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程洪野 《江淮法治》2014,(21):57-58
正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首次提出了全口径预算的概念。党的十八大进一步提出了人大及其常委会要"加强对政府全口径预算决算的审查和监督"。近年来,理论界对"全口径预算"的概念进行了多方位的研究,得出了很多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各级权力机关和财税、审计等部门也进行了积极探索,笔者结合工作实践,就"全口径预算"谈点体会。  相似文献   

2.
曾润生 《江淮法治》2014,(17):54-55
党的十八大报告对人大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明确具体的要求,特别提出要加强对政府全口径预算决算的审查和监督。如何做好地方人大加强全口径预算决算审查监督工作?笔者认为,开展和加强对政府全口径预算决算的审查监督工作要做到“六要”。第一,思想认识要提高。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思想认识到位了,行动才能不偏不倚直达目标。  相似文献   

3.
曹众 《法治与社会》2013,(12):18-19
"加强对政府全口径预算决算的审查和监督",是党的十八大报告的原文阐述。这十八个字,对于预算绩效的管理与监督,开启了纵深践行的信号,也阐明了行进的原则与方向。  相似文献   

4.
8月31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通过了《预算法》修正案,新《预算法》将于2015年1月1日正式施行。新《预算法》体现了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加强对政府全口径预算决算的审查和监督”,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加强人大预算决算审查监督、国有资产监督职能”要求,规范了政府收支行为,强化了预算约束,对于建立健全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预算制度,保障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充分发挥人大的监督作用,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都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5.
《公民与法治》2013,(23):13-15
切实加强监督工作确保权力运行更加规范 在各种形式的监督中,人大监督是最具法律效力、最高层次的监督。因此,法治政府的建设与运行,不能缺少人大监督。一是政府要正确理解人大监督。人大监督是代表人民的监督,政府的权力是人民给予的。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支持人大及其常委会充分发挥国家权力机关作用,依法行使立法、监督、决定、任免等职权,加强对一府两院的监督”,“加强对政府全口径预算决算的审查和监督”。  相似文献   

6.
2014年2月,部门预算草案首次提交人民代表大会审查,开创了该县人代会审查批准部门预算的先河;同年8月首次将中省下达的7.5亿元专项资金纳入预算管理,实现了政府所有收支全覆盖;2015年初,首次编齐“四本”预算并提请人大审查,标志着全口径管理体系率先在汉阴建立;2015年8月全县69个部门决算及“三公经费”全部公开,财政收支日益公开透明……近年来,汉阴县人大常委会以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加强财政预算监督精神为指导,以促进预决算规范化精细化管理为核心,以增强监督的实效为目标,紧紧围绕促进部门预算改革、推动全口径预算管理、加快财政信息公开等重点,依法行使职能职责,准确把握监督与支持的关系,充分发挥“严”与“实”的正能量,为替30万人民群众管好用好“钱袋子”发挥了积极作用,展现了新时期人大的新形象新作为.  相似文献   

7.
审查批准本级财政预算、决算,并对预算执行过程进行监督是宪法和法律赋予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一项重要职权,也是对"一府两院"实施监督工作的重中之重。近年来,千阳县人大常委会从"预算编制、执行、决算和审计"等环节入手,不断创新工作思路,狠抓预算编制审查,强化预算执行监督,充分运用审计成果,努力提升监督实效,有力地推动了全县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一、把好"三个关口",加强预算编制监督一是提前介入,把好预算编制关。  相似文献   

8.
日前召开的池州市人大常委会会议首次对市本级政府性投资项目计划进行审议,开创了对政府全口径预算决算的审查监督新途径。为进一步监督政府管好人民的“钱袋子”,打造阳光政府、阳光财政作出了积极努力。  相似文献   

9.
《江淮法治》2010,(5):15-16
听取和审议关于加快皖北地区经济发展、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等专项工作报告8个;审查和批准决算,听取和审议审计工作和计划、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共3项;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执法检查……2009年12月15日,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四十二次主任会议通过了省人大常委会2010年监督工作计划,一批事关我省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和群众切身利益、社会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纳入了监督工作计划。  相似文献   

10.
信息点击     
《法治与社会》2015,(3):34-35
西乡人大:五项措施强化预算监督近年来,西乡县人大常委会强化对财政预算的审查监督,多措并举,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建立制度,以制度规范预算监督。《监督法》颁布后,该县人大常委会在总结过去对财政预算工作监督的基础上,拟定了《西乡县预算审查监督办法》,经广泛征求意见后提交常委会审议通过并公布实施。该办法中对政府财政预算的编制、人大常委会对预算执行、预算调整、决算审批、非税收入监督、听取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审计工作报告等作了具体规定。后又根据财政综合改革的推进和财政管理的需要,增加了人大常委会审查  相似文献   

11.
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受人民委托,依法审查批准本级人民政府预算、监督预算执行和审查批准决算,是宪法和法律赋予的一项重要职权,是人民行使管理国家事务权力的具体表现。行使好这一职权既是履行法律责任,也是为了对人民负责。  相似文献   

12.
《公民与法治》2014,(19):46-46
实行全口径预决算是深化预算制度改革、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的必然要求,是依法治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举措。我市人大常委会把对政府全口径预决算审查监督作为本届人大依法履行监督职责的重点,在广泛学习、深入调研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13.
2005年5月31日,滦南县第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依法审查批准了2004年财政决算。并对2004年财政决算报告审查出的有关问题作出了专项审议意见,要求县人民政府就预算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和审计出来的有关问题进行纠正和处理,并按人大常委会的限期要求,将办理结果报人大常委会。这是本届人大常委会突出预算监督、增强监督实效新的尝试和探索。  相似文献   

14.
《中国监察》2012,(1):51
中央印发的《关于深化政务公开加强政务服务的意见》(中办发〔2011〕22号)明确指出:"各级政府财政总预算和总决算,部门预算和决算,以及政府性基金、国有资本经营等方面的预算和决算,都要向社会公开。公开的内容要详细全面,逐步细化到‘项’级科目。各部门要逐步公开出国出境、出差、公  相似文献   

15.
加强对预算的审查和监督是宪法和法律赋予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一项重要职责。自地方人大设立常委会以来,安徽省人大的预算审查监督工作由改革开放破冰起航,并在改革开放中不断得到深化和发展,初步实现了预算审查监督由程序性向实质性转变的重要飞跃。令人高兴的是,在促进这一转变的过程中,经过长期实践探索,省人大对预算审查监督工作的目标和路径已经有了一个比较清晰而深刻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政府部门要花多少钱,是否实实在在地花在老百姓头上,该如何审查监督?浙江省温州市走出了一条新的路子。1月5日,温州市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对6个试点部门预算草案进行了分项审议表决,这在全国尚属首创。温州市人大常委会预算工委副主任郑滨表示,部门预算分项审查体现了预算的民主监督和公开监督,可以使项目资金用得更有效益。以前的审查主要是走走程序  相似文献   

17.
国家预算是国之大事,大政方针的晴雨表。 政府的钱如何花,花多少,决定了政府活动的范围和方向。作为人民行使管理国家权力的人民代表大会,审查和批准政府预算,管好人民的“钱袋子”,是宪法和法律赋予职权所系,更事关人民根本利益。 正是通过人大预算监督,实现了一项现代民主的重要原则代议机关政治控制权。不过,要实现人民权力机关对政府预算的有效控制,达到“阳光”、“透明”要求,却不是一件简单事情。  相似文献   

18.
政府预算是政府财政的收支计划,是以收支平衡表形式表现的、具有法律性质的文件。政府预算一经制定,便不能随意更改,没有特殊原因,必须不折不扣地执行。我国宪法、预算法、监督法等法律规定.政府必须向人民代表大会报告预算的安排和预算执行情况。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必须接受人大常委会的监督。即政府部门要花多少钱、怎么花,要编报预算,经人民代表大会审议批准。因此,对政府预算监督成为人大监督的一项重要职能。  相似文献   

19.
人大及其常委会对预算的审批监督,是代表人民行使管理国家事务的民主权力的体现,是对执行机关在预算工作中依法进行的制衡和约束。政府预算形式上记载的是政府的收支。实质上反映了政府的施政方针,人大对预算草案的审查,就是审查政府施政方针是否正确、妥当、可行;对预算草案的批准,就是从法律效力上对政府施政方针的承认。  相似文献   

20.
浙江新河镇的参与式预算,是中国最具代表性的基层公共预算改革。它是应对预算民主中存在问题的症结而开展的机制创新。它将民主恳谈与人大制度有机结合,通过创设民主形式和民主程序,提高民主参与的意识和能力,加强政府、公民和人大的三方互动来审查监督政府的财政预算。新河镇的参与式预算是预算民主改革的典范,它的成功经验对我国预算民主改革与发展有深远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