警察不退。”这是金凤区公安分局提出的战斗口号。金凤区公安分局做了三件事:学习传达中央、地方各级政府精神,将防疫工作作为当前最重要、最紧迫的任务来抓;成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应急处置工作预案。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在法院执行实践中涉及股权以及投资权益类型的财产处置问题日趋增多,由于相关法律规范滞后,导致此类财产的处置一直缺乏清晰的操作规程;另一方面,对股权和投资权益的消极执行或不规范执行的现象,也反衬出一些执行法官对相关法律规定理解上的分歧。本文拟结合现有法律规定和相关法理,分析和探讨股权和投资权益在强制执行中的主要问题,以期深  相似文献   

11.
民事强制执行程序中,担保财产是执行义务人重要的责任财产。虽然民事强制执行的大部分规定都适用于担保财产执行,但其仍有诸多程序规范问题亟需解决,对此,需依强制执行法基础理论和民法典相关规定结合担保财产执行的特殊性予以解决。首先,在担保财产执行启动阶段需要论证时效体系的完整性,即执行时效期限不能短于诉讼时效的3年期限;还需要论证执行管辖的原则,即为解决数字质效的实践困境,应以财产所在地法院执行为原则。其次,在担保财产查控阶段,需秉持比例原则,分别以必要性原则审查超标的额执行行为、以合适性原则审查限制消费措施的适当性。最后,在担保财产变价处置阶段,针对民法典有关居住权制度和抵押物转让的新规,要以均衡性原则衡量抵押权与居住权的对抗限度,并继续沿用“剩余主义+消灭主义”的拍卖模式.  相似文献   

12.
洪浩 《中国审判》2011,(5):11-11
为有效缓解刑事案件财产执行之难,我们首先必须对其加以准确界定,即究竟何为刑事案件财产“执行难”?如果是由于被告人或执行义务人确无财产使之不具备或不完全具备执行能力而导致难以对刑事案件进行财产执行,显然,如同民事“执行难”一样,希望通过修改现行立法以及仅只由公安司法部门采取措施是无法解决问题的。  相似文献   

13.
<正>在大数据的“互联网+”时代,网络司法拍卖已成为民事强制执行程序中处置财产的重要措施。在此程序中,亟须充分发挥检察院的外部监督作用,确保法院履行执行程序中应尽义务,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一、网络司法拍卖可撤销概述网络司法拍卖是执行财产处置程序的关键环节。规范网络司法拍卖工作,对于提高网络司法拍卖的社会公信力和司法权威至关重要。在司法拍卖实务中,难免出现拍卖行为或拍卖结果是否违法的争议,执行当事人、竞买人、买受人等主体的权益可能受损,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中国司法同时步入扫黑除恶和企业产权保护的元年,针对审前程序中涉案财物处置乱象问题,有必要厘清与规范涉案财物处置相关的制度与程序,强化民营企业产权司法保护。应当正确界定涉案财产的概念与范围,合理把握涉案财物的处置方式和处置标准,在区分程序性处置和实体性处置的基础上,从职能、权力和程序三个方面强化审前涉案财产处置的控制体系。为了应对实践中存在的处置任意化、程序偏行政化、移送和保管混乱等问题,应以取证规范化为基础强化涉案财物的审查认定,丰富涉案财物的保全措施体系,对审前处置程序进行正当化改造,建立和完善涉案财产集中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15.
银行资产状况事关金融安全和经济稳定,受民间借贷风波等各种内外因素影响,温州银行业不良贷款迅速攀升,金融借款合同纠纷案件高发,给法院审判执行工作带来了不小挑战。面对上述情况,温州市两级法院充分发挥职能,创新工作举措,加强不良贷款司法处置,取得了积极成效。同时,不良贷款司法处置工作中还存在若干难点,需要进一步完善审判执行工作。  相似文献   

16.
“执行难”已成了债务纠纷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其主要原因是债务人无清偿能力。面对这种局面,债权人除申请债务人破产偿债外,其债权利益往往得不到法律的切实保障,只能消极地坐待债务人恢复清偿能力,而一些债务人则不思恢复履约能力,经营无方,任意处置企业财产;有的甚至规避法律,逃避执行。这不仅损及债  相似文献   

17.
公安机关强制和处置经济犯罪涉案财产,是刑事执法行为,是经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强制和处置这类财产,实质上就是依法对财产的所有权进行暂时性限制和永久性变更,直接关系到当事人的切身利益。我国修订后的《宪法》第13条明确规定: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所以,依法、公平、公正地强制和处置涉案财产,保护公民的合法财产权就显得尤为重要。现行刑事法律对涉案财产的概念、范围未作明确界定,关于强制和处置这类财产的规定还不够科学严密,为了强化法治意  相似文献   

18.
萧山法院在执行一例实际案件中,对被执行人的房产三次拍卖未果后又进行变卖处置。本文通过对该案的分析和思考,以期对法院执行中的拍、变卖工作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9.
在基层法院的执行案子中,很多案件的被执行人为农民,法院在调查被执行人财产过程中很难发现其有农村房屋外的其他可供执行财产。对农村房屋的处置涉及到其占有的宅基地使用权,这使农村房屋执行难度远超对一般商品房的处置。目前各法院对农村房屋的执行态度做法不一,本文通过对农村房屋执行现状予以概括,对当前农村房屋执行过程(包括调查阶段、拍卖前后)中遇到的客观障碍予以分析,提出当前农村房屋执行的可行性依据及进一步解决该问题的建议,以期促进农村房屋规范执行,保障此类案件申请执行人权利,维护司法权威。  相似文献   

20.
对“公共危机处置”概念的不同界定,决定了各国公共危机处置法治建构的差异。公共危机处置应当遵循“分权”和“法治”的基本原则。政府部门尤其是职能决策部门之间的分权制衡和协调,处置权的合理划分,是有效分权的基本条件。公共危机处置必须法治化,但是通过具体立法的固定规则是不可行的,关键是对公共危机处置主体适当赋权,根据公共危机情形和建设目标,相机抉择和独立裁量,并将其纳入问责体系,凡公共危机处置的决策或行为超出合理专业判断,造成不良后果的,行为人就应承担相应的责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