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一、民事立法的经济活动基础分析一定社会的民事立法决定于该社会的经济生活条件。经济因素是一种有其内在发展规律的客观存在,民事立法必须反映这种客观的社会经济基础,并且把握住其发展和变化的内在联系和必然趋势。当前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和建设正处于新旧体制的交替过程。一方面,市场经济体  相似文献   

2.
<正>中国法学会民法学经济法学研究会1992年年会于7月中旬在烟台市举行。参加会议的代表共100余人,提交论文70余篇。会议就我国民事立法和经济立法如何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等问题,进行了讨论。现将观点综述如下:一、关于民事立法(一)完善民事立法的紧迫性与会的民法学代表(以下同)一致认为,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笼统、  相似文献   

3.
一、从主体到行为近十多年来,我国民事立法表明和记载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经济关系,可以说,取得了比建国后任何时期的民事立法都辉煌的成就。但是,也存在一个突出的问题:现行许多民事法律只适用于特定的民事主体。例如:第一,《经济合同法》只适用于法人之间,法人与公民的经济合同仅仅参照执行,而公民与公民的经济合同则不适用;第二,《涉外经济合同法》只适用中国的经济组织与外国的  相似文献   

4.
本文认为,经济体制改革,推动了我国社会主义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发展,为了适应法律调整经济关系的需要,急需制定民法典和一些单行民事法规,完善民事立法。  相似文献   

5.
纵观我国的民事立法,虽成绩斐然,但由于我们立法经验的不足,所立民事法律、法规大都是零打散敲,缺乏立法规划,加之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进行,新情况与新问题不断出现,从而暴露了我国民事立法的许多不足。一、没有完整的体系,缺乏应有的合力首先,法律规范的空白较多。作为国家基本法中的一个大法——民法,至今尚未制定出来,代替民法出台的《民法通则》虽有效地解决了民事立法中的许多基本问题,但在好多方面比较原则,应有的  相似文献   

6.
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来,我国的民事立法工作取得了举世注目的成绩,其中《民法通则》的颁布,是我国民事立法发展史上的一个新的里程碑。除《民法通则》外,为适应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国家立法机关还先后颁布了《经济合同法》、《商标法》、《专利法》、《涉外经济合同法》、《继承法》、《技术合同法》、《著作权法》等民事单行法。国务院作为最高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授权,在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方面发布了或批准发布了许多有关民事的或具有民事内容的条例或实施细则。因此说,在我国初步形成了以《民法通则》为核心,以民事单行法及大量的民事法规、条例为主要内容的民事立法体系。但是,我们必须看到,这些众多的规定往往法出多门、各自为政,缺乏整体规划和长远设  相似文献   

7.
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同审理刑事、民事和经济纠纷案件一样,必须在查明事实的基础上,以法律为准绳,才能作出正确的处理。因此,了解行政立法方面的基本知识,对于正确地审理行政案件,无疑是十分有益的。一、行政立法及其根据行政立法有两种含意,其一是指国家立法机关和行政机关制定有关国家行政管理的法律、法规和规章的活动。这是与刑事立法、民事立法、经济立法相对而言的。其二  相似文献   

8.
民事审判是个广义的概念,包括民事案件和经济案件的审判。近几年来,民事审判方式改革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热门话题,但对于什么是民事审判方式改革。改革什么和如何改革,却有着不同的看法,见仁见智,莫衷一是。我们认为,民事审判方式有两种理解,一是民事诉讼法所规定的,可称为立法上的民事审判方式,即静态的民事审判方式,一是审判实践中形成的,可称为实际上的民事审  相似文献   

9.
我国民事诉讼法(试行)自1982年3月8日公布、同年10月1日试行至今,已经四年。通过这几年的民事诉讼实践证明,这是一部符合我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民事诉讼法。但应看到,由于受当时立法的主、客条件所限,更因目前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各种民事、经济以及有关行政立法的不断完备所带来的民事、经济和有关行政法律关系的发展变化,反映到诉讼实践上,现行的民事诉讼法(试行)在某些方面已经不敷适用,同时也有一些规定经实践证明已经需要加以修改。因此,适时地对现行的民事诉讼法(试行)加以修订已应提上议事日程。为此,笔者根据自己的一孔之见提出以下几点粗浅的建议以供探讨。  相似文献   

10.
论民事权益——民法保护对象的立法和司法双重确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事权益是民事权利和民事利益的统称。对民法保护对象进行单一的立法确认会遗漏正当利益,必须对其进行立法和司法的双重确认。这种双重确认以民事权益的二元结构为基础。民事权益的立法和司法价值也体现了民法保护对象立法和司法双重确认的意义,同时,民事权益的保护途径也是民法保护对象立法和司法双重确认的实现方式。  相似文献   

11.
民事公益诉讼制度源于国外,在我国并未得到立法确认。诉权理论、当事人适格理论以及既判力理论为其提供了理论支撑,现行立法司法实践的发展证明其建立的经济条件、立法条件、意识条件均已具备,应当建立民事公益诉讼制度。  相似文献   

12.
民法通则颁布后,我国民事立法浙趋完备。民法通则和婚姻法、继承法、经济合同法、商标法、专利法等一系列单行民事法规,与民事诉讼法(试行)配套,使民事审判进入了有法可依的新阶段,为新时期开创民事审判工作新局面提供了法制前提。但仅有这个前提还是不够的,要开创民事审判工作的新局面,必须对某些民事审判观念加以更新。  相似文献   

13.
人民检察院对民事行政法律实施的法律监督,主要是通过参与民事行政和经济诉讼活动实现的。所以,又可称为检察机关的民事行政诉讼监督。我国目前的民事行政检察立法工作,起步较晚。要完善一种立法,一般采取三个途径:一是司法解释;二是立法解释;三是对法律作出修改和补充。完善民事行政检察,其重点是监督民事行政诉讼的立法,这三种途径都是必经之路,关键问题是对现行的民事行政诉讼法应作哪些具体的修改和补充。目前虽有一些探索性的意见,但研讨刚刚开始,对此,我们浅谈一些个人认识:  相似文献   

14.
公示催告程序首次规定在民事诉讼法中,是我国民事立法中的一个重大发展。近几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及商品经济的发展,票据在流通领域内的作用越来越重要,然而,由于我国的民事立法起步较晚,有关票据方面的立法尚未出台,票据持有人的合法权益未能全面得到保护。民事诉讼法中适时地增加了公示催告程序,不仅能有效地保护票据持有人行使自己的权利,而且也能有效地发挥民事审判工作为经济建设服务的作用。目前在审判实践中对公示催告程序尚无审判先例和具体经验,为此,我们对审判实践  相似文献   

15.
陕甘宁边区政权建立后,边区形成了以边区参议会行使民事立法权为核心,边区政府、边区高等法院、各县市参议会也享有一定的民事立法权的民事立法体系。边区民事立法活动经历了初创、发展与完善等几个阶段,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通过对珍藏于陕西省档案馆内与边区民事立法有关的史料和其他文献的研究,以期对科学认识陕甘宁边区民事立法活动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6.
鉴定结论论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田平安 《现代法学》2000,22(6):26-31
本文指出了我国民事鉴定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重点分析了民事鉴定机构和民事鉴定主体的条件、鉴定程序 ,并借鉴国外的立法和司法实践经验 ,对我国的民事鉴定立法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7.
2004年6月5日至6日,由中国政法大学诉讼法学研究中心、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共同主办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仲裁法修改与完善研讨会”在京召开。全国民事诉讼法和仲裁法学界的理论工作者和实务工作者共100余人参加了会议。民事诉讼法、仲裁法的修改已被列入第十届全国人大立法规划。与会代表在充分肯定现行民事诉讼法、仲裁法对我国法制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正常运行和社会安定所起的积极作用的同时,一致认为随着我国政治、经济、法制形势的迅速发展,民事诉讼法和仲裁法都出现了立法滞后、实践先行的问题,修改和完善民事诉讼法和仲…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民事证据立法中经常提及的一个重大的理论性问题,便是民事证据立法和民事诉讼制度的关系问题。人们认为,民事证据立法离不开它与民事诉讼制度的协调。这种协调包括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形式上的协调,二是内容上的协调。  相似文献   

19.
行政立法一词有两种含义:一种是指国家立法机关和行政机关制定行政法规的活动,也叫行政法的制定,它是相对于刑事立法、民事立法、经济立法等而言的;一种是指一定的国家行政机关制定具有法律效力的规范性文件的活动,也叫行政性立法,它是相对于国家立法机关的立法活动而言的。  相似文献   

20.
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以下简称“民法通则”)是新中国成立后颁布的第一部民法。民法是仅次于宪法的国家重要的基本法律部门。“民法通则”总结了多年来民事立法工作和长时期来大量民事审判实践的经验,并吸收了世界各国民事立法的长处,特别是结合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经验,从中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