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虚假诉讼是法律名词,白话就是打假官司。近年来,假讨债、假离婚、假破产、假买卖等打假官司情况愈演愈烈,并演变出各种不同形态。民事诉讼当事人通过恶意串通、伪造证据、捏造事实、虚假陈述、无权代理等多种形式,利用法院审判权、执行权,将原本不存在的法律关系通过骗取法律文书的方式合法化,从而达到转移资产、逃避债务的目的。虚假诉讼不仅损害国家、集体、他人的合法权益,获取自身非法利益,也妨碍司法秩序,藐视司法权威,危害了社会诚信体系。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虚假诉讼呈泛滥态势,暨侵害了他人的合法权益,更是损害了法院权威,影响司法公信力,然而,虚假诉论却处于被法律遗忘的角落,民事诉讼法对该类案件的处理没有应有的规则,对一些涉嫌犯罪的虚假诉讼,刑法也失语。以本案为例,法院发现虚假诉讼后,在民事诉讼程序中该如何处理案件本身呢。  相似文献   

3.
王琍  周斌  季庆 《犯罪研究》2014,(1):84-87,112
一、房地产虚假诉讼的现状 (一)房地产虚假诉讼的含义及特点 根据2013年6月28日最高人民法院公布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房地产调控政策下人民法院严格审查各类虚假诉讼的紧急通知》,房地产虚假诉讼的案件基本表现为:当事人之间虚构借贷等债权债务关系;法院立案受理后,双方当事人自愿达成调解协议约定用债务人的房产抵偿债务,由法院出具调解书后被迅速执行房产过户。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全国各地法院虚假诉讼案件层出不穷.虚假诉讼案件的行为人通过利用法院的裁决达到自己的不法目的,在浪费司法资源的同时,损害了国家的利益和第三人的合法权益,更是对司法权威的严重动摇.这一问题得到学者的广泛关注.目前,学者关于虚假诉讼的讨论多集中于如何防范和规制,对于定义鲜有涉及.本文认为,认识虚假诉讼的第一步即是确定其定义,因为只有正确的定义才可帮助法院更好地打击虚假诉讼,维护司法权威.本文将辨析已有的几种定义,结合现实案例进行讨论取舍,确定虚假诉讼的定义.  相似文献   

5.
虚假诉讼,是指当事人出于不合法的动机和目的,虚构事实,隐瞒真相,利用法律赋予的诉讼权利,采取虚假诉讼主体、事实及证据等方式提起民事诉讼,或者利用虚假仲裁文书、公正文书等具有执行效力的法律文书,申请法院执行,使法院作出错误裁判、  相似文献   

6.
当前各种经济纠纷不断增多,经济诉讼也越来越多。不少企业往往自觉有理,但打起官司来时常会输得一塌糊涂,不懂如何举证或忽视证据的作用恐怕是其中重要的原因之一。法院在审理经济纠纷案件时,不可能预先了解与案件相关的各种事实,只有借助有关证据,法官才能对案件事实作出认定。从这个角度上讲,诉讼双方谁能举出充分的证据,谁就有可能赢得诉讼。因而,企业应学会在经济官司中如何举证。  相似文献   

7.
法庭、法律、法官等元素共同构筑了诉讼这一人类社会纠纷解决方式。然近年来,诉讼这种承载公平与正义价值的制度载体却被不法分子利用作“智者的法律游戏”,即通过构筑虚假的诉讼,利用法院的裁判权和强制执行权谋取非法的利益。据浙江高院做过的一项调查,基层法院近九成法官称:曾接触到虚假诉讼案件,八成法官认为该类案件有逐年递增的趋势。  相似文献   

8.
虚假诉讼,是指当事人以规避法律政策、规避执行、损害他人合法权益等为目的,采取虚假的诉讼主体、事实及证据的方法提起民事诉讼,使法院作出错误的判决、调解或裁定的行为。那么,虚假诉讼有哪些法律后果,实践中都有哪些表现形式,如何防范和制止,案外人的权利如何得到救济等,是法律工作者和社会公众都应该注意的重要问题。只有全社会都提高警惕,共同杜绝和遏制虚假诉讼,才能为构建诚信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浅析诉讼欺诈及司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诉讼欺诈的概念及构成要件诉讼欺诈,简称“诈讼”,是指行为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虚构事实,隐瞒真相,通过提起虚假的民事诉讼来欺骗法院,使法院作出错误判决,从而占有他人财物。  相似文献   

10.
张长云 《法制与社会》2011,(22):144-144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私有财产保护的健全,越来越多的老百姓选择运用民事诉讼的方式解决民事纠纷,但在民众司法意识提高的同时也搀杂着一些不法之徒利用法律上的一些漏洞、编造虚假事实、虚假证据,甚至编造一些虚假当事人来欺骗法院。由于现有法律的欠缺,使得一些虚假诉讼得以得逞,严重侵害了诉讼一方当事人及第三方当事人的利益,给法院带来了许多困难,损害了司法权威,浪费了司法资源。所以本文认为在当前司法环境中很有必要对虚假诉讼进行研究。本文主要从虚假诉讼概念、产生原因、法律规制三方面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虚假诉讼案件呈多发态势,不仅影响了法院司法活动的公信力,还损害了第三人合法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本文从虚假诉讼案件的涵义界定和特征、现状出发,对检察机关发现和查办虚假诉讼案件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
虚假诉讼是诉讼当事人单方捏造或双方串通虚构法律关系或法律事实,制造、伪造证据,欺骗法院作出错误的裁判、执行,谋取非法利益或达到非法目的的诉讼行为,其本质在于虚构法律关系提起诉讼,即诉讼主体、事实、证据纯属子虚乌有。检察机关识别虚假诉讼可以围绕其特点和表现形式展开,而对虚假诉讼的查处应当根据不同类型的虚假诉讼采取不同的方法,同时联合人民法院、公安机关、司法局等多个部门共同打击虚假诉讼。  相似文献   

13.
正民事虚假诉讼的频发对现有的民事检察监督体系提出了新要求,对虚假诉讼的检察监督也逐渐成为检察机关民行部门的一项重要职能。本文从虚假诉讼的定义及其成因分析,探讨检察监督的必要性,并提出完善虚假诉讼中检察监督的建议。一、虚假诉讼的定义及其成因分析(一)虚假诉讼的定义虚假诉讼意指民事诉讼各方当事人恶意串通,采取虚构法律关系、捏造案件事实方式提起民事诉讼,或者利用虚假仲裁裁决、公证文书申请执行,使法院作出  相似文献   

14.
虚假诉讼涉及的范围较广,本文以道路交通事故案件中的虚假诉讼入手,通过实地调研,从实体和程序的角度分析虚假诉讼在道路交通事故案件中具备的特点,概括为诉讼要件的合法性、诉讼主体的复杂性、虚假行为的违法性三个方面,着重体现虚假诉讼违法性的特点,凸显本文打击虚假诉讼的写作主旨。制定对策必先究其原因,本文主要以道路交通事故案件为研究视角,分析为何会滋生虚假诉讼,主要原因有三个,利益的驱使是根源,法院立案把关不严为程序的启动提供了方便,惩罚力度不够更增加了虚假诉讼行为人获得利益的欲望。文章最后根据成因提出预防建议和对策,从制度本身等方面进行完善,严厉打击虚假诉讼。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民事诉讼领域虚假诉讼现象逐渐引起了法律界的关注。虚假诉讼行为人通过编造虚假民事法律关系、伪造证据骗取法院判决,严重扰乱了人民法院正常的审判秩序,极大地损害了司法权威。为有效预防和规制民事虚假诉讼行为,应该及时修改现行《刑法》,对该行为规定专门的罪名。  相似文献   

16.
已于2003年2月1日正式实施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证券市场因虚假陈述引发的民事赔偿案件的若干规定》,为股民打证券赔偿官司提供了法律依据。根据该司法解释的规定,可以选择单独诉讼或者共同诉讼方式提起诉讼。这类案件由省、直辖市、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的市、计划单列市和经济特区中级人民法院管辖。  相似文献   

17.
9月13日,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召开"推进诚信工程建设新闻通报会"。会上,东城区法院汇报了"诚信工程"建设成果,并向虚假诉讼"亮剑"—今后虚假诉讼者的违法成本上升,将面临罚款、拘留等一系列处罚。诚信工程内涵丰富东城法院院长孟祥介绍说,由于缺乏法律规制,虚假诉讼的违法成本很低。年初开始,东城法院在全院开展"诚信工程"建设。其体系框架可概括为:"两大板块、三大支柱、六项机制",具体包括四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民事诉讼领域虚假诉讼现象逐渐引起了法律界的关注.虚假诉讼行为人通过编造虚假民事法律关系、伪造证据骗取法院判决,严重扰乱了人民法院正常的审判秩序,极大地损害了司法权威.为有效预防和规制民事虚假诉讼行为,应该及时修改现行<刑法>,对该行为规定专门的罪名.  相似文献   

19.
杨津 《法制与社会》2010,(35):387-388
虚假诉讼,指的是诉讼参加人恶意串通,虚构民事法律关系或法律事实,通过诉讼程序使法院作出错误裁判,从而谋取非法利益的违法行为。虚假诉讼浪费司法资源,侵害案外人的合法权益,更为严重的是损害了司法权威。  相似文献   

20.
从大庆联谊股东诉讼案谈中国证券民事赔偿制度的构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郭锋 《法学杂志》2006,27(1):153-156
从2002年1月起,我国法院开始受理投资者起诉进行虚假信息披露的上市公司和中介机构的民事纠纷案件。我国法院主要采用共同诉讼形式来处理虚假陈述引发的民事赔偿案件虽然具有合理性,但并没有完全解决单独诉讼形式带来的弊端,解决问题的思路应是借鉴美国证券民事诉讼中所广泛采用的集团诉讼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