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8 毫秒
1.
通过对银行一项动产质押担保贷款业务的法律审查,结合该项目存在的问题,分析现行金融机构动产质押担保贷款中质物交付和监管的法律风险与操作风险,并针对存在风险提出防控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修订后的《刑法》第193条规定了贷款诈骗罪,这是刑法新增加的一个罪名。这类犯罪近年来的发案数量不断上升,诈骗金额往往很大。刑法明确地规定了贷款诈骗罪,为惩治贷款诈骗行为提供了法律依据。笔者针对审判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对贷款诈骗罪的特征及认定中有关问题作以初步探讨。一、贷款诈骗罪的概念和特征贷款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诈骗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数额较大的行为。其特征如下:1、贷款诈骗罪的犯罪客体是双重的。一方面侵犯了国家对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贷款的管理制度,另一方面侵犯了国家对贷款的所有权。…  相似文献   

3.
王秀英 《中国司法》2006,(4):109-109
一、对当事人主体资格进行严格审查,防止利用虚构主体进行诈骗活动目前,很多金融机构将公证作为放贷的必要条件,这样公证员在审查主体资格时,若发现申请人不是该单位人员或不合格,申请人提供的证件、印章是借来的,法定代表人偷梁换柱,据此公证处要拒绝办证,并及时向金融部门反映,防止金融诈骗行为的发生。二、对保证人的担保行为进行审查,防止保证人与借款人串通,虚假提保法人或公民向金融机构贷款时,经常有保证人作担保,三方签订借款合同和保证合同,向公证处申请办理公证时,公证员要重点审查:一是借款人、保证人的还款能力;二是合同上的所…  相似文献   

4.
在抵押贷款中,往往是借贷双方分别签订借款合同和由贷款双方或由借方(抵押权人)与第三人(抵押人)签订抵押合同。在这种情况下,借款合同是主合同,体现着借贷双方的权利义务;抵押合同是从合同,体现着保证主合同履行的担保方式。抵押贷款公证是证明借贷双方对借贷的权利义务进行约定行为的真实性、合法性。因此,公证部门要对签订合同的行为进行全面的审查,包括审查各方行为主体的资格;审查各方的意思表示是否真实;审查合同内容是否符合法律、法规及有关行业的规定;审查各方的印鉴、印章、签字是否属实;审查有关材料、证据等是否…  相似文献   

5.
吕斌 《法人》2013,(7):35-35
金融机构不应因任何外部因素的干扰,而放松对贷款项目的审查截至6月底,原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国家能源局局长刘铁男与温州商人倪日涛相关案件,仍在调查之中,未见官方消息披露细节。在知情人对刘铁男的举报中,刘、倪二人涉嫌通过收购加拿大一项资产骗取国内银行贷款的行为成为重点内容。截至因举报而被叫停,该笔巨额贷款审批程序已  相似文献   

6.
加强内控机制建设,防范信贷资产风险的对策李天明一、依据《商业银行法》、《贷款通则》的有关规定,完善现有的审贷分离体制,将贷前调查、贷时审查、贷后检查三项职能实行真正分离,建立信用调查部、贷款审查部、贷款管理部,明确三方责任和权限,形成有效的贷款管理体...  相似文献   

7.
现阶段,商业贷款是我国金融业中,金融机构所从事的主要的资产业务。然而,在贷款资金运用过程中,逾期贷款、呆滞贷款和呆账贷款三类不良贷款已在金融机构和企业之间形成巨额债权债务链。金融信用已极其脆弱。因此,降低不良贷款、防范商业贷款风险应成为防范整个金融风险的首要工程。所谓商业贷款风险是指,商业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在商业贷款活动中,由于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存在,致使贷款到期不能按时收回或贬值而遭受损失的一种可能性。有可控风险和不可控风险两类①。目前,我国商业贷款活动中大量存在的缺乏有效监控的可控风险是成为不…  相似文献   

8.
但伟  袁啸 《中国检察官》2000,(4):25-26,35
一、贷款诈骗罪概述 贷款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用编造事实理由、使用虚假证明文件等欺诈手段骗取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数额较大的行为。 贷款是指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向借款人提供货币资金的形式,是促使资金流通和货币增值的重要途径。在我国,贷款只能由取得合法金融资格的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依据国家的计划发放。金融机构通过  相似文献   

9.
目前我国房地产业的融资渠道主要是银行,个人住房抵押贷款即按揭贷款是银行对房地产业资金支持的主要形式之一,银行按揭贷款封房地产业发展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由于银行按揭贷款涉及三方以上的当事人,法律关系复杂、资金量较大、期限较长,其中所涉及的金融风险可想而知,本文分析了银行在按揭贷款中的主要风险,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对银行等金融机构防范其中的金融风险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委托贷款是种新的融资方式,由于我国法律禁止非金融机构经营金融业务,因此,大量没有经营业务的企业和经济组织间相互借贷,必须委托金融机构办理,这样,我国委托贷款制度就应运而生。目前我国对委托贷款行为尚无专门法律、法规予以规定,本文就根据有关法理,并结合我国金融规章与政策,对委托贷款行为的有关法律问题加以探讨。一、委托贷扶的法律性质根据中国人民银行(1992)13号《关于对(关于委托贷款有关问题的请示)的复函》规定:委托贷款行为是指金融机构根据委托人的委托,在委托贷款协议书所确定的权限内,按照委托人确定的金…  相似文献   

11.
《商务与法律》2004,(4):37-37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04年10月29日起上调金融机构存贷款基准利率并放宽人民币贷款利率浮动区间和允许人民币存款利率下浮。金融机构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由现行的1.98%提高到2.25%,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由现行的5.31%提高到5.58%。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利率也相应调整.中长期上调幅度大于短期。  相似文献   

12.
正本文案例启示:小额贷款公司能否被认定为刑法上的"金融机构",骗取小额贷款公司贷款是否构成骗取贷款罪。在具体适用骗取贷款罪时,需要结合金融机构的具体特征、骗取贷款罪设立的立法背景加以考量。  相似文献   

13.
随着经济不断发展,农民融资需求增大,农民融资难问题已经成为阻碍农村经济发展的一大难题。造成农民融资困难现状的原因多种多样,法律治理的缺乏是重要的因素之一。本文从系统解决问题的角度出发,在梳理农民融资困境的基础上,通过对农民融资困境的法律分析,认为只有将农村金融的改革和创新、农民融资困境等问题纳入法律制度保障的范畴,加快推进落实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制度、弱化"国有"金融机构严格的内部贷款审查制度、加强法律监管力度,构建"政府-金融机构-农民"三者协调理论,才是解决农民融资困境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14.
《法律与生活》2010,(9):62-62
编辑老师: 您好!我是在监狱服刑的。1997年前,我曾将自己的房产证借给某企业公司贷款时作抵押,后该公司已经还清贷款本息,经办会计没有及时将我的房产证取回。最近我才听说,该房产证被用于当时我任负责人的金融机构与“张三”的金融机构之间拆借资金作抵押。按惯例,金融机构间不存在要什么抵押物的。  相似文献   

15.
我国《商业银行法》、《担保法》、《经济合同法》和《贷款通则》等有关金融方面的规范性文件的全面实施,要求商业银行在开展贷款业务时对借款合同进行严格的审查。根据《商业银行法》第7条规定:“商业银行开展信贷业务,应当严格审查借款人的资信,实行担保,保障按期...  相似文献   

16.
《刑法修正案(六)》的理解与适用(下)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上接2006年第14期)九、将以欺骗手段取得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贷款、票据承兑、信用证、保函等行为增加规定为犯罪刑法第一百九十三条规定了贷款诈骗罪,对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诈骗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贷款的行为规定了刑事责任。公安机关、人民银行等部门提出,实践中一些单位和个人以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等手段,骗用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但要认定骗贷人具有“非法占有”贷款的目的很困难。有些单位和个人虽然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编造虚假理由获得贷款,但由于没有充分证据证明行为人主观上是否有非法占有的目的,致使这类案件的处理陷入两难境地,要么无  相似文献   

17.
谈抵押贷款合同公证的重点问题蔡保柱,迟元达办理抵押贷款合同公证,是公证机关服务于经济建设、服务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举措。但在办证实践中,情况复杂,有些问题不易把握,本文拟就办证中应掌握的几个重点问题谈些个人看法。一、审查抵押贷款合同。抵押贷款合同...  相似文献   

18.
非法发放贷款的犯罪,主要包括两个罪名,即:非法向关系人发放贷款罪和非法向关系人以外的其他人发放贷款罪。这是《关于惩治破坏金融秩序犯罪的决定})新增加的两个罪名。非法向关系人发放贷款罪,是指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及其工作人员,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向关系人发放信用贷款或者发放担保贷款的条件优于其他借款人同类贷款的条件,造成较大损失的行为。其主要特征如下:1、本罪侵犯的客体是我国金融机构的信贷管理制度。犯罪对象是贷款,既有信用贷款,也有担保贷款。所谓信用贷款,是指以借款人的信誉而发放的贷款。所谓担保…  相似文献   

19.
目前,某些金融机构采取吸储的方式为关系人发放贷款,社会上称之为“吸储放贷”,即:金融机构虽信贷资金不足,但为了达到放贷取利的目的,令贷款关系人为其招揽一定数额的存款,作为贷款准备金,此笔款项在贷款人还贷之前,存款人不得动用。这种行为的社会危害性是显而易见的。此行为属以不正当竞争为手段,扰乱、破坏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行为。市场经济的特点是:合理有序地配置社会资源以获得最大限度的经济效益,而此行为会造成金融资金流向趋于混乱、无序,危害国家对信贷款资金的调配管理。并致使一些资信低、规模小的金融部门…  相似文献   

20.
增设贷款诈骗罪单位主体的必要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单位实施贷款诈骗行为频繁发生,严重侵害了国家对金融机构的贷款管理制度和金融机构对所贷资金的所有权.而我国现行刑法未将单位规定为贷款诈骗罪的主体,使得司法机关难以寻求适当的法律依据追究其刑事责任,这在司法实践界与刑法理论界均引起了重视.因此,增设单位贷款诈骗罪单位主体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