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0 毫秒
1.
2007年12月29日,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了《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这部法律自2008年5月1日起施行,是继《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之后又一调整劳动关系的重要法律。如果说《就业促进法》是保障劳动者就业权利的法律、《劳动合同法》  相似文献   

2.
汤苏莉 《法庭内外》2010,(11):39-41
随着2008年1月1日起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以下简称《劳动合同法》)以及2008年5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以下简称《调解仲裁法》)等一系列有关劳动方面的法律、法规相继出台后,6类劳动争议案件呈不同程度的上升趋势,有的甚至趋于饱和,而另外3类劳动争议案件却出现了前所未有的下降趋势,使劳动争议案件总体上呈现出类型多样化、角度多方位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韩国产业关系从60年代早期实施经济发展计划以来,逐渐成为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为了调整劳动关系,维护产业和平,1963年4月韩国颁布了《劳动争议调整法》(以下简称《调整法》)。在此后,韩国还颁布了一些调整产业关系的其他劳动法律,包括《工会法》(1963年)、《工业事故赔偿保险法》(1963年)、《就业保障和促进法》(1967年)。从70年代开始,工会力量逐步扩大,会员由1963年的224000人,发展到1970年的473000人,到1979年达1088000人。70年代末,产业关系趋于紧张,劳资纠纷增多。意识到劳动问题的重要性,1981年韩国政府将已有的劳动管理局升级为劳动部,并先后颁布了几项重要劳动法律,如《劳资协商会法》(1980年)、《职业培训基本法》(1981年)、《最低工资法》(1986年)等。《调整法》系统规定了劳动争议处理的原则、机构和程序。与一些国家相比,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1)强调对争议行为的限制和禁止。何胃争议行为?《调整法》第3条定义为“罢工、破坏、关厂和其他劳动关系当事人意图实现其要求而采取的破坏性手段”。该法  相似文献   

4.
为正确审理劳动争议案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等相关法律规定.结合民事审判实践,特作如下解释。  相似文献   

5.
【案情】某甲被一家企业雇佣。双方签定了劳动合同并在合同中约定,甲应当在企业服务满5年,否则分给甲的居房由企业收回。后甲工作未满5年而辞职,居房未退还,双方因而发生争议。经协商,甲答应偿还房屋价款,后未履行。企业为此请求法院处理,法院告知此为劳动争议,须先经劳动仲裁。于是企业向劳动仲裁委员会提出仲裁申请,仲裁委以企业超过60天的申请期限为由不予受理。企业转而诉至法院,法院以未经仲裁为由驳回起诉。本案法院适用的法律为《劳动法》第79条、第82条,《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下称《条例》)第2条。《劳动…  相似文献   

6.
为调整劳动关系,全国人大和国务院分别颁布了《劳动法》和《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劳动部和最高法院又出台了《关于贯彻执行<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和《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各地也制定了相关的地方法规。可以说,劳动法作为独立的法律部门,有着繁多的法律、法规条文及司法解释。但随着社会政治、经济  相似文献   

7.
为正确审理劳动争议案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等相关法律规定,结合民事审判实践.就适用法律的若干问题,作如下解释:  相似文献   

8.
随着《劳动法》的实施和进一步为劳动者认识,我国劳动纠纷案件也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学习《劳动法》,掌握《劳动法》也成了经济人、劳动者必修一课。尤其是劳动争议仲裁,是我国劳动争议处理法律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虽然其整个法律体系中属于司法界较少关注的门类,但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并进的今天,这一体系在协调劳动关系、维护生产秩序、保障社会稳定等方面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而如何对劳动争议仲裁制作出更适应形势发展需要的完善和改进,更是值得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9.
完善劳动争议仲裁证据制度之思考●余成斌杨云蛟近年来,随着我国劳动用工制度的改革和劳动力市场的开放,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独立主体意识及运用法律保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显著增强,劳动争议案件的数量骤增。相形之下,作为解决劳动争议主要方式之一的劳动争议仲裁在程...  相似文献   

10.
正《劳动合同法》生效实施6年多来,劳动争议纠纷出现了从案件数量大爆发到高位运行的态势,劳动争议案件已经成为占民事案件数量比例较高的一类案件类型,与社会经济发展和民生问题息息相关。2013年最高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四)》的出台和《劳动合同法》的第一次修订,这些立法和司法活动给劳动争议案件审判者提供了更加具体的法律适用依据;同时,也给了劳动关系双方当事人更加明确具体的法律指引,有助于劳动关系的良性发展。由此,我们正式进入"后《劳动合同法》"时代。  相似文献   

11.
李建  陈培勇 《中国法律》2008,(6):17-18,72-74
一、制定之必要性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以下简称《劳动合同法》)於2007年6月29曰由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自2008年1月1曰起施行。《劳动合同法》作为构建和发展和谐劳动关系的一部重要法律,从起草、审议到公布施行,一直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2.
喜佳 《中国法律》2008,(1):41-42,107-109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以及劳动社会保障部有关规章(以下概称为“新法”)的颁布和实施,是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法制建设中一个重要里程碑,标志着劳动用工制度新时期的到来。在新法加强对劳动者保护的形势下。用人单位应积极适应新法,改善劳动用工管理,合理地避免用工风险、节约用工成本和避免违法成本。  相似文献   

13.
我国现行《劳动合同法》中包含了大量背离普通民事法律规则的劳动关系强行运行规则,但这些规则仍属于私法领域,与公法属性的劳动基准存在本质差别。由公权保障实施,是劳动基准的特征之一。将过多的单位义务纳入劳动监察的保障实施范围,分散了劳动基准的公权保护力度,因此,不宜将现行劳动监察事项作为劳动基准的判断依据。对劳动合同书面形式、二倍工资、经济补偿金、用工档案等具体制度规则的分析表明,我国《劳动合同法》中的大量强行规则并非劳动基准。虽然《劳动合同法》与劳动基准关系密切,但其中真正涉及劳动基准的规定并不多,仅在非典型劳动关系调整中略有提及,因此,制定单独的《劳动基准法》,仍有很大的制度空间。  相似文献   

14.
常凯 《法学论坛》2012,(3):98-104
随着中国劳动关系集体化转型的发生,劳动法的调整对象也由以往主要局限于个别劳动关系调整,转变为以个别劳动关系调整为基础,以集体劳动关系调整为主线,以社会劳动关系调整为目标。规范的市场经济下劳动法的作用,是从个别劳动关系的从属性出发,通过集体劳动关系的对等性,来实现社会劳动关系的协调性。与中国劳动关系和劳动法治的集体化转型相适应,中国劳动法学科理论基础和结构体系也需重构,构建一个以个别劳动关系调整为基础、以集体劳动关系调整为中心的新的劳动法学科体系,已经成为中国劳动法学科发展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5.
劳动合同法确立双重劳动关系之肯定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双重劳动关系历来是我国劳动法学界颇具争议的话题,在劳动合同法起草之际,从理论的角度探讨其存在的价值及相关问题的处理,以期对劳动合同立法有所裨益,是本文的研究所在。  相似文献   

16.
从"自由"到自由:劳动法的理念缘起与制度变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平等自由的法理念在劳动法上的实现经历了曲折的历史过程.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初期,劳动者的自由权因为劳动关系的从属性而在合同法的框架下被消解殆尽.严格限制甚至剥夺劳动者的自由是当时资产阶级朝野的共识.然而,这样的法律制度所带来的社会后果使资本主义政府逐渐认识到,"正义"在劳动关系中的实现不能简单依靠劳资双方的个别自由谈判,它需要政府的介入和劳资团体力量的相互制衡.劳动法正是在这样的理念支持下发展起来的.我国劳动关系的发展虽迥异于西方国家,但劳动法理念的缘起与制度变迁的理性脉络却与之有异曲同工之妙.  相似文献   

17.
This article reviews three books on labor law written by Christopher Tomlins. They are, in order of publication, The State and the Unions: Labor Relations, Law, and the Organized Labor Movement in America, 1880–1960 (1985); Law, Labor, and Ideology in the Early American Republic (1993); and Freedom Bound: Law, Labor, and Civic Identity in Colonizing English America, 1580–1865 (2010). Tomlins has been an influential figure in the movement known as “critical legal studies” and has helped shape a new approach to the field of labor history, labor law, and the study of US workers. Over the span of twenty‐five years, Tomlins's research has been central to evolving theories of law and social interaction and has continuing relevance to more recent scholarly developments such as the field of “cultural cognition” studies.  相似文献   

18.
李巍 《中国法律》2014,(2):49-52,112-116
中国的货物销售法是由一组规范性法律文件构成。这些文件中,民法通则和合同法是基本的法律,最高人民法院关於这两部法律的司法解释为补充。合同法实施後,最高人民法院公布了《关於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1999年)、《关於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二)》(2009年)、《关於审理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03年)、  相似文献   

19.
成卉青 《中国法律》2008,(2):22-24,83-86
人们常谈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整个国家就靠一部宪法、一部婚姻法、一个土地法大纲管理”。其实,早在新中国成立伊始.国家就紧张起草并很快实施了一部多年後许多人也不了解的法律。这部法律1951年4月公布生效,即使在“文化大革命”期间,也在有效实施。造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暂行海关法》。《暂行海关法》一直适用到改革开放以後的1987年,才为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以下简称《海关法》)所取代。建国之初.百废待兴、百法待立;十年动乱,“无法无天”。显而易见,海关法规有此“特殊待遇”,在於它的存在对一个国家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20.
留置权是法定物权制度中不可或缺的一项,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即有明确规定,而其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关于留置权概念的界定亦无出其右。1993年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商法》虽未完全引入物权概念,但也规定和确立了以船舶所有权、抵押权、留置权为核心的船舶物权制度。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于2007年10月1日实施,其中的留置权制度将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商法》下的留置权制度产生影响。从《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对留置权概念的突破角度出发,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施行后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商法》留置权制度及海事司法实践可能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