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6 毫秒
1.
人性是刑法的基础,人道是刑法的命脉,人权是刑法的价值追求,人性、人道、人权三位一体共同构筑了我国刑法的光辉大厦。本文对人性、人道、人权问题逐一展开了论述,希望能进一步推动刑法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人性、人道、人权是刑法善性发展最为根本的三个要素,人性是刑法"善"的基础,人道是人性的必然要求,而人权是人性与人道的现代化发展在刑法上的体现。本文分为人性、人道、人权三篇,逐一分析了人性、人道、人权的内涵及其与刑法的联系,进而提出了我国现行刑法在这三个方面的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3.
人性是刑法的基础;人道是刑法的命脉;人权是刑法的价值追求。人性、人道、人权三者在本质上具有内在统一性,它们是理性主义在刑法里的彰显。本文从我国刑法的现状出发,论述了人性在我国刑法里的部分缺失、人权的刑法保障问题。对于人道问题,本文主要从理论角度分析了刑罚人道主义的价值蕴涵。  相似文献   

4.
人的一切活动离不开价值判断与选择,刑事立法也不例外。不同的价值观会导致不同的社会效果,而理性的价值观则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正面作用。现代刑法基于古代和封建社会刑法惨无人道的教训,确立了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其基本内容是刑法的人性、人道、人权。本文从价值选择的角度,对刑法人性、人道、人权做一浅显分析。  相似文献   

5.
近代刑法学理论背后,支持其发展的实际上是人性、人道、人权的思想。本文指出尊重人性、提倡人道、保障人权不仅是刑法理论的发展的动力,也是指导刑法规范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6.
我国正处于从一元社会向二元社会的转型过程中,二元社会的确立势必导致政治刑法向市民刑法的转变,而在市民刑法的构建进程中对人权的保障和制度设计、刑法的人道主义原则确立以及刑法对人性的关怀等核心问题均无法回避,本文试图对人权、人道和人性的本体作简要探讨,对现存政治刑法对人权、人道、人性的漠视进行批判,进而对回归市民刑法后人权保障、人道主义、人性关怀等命题在市民刑法的视野中进行梳理,从而确立充满人文关怀精神的市民刑法。  相似文献   

7.
刑法作为一种不得已而又必要的恶,必须谨慎适用,避免任何可能的滥用,否则将会使个人与社会两受其害。人性、人道和人权作为刑法大厦的三个根基,决定了刑法必须尊重人性、提倡人道与保障人权,才能树立起人们对它的信仰,从而充分发挥刑法的惩罚和保护作用,使刑法更好地以自身之"恶"去实现其追求的社会之善。  相似文献   

8.
刑法作为我国整个法律体系中的保障法,其一向被视为实现长治久安的治世工具,它被认为是公法,是公器,更为神器.但历史事实证明,一个国家过分重视刑法在国家管理和治理过程中的作用,是社会政治文明程度不高的明显表现.为顺应历史趋势,刑法作为治世的手段也必须走下神坛,实现神器的“人”化,即重视人性、人道、人权在刑法中的作用,才能在如今的社会中发挥其应有之作用.  相似文献   

9.
以人为本思想是历史的产物,无论西方还是中国,以人为本为核心的人文主义思想都有其深远的历史渊源。党中央在新形势下,汲取了我国古代和西方文明的精华,依据马克思主义人本原理,在依法治国这一基本治国方略的基础上,又提出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这一指导思想在刑法学中主要是通过人性、人道、人权及其之间的关系体现出来的,总的来说就是刑法应当立足于人性,以人权保障为价值追求之一,以人道为其要求,三者有机结合,辨证统一。  相似文献   

10.
"以人为本"思想是历史的产物,无论西方还是中国,"以人为本"为核心的人文主义思想都有其深远的历史渊源。党中央在新形势下,汲取了我国古代和西方文明的精华,依据马克思主义人本原理,在"依法治国"这一基本治国方略的基础上,又提出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这一指导思想在刑法学中主要是通过人性、人道、人权及其之间的关系体现出来的,总的来说就是刑法应当立足于人性,以人权保障为价值追求之一,以人道为其要求,三者有机结合,辨证统一。  相似文献   

11.
刑法的作用和表现形式使其在大众甚至司法人员的眼中成为一种不近人情的严厉惩罚,但是从刑法立法理念的角度来考量刑法的根基和各项原则会发现,刑法的制定和适用都应体现着以人为本的理念。对于刑法本质的误解无疑会造成刑法适用的偏差,本文从刑法的理论根基解释刑法对人性、人道、人权的体现,并对刑法的基本原则从人性、人道、人权角度进行考量,以明确刑法的立法和司法应以人为本。  相似文献   

12.
民生刑法的品格:兼评《刑法修正案(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勇 《河北法学》2011,29(6):70-77
民生刑法立足于人本刑法观,以尊重人性、弘扬人道、人权保障为价值内涵,以社会权利及其他民生权益的刑事保障为基本内容。《刑法修正案(八)》注重对社会弱势群体的倾斜保护及利益平衡,将宽容人道精神与宽严相济精神相结合,确立了刑事立法的人本价值取向。实现民生刑事保障的人本价值,需要形成和完善功能协调的民生刑法体系,并将人本价值理念在刑法适用、刑罚裁量和刑事执行的过程中加以贯彻。  相似文献   

13.
法律是规范人的行为的行为规范,不能脱离人而存在。刑法作为最具有惩罚性的法律,更应体现人道主义思想。只有贯彻人道主义思想,才能更好地把握刑法理论的精髓,才能达到保障人权,尊重人性的价值追求。本文从人道的起源、人道的概念出发,阐述人道与刑法联系及在刑法上的完善。刑法只有体现出人道,才是一部善良的刑法,才能能使人与社会两受益。  相似文献   

14.
法律是规范人的行为的行为规范,不能脱离人而存在。刑法作为最具有惩罚性的法律,更应体现人道主义思想。只有贯彻人道主义思想,才能更好地把握刑法理论的精髓,才能达到保障人权,尊重人性的价值追求。本文从人道的起源、人道的概念出发,阐述人道与刑法联系及在刑法上的完善。刑法只有体现出人道,才是一部善良的刑法,才能能使人与社会两受益。  相似文献   

15.
在历史上,刑法是以严刑峻罚的狰狞面目出现的,它最初的出现主要就是为了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就是一种限制臣民自由和权利的驭民之术,是血腥的"刀把子"。但是随着人们权利意识的觉醒,现代社会越来越多的学者都在呼吁刑法的宽缓化,目的就是在用人类的温情去稀释刑法的冷酷,去更好地用刑法来保障全体社会成员的权利,而我们要想更好地做到这些,就应该深入地研究人性、人道、人权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蒋慧玲 《法律科学》2005,23(2):104-112
俄罗斯现行刑法以俄罗斯联邦宪法和公认的国际法准则和规范为依据 ,确立了优先保护人权的刑法价值取向 ,并通过规定合法性原则 ,构建遏制、处罚侵害人的权利和自由行为的刑法制度和规范 ,给予犯罪人人道待遇 ,以及将反人类和平与安全国际犯罪纳入国内立法 ,实现刑法人权保障的基本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我国国情为基点,通过横向、纵向两条主线,从人性、人权、人道三个不同的视角,对我国刑法"以人为本"思想的发展进行了分析和探索。纵观刑法学的发展历程和横观刑法学的理论,无论刑法学的价值理性如何变迁,"以人为本"的价值理性亘古不变。  相似文献   

18.
刑期折抵制度的刑法精神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石经海 《现代法学》2004,26(6):66-71
不仅要预防犯罪,还要保障人权、关怀人性、崇尚公正,这是当代刑法的基本精神所在。而刑期折抵制度因其彰显了当代刑法的人权保障功能,实践了当代刑法的人性关怀,体现了当代刑法的公平公正而弘扬了刑法的精神,是刑法走向现代化的重要表现和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9.
刑法:善良公民的"大宪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振台  雷堂 《河北法学》2005,23(4):144-147
人权刑法保护问题,不仅是极为复杂的问题,而且也是无法回避的问题.然而,国内学界对此专论寥寥.首先界定了人权的概念,然后简述了人权的三种基本形态.并认为,刑法保护人权,乃刑法的内在价值和固有机能.剖析了1997年刑法典对一般公民人权予以保护的现状,认为它不愧为"善良公民的大宪章".若想真正实现人权由法定向实有的转化,就应在司法实践中切实贯彻罪刑法定原则.  相似文献   

20.
何承斌 《现代法学》2004,26(4):80-82
反思我国死刑执行程序的立法现状和实践运作,不能不说在一些方面还存在许多不尽人意甚至不尽人道的地方。因此,重构、完善我国的死刑执行程序,使之更加理性、文明和规范,不仅是人权保障价值的必然要求,也是实践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