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段时间以来,国家工作人员运用公款大吃大喝的行为十分严重。这种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应当采取措施遏制其蔓延。治理公款吃喝行为不仅需要加强党员干部的思想教育,道德教育,还应当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为指导思想,通过立法将不合理的公款吃喝行为根据其情节确认为违法和犯罪,并规定相应的法律处罚措施,使公款吃喝受到法律的规范和控制。  相似文献   

2.
衡冀 《中国监察》2008,(7):50-50
近年来,各地贯彻中央有关减轻农民负担的工作部署,明令农村取消村级招待费,此举有效遏制了农村干部随意用公款大吃大喝的行为,由公款招待引发的违纪问题大幅下降。但从纪检监察机关最近两年查处的农村干部违纪案件来看,农村财务违规列支招待费的现 象呈现反弹趋势,农村干部公款吃喝问题又有所抬头。以河北省某县为例,  相似文献   

3.
腐败现象种种,人们议论最多的话题便是公款吃喝,诸如“喝坏了党风喝坏了胃”,“34个红头文件堵不住一张嘴”,“酒杯一端,政策放宽”等等,都是民间对公款吃喝和那些“吃喝干部”的嘲讽和鞭笞。人们之所以深恶痛绝公款吃喝,是因为一,吃的是纳税人的膏脂,二,腐蚀了党的干部,败坏了党的风气,三,使党的政策在一阵阵“干杯”声中变味了。 有人说,如今生活条件改善了,所以才吃喝成风。否!君不见,在那些  相似文献   

4.
公款吃喝,群众反映强烈,败坏了党和政府的形象。然而,对一些人来说,公款吃喝就像臭豆腐,闻之臭,而食之香。因此,在一些地方、部门和单位,公款吃喝时起时伏,屡禁不止。公款吃喝表现在嘴上,而病源却在“心”里。要治嘴,贵在治“心”。心贪则生偏见。有人认为,吃吃喝喝既没有装错兜,又没有上错床,是小事,不算事。有人认为,不吃不喝办不成事。如果说吃喝是小事,百姓就不会嘲讽某些干部:半天工作半天醉,那有时间工作和开会,这样的公仆真不配。民,犹水也,可载舟亦可覆舟。群众反感,百姓指责,能谓之小事吗?如果说不吃不喝…  相似文献   

5.
向“顽症”开刀张仁平在医学昌明的今天,对人体的某些疾病仍找不到医治的良方,这些症状就被人们称之为顽症。但不知从何时起,在某些国人身上又多了一种特有的“顽症”─—公款吃喝。称公款吃喝为“顽症”,是因这症状十几年来“久治不愈”,这绝不是危言耸听。放眼神州...  相似文献   

6.
当前地方政府公款吃喝现象及治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关于公款吃喝问题的讨论越来越多,公款吃喝费用的持续增长不断挑战着公众的容忍度。本文在分析公款吃喝现象的种种表现、危害、产生原因的基础上,从制度、法律、文化、教育等方面对治理公款吃喝现象提出建议,以期解决由该问题引发的一系列社会矛盾。  相似文献   

7.
公款吃喝一直是人们经常议论的话题,中央的“八项规定”下发以后,公款吃喝之风有了明显收敛.但在一些地方或少数人仍心存侥幸,或铤而走险.议论之余,如果去翻翻曹雪芹写的《红楼梦》,看看那里面关于公款吃喝的描述,肯定会生出许多感慨来.  相似文献   

8.
“以我的收入,在大酒店请不起一顿饭。”深圳市委书记王荣的坦率当即获得了全场人的掌声。他也在反思为什么公款吃喝非得找大酒店。他认为。现在大酒店的价格确实已经很扭曲,而这也是由于公款吃喝导致的。“茅台那么贵,如果不是公款消费绝对不会到那个价格。”王荣笑称,是公款吃喝扰乱了市场秩序。  相似文献   

9.
1995年,《中国监察》第9期刊登了一篇《令下风止保净土》的文章,介绍了河南省唐河县刹公款吃喝风的一些做法。如今两年过去了,他们现在的情况怎样了?那里刹公款吃喝风又有什么新的变化呢?请看:1995年以来,河南省唐河县坚持狠刹用公款吃喝歪风,深挖案件,强力突破,彻查严办,到今年6月底,全县共查处公款吃喝案件115起,处理626人,其中乡科级干部12人。通过查办公款吃喝案件,收缴罚款12.2万元,减少招待支出2000多万元。唐河县是一个有123万人口的农业大县。1995年前,经济基础薄弱,财力紧张,…  相似文献   

10.
蒋来用 《中国监察》2012,(21):61-62
公款大吃大喝,俗称"餐桌上的腐败",这是一种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败坏社会风气的行为。治理公款吃喝,不仅要结合实际积极探索公务接待制度改革的新路径,同时也应借鉴国(境)外公务接待的有益做法,寻找破解公款吃喝"顽疾"的新对策。审计部们严格把关。审计部门是监督公款吃喝的重要"利器"。在香港,社会公众可以登录审计署网站下载审计报告,获得政府公开信息与账本。每份审计报告  相似文献   

11.
谭浩俊 《政府法制》2012,(17):41-41
实事求是地讲,在目前的大环境下,要想一下子彻底解决公款吃喝浪费的问题,难度确实不小。这个难度不仅来自于管理层,也来自于操作层,不仅来自于如何治理,更来自于谁来治理。因为公款吃喝与政府权力紧紧相依。说白了,治理公款吃喝的实质就是治权力失范。只要是治权力,就不可避免地会有来自各个方面的阻力。  相似文献   

12.
公款吃喝久刹不绝,始终是一个广遭公众愤慨的话题。每到年底,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办公厅都要下发一个“关于元旦、春节期间严禁大吃大喝,奢侈浪费的通知”。然后一些地方不联系自己的实际,像复印机一样层层转发。然而殊不见多少饭店的门口,总少不了公务牌照的车辆,群众举报过,有关部门查抄过,不但没管住,公款吃喝反而越来越上档次.仅据2005年统计,公款吃喝已经突破了3000亿元大关,这个数字实在令人心痛不已。  相似文献   

13.
刘秀品 《检察风云》2010,(17):35-35
温家宝总理在回答网友关于能否管住公款吃喝的问题时,曾肯定地答道:“应该管得住,必须管得住”。 俗话说,“寸口吃断江山”,公款吃喝不但现在政府高度重视,历朝历代的统治者,除商纣王那样的少数亡国之君,都不敢掉以轻心。为了刹住公款吃喝的腐败之风,  相似文献   

14.
我们南票矿务局是一个有40多年历史,年生产能力180万吨,有近3万名职工的国有大型煤炭企业。2000年初,我们局在经济严重困难的形势下,有些领导干部精神不振、纪律松弛、作风散漫,工人情绪低落,对矿务局的前途感到担忧,反映领导干部违纪问题的信件和上访增多,使全局生产经营难以正常运行。针对这些问题,2000年5月份,矿务局新领导班子从职工群众关注的热点入手,下大力气进行刹风整纪,整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思想和纪律。狠刹四股歪风一是狠刹领导干部公款吃喝风。2000年初,我局一部分干部用公款吃喝成为职工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15.
最近,固始县纪委、监察局严肃查处了一纠风检查组在工作期间公款吃喝、收受礼品的问题。去年11月上旬,固始县反腐败斗争领导协调小组从县直抽调46人组成11个检查组检查县重点部门收费情况,其中一个检查组组长班永才等4人在被检查单位公款吃喝。检查结束后,班永才和潘厚远还分别收受劳动服务公司赠送的电暖器1台,总计款140元。案发后交出。班永才等4人在纠风检查期间不顾上级关于严禁在被查单位公款吃喝和收受礼品的纪律,公款吃喝、收受礼品,错误性质严重,影响较坏。县反腐败领导协调小组决定,责成班永才等4人写出深刻检查,退出吃…  相似文献   

16.
殊达 《政府法制》2011,(20):11-11
预算细化到一张办公纸 首先,公款吃喝和公费出国基本不可能,因为香港政府的财政预算公开透明举世皆知,政府及各部门的财政预算是完全毫无保留地向公众展示,并接受公众查询和质询。其一个部门在网上公开的财政预算情况、支出情况竟然能多达数百页,细化到了"一张公务用纸"、"一张桌椅的维修",你想滥用公款吃喝,门儿都没有。  相似文献   

17.
制止公款吃喝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群众听腻了,“公仆”听烦了,耳朵都磨出老茧了,但效果总不令人满意。按照“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是新闻”的标准来衡量,公款吃喝已没有半点新闻价值,如果谁硬要老调重弹,由他自讨没趣好了。我这个人是很有点自知之明的,不谈乏味的,说些有趣的。  相似文献   

18.
环球 《政府法制》2006,(16):50-51
公款吃喝这种国内司空见惯的现象在一些国家却十分少见。在俄罗斯,一位政府官员如果想用公款请别人吃饭,严格而繁杂的报销手续会让他望而却步;在印度,很多政府公务员竟然没有公款吃喝的概念;在欧洲和日本,政府官员在公款消费的问题上更是如履薄冰,因为媒体和民间团体一直在密切监督着他们……印度:没有公款吃喝的概念笔者有一次到印度新闻局办事,竟然意外地发现这些被认为是“社会精英”的公务员在办公室里吃午餐。经询问后才得知,原来印度政府部门并没有食堂等后勤设施,由于中间只休息半个小时,因此许多人的午餐都是从家中带饭或者在街边小…  相似文献   

19.
我国的公款吃喝风越来越盛行,据分析家们估计,全国公款吃喝每年少说要“吃”掉一座三峡大坝。为刹公款吃喝风,党中央、国务院曾三令五申,先后发过30多个红头文件,但却管不往一张嘴!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复杂的。但是,在我们寻找思想、作风、制度、规定和体制上的原因的时候,也不能不注意文化观念以及特定情势造成的心理趋向的影响和制约。中国饮食文化的负效应一位学者在论及中西文化区别时说过这样的话,西方文化可以说是男女文化,中国文化则是一种饮食文化。这种说法是否有偏颇,且不去管它,但当你翻阅那些古老的文化典籍,在中…  相似文献   

20.
新“官念”     
1、昔日热闹非凡的美食街迁来萧条下来,原因是中央采取措施刹住了“公款吃喝”风,小老板们叫苦连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