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芦艳 《法制与社会》2010,(19):291-291
1689年发表的《政府论》是洛克最重要的政治著作,也是自由主义政治哲学的经典,其中《政府论》下篇重点论述了政府的起源、范围和目的。本文旨在关注洛克的主权思想,分析其主权思想体现的议会主权与人民主权两种倾向。  相似文献   

2.
洛克作为17、18世纪资产阶级法学家,是自然法学的集大成者.《政府论》一书是反应他的法律思想的代表作.在《政府论》一书中,洛克通过论述自然状态理论.社会契约论及自由主义的法律观论证了政府的产生及政治权力的起源.洛克认为人们加入社会的一大目的就是为了能够和平安全地享用他们的各种财产.在其论述过程中,关于财产和财产权洛克有其独特的见解.本文通过对洛克财产权思想的简述,希望能对洛克的财产和财产权思想有新的认识和探究.  相似文献   

3.
《君主论》中的政治观念与先秦法家思想同是现实主义的政治思想,二者之间在"性恶论"、"实力论"、"统治权术"等方面有着相同点,但在其社会历史背景和所代表的阶级利益上又有区别。  相似文献   

4.
洛克的政法思想一直以来存在着两个主要的争议:《政府论(下篇)》在逻辑上的融贯性和洛克的哲学与其政法思想的内在关联.本文试图通过从洛克的自然法学说来阐述洛克《政府论(下篇)》的核心概念“政治社会”来为这两个争议提供一个初步的解答.洛克提出的政治社会概念是为了解决他之前的自然法与社会性理论,因为后者没有解决人的宗派性和政治狂热问题.政治社会概念的哲学基础是洛克的“历史性的自然法学说”,它依赖于洛克所构建的观念论哲学体系.这一独特的自然法学说通过财产和自然法的执行权两个学说塑造了一个自然法秩序.政治社会则来自于自然法秩序的契约化,并在此过程中获得了它的特性和内在张力并进一步体现在的宪政框架中.  相似文献   

5.
洛克作为近代宪政民主政治思想重要的奠基人之一,凭借《政府论》上、下两篇的论述,在批判"君权神授"的基础上,对"有限政府"思想进行了较为全面的阐释。尤以《政府论》下篇为代表,对后世宪政的发展产生了莫大的影响。可以说在洛克相关理论的影响下,才有了今日限制政治权力、保障公民权利的现代宪政理论。本文通过对洛克有限政府思想进行溯源剖析,分析其中所蕴含的宪政价值。  相似文献   

6.
权术和道德被认为是政治实践和政治理想两者间不可调和的矛盾.千百年来,思想家们致力于两者关系的研究与分析,大致形成了两大阵营,大多数人都崇德贬术,但也出现了因《君主论》所表达的政治权术思想而被标签为“罪恶的导师”的马基雅维利的“政治无道德”论,他提出“一位君主为了达到政治目的,就应该完全摒弃道德,利用权术,采取软硬兼施、背信弃义的手段双管齐下”.本文通过对马基雅维利“政治无道德”论的分析,提出了政治权术与政治道德的相互融合应根据内外环境的变化而变化,这将对处在转型时期的我国的政治道德建设具有良好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7.
王国维的政治思想根植于其早年所受的儒家教育,他晚年通过《殷周制度论》道出自己的政治思想即孔子所尊崇的周代的制度。在这种政治思想的指导下,他企图通过辅佐溥仪,建立一个有序有德的国家。  相似文献   

8.
不同于启蒙哲学的政治公约主义,当代我国的“政治宪法学”研究兴起的是一种“政治私约主义”.这一思想集中体现于围绕《清帝逊位诏书》法学解读提出的“私约建国论”.私约建国论的宪政理念在于,否认暴力革命的建国正当性,诉诸于统治精英的政治妥协和非暴力的和平改良,以期对抗民族分离主义的政治主张.但是在政治正当性上,政治私约主义难以对抗政治公约主义,私约建国论不仅难以经受内部的代表性质疑,也无法对抗外部的分离主张.这一宪政理念源自于清末民初的立宪派思想,植根于英国政治的“辉格史观”.其理论困境的根源,在于否定和放弃了原本存在的宪政共识,因此难以获得普通认同的正当性根据.要摆脱政治私约主义背后的寡头政治原则,需要将政治正当性奠基于革命建国这一共同接受的宪政共识.  相似文献   

9.
西方社会自17世纪始就开始了对言论自由和出版自由的的探讨。这些思想主要集中在约翰·弥尔顿的《论出版自由》,约翰·斯图亚特·密尔的《论自由》和亚历山大·米克尔约翰的《表达自由的法律限度》(另译《言论自由与民主》)等经典书目中。三约翰(如果加上约翰·洛克的《论宗教宽容》则是四约翰)及其经典著作,构成了一条“出版自由→言论自由→宪法第一修正案→政治自由”的完整而清晰的发展线索,形成了西方自由主义新闻思想的体系核心。可以说,三约翰的思想在内容和基本理论精神上存在着一脉相承的谱系关系,但又有着学理上和和实践中的巨大差异。  相似文献   

10.
分权理论对政治国家的意义——洛克《政府论》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洛克和他的《政府论》〔1〕是西方政治史上一个非常醒目的现象,一般的观点认为,西方民主法治国家目前政治结构的“权力分立”基础就是在《政府论》中得以首次建立,其历史意义与理论价值由此可见一斑。虽然,目前对洛克及其《政府论》的研究已趋深入,早已脱离了原来“阶级分析”的一般思路,并出现了对其“自由主义”地位与政治思想史地位进行否定的“修正派”学说,但笔者认为,即使考虑到其“一本党派著作”〔2〕的性质,洛克思想的价值还是历史性的,而《政府论》(尤其是其下篇)的意义也是宏大的和不能否定的。在通读并对其中重要的章节进行了重…  相似文献   

11.
《中外法学》1981,(2):2
<正> 霍布斯(1588—1679)英国唯物主义哲学家,古典自然法学派主要代表之一。生于马姆斯拍利,早年入牛津大学,研究数学和哲学。曾任皇太子查理世二世的老师。在政治,法律思想方面的著作以《利维坦》最为重要,其他还有《论公民》、《人性论》、《国家论》等。主要思想是维护君主专制。认为人的本性是利己主义,应将个人自然权利交付统治者,君主制在所有政体中,是最为优越的  相似文献   

12.
马基雅维里和韩非子,这两位生活在不同时代、不同国家、不同的文化之下的政治思想家都主张法制,本文将通过二者的代表作《君主论》和《韩非子》,来辨析二者法制思想的异同。  相似文献   

13.
孙德鹏 《现代法学》2012,34(1):36-43
在严复的著译作品中,1906年出版的《政治讲义》是惟一一部专门阐述"政治科学"的著作,这使该文本在思想史上具有独特的意义。严复用历史的、比较的方法阐释政治学说,同时,也清楚地表明了自己坚持君主立宪的主张。本文尝试从宪政史的角度对严复君主立宪思想的背景与特质进行分析,重点考察严复那一代知识人思考政治法律问题的方法。同时,对严复在《政治讲义》中提出的量化的自由观、有责任的政府观、地方自治论等进行阐释。  相似文献   

14.
让·雅克·卢梭(1712-1778)是十八世纪法国伟大的启蒙思想家,资产阶级激进民主主义者,古典自然法学派主要代表之一.在政治、法学思想方面的主要著作有《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与《社会契约论》等.今年是他诞生的二百七十周年.我们研究他的法律思想,仍然可以从中得到有益的启发.卢梭的学说表现出对民主的追求,对自由的向往,对平等的希冀,对生活的热爱,鼓舞了正处于上升阶段的资产阶级,特别是小资产阶级、手工业者和  相似文献   

15.
自从人类有政治活动以来,政治技术作为君王统治国家的工具不断的被运用着,政治艺术也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逐渐产生的。无独有偶,中国和西方世界都产生了这样的政治艺术。本文从政治艺术的角度出发,对韩非和马基雅维利的政治艺术思想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6.
刘雅文 《法制与社会》2010,(25):175-175
本文将从洛克《政府论》下篇中的论证逻辑出发,回答为什么洛克没有将司法权与立法权、行政权进行分立这一问题,并在最后对洛克政治思想中司法权的运行逻辑进行归纳,并进行简要的论述。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随着"古今中西"问题再度热化和政治哲学的日益流行,学人对于西方政治思想史的探究也不断深化。在《利维坦》一书中,霍布斯主要给我们带来了人类、国家、基督教体系的国家、黑暗的王国等方面的理论成果,其中洛克在吸收借鉴这些思想的基础上,在《政府论》中进一步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本文试图从自然法和社会契约论、人民自由两个方面分析比较他们的思想,探讨霍布斯和洛克理论在思想史上的意义和缺陷。  相似文献   

18.
评但丁《论世界帝国》中的法律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小平 《河北法学》2004,22(12):131-133
但丁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诗人,也是西方政治法律思想发展过程中由神学传统转向人文主义传统的过渡性人物。通过概述但丁《论世界帝国》一书中的成书背景,总结了其中的法律思想,并评析了但丁法律思想的哲学立场、时代特征和历史影响。  相似文献   

19.
李振华 《法制与社会》2011,(24):137-138
马基雅维利,这个具有非常大争议的人物,像个迷摆在我们面前。他的政治理论对近现代政治学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但他的传世之作《君主论》却让其遭人非议,他被人称为“罪恶的导师”,“非道德主义者”。但本人认为其政治思想并非是像他人所说的“不道德的思想”,而是出于祖国统一的需要,他的政治思想对近代政治学的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  相似文献   

20.
杨琳 《法制与社会》2012,(5):140-141
卡尔.施米特是20世纪德国著名的法学家和政治学家。他从国家和世界的概念出发探讨政治的概念,并以敌友划分论解释政治概念的核心,并以此建构了主权决断论,来批判自由主义。因此,本文通过对施密特最经典的文本《政治的概念》的分析,试梳理他文本中政治概念的基本逻辑,并揭示他的政治概念的启示和限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