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2 毫秒
1.
法律监督的政治价值是以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为基础的中国社会主义议行合一制度及其所体现的人民当家作主的目的。法律监督的法治价值是保障宪法和法律完整统一的实施。检察机关在刑事诉讼中严格遵守“诉讼等腰三角型”规则,正是其作为国家法律监督机关保障宪法和法律完整统一实施的基本要求。法律监督的实践价值是对国家权力的法律控制。加大法律监督是体现权力机关意志,控制和约束国家权力,保障公民基本权利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
从世界各国情况看,对执法司法权的制约监督,往往是权力监督的关键环节,也是权力监督理论的重点议题。在中国政法体制下,中国共产党的权力监督哲学是认知、思考和解决执法司法权制约监督问题的认识论和方法论。近年来,在中国共产党新的权力监督哲学的引领下,中国政法界深入推进执法司法体制改革,加快构建系统完备、权威高效的执法司法制约监督体系。这一体系既具鲜明的中国特色,包括党的监督、相互制约监督、内部制约监督、人民群众监督、数据监控等机制,又遵循了权力制约监督的普遍原理,内含着以制度制约权力、以权力制约权力、以权利制约权力、以科技制约权力等四大控权模式。面对快速变革的权力监督实践,中国法理学的既有监督理论应当进行重构重塑。  相似文献   

3.
刘俊红  吴永 《法制与社会》2012,(15):141-142
加强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的监督,既是法治社会规范权力运行的重要环节,也是新时期我国反腐斗争实践得出的重要经验之一。为此,根据我国的实际,并结合权力运行的特点,建立独立运行的司法系统、采用权力位移法、建构科学的分权制衡制度,尽力缩小监督的盲区,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将有利于在制度层面和实践层面上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监督,防范腐败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执行作为审判权的一部分,一旦失去监督.极易导致权力滥用和司法腐败。检察机关对民事执行权利的行使具有监督职责,但现行法律在立法上对执行监督的规定并不明确,司法实践上也存在缺位问题,如何提升监督,强化监督,确保国家法律的统一正确实施,成为检察机关必须认真对待和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检察监督模式可以划分为权力程控、诉权效能和权力衡平三种基本类型,三种类型在价值理念、权力运作方面各具有其基本特征。我国现行的法律监督一监诉交融检察监督模式在司法实践中存在冲突困惑,从操作层面考虑,法律监督一监诉双置模式乃为符合我国法治现实的刑事诉讼检察监督模式完善的选择方案。  相似文献   

6.
根据监督活动不同的力量来源,法律监督可以分为权力监督和权利监督。本文分析了权力监督和权利监督的种类、特性及原则,提出要以公民权利制约国家权力,再以国家权力保障公民权利,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廉政机制。  相似文献   

7.
石磊 《法制与社会》2011,(4):156-157
我国权力监督制度存在很多问题,这都与我国权力过度集中的政治体制有关。在这种权力过度集中的体制下,监督的动力难以提升,监督的刚性无法体现。在目前我国这种金字塔式的权力体制下,发展公民社会,增强代议机构的民主性和增强监督机构的工作动力和压力是提升监督动力的基本路径。完善监督部门的权力授予关系和程序上的公开性是增强监督刚性的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8.
腐败的实质是公共权力的异化,惩治和预防腐败关键在于监督权力的运行过程。笔者认为,从我国目前反腐败斗争现状来看,用公民权利监督公共权力,不啻为遏制腐败的一条捷径。本文讲的权利,主要指公民依法行使的权能与享受的权益。以权利监督权力,即以公民权利监督公共权力,是指权力的产生、运行都要以是否有利于最广大人民利益为标准的一种监督方式;具体而言,就是让人民群众直接监督公职人员履行职务行为的监督方式。一、权利监督权力的优势1.权利监督成本小。用权利监督权力,与高薪养廉相比,它不需要国家投入大量财富,只要法律明…  相似文献   

9.
实现对权力的监督与制约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研究马克思主义关于权力监督与制约的思想,借鉴西方权力制衡理论,总结社会主义国家政权建设的实践,应坚持将对权力的监督与制约作为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目标,推进我国政治发展.  相似文献   

10.
权力机关的人事监督权刍议李玉梅,刘东风对由人大选举、任命的干部实行监督,是地方国家权力机关一项极为严肃而又十分敏感的工作。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的不断完善,地方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在这方面进行了大量的实践和探索,但实践与宪法和法律的要求还存...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铁路系统对权力运行过程的监督提出了一系列科学措施并付诸反腐收工作实践.取得了积极成效。然而,伴随着刘志军案件的深入调查,一些高级别干部因滥用手中权力贪腐倒台,直至被迫究刑事责任的事实说明,铁路系统权力腐败依然严峻。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在对资产阶级分权制衡学说进行扬弃的基础上,创立了无产阶级国家权力监督制约理论。邓小平同志继承和发展了这一理论,提出了一套适应中国国情的国家权力监督思想。其特色在于:1、强调把党纪监督、政纪监督、群众监督和民主党派的民主监督结合起来,形成合力;2、反腐败要从高级干部抓起,从重点部门抓起,使权力监督达到惩一儆百的效果;3、群众监督要与专门机关的监督结合起来;4、权力监督制约要靠法制。在权力制约中,法律监督因其以法制制约权力的特点,在保障国家权力的正常运行上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其与纪检、行政监督各有不同的监督层次,在不同的监督领域发挥不同作用。同时,在监督权的性质、监督权的实现手段、监督的后果及监督的指向等四个方面有显著区别。当前,要遏制权力腐败的蔓延,关键是进一步健全法制,强化法律监督,从严从重惩处犯罪,并结合办案,预防职务犯罪。本文系作者在中纪委、监察部于去年12月召开的邓小平新时期党风廉政思想研讨会上发表的论文。  相似文献   

13.
权力监督在规制“为官不为”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具备鲜明的预防功能和校正功能。但目前存在四大短板,即“为官不为”问题的滋生和蔓延,深刻反映出权力监督主体的监督意识薄弱,难以形成监督“为官不为”合力;自上而下、平行与自下而上监督不匹配,难以构成监督“为官不为”网络;事前、事中与事后监督各有不足,难以形成全链条监督“为官不为”模式;权力监督机构存在罅漏,难以有效履行监督“为官不为”之责。全面从严治党进程中,补齐权力监督短板,有效规制“为官不为”,应详列权力清单,绘制权力“流程图”,让“为官不为”无处遁形;建立多元化与立体化的权力监督体系,对“为官不为”形成监督合力;构建涵盖事前事中事后的完整监督链条,挤压“为官不为”的生成空间;深化纪检机关领导体制改革,以落实“两个责任”防范“为官不为”。  相似文献   

14.
选民监督代表地方人大在积极探索 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从权力来源上讲,人大代表的一切权力来源于选民,应对选民负责,受选民监督。人民作为真正的权力所有人,只有通过选民把人大代表的权力置于人民的控制和监督之下,才有可能通过人大代表实现其对国家以及社会事务管理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随着依法治国进程的加快,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职能在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显得重要和必要。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指出:“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加强对行政机关、司法机关的监督。”但是,在基层民主法制实践中,权力机关行使“一府两院”的监督权力时存在不敢监督、不愿监督、不善监督的问题,制约着依法治国进程。因此要充分发挥人大监督在依法治国中的作用,必须突出“三性”。  相似文献   

16.
《公民与法治》2013,(23):13-15
切实加强监督工作确保权力运行更加规范 在各种形式的监督中,人大监督是最具法律效力、最高层次的监督。因此,法治政府的建设与运行,不能缺少人大监督。一是政府要正确理解人大监督。人大监督是代表人民的监督,政府的权力是人民给予的。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支持人大及其常委会充分发挥国家权力机关作用,依法行使立法、监督、决定、任免等职权,加强对一府两院的监督”,“加强对政府全口径预算决算的审查和监督”。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主义监督体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从分析我国政治体制入手,认为我国的监督体制偏重于事后监督,难以在腐败行为发生之前进行控制。监督工作缺乏明确的标准和具体的实施细则,监督机构不能保持相对独立,监督主体的地位低于监督客体的地位,受制于监督客体。自上而下的监督代替了平行制约的监督和自下而上的监督,造成不少监督环节的空档和误区;监督权受制于执行权,造成不少环节的"弱监"和"虚监";重视监督违法违纪,疏忽监督失策。追惩性的事后监督难以避免决策的重大失误。完善社会主义监督体制要做到:一、强化对权力的约束,以权力制约权力;二、完善司法体制,实现以法治国;三、发扬人民民主,保障公民权力,实行人民监督;四、加强制度建设;五、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论监督的力度魏兴荣王珍行监督主要是指对权力的制约。这种制约在什么情况下能够奏效,它涉及的是监督的力度问题。监督的力度不够,监督者与被监督者不能形成最起码的衡平关系,监督就难免流于形式,在这种情况下,权力就容易越轨,就会给社会带来危害,权力...  相似文献   

19.
罗海岩 《政府法制》2011,(29):41-41
建立对权力进行有效监督的制度机制,保证人民赋予的权力能够服从和忠实于人民的意愿,就要改变人民群众对权力监管的软弱乏力现象,推进有利于人民群众对权力监督的制度改革及创新,包括建立人民群众对不称职者的弹劾罢免机制,鼓励和保障人民群众对权力者的公开批评,以法律形式保障舆论对权力进行监督,加大政务公开的力度和质量,开辟更多的人民群众行使监督权力的“直通车”。  相似文献   

20.
对法院的监督,有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内部监督是指我国三大诉讼法设置的审判监督以及法院内部的有关规章、制度等。外部监督的方式多种多样.诸如党的监督、陪审监督、权力机关的监督、社会舆论的监督、新闻媒体的监督、监察机关的监督等。内部监督为纠正法院错误的生效裁判提供了救济渠道,对于保障当事人的申诉权,实现最终的司法公正。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