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作为《刑法修正案(九)》新增设的罪名,非法持有宣扬恐怖主义、极端主义物品罪的设立,回应了惩治暴恐犯罪的现实需求,严密了惩治暴恐犯罪的刑事法网,反映了从严惩治暴恐犯罪的要求,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从构成特征上看,其犯罪客体是复杂客体,一方面表现为对公共安全造成侵犯的威胁或危险;另一方面表现为对宣扬恐怖主义、极端主义物品管制秩序的侵犯。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非法持有宣扬恐怖主义、极端主义的物品,情节严重的行为。犯罪主体是自然人一般主体,主观方面是故意。在认定和适用本罪时,需要严格把握政策精神,注重法律衔接适用,准确认定犯罪界限,同时还要依法处理自首、坦白等具体问题。  相似文献   

2.
论恐怖主义犯罪在刑法分则中的地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喻义东 《法学》2005,(2):64-71
恐怖主义犯罪是指为实现一定的政治目的 ,通过暴力或暴力威胁以及其他非暴力手段制造社会恐怖 ,侵害他人生命财产的犯罪行为。恐怖主义犯罪就其性质而言是一种政治性犯罪 ,其侵害的客体是以国家安全为主的复杂客体 ,这就决定了恐怖主义犯罪在刑法分则中危害国家安全罪的地位。我国刑法中的恐怖活动罪就其性质而言也是政治性犯罪 ,其所侵害的客体也是我国的国家安全 ,因此 ,我国刑法中的恐怖活动罪就是恐怖主义犯罪。  相似文献   

3.
我国刑法对恐怖主义犯罪行为主要规定在危害公共安全罪和《刑法修正案(三)》中。这些恐怖主义犯罪的共同特点,是行为人通过实施犯罪而企图实现制造社会恐怖的目的。刑法第一百二十条规定的组织、领导、参加恐怖组织罪,《刑法修正案(三)》对该条进行了修正,对恐怖活动组织成  相似文献   

4.
在全球化信息化背景下网络恐怖活动是影响力和破坏力更大的综合形式的恐怖活动类型,包括四类行为,在我国比较严重的是利用互联网传播恐怖活动相关非法信息,它是暴力恐怖活动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我国打击网络恐怖活动的犯罪立法缺少宣扬恐怖主义思想、煽动暴力恐怖活动罪,设立该罪为我国反恐斗争所必需,也与国际反恐立法趋势一致.设该罪应从反恐怖主义综合立法和刑法两方面进行构建,在《反恐怖主义法》和《刑法修正案(九)》中做适当规定.  相似文献   

5.
我国《刑法修正案(九)》新增的刑法第120条之6的非法持有宣扬恐怖主义、极端主义物品罪的犯罪化正当根据理论主要有:全球零碎持续的、先发制人的、预防性恐怖主义犯罪化的现实根据、抽象危险犯理论、敌人刑法理论等等.据此可发现我国刑事政策上已开始出现一种不同于传统、普通的刑事司法系统模式的新型、特殊的国家安全模式,二者的价值取向迥异、立场选择不同以及所专属的领域各异,而我国应在反恐严打时,坚守刑事司法系统模式,使实质上采取了国家安全模式的刑法规范,在理解与适用时,受刑事司法系统模式的统治和约束.因此应严格解释和限制适用刑法第1 20条之6的非法持有宣扬恐怖主义、极端主义物品罪.在具体适用时应遵循三点规则:中性无害的单纯持有状态不成立该罪、“以实施恐怖主义、极端主义活动为目的”应为该罪的主观要素,在反恐中只有在最后不得已时才可适用该罪.  相似文献   

6.
《刑法修正案(九)》对极端主义犯罪的规制具有实质正当性,对相关行为的刑事规制应限定在利用极端主义破坏法律实施罪、宣扬极端主义罪的法定构成要件之内。但回归分析也表明,大量作用显著的因素源于犯罪以外的社会问题,因此,宗教极端主义犯罪的应对必须超越刑法对犯罪的规制,在更为广阔的社会治理视野中展开。  相似文献   

7.
王良顺 《法学杂志》2016,(10):17-23
刑法中的极端主义是指将某种观点或者信仰极限化、绝对化,并认同使用暴力排斥其他观点或者信仰的体系性思想及其行为.对极端主义思想的认定宜采用行政认定体制.宣扬极端主义是以一定方式让他人知晓或者接受极端主义思想.没有被增设为犯罪的极端主义行为,只要符合恐怖犯罪的犯罪构成,都应当被认定为恐怖犯罪予以处罚.多次宣扬极端主义的行为应当被认定为一罪,并适用加重法定刑处罚.  相似文献   

8.
当今社会,恐怖主义已经成为一个具有政治性的社会问题,非常复杂。新疆最近发生的暴力恐怖犯罪就表现出鲜明的反社会性、暴力性、政治性、恐怖性、国际性的特点。从思想上追根究底,暴力恐怖犯罪产生的根源是民族分裂主义,生存基础则是宗教极端主义,恐怖分子就是从中获得精神支柱和力量进行暴力恐怖袭击的。对新疆地区发生的暴力恐怖犯罪的实质和表现要正确认识,有助于反恐斗争的开展,有助于与其他国家加强反恐怖合作,同时对于研究分析新疆暴力恐怖活动也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极端主义犯罪是一种新的犯罪类型,价值理念的极端性和行为手段的极端性是其核心内涵。极端主义犯罪并不以政治指向性为必要条件,行为手段也不限于暴力,但它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有可能演变为恐怖主义犯罪。国内外关于极端主义犯罪的立法模式大体上可以分为单独式和融合式,我国总体上是一种一般关联犯罪加某些特殊类型犯罪的融合式立法模式。在我国刑法典中,对于极端主义犯罪应当集中规定,并增设极端主义行为罪,组织、领导、参加极端主义组织罪和资助极端主义组织、个人罪,同时明确界定极端主义行为、极端主义组织、极端主义活动的内涵。  相似文献   

10.
非法持有宣扬恐怖主义、极端主义物品罪的规范解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法持有宣扬恐怖主义、极端主义物品罪中的持有应当采取合目的扩大解释的立场,没有合法正当根据是其核心要义。当《刑法》明确区分储存和持有时,持有的范围应当限缩解释。在《刑法》没有区分时,应当将本罪中的持有理解为包括储存。非法持有宣扬恐怖主义、极端主义物品罪和持有假币罪等犯罪中的持有在司法认定上应当适度区分,前者不要求具有特定的目的,而后者通常具有使假币进入流通领域等目的,后者应当采取限缩解释。非法持有后宣扬,应当根据宣扬的对象和持有的对象关系作出区别处理,同一宗的对象,以及仅将非法持有的部分物品宣扬的,按照宣扬行为论处。非法持有和宣扬的物品属于不同宗时,存在数罪并罚的空间。在认定本罪明知时不宜过度强调行为人的智力等因素,应当并进一步细化司法解释中的以客观事实为基础的法则,并肯定违法性认识错误的重要性,以做出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11.
恐怖主义犯罪论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恐怖主义犯罪原本属于国际刑法范畴上的内容,被称为国际恐怖主义。自1997年新刑法规定了“组织、领导、参加恐怖活动组织罪”之后,恐怖主义犯罪才在我国具有了国内法上的意义。正由于恐怖主义犯罪被纳入国内刑法调整范围的时日颇短,所以刑法理论界研究恐怖主义犯罪的著作相对较少且争议较大。对此,本文对恐怖行为进行了辨正性的论述;对恐怖主义犯罪的主客观层面进行了分析以及结合目前恐怖主义犯罪的状况对我国的恐怖主义犯罪进行了理论意义上的立法完善,在批判的同时,着重创新,以尝试性地对恐怖主义犯罪的论述进行补阙。  相似文献   

12.
只有充分认识恐怖主义犯罪的特点及其可能的发展趋势,才能有针对性地采取恰当的策略预防和控制恐怖犯罪的发生.当代恐怖主义犯罪特点表现在五个方面:(1)恐怖主义犯罪的目的和动机具有意识形态特征.基于不同目的的恐怖主义类型呈多样化发展.(2)犯罪主体构成趋复杂化.体现在参与恐怖活动的成员复杂、国家作为恐怖主义主体形态的存在以及恐怖组织网络化发展方面.(3)犯罪对象任意且结果恐怖.看似随意的攻击目标实际上是恐怖主义者精心选择的结果.(4)犯罪手段的残忍性、系统性和现代性.恐怖分子除了采取爆炸等残忍手段实施恐怖活动外,还利用现代科技成果实施恐怖主义犯罪.(5)恐怖主义犯罪趋国际化发展.可以从恐怖主义产生的根源以及国际社会所采取的反恐措施等方面追寻到恐怖主义犯罪国际化发展的踪迹.针对这些特点,有必要采取综合的防控措施,包括法律的、技术的、政治的和外交的对策等,铲除恐怖主义犯罪滋生的根源,进行全球治理,实现全社会的普遍发展和共同繁荣.  相似文献   

13.
王新 《政治与法律》2012,(7):101-107
针对我国严峻的反恐形势,我国已在刑事立法上做出快速反应,增设了资助恐怖活动罪。然而,从司法实践考察,资助恐怖活动罪在我国呈现出零适用的审判现状,这与我国严重的恐怖融资态势形成了鲜明的反差。因此,需要在国际反恐怖融资的背景下,审视资助恐怖活动罪的性质,正确认识资助恐怖活动罪的规范构造,从而有效地实现打击恐怖融资犯罪的法律效果。  相似文献   

14.
正我国刑法对恐怖主义犯罪的规定和处置我国刑法分则第二章规定了危害公共安全罪,然而其中并没有直接规定恐怖主义犯罪正犯的单独罪名,例如恐怖活动中的杀人放火、绑架爆炸等行为,主要适用刑法第114条、115条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等。但是,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是一个普通罪名,如前所述,恐怖主义犯罪构成的主观方面具有  相似文献   

15.
我国当前面临最大的恐怖主义威胁是具有恐怖主义、宗教极端主义及民族分裂主义特征的“三股势力”,影响新疆社会稳定的因素主要是“东突”等恐怖组织策动的以民族分裂为宗旨的暴力恐怖犯罪活动.暴力恐怖犯罪危害极大,反恐防暴斗争形势十分严峻,打击和遏制新疆地区暴力恐怖犯罪活动,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本文着重阐述“东突”暴力恐怖犯罪的新特点,分析其发展态势,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防范此类暴力恐怖犯罪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反恐怖主义法》与反恐刑法二者在协调上存在较大的问题.《反恐怖主义法》第3条使用的“恐怖主义”一词限制了刑法的调整范围,因为刑法以行为为处罚对象,建议以刑法规范中的“恐怖行为”取而代之.《反恐怖主义法》第1条将“国家安全”纳入了恐怖活动犯罪的侵犯客体,从立法的目的在于“维护公共安全”出发,建议删除《反恐怖主义法》第1条中的“国家安全”,或者在刑法中增加“危害行为既构成恐怖活动犯罪,又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刑法关于惩治恐怖活动犯罪的规定定罪处罚”的规定.《反恐怖主义法》对“恐怖主义”“恐怖活动”“恐怖活动组织”“恐怖活动人员”“恐怖事件”等术语的界定与刑法不一致,应该澄清.《反恐怖主义法》中的违法行为与反恐刑法中的恐怖活动犯罪界限模糊,应通过情节规定加以区分.《反恐怖主义法》与刑法中关于管辖权的规定虽然不一致,但是从刑法的基本法定位以及执法的可能性出发,应该认为前者并没有对后者的规定进行实质性修改.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后半叶,恐怖活动在世界范围内出现并日益严重。为惩治恐怖犯罪,国际上制订和签署了一系列防止、惩治恐怖主义的公约,各国相继制订法律严惩恐怖犯罪活动。恐怖犯罪的界定国际上目前尚无一个能为各国普遍认同的恐怖犯罪定义。关于恐怖主义,《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的定义是:对各国政府、公众或个人使用令人莫测的暴力讹诈或威胁,以达到某种特定的政治目的。1937年日内瓦会议上通过的《防止和惩治恐怖主义公约》认为:恐怖行为是指直接反对一个国家而其目的和性质是在个别人士、个别集团或在公众中制造恐怖的犯罪行为。美国联邦调查局把恐怖主义称为“为推进政治或社会目标而对人身或财产使用武力或暴力。以对一国政府、民众或其中  相似文献   

18.
网络恐怖活动犯罪及其整体法律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信息时代的到来,也使基于恐怖主义目的而使用互联网的网络恐怖主义得以产生,它具有网络化、国际化、信息化等新特征,是具有更大影响力和破坏力的综合形式的恐怖活动类型,给国际社会和各国带来新的严峻挑战.目前打击网络恐怖活动的对策包括技术、法律、思想宣传、公共政策等多个方面.其中的法律对策至少应有打击网络恐怖活动的预防与控制法、刑事程序法和犯罪法三个部分,预防与控制网络恐怖活动的立法是关于甄别、发现、介入干预和紧急情况下控制网络恐怖活动的相关措施立法,相关犯罪法和程序法由网络犯罪和恐怖活动犯罪的刑事立法组成.近年来国际社会和各国对打击网络恐怖犯罪的立法都在不断完善发展中,本文通过比较研究国际国内打击网络恐怖活动犯罪的刑事立法,进而分析了反网络恐怖活动犯罪的立法现状和未来发展.  相似文献   

19.
于志刚 《中国检察官》2006,(6):31-33,36
国际恐怖主义犯罪日益猖獗,资助恐怖活动罪与洗钱罪在法律评价中不仅缺失了一环,而且用于资助的资产之合法性问题也有待研究与探讨。  相似文献   

20.
张磊 《当代法学》2012,(1):105-111
在行为方式仅限于掩饰、隐瞒特定犯罪所得及其收益的来源和性质的前提下,洗钱罪不能规制金融机构协助将合法资金秘密转移到恐怖人员或组织账户、为实施恐怖活动提供金融服务的"反向洗钱"行为。当前国际社会反洗钱概念不仅局限于对犯罪所得及其收益的清洗,已经扩展到制止资助恐怖活动。我们应当在借鉴国际社会和其他国家先进经验的基础上,以反恐融资中"反向洗钱"的入罪化为中心调整洗钱罪的行为方式,构建打击恐怖活犯罪的严密刑事法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