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本文把“苏联时代”的法制理论研究大体划分为三个阶段 :一、2 0世纪 5 0年代以前对革命法制与社会主义法制的初步研究阶段 ;二、5 0、6 0年代对社会主义法制深入研究阶段 ,其理论的核心内容是 :1 .界定和讨论“法制”和“社会主义法制”的概念和含义 ;2 .探讨和分析法制与民主、公民权利的关系。三、80、90年代 ,对“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的研究阶段 ,提出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宗旨是“发展民主、保障人权和实现社会公正” ,并提出了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一系列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2.
我国已处于社会转型期,人们在价值取向、思维方式、道德标准及精神消费等方面的变化,形成了一种更为错综复杂的局面,呈现出"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从中央到地方的多数党报发行量都呈连年下滑的趋势。报业市场的逐步放开和都市报等非党报性质报纸的崛起、网络媒体的后发制人,都将党报置于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机中。认真探讨社会转型期受众的变化对党报的影响,是一个迫在眉睫的严峻课题。  相似文献   

3.
康黎 《中国律师》2007,(12):52-53
辩护原则是现代刑事诉讼中的一项基本原则,它贯穿于侦查、起诉、审判(包括定罪和量刑)的各个阶段。本文拟以"求法"与"求情"为视角,对量刑中的辩护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4.
中国共产党文艺制度生成于与国民党争夺领导权的复杂政治斗争.1921至1929年,中国共产党在完成自身政党化的过程中逐渐确立了文艺在整个宣传工作中的地位,不仅通过政策制定和机构设立加强对文艺的组织和领导,而且将体现其政党意识的文艺思想有效地推进到社团、出版、传媒、文学教育和文学论争等现实层面.因此,中国共产党这一阶段文艺制度的建构成为1930年代的"左联"、1940年代的延安解放区以及新中国文艺制度的起源和原型.  相似文献   

5.
"存疑有利于被告人"的思想源于古希腊自然法思想之正义观。作为一项法律规范,它最早出现于古罗马时期。在法律文化的变迁过程中,罪刑法定、无罪推定、刑法谦抑主义、正当程序等刑事法律思想为该原则的形成提供了思想滋养与理论支撑。但是,由于缺乏对该原则内涵的准确把握,导致我国司法实践中至今仍存在多种滥用该原则的现象,这不仅损害了司法公正,也削弱了刑法的法益保护机能。所以,对该原则的使用范围、使用条件和使用阶段需要从司法实践出发认真思考。  相似文献   

6.
"灌输论"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原理,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理论。在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要全面正确理解"灌输论",准确把握其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约五六年前,我去豫园古玩收藏品市场淘宝,在"珍宝馆"某商家处发现一张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第23军战士邱毓敏的"党报通讯员证"。因店主是熟人,且在他那里买过不少藏品,见我喜欢,他就将此证赠送给了我。回家后,我将这张"党报通讯员证"放入收藏册,当时并未太在意。  相似文献   

8.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比较广告是一种深受经营者欢迎的竞争手段。德国竞争法对比较广告未作明文规定,但学术界和司法机关历来认为比较广告原则上属于违反善良风俗的不正当竞争行为。一直到20世纪90年代,这一原则才开始发生动摇。本文在分析各类比较广告的基础上,重点描述德国竞争法学理论和司法判例对比较广告的评价轨迹。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共产党八十多年的历史上,延安时期是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和愈挫愈奋、兴旺发达的"黄金时期"之一.其宝贵经验之一就是,当时在局部执政的条件下和艰险困苦的环境中,在革命根据地认真探索和推进民主政治建设,积极实践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  相似文献   

10.
杨丹 《金陵法律评论》2005,7(1):154-160
"非市场经济"这一法律概念在GATT/WTO法律框架下由各国反倾销法逐渐演变而成.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市场经济"与"非市场经济"的区分已缺乏经济基础,很多国家却凭以采用特别方法对后者产品进行反倾销调查.这些方法深受政治、社会和经济等因素影响,构成相关出口商的歧视性待遇.必须通过政治、经济和法律手段才能最终解决"非市场经济"所引发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事业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伟大法治工程,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最本质特征。中国法治进程近代发端的特殊性在于其被动性和外在强制性,中国法治现代化面对的基本难题是其所遭遇的"矛盾的现代性":一方面必须彻底反帝反封建以实现民族独立,另一方面必须学习并移植西方先进的法律制度和生产方式以实现现代化,这就决定了中国走向现代法治之路的曲折性。新中国建政之初颁布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不仅起到了临时宪法的作用,还是当代中国法治体系的"基础规范",它内在蕴含着"法治国家"的必然性。新中国法治建设在经历一定时期的挫折之后,得益于中国共产党从革命党到执政党的转型和正确领导,终于走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之正途,开创了全面依法治国的全新局面,形成了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习近平法治思想",向着"法治中国"战略目标不断胜利推进。所有这些伟大成就的取得,归功于执政党之于中国法治建设所承担的领导者、设计者和推动者的伟大角色,亦归因于法治建设进程中执政党对建构理性和经验理性方法论的兼重与融合。  相似文献   

12.
袁世凯当政时期及其死后的北洋军阀政府在报刊方面开展了一系列立法活动.这些立法活动表现出来的主要特点是政权性质改变而名号照旧、报刊法制成果主要集中在袁世凯当政时期、字面上"民主自由"和实质上封建专制手段共用等.  相似文献   

13.
周越 《行政与法》2005,(1):12-13
本文结合对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的学习,对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提出的最新课题加以解读,从“执政能力建设”科学命题提出的背景、科学内涵和“执政能力建设”的方法和途径等角度做出了有益探讨。  相似文献   

14.
李明 《行政与法》2007,(12):24-26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在新形势下提高党的执政能力、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举措。从系统论的角度看,社会系统要实现整体和谐,获得良性的运行和发展,必须构建一个政府职能体系。本文在深入研究政府职能体系结构的基础上,重点论述了如何构建政府职能体系。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实现政府职能转变的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其中"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客观上说明市场与政府之间存在"断裂层",要沟通这个"断裂层"就必须发展社会中介组织.社会中介组织的发展将在政府与市场之间建立起一座桥梁,从而盘活"两个失灵",达到"两个有序",促进政府职能转变的完成和市场经济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6.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在私营企业主入党问题上经历了一个坎坷曲折的认识过程.从建国初期党内高层在富农党员问题上的严重分歧,到改革开放初期各级党组织在百万富翁入党问题上的谨小慎微,再到2001年江泽民七一讲话时首次对私营企业主中的先进分子敞开大门.每一次认识上的深化,都是一次深刻的思想解放,而每一次思想解放的前夜,都必然伴随着人们激烈的思想论争.在迷茫中论争,在论争中醒悟,在醒悟后升华思想,党关于私营企业主入党问题的认识伴随着人们思想上的论争而不断深化.  相似文献   

17.
曾思 《政治与法律》2020,(5):116-130
最高人民法院于2003年通过司法解释创造了"债随物走"规则。这一规则在实践中常适用于企业将其重大资产对外投资的交易。现有的相关研究大多认为这一规则是对法人财产独立制度的违反,主要以继受人责任和公司分立作为对该规则进行限缩解释的理论基础。针对这一规则,截至2018年9月的全样本实证研究表明,我国法院在企业对外投资情形下适用"债随物走"规则有其现实的考虑,其决定性因素包括债权人的类型与新设公司外部投资者的数量。现有相关研究并未意识到这些因素的重要性。与现有理论相比,资产分割理论可以很好地帮助人们分析"债随物走"规则的制度成本与收益,也更契合目前我国的司法经验,可以为这一规则未来的适用提供指导。根据法院的判决经验与理论分析,法院应仅在转移资产的企业之债权人明显缺乏自我保护能力,且资产受让公司外部投资者数量较少的情况下适用"债随物走"规则。  相似文献   

18.
刘涛 《政法学刊》2005,22(2):91-93
强化共产党员的行为规范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是执政之固、保持党员先进性和党肌体惩腐自净的需要。强化共产党员行为规范,坚持党性原则是关键,党性原则要求共产党员时刻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时刻坚持党内民主集中制原则;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并身体力行之;时刻模范遵守党的纪律;时刻坚定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战士的政治立场。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论述了中国报业必须实施新闻精品战略的两个基本原因,概括了新闻精品之六大基本特征,要求中国报人牢固树立三种新闻精品意识,阐述了记者、编辑在实施新闻精品战略中的重要作用和具体要求,对中国报纸实施新闻精品战略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创建“养护者受益”环保法基本原则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张怡 《现代法学》2005,27(6):12-17
“公地的悲剧”自英国的“圈地运动”始得以有效遏制,而保持公地基本制度下的环境保护也仍然在赋予公民无可辩驳的义务与责任之中持续着各种形式的环保投资,可实践证明形式的多样性和不啬资财并未能有效地阻止自然生态环境的持续恶化。究其根源,无不与公地基本制度和法律层面除私有化之外,一直没有公地独特的接纳或认可私权内在的权义对等所需求的基本原则和制度有关。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承认并保护公地之上私人为环保所付出劳动和养护投入所获得的权益至关重要,为此,拟创设“养护者受益”环保法基本原则,来弥补公地自然生态环境保护忽视私权关怀之严重缺陷,以期阻止“公地的悲剧”的延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