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部环境保护的刑事政策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于西部生态环境的脆弱性及其在全国生态环境中的重要性 ,西部开发活动中的环境刑事保护工作就显得相当重要和艰巨。环境刑事政策的制定应兼顾人类利益和生态利益两方面 ,环境刑事立法政策应把“可持续发展”作为一项重要内容 ,同时还应确立保护生态环境法益的立法政策、刑罚上体现轻重适当政策。在环境刑事司法政策上应确定公正司法 ,力求社会公平的政策 ;环境刑事社会政策应确定广泛深入开展环境刑事法制宣传教育 ,提高公众的环境法制意识和确定公众有权参与环境刑事保护的刑事社会政策。  相似文献   

2.
我国已经确定以可持续发展作为国家战略,但以牺牲环境求发展的传统模式依然对我国的生态环境造成很大的冲击和破坏。近几年我国自然灾害数量上升,与环境法制欠缺有重要的关系。本文就加强环境立法预防自然灾害的发生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3.
关于企业法人设立无效制度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企业法人设立制度体现着对市场准入的规制 ,是市场秩序良好运作的前提 ,立法上往往从条件设定、设立程序和事后补救三个环节对企业法人的设立进行控制。我国在事后补救环节上的立法和实践都相当薄弱 ,应借鉴外国的立法经验 ,建立我国的企业法人设立无效制度。  相似文献   

4.
环境审计是一项控制和预防环境污染、恢复和改善生态环境的有效管理措施。荷兰、美国、加拿大等发达国家环境审计制度较为成熟,对我国环境审计法律制度的完善在以下几个方面具有借鉴作用:加强环境审计立法、扩大环境审计范围、建立和完善环境审计的评价标准、提高审计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增强公众环保意识。  相似文献   

5.
论可持续发展战略和我国环境立法的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红梅 《行政与法》2004,(3):114-115
可持续发展战略是一种全新的发展观,正对我国社会各个领域发生影响,尤其是在环境保护方面。本文从可持续发展及其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出发,分析我国现行环境立法存在的问题和缺陷,并根据市场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提出对应性构想,以完善我国的环境立法。  相似文献   

6.
孙煜 《法制与社会》2013,(20):190-191
生态危机的产生并逐步恶化给人类敲响了警钟,我们应当采取积极措施遏制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通过环境立法的方式,对不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进行制止,这对环境立法的质量、效果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环境立法后评估的制度化、常态化,对于提高环境立法质量、增强环境立法的实施效果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环境立法后评估的紧迫性,以及环境立法后评估的价值与意义两个角度出发,对环境立法后评估的必要性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生态文明"的科学发展观,刑法关于环境犯罪立法已经不能适应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因此相关刑法理论和刑事立法也应与时俱进,在环境犯罪中设立过失危险犯,引入严格责任的归责原则,坚持生态法益之上,是我国环境犯罪刑事立法的未来趋势。  相似文献   

8.
从当今世界范围内关于灾害应对的理论来看,其主流倾向是重视灾害的预防。如果把防治灾害当成是一个包括事前预防、事中应对与事后恢复三个阶段在内的全过程的话,那么可以说人们关注的重心已经从事中应对与事后恢复转向了事前预防,这种"关口前移"的做法体现了一种重在预防的理念。目前虽有一部《突发事件应对法》,但该法比较强调事中应对、事后恢复,相对轻视事前预防,并未充分体现"预防为重"的理念。我国应制定一部《预防灾害法》,在立法中应当关注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要求各级政府注意应急预案的制定;二是要求各级政府必须重视防灾教育问题。要将预防灾害的培训、体验基地建设纳入预防灾害法的立法范围,使这项工作成为各级政府的责任与法定义务。  相似文献   

9.
李劲 《行政与法》2013,(6):98-102
环境知情权是环境权和知情权两者相结合的产物,是知情权在环境保护领域的具体体现。环境知情权对保护环境公共利益和社会成员的合法权益、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政以及提升企业形象,促进"两型社会"目标的实现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完善我国环境知情权法律保护制度应加强立法,提高环境知情权的立法层级,实行环境信息公开法律制度和环境知情权法律救济机制,以切实保障环境知情权的有效行使。  相似文献   

10.
可持续发展与环境税制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可持续发展作为一种新的发展观,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出现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环境恶化趋势难以遏制,能源供需矛盾突出,严重影响了我国可持续发展的进程。在世界环保浪潮的推动下,我国环保立法、环保投资等等都有了很大发展,但在协调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关系方面,我国环境政策、环境税收措施仍然滞后,尚未对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起到其应有的抑制作用。从环境保护的角度来看,中国现行的税制是一个与生态环境不十分"友好"的税制,其"绿色化"程度比重不高。本文将从现行环境税制的弊端入手,对其分析,进而给出自己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1.
环境法典编纂结构模式之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竺效 《当代法学》2021,35(6):31-44
环境法典的编纂已提上议程,法典的编章结构设计方案已成为理论研究的首要议题之一.环境法典的结构是立法指导思想的具体体现,是法典调整范围的直接反映,是立法技术的最终呈现.比较可见,境外环境法典结构大致表现为以环境治理过程为主线、以生态环境要素为主线、以环境治理过程为主并辅以环境要素等三种构建思路.借鉴境外有益经验,我国未来的环境法典可采用"总-分"体例下的混合结构模式,以人的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这三个更高层次的"核心要素"抽象并贯通分则编,并以生态环境责任单独成编来支撑法典的完整架构.  相似文献   

12.
在环境污染和破坏日益严重的今天,我国环境刑事立法的滞后性以及一些不足逐渐凸现出来,而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为环境刑事立法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应立足我国环境刑事立法的现状,转变传统立法指导思想,加强和完善我国的环境刑事立法,更有力的打击和防范各种环境犯罪,实现社会与环境的全面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3.
随着对生态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入和解决环境问题思路的多样化,在现有法律观念影响下要求对环境法律制度进行全面和深刻的社会变革。而生态文明理念是建设和谐社会在生态与经济发展方面的升华,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环境法在环境伦理价值观念、环境法律市场机制的生态化转型、环境法立法体系、环境法律意识等方面进行生态化转型,从而以此来完善配套法律法规,逐步建立我国环境法立法体系,实现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环境刑法生态维护机能产生于环境刑事法制系统。我国环境刑法生态维护机能的塑就与实现有赖于以下几方面所构成的整体: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立法理念;尊重生态规律,科学设计犯罪构成,合理划定环境犯罪圈;坚持惩罚性和恢复性为主的原则,建构环境刑罚体系;兼备科学性和人道性,建立开放性的环境刑事司法制度。  相似文献   

15.
WTO环境规则与我国环境法的完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坚  李群 《科技与法律》2004,1(4):113-117
本文结合WTO环境规则对我国现行环境法律制度的缺陷进行剖析,提出应在可持续性发展原则的指导下,从环境立法体系、立法透明度、司法审查体制、环境经济法律制度、环境标准和环境管理体制等方面对我国环境法进行适应性调整和完善。  相似文献   

16.
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各种农业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关于进一步完善农村社会管理体系,形成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生产体系,改善农村人居和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的既定目标。本文就现阶段出现的主要农业生态环境问题予以阐述,并从立法制度建设、环境执法与司法等方面提出了的对策,并进一步探析了今后的长远发展的潜力,并提供了作者的一些个人思考。  相似文献   

17.
拥有较为完备的能源立法是促进可持续发展与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重要制度基础。虽然就法律表现形式而言,我国的能源立法已初具规模,但就其内在逻辑关联与制度构建而言,仍有诸多问题有待厘清,因此制定一部统领整个能源法域的基本法已迫在眉睫。我国能源法应当在"通则式"、"政策式"和"法典式"为代表的三种国外能源基本法的立法模式中做出选择并应建立起包括能源规划、管理体制、市场监管、科技创新等制度在内的核心制度群落。  相似文献   

18.
环境法典编纂方法论:可持续发展价值目标及其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法典编纂的方法要义在于确立可持续发展为法典价值目标,重塑与之契合的生态环境基石概念并构建环境法律关系,将可持续发展确定的价值体系外化为环境法典的调整范围与规范构造。生态环境概念兼具宪法依据与实践趋向,予以界定后有助于走出立法保护对象的概念困境,经与可持续发展耦合性重释后,在环境法典中明确污染控制、自然生态保护与绿色低碳发展的类型化调整范围。环境法典编纂还需将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方法通过法律关系构造进行规范转化,通过重构环境法律关系,建立“权力—职责”“权利—义务”立体结构,将可持续发展目的价值与生态安全、环境公平、公益保障等工具价值予以具体展开。  相似文献   

19.
我国台湾地区形成了以“土壤及地下水污染整治法”为根,以“土壤及地下水污染整治法施行细则”为主干,以污染预防制度、污染整治制度、财务制度和污染责任制度为枝干的“树形”土壤污染防治制度体系,具有体系完整、核心制度完善,采用专门立法、复合立法模式,以事后整治为功能定位,以环境利益为利益导向等特征.我国大陆地区土壤污染防治立法应以此为参考和借鉴:立法模式采用专门、单独立法模式;功能定位以事后的整治修复为主,兼顾事前预防;立法导向采用经济利益导向;同步进行内在配套立法、完善外围相关法律法规.  相似文献   

20.
环境法典与公益诉讼专门法立法进程在逐步推进,两部立法如果在功能、目的和进程上不统一,易导致生态环境公益诉讼法规范体系叠加。如何在规范体系上有效协调,以实现对生态环境公益诉讼立法层面的充分供给,值得深入研究。通过分析生态环境公益诉讼在环境法典与公益诉讼专门法中的基本定位可以发现,法典化与专门法对生态环境公益诉讼的功能有着清晰界限,且不存在实质冲突。环境法典注重生态环境公益诉讼中的实体规则与特殊程序规则,公益诉讼专门法则注重生态环境公益诉讼中的一般程序规则。因此,生态环境公益诉讼立法可通过环境法典与公益诉讼专门法的功能互补而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