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普法价值取向与法治文化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普法价值取向为主导,普法教育将法律的具体内容和知识提升到法治文化的层面上进行传导,这样就会把公民的感性认识与理性思考结合起来,从而增强对法律的信仰和法治文化的作用力。本文试图围绕“普法价值取向与法治文化建设”展开一些理性思考和分析,对于深入开展普法教育和法治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我国的既定方针,而公民法律意识的高低直接决定国家法治进程的快慢。近年来,我国通过开展多次普法教育和一系列的普法活动,使公民法律意识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是与西方发达国家公民的法律意识相比还是较为淡薄。公民法律意识淡薄对我国社会主义法治进程的快速推进起到了一定的制约和阻碍作用。为此,我们需要更进一步、更广泛、更有针对性地开展普法活动,快速提高全民的法律意识,以此不断推进法治进程,早日实现法治中国的既定目标。  相似文献   

3.
吕强 《中国司法》2015,(4):27-30
在当前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大背景下,普法教育作为法治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程显得尤为必要,而社会普法机制是开展普法教育的有效架构,是提高普法教育实效性的基础所在。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健全社会普法教育机制",四中全会决定又再次强调:"健全普法教育教育机制"。进一步健全普法教育机制,加大统筹力度,更新普法理念,整合各方力量,挖掘教育资源,创新教育手段,是提升普法  相似文献   

4.
时事点击     
20年我国8.5亿人接受普法教育伴随着国家法治建设的进程、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我国全民普法规划已走过了20个年头。据了解,自1986年开始,全国已经实施了四个五年法制宣传教育规划,去年是“四五”普法的最后一年。截至去年 12月, “四五”普法规划规定的各项任务基本完成。全国共有8.5亿普法对象接受了“四五”普法教育,实际接受教育面达90%以上。自普法以来,全民法制观念和法制意识得到增强,社会法治化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5.
胡虎林 《中国司法》2004,(10):68-69
一个国家,建立严密完善的法律体系固然重要,而广泛地宣传法律,传播法治理念,使每一个公民掌握法律知识,树立法治观念,懂法、守法、用法,促进法治国家的建立更为重要。从1986年开始,党中央、全国人大、国务院决定开展全民普法教育工作,19年来,我国已连续实施了近4个五年普法规划  相似文献   

6.
文琦 《河北法学》2002,20(6):154-157
公民法治意识的培养与提高是关系到依法治国成败的关键因素。法治意识的培养与提高是一项艰苦的系统工程 ,决非一夕之功。只有从法律制度自身的完善入手 ,在政治生活和经济生活中坚持贯彻依法办事的原则 ,加强普法工作的力度 ,不断改善法治意识成长的社会环境 ,才能为健康的法治意识的培养提供条件。  相似文献   

7.
《人民调解》2011,(1):35-36
"五五"普法工作开展以来,江苏省仪征市高度重视法治文化建设,注重公民法治观念的培养,他们将搭建普法平台作为深入推进法治文化建设的重要抓手,在传统平台的基础上大胆创新,精心打造出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创意独特,为社会各界所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普法特色平台,大力开展法制宣传,让法治文化的渗透力和影响力无时不有、无处不在。  相似文献   

8.
蒋晓伟 同济大学法学院教授 如何培养青少年的法律意识 根据自身受教育以及多年的调查表明,我们过去对青少年法治教育的内容缺乏系统化.青少年普法教育的内容主要在遵纪守法和权益保护方面,忽略了青少年基础法律意识的培养.所谓基础法律意识就形式上来说,是法律意识中的感性认识部分,就内容上来说,是公民意识,包括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意识.  相似文献   

9.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普法工作要在针对性和实效性上下功夫,特别是要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不断提升全体公民法治意识和法治素养。  相似文献   

10.
当代中国法治呈现出一种"自上而下"的历程,1986年开始的旨在"将法律交给广大人民群众"的"普法"运动,使公民的权利意识普遍得到加强,并转化为公民自觉的维权行动和公民对当代中国法治进程的积极参与,成为推动法律发展和国家法治进步的一股不可忽略的力量。然而,在公权与私权的冲突中,"受伤"的总是私权,因此不可高估公众参与对于法治进程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朱睿 《法制与社会》2011,(33):221-222
普法工作承担着普及法律知识、弘扬法治精神、培养法治观念、引导法治行为的社会责任,是我国法治建设进程中的基础性工作。我国自1986年开始实施“一五”普法规划以来,普法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公民的法律意识显著提高。但与此同时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普法水平由于受到经济发展、宗教、民族习惯、地缘、教育水平、信息闭塞等因素的制约,少数民族群众法律意识普遍淡薄,普法现状仍不容乐观。本文以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普法工作为例,通过分析影响该地区普法工作开展的制约因素,提出“六五”普法期间适合藏区实际的普法工作新途径、新方法,以期改善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普法工作现状,推进普法工作持续深入开展,达到维护民族团结、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公民用法"与公民守法、知法等概念有着质的区别,它能够使法回归于社会,改变政府的法治角色,提升公众的法治认同度,使法由支流变为主流。"公民用法"意味着一国法治进入了相对较高层面,是对传统法治理念的升华或拓展;也意味着公民与法进入了一种新的关系形式。然而,在我国法治系统中"公民用法"还是一个盲区,具体表现为:强调了执法机关的用法行为,疏忽了公民的用法行为;强调了公民的守法意识,疏漏了公民的用法意识;强调了法治的社会化,疏漏了法治的个体化;强调了国家治理的进路,疏漏了公民自治的进路等。基于此,笔者认为,应塑造公民后现代法律意识,确认公民对法的选择权,提高公民对立法参与的深度和广度,承认公民作为法治主体的身份,政府应当转化法治主动者的角色。  相似文献   

13.
中国公民宪法意识调查报告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我国现行宪法颁布实施已经 2 0周年 ,在这 2 0年里 ,我国的民主法治建设有了很大的进步 ,宪法学的理论研究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但是 ,对于我国公民的宪法意识一直缺乏比较准确的定量分析。组织关于公民宪法意识的问卷调查 ,一方面可以为定量分析公民的宪法意识提供第一手材料 ;另一方面也为准确评价我国宪法学教育以及普法教育的效果 ,并提出改进的建议 ,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4.
王志泉 《行政与法》2005,28(3):53-55
法治信仰是法治的灵魂。公民普遍的法治信仰是法治得以实现的关键,培育公民对法治的信仰是建设法治国家的必由之路。当前我国公民普遍缺乏法治信仰,这既有历史原因也有现实原因。为此,我们必须从政治体制改革、立法、司法及普法教育等各方面积极培育公民对法治的信仰。  相似文献   

15.
闫友森 《中国司法》2014,(12):31-33
正法治宣传教育是提高公民法律素质,推进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础性、先导性工作。近30年的普法历程,使法治宣传教育工作实现了从普及法律常识到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巨大历史性跨越,对普法工作的要求已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党的十八大提出: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增强全社会学法尊法守法用法意识"的新要求;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要健全社会  相似文献   

16.
经过农村"五个"普法运动的开展,我国的法律、法规在农村得到了广泛宣传,提高了农村社会的法制化管理水平。但是,农村社会成员的法律素质还比较低、法律意识不强,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农村基层民主法制建设进程,严重影响了农村社会的和谐与稳定。本文指出要推进农村的法治建设,维护农村的和谐与稳定,关键是要深入农村的普法。深入农村普法,必须充分发挥农民的自主性,尤其是要在农村形成多渠道、全民参与的普法运作机制和形式。湖北恩施州首创的农村法治建设新模式——"治安中心户"防控机制,在农村普法教育实践中取得了特殊的效果,成为新形势下农村普法教育的创新形式。  相似文献   

17.
我国在国家层面推进法治建设有其合理性和必然性,但要真正建立起法治社会,公民的参与对社会法律信仰的建立和公民法治意识的形成是十分重要的.我国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用来保障公民参与的机会和权利,但由于受现有制度设计、政治文化务件、公民主体意识等因素的制约,使公民参与法治建设缺少一定的广度和深度,需要我们在制度建设、人文环境优化以及公民主体意识的提升方面做出切实的努力.  相似文献   

18.
在"四五"普法期间和"五五"普法启动之年,山西省教育厅在教育部的正确领导下,按照省委依法治省领导组及省政府法制办的工作部署,根据山西省普法教育工作实际情况,广泛开展了普法教育宣传工作,在全省教育系统初步形成了依法治教的良好局面。主要体会是:坚持提高干部和教师的普法意识是深入  相似文献   

19.
“法律六进”(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单位)是在总结二十多年法制宣传教育经验的基础上,在“五五”普法规划中提出的一项普法教育新举措。笔者认为,对“法律六进”除了应该在实践和政策层面进行探索以外,还应该在法治文化层面上进行充分的思考与研讨。一般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法治进程的不断推进,作为法治社会构建的思想前提——法治意识已逐渐成为一个国家朝着文明方向发展的主流趋势.当前我国公民法治意识存在培养机制不完善、受众群体分布不均衡等一系列问题,需要从国家主导型下的模式和社会自发型学习的模式这两个方面进行培养.通过各种途径让公民自觉学习法律,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自身的法治意识,最终形成高层次的公民意识倒逼法治中国建设的局面,从而不断提升整个社会的和谐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