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因刑事司法运作的失误致使无罪的人被错误追究刑事责任,是任何一种刑事司法制度和诉讼模式都难以绝对避免的。正因为此,长期以来人们似乎习惯了接受司法机关办理的错案,甚至乐于相信这只是个别司法人员的“一时疏忽”,是“偶然中之偶然”。但是,最近,从媒体竟相披露的河北聂树斌案到湖北的佘祥林案以及此前之云南杜培武案件等一系列冤案(假如聂树斌案是错案,虽然笔者不愿相信或者希望不是错案),事实的真相让我们大吃一惊:我们看到了错案的缘起决非办案人员的疏忽,更不是偶然中的偶然,而是权利在被肆意侵犯,司法权力被随意滥用,法定程序被置之不顾。  相似文献   

2.
目次一、案情回放二、案件解析三、对聂树斌案的深层探析:诉权的缺失曾经轰动一时的聂树斌案随着案件推进到最高人民法院再审审查阶段而渐入高潮,王书金于2007年4月上诉要求自增其罪的行为更是将本案推到了社会舆论的风口浪尖上。反思该案件发  相似文献   

3.
聂树斌案复查再审的艰难并非理论偏误所致,但是为迎合司法实践提出所谓的聂树斌有罪和无罪“四六开”的概率论解释,反倒成为聂案各方各取所需的借口.通过“无证据”概念的引入,案件事实论证的成立与否可以转化为有、无证据的真相判断.对于所谓“证据确实充分”的已决案件,即便是因为真凶出现的偶然情形被认为的是错案,亦需要重新审视曾经的“证据”,这并非是以一个糟糕的论证代替另一个劣质的论证,而是要深入到糟糕的论证细节之中,将曾经的不确实、不充分的、非法获取需要排除乃至虚假和捏造的“旧证据”还原为“无证据”,同时运用“新证据”把“旧证据”证伪为“无证据”,才能跳脱所谓的既有罪又无罪的概率论陷阱.  相似文献   

4.
因刑事司法运作的失误致使无罪的人被错误追究刑事责任,是任何一种刑事司法制度和诉讼模式都难以绝对避免的。正因为此,长期以来人们似乎习惯了接受司法机关办理的错案,甚至乐于相信这只是个别司法人员的“一时疏忽”,是“偶然中之偶然”。但是,最近,从媒体竞相披露的河北聂树斌案到湖北的佘祥林案以及此前之云南杜培武案件等一系列冤案(假如聂树斌案是错案),事实的真相让我们大吃一惊:我们看到了错案的缘起决非办案人员的疏忽,更不是偶然中的偶然,而是权利在被肆意侵犯,司法权力被随意滥用,法定程序被置之不顾。从某种意义上讲,佘祥林们是…  相似文献   

5.
博弈刑诉法     
叶飞 《法治纵横》2011,(20):17-19
十余年间,杜培武案、佘祥林案、聂树斌案、呼格吉勒图案、赵作海案等一系列冤假错案相继曝光,不断拷问着中国刑事司法的痼疾。《刑事诉讼法》存在的问题一再被审视。  相似文献   

6.
作为聂树斌案的"案外案"当事人,陈光武和洪道德在2016年3月下旬这段时间成了"法治新闻人物". 洪道德是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刑事法律专家.陈光武是山东一名律师,近年来因参与一些热点案件的法律事务被称为"死磕派律师"代表性人物.作为法律人,两人都是公众人物.他们产生交集,皆因聂树斌案. 2015年4月28日这天,聂树斌案听证会在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举行.身为法律专家代表的洪道德和作为聂树斌案代理人之一的陈光武同时出现在听证会现场.由于不满洪道德在听证会后接受媒体采访时的观点,陈光武于2015年5月2日发布了题为《洪道德教授,无道无德》的博文.博文中,不乏"道德,道德!一个把道德镶嵌进名字里的洪道德,竟然完完全全丧失了道德"等情绪化的表达.由此,洪道德被推到了聂树斌案的舆论风口浪尖.  相似文献   

7.
正近一个时期,媒体先后曝光的浙江张氏叔侄强奸案、上海两梅(梅吉祥、梅吉杨)杀人案以及河南李怀亮杀人案等刑事冤假错案,给司法公信再次带来灾难性影响。这些案件与之前的湖北佘祥林案、云南杜培武案、河北聂树斌案、河南赵作海案、湖南滕兴善案一样,一次次挑战着法律与正义的底线,一次次考验着人们的心理承受极限,同时也给政法机关带来一个值  相似文献   

8.
据《南方都市报》报道,3月18日早晨,聂树斌亲属代理律师李树亭表示,经他连夜阅卷(聂树斌案及与该案有关的全部原始案卷材料)发现:在聂树斌的所有供述里始终没有提及王书金交代过的案发现场出现的那串钥匙;聂案卷宗里的司法文书,如一审起诉书送达回证、判决书送达回证等聂树斌的签名均不是出自聂本人,已至少发现8处签名问题。打开案卷就发现8处可疑,笼罩在"聂案"上面的"乌云"正在逐步拨开,至少是8个重要线索,也是揭开"聂案"悬疑的关键。当然,发现8处可疑并不等于"聂案"就可以水落石出了,要全部  相似文献   

9.
虽然早在2005年,就有媒体报道了因“真凶”出现而涉嫌被司法机关错杀的聂树斌案,但因为随后爆出的“佘祥林案”以更加离奇的揭底方式和无比确凿的证据而吸引了几乎整个公共舆论的注意,以至于让这个当事人早已亡故、是否错杀未成定论的案件一度沉寂。两年过去了,我们几乎不能从平面媒体上找到关于聂树斌案的蛛丝马迹,案件调查到什么程度,有什么进展,“真凶”是否就是那起强奸杀人案的凶手,这些似乎完全处在大众传媒的视线之外,而对外一直宣称“正在调查”的专案组此前信誓旦旦表示要公布调查结果的承诺也至今付之阙如。  相似文献   

10.
1995年4月25日,河北省鹿泉县人聂树斌因故意杀人、强奸妇女被判处死刑,同年4月27日被执行死刑.2005年,聂树斌被执行枪决10年后,疑似真凶王书金出现,舆论哗然.经过聂树斌家人的不断申诉,2014年,最高人民法院(以下简称最高法院)指令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以下简称山东高院)复查聂树斌案.2016年6月8日,最高法院决定依法再审聂树斌案.  相似文献   

11.
陈虎 《中外法学》2010,(3):455-466
@@ 死刑案件证明标准在我国从未有过独立的表现形式,而是和一般刑事案件共享着同一个证明标准-"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但是,这种一元化的证明标准却因为一系列死刑案件的误判而面临着司法实践的巨大挑战.云南杜培武案、河北陈国清案、辽宁李化伟案等一系列死刑误判案件的发生促使人们开始反思死刑案件的证明标准问题,并思考突破困局的可能途径.  相似文献   

12.
聂树斌案件反映出我国诉权缺失的司法状态.诉权缺失包括两种模式,即诉权可处分性的缺失和诉权程序主导性的缺失.在我国,造成诉权缺失的深层原因是诉权背后的宪法性义务的弱化造成了权力的私有化结果.因此,必须通过一系列制度设计来补正我国缺失的刑事诉权.  相似文献   

13.
方念念 《法制与社会》2012,(36):107-108
马伯里诉麦迪逊案和结社自由案被分别誉为美国和法国司法审查第一案,在各自国家的宪法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现如今,司法审查制度已在世界大多数国家设立,然而中国却还没有设立司法审查制度.本文通过比较这两个案件的相似点和不同点,给在宪政道路上艰难探索的中国一点启示.  相似文献   

14.
2016年12月2日上午,沈阳晴空万里,初升的太阳给这座城市增添了些许暖意. 这一天,设在沈阳市浑南区世纪路3号的最高人民法院第二巡回法庭对聂树斌故意杀人、强奸妇女再审案公开宣判. “全体起立!”当日10时30分许,最高法院第二巡回法庭庭长、聂树斌案审判长胡云腾宣布判决结果:撤销河北高院和石家庄中院的原审判决,原审被告人聂树斌无罪. 话音刚落,站在申诉人席边的聂母张焕枝抑制不住个人情绪,跌回座位,泪流满面.  相似文献   

15.
王书金对在石家庄西郊玉米地强奸杀人案的供述引发了人们对聂树斌案的强烈关注,但是无论王书金是否是聂树斌案的真正凶手,对聂树斌的定罪量刑本身就是涉嫌违反《刑诉法》的相关规定,本文以《刑诉法》第53条为视角,从证据的实体、程序和结论三个角度分析聂树斌案,并阐述由此引发的启动再审程序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6.
祝华新 《政府法制》2011,(33):29-29
重审聂树斌案不能再拖了 9月11日,几十名专家、学者和媒体人在石家庄举行聂树斌案研讨会,并联系正在征求意见的刑事诉讼法修正案,关切司法公正。  相似文献   

17.
孙瑞灼 《江淮法治》2011,(13):52-53
从余祥林“杀妻”案,到聂树斌“强奸杀人”案.再到这次的赵作海“杀人”案……近年来。一个个无辜的公民含冤入狱.为司法的失误付出惨重代价。纵观诸多冤案不难发现.几乎所有冤案的形成都和刑讯逼供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8.
错案责任追究制:看上去很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错案是人类司法中永恒的痛。近一段时间,随着聂树斌、余祥林与胥敬祥等案件相继曝光,国人对刑事"错案"的关注空前高涨。如何恢复正义、如何启动国家赔偿与错案追究等救济程序,均成为时下街论巷议的热门话题。然而,在这些案件中,追究错案始作俑者责任的行动却姗姗来迟,甚至是遥遥无期。  相似文献   

19.
李振贤 《法学家》2023,(3):45-59+191-192
与域外判例法思维主导下的类案同判理论与实践不同,中国语境下的类案同判具有多重意涵与特定的实践机制。中国语境下类案同判的背景是以判例广泛运用为基本条件,在法院整体运行中解决司法共识的形塑问题。由多层次的中国语境所决定,类案同判兼有法律适用的基本要求、司法伦理的基本原则、司法裁判的基本方法与审判监管的基本方式等多重意涵。在司法实践中,“类案”辨识机制是基于“价值单元”的案件相似性的再现,“同判”实现机制则是综合考量司法权威与司法理性之基础上类案司法见解的趋从。相应的制度安排是对司法共识的制度化塑造,应注重类案同判的诉讼程序构造、判例运用制度的系统性完善、类案同判的信息化赋能等诸多方面。  相似文献   

20.
杨兴培 《检察风云》2013,(12):30-31
在我国的刑事法治建设过程中,我们的司法记录曾经出现过佘祥林、赵作海、聂树斌、滕兴善、杜培武、李久明、呼格吉勒图等一系列不该出现在新闻媒体中的名字。最近,在2013年3月26日上午,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依法对张辉、张高平强奸再审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