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7 毫秒
1.
现行行政诉讼证据制度的相关规定主要集中在《行政诉讼法》、最高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最高法院《关于行政诉讼证据规定若干问题的规定》(以下简称"《证据规定》")中。这些证据规定在一定的历史时  相似文献   

2.
根据《行政诉讼法》第32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若干解释》)第26条、〔1〕《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行政诉讼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以下简称《行政证据规定》)第1条第1款〔2〕的规定,行政诉讼被告的举证责任的范围可以归  相似文献   

3.
我国行政诉讼证据制度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一是1989年4月4日颁布的行政诉讼法在第五章中对行政诉讼的证据制度作了规定;二是最高人民法院1991年《关于贯彻执行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以下简称《若干意见》)中对行政诉讼法中有关证据的规定作了一些补充;三是1999年10月24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若干解释》)用6个条文对行政诉讼法的证据制度作了进一步完善。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行政诉讼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以下简称《证据规定》)进一步发展了我国的行政诉讼证据制度。关于举证责任的分…  相似文献   

4.
行政诉讼不适用调解,但《行政诉讼法》并没有禁止行政诉讼和解。行政裁量是行政诉讼和解的规范基础。基于实践的需要,可以在不修改《行政诉讼法》前提下,通过法律解释的方法,借用《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以支持行政诉讼和解,并使之成为其合法性的法律依据。  相似文献   

5.
随着对外开放的发展,自1987年在我国发生的首宗“海利轮诉温州港务监督”的涉外行政诉讼案件以来,各类涉外行政诉讼案正呈日益增多的趋势。《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以下简称《行政诉讼法》,虽然对外国人、无国籍人和外国组织在我国进行行政诉讼的问题作了专章规定,但这些规定只是原则性的规定,是不能满足和适应现实状况和未来发展要求的。本文试就外国人、无国籍人和外国组织作为行政诉讼参加人及其行政诉讼权利和义务的问题加以探讨。一、行政诉讼外方诉讼参加人  相似文献   

6.
我国迄今尚无一部专门的证据法,有关证据的法律规范主要散见于诉讼法之中,《行政诉讼法》第五章就专门规定了“证据”,但只有6条。在行政诉讼实践中,除《行政诉讼法》有关证据的规定外,行政诉讼证据问题可以参照《民事诉讼法》的规定,虽解了燃眉之急,但毕竟不是权宜之计, 且在参照适用中还存在一些取舍上的困难。2002年7月29 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了《关于行政诉讼证据若干问题的规  相似文献   

7.
王周户  李大勇 《法律科学》2006,24(6):113-119
《行政诉讼法》第11条规定的受案范围包括了具体行政行为和其他行政案件,因而将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等同于具体行政行为是对法律规定的错误解读。《国家赔偿法》中规定的行政赔偿范围包含了非具体行政行为,是对行政诉讼受案范围中其他行政案件的具体补充和体现。无论从行政诉讼设立本意层面还是实证层面来讲,应当以行政案件而非行政行为确立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标准。行政赔偿案件本身也应属于受案范围并直接适用行政诉讼程序,故不存在行政诉讼以外的所谓行政赔偿诉讼。  相似文献   

8.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继《民事诉讼法》之后也确立了第三人制度。由于在整部法典中只有一条规范对第三人制度加以规定(即第27条),所以显得内容单薄、原则,具体操作性不强,这为行政诉讼的司法实践和行政诉讼的理论研究带来了诸多不便,甚至造成实践上和理论上的诸多混乱。正确理解和把握行政诉讼的第三人,科学设置行政诉讼第三人的判别标准,对于我国行政诉讼理论完善和司法实践,都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提到行政诉讼第三人制度,首先应该弄清究竟什么是行政诉讼的第三人?对行政诉讼第三人的法律界定,是整个行政诉讼第三人制度的基础。《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27条规定:"同提起诉讼的具体  相似文献   

9.
一、行政诉讼自认规则的理论问题 一方当事人就对方当事人主张对其不利事实予以承认的声明或者表示,称之为“自认”。自认规则是自认的提出、审查、采信所应遵循的准则。自认规则在许多国家的民事诉讼中被采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问题规定》(以下简称《民事证据规定》)第8条的规定亦确定了自认规则。在英美法系中,行政诉讼适用于民事诉讼程序。我国的行政诉讼是从民事诉讼中脱胎而来的,其基本原理是相通的。但是我国的行政诉讼与民事诉讼在举证责任、审理对象及审查范围等方面有着明显的区别,所以行政诉讼的自认规则与民事诉讼的自认规则亦应有明显的不同。最高人民法院在起草《关于行政诉讼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以下简称《行政证据规定》)的过程中,对确立行政诉讼的自认规则中的以下五个方面的问题进行了认真的讨论和研究。 (一)自认的证明效力问题  相似文献   

10.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修正案(草案)》中第七十九条和第八十条对行政诉讼简易程序的庭审制度及期限进行了规定,对行政诉讼程序的完善意义重大。但本文认为此《草案》中对行政诉讼简易程序审理期限的规定有待商榷,本文试从法理维度、诉讼特质及司法实践角度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11.
《行政诉讼法》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有权依法提起行政诉讼。同时,明确规定了排除行政诉讼的四种情形。《行政复议法》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行政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提起行政诉讼。但是,法律规定行政复议决定为最终裁决的除外。  相似文献   

12.
根据我国《行政诉讼法》的规定: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除行政赔偿诉讼外,不适用调解。然而,在行政诉讼实践中,由法官主持当事人就行政纠纷进行协商的情况普遍存在,大量的案件被法官、原告、被告三方‘协调处理",这种做法实质上就是"调解"。最近最高院出台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行政诉讼撤诉若干问题的规定》为行政诉讼调解提供了法律依据,使行政诉讼调解实现了质的突破。  相似文献   

13.
我国《行政诉讼法》没有关于简易程序的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开展行政诉讼简易程序试点工作的通知》与诉讼制度或者司法制度的法律保留原则不符。我国行政诉讼制度中建立简易程序,符合提高诉讼效率、降低诉讼成本以及及时解决行政争议的现实需求。从诉讼制度的法律属性而言,通过全国人大或者常委会全面修改《行政诉讼法》或者部分修改《行政诉讼法》相关诉讼程序制度的规定,是构建我国行政诉讼简易程序制度的唯一法治化路径。  相似文献   

14.
和谐统一的行政诉讼协调和解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最高人民法院倡导的行政诉讼协调和解机制与我国《行政诉讼法》不适用调解的规定不符。《行政诉讼法》关于撤诉规定的立法本意是为了限制撤诉,而不是鼓励撤诉。最高人民法院要求各级法院积极探索行政诉讼的协调机制与法律保留原则不相一致。建立和谐统一的行政诉讼协调和解机制应当由全国人大或其常委会以法律形式进行规范。  相似文献   

15.
最高人民法院《民事诉讼证据规定》与《行政诉讼证据规定》都规定了以秘密手段获取的证据的效力的判断标准。《民事诉讼证据规定》第68条规定:"以侵害他人合法权益或者违反法律禁止性规定的方法取得的证据,不能作为认定案件的依据。"《行政诉讼证据规定》第57条第2项规定:"以偷拍、偷录、窃听等手段获取的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证据材料不能作为定案依据。"第58条规定:"以违反法律禁止性规定或者侵犯他人合法权益的方法取得的  相似文献   

16.
《行政诉讼法》对财产保全制度未作明文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以下简称《意见》)51条至54条,56条至57条对此给予规定,同时,114条规定,“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除依照行政诉讼法的规定外,对本规定没有规定的,可以参照民事诉讼的有关规定.”笔者认为,行政诉讼毕竟不同于民事诉讼,是两种性质的诉讼,有必要对行政诉讼财产保全制度加以以研究和探讨,以  相似文献   

17.
《行政诉讼法》颁布、实施十年来,符合我国国情的行政诉讼制度已初步建立。但是由于我国的行政诉讼脱胎于民事诉讼,加上《行政诉讼法》立法本身的问题,诸如有些规定过于原则、宠统、可操作性不强,有些具体的问题应当规定却没有规定,有些规定已不符合行政审判发展的实际需要等等,造成我国行政诉讼制度的进一步发展的某些阻碍。因此我们应当从行政诉讼审判方式的改革和完善人手,为我国行政诉讼制度的健康发展作出努力。在行政诉讼审判方式的改革中,应当以坚持司法审查为主线,以强化庭审功能、强调证据的作用和完善司法文书的制作为切…  相似文献   

18.
自《行政诉讼法》颁布20年以来,经济社会形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行政诉讼法》里面已经有许多的规定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了,因此,《行政诉讼法》的修改和完善势在必行。我国现行《行政诉讼法》的主要问题表现在:现行行政诉讼法的一些基本的原则和制度缺失,对行政诉权的规定比较严格,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规定不合理等等。在修改行政诉讼法的过程中,必须致力于消除或减少影响行政诉讼良性运作的机制问题,把保护行政管理相对人的合法权益放在首位,为行政诉讼营造宽松的司法环境。  相似文献   

19.
我国《行政诉讼法》规定了被告对被诉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承担举证责任的制度,但对于原告的举证责任则未作明确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若干问题解释》)、《关于行政诉讼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以下简称《行政证据规定》)等司法解释则在一定程度上完善了行政诉讼原告的举证责任制度。从诉讼法理论和行政诉讼的特点来说,由原告承担一定范围的举证责任不但是必需的。而且也符合行政诉讼的规律。由于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对于原告是否应当承担举证责任及其如何承担举证责任均有不同的认识,笔者认为对此问题有展开讨论的必要。  相似文献   

20.
《关于行政诉讼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以下简称《证据规定》)比较系统全面地规定了行政诉讼中的举证、调取证据、质证和认证等诉讼证据规则,这在20年来的行政审判历史上还是第一次,毋庸置疑具有里程碑意义。本文拟结合起草过程,就《证据规定》的指导思想、逻辑结构和主要内容作一粗线条的介绍,有些观点纯属一孔之见,仅供理解和适用该规定时参考。一、起草《证据规定》的指导思想《证据规定》的指导思想是起草、理解和适用该规定的灵魂。在起草过程中确立的主要指导思想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