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13年我国高校毕业生达到近700万,"就业严冬"的到来使得人们更加关注在就业过程中产生的诸多问题,其中之一就是就业过程中产生的各类歧视。本文通过对我国当前的《就业促进法》以及《反就业歧视法》(专家稿)进行梳理与评析,指出其存在的问题与进步所在,试找出推进我国《反就业歧视法》立法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2.
蓝蓝  冯楚建 《科技与法律》2012,(1):81-85,92
建立完善的反就业歧视法律制度,解决实践中侵害平等就业权的就业歧视现象。在构建我国反就业歧视法律制度的过程中,一是应当逐步完善已有法律并出台专门的反就业歧视法,二是应当对就业歧视概念作广义理解,三是未来应当建立宪法诉讼制度。在现阶段救济程序的设计中,应适用举证责任的倒置,并建立反就业歧视的专门机构进行监管。  相似文献   

3.
英国反就业歧视法与我国立法之完善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当前我国存在许多就业歧视现象,应通过立法禁止就业歧视并为受害人提供救济。英国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反就业歧视制度。我国应借鉴英国立法,在《劳动法》和《就业促进法》之外,制定单独的《反就业歧视法》,规定禁止歧视的事由、保护范围、各种歧视的方式和判断标准、被告的抗辩事由、举证责任的分配和受害人的救济等内容,以保护劳动者的平等就业权和公民的平等权。  相似文献   

4.
阎天 《中外法学》2012,(3):560-577
《劳动法》建立了劳动者特质、用人单位行为和特质与行为关联性三要素的定义模式,初步确定了反就业歧视法的调控对象;建立了用人自主权与平等就业权两权对立的分析框架,初步奠定了反就业歧视法的调控依据;建立了旧的非法律调控手段与新的法律调控手段并存的制度结构,初步勾勒了反就业歧视法的调控手段。《劳动法》是中国反就业歧视法在当代的起源;它所揭示和规定的中国反就业歧视法的规范生成逻辑,为追溯和评价这一领域的发展提供了线索和依据。  相似文献   

5.
薛华 《法制与社会》2011,(32):50-51
当前,我国就业平等的观念相当匮乏,现实生活中的就业歧视现象比比皆是:性别歧视、户籍歧视、健康歧视、身高歧视、相貌歧视……民众的生存之道是谋生,而谋生的手段就是就业。关注就业就是关注民生,禁止就业歧视就是维护民众的生存之道。我国建立和完善反就业歧视法律制度,符合我国人民大众的根本利益,符合世界有关反就业歧视的趋势。本文通过比较和借鉴荷兰、加拿大、日本等国家及我国香港地区反就业歧视的经验,分析我国反就业歧视现行立法和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就我国反就业歧视法律制度的完善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就业歧视行为在我国的大量存在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加强就业歧视立法规制是十分必要的。本文列举了我国就业歧视产生的原因,其中有制度性的也有社会性的,并且针对问题提出了反就业歧视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我国反就业歧视法制建设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业歧视是对公民平等就业权的严重侵害.就业歧视现象在我国的广泛存在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但反就业歧视目前在我国尚欠缺完善的立法规制.本文指出明确就业歧视的法律界定,立足立法现状,完善我国反就业歧视法律制度是禁止就业歧视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8.
残疾人就业是民生问题。我国残疾人在就业中经常遭到歧视,各类残疾人的就业率低,劳动保障程度差。已有的《残疾人保障法》中有保障残疾人平等就业权和反就业歧视的内容,但是没有具体完善的规定,缺乏可操作性和法律救济措施,导致形同虚设,故构建反残疾人就业歧视相关的法律框架是我国保障残疾人平等就业权益的迫切需要。本文关注我国反残疾人就业歧视问题,在分析国际条约要求与借鉴发达国家反残疾人就业歧视法律的基础上,提出我国反残疾人就业歧视法律框架的基本问题,以期健全完善我国的反残疾人就业歧视法律框架,提高残疾人的社会融合度。  相似文献   

9.
论就业歧视的狭义界定——我国就业歧视法律规制的起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姝 《当代法学》2011,(4):108-115
我国的反就业歧视法只有简单的立法框架,关于认定标准和界定规则等核心问题仍没有解决,受社会文化价值理念的影响不能完全照搬西方国家的作法。遵循基本法理并以解决我国实际问题为导向,提出就业歧视的狭义界定标准,不采纳直接歧视与间接歧视的类型划分,并将就业歧视限定在劳动者获得工作机会的行为阶段,其法律关系清晰简单而便于操作实施,可以作为推进我国就业歧视法律规制的起点和基础。  相似文献   

10.
当前我国反就业歧视法治建设的重心在于构建行政实施机制。世界各国或地区反就业歧视法行政实施机制纷繁复杂、类型多样,既有基于私人利益的行政调解模式、行政裁决模式,又有基于社会公共利益的行政处罚模式、咨询促进模式,还有公私兼顾的行政执法加行政调解或行政裁决模式。我国反就业歧视法行政实施机制应当公私兼顾,采用行政主管机关加内设专业机构模式,通过行政执法以维护社会公共利益,通过行政介入实现劳动者的平等就业权。我国反就业歧视法行政实施机制应加强公私合作,建立公私合作的行政裁决制度,设置行政责任,拓展公共利益的实现途径,公私合作共同维护社会公共利益。  相似文献   

11.
试论就业歧视及其公法规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竹文君 《河北法学》2004,22(10):77-80
就业歧视既是经济问题、社会问题,更是法律问题。当前我国普遍存在的就业歧视问题之根源在于市场经济条件下用人单位效益至上价值原则与劳动者平等就业价值理念两者之间的难以趋同,是当今法律面对的一种尴尬。国家对单位用人自主权进行公法意义上的规制是社会本位理念下的现代劳动法发展趋势之所在,制定反就业歧视法应作为完善劳动立法的一个重要方面。通过立法进一步明确平等就业的权利保障机制和违法救济措施,以期消除就业歧视、引导和推动我国劳动就业市场健康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2.
当前,我国的就业歧视问题十分严重,这损害了求职者的平等就业权,破坏了公平竞争环境,不利于劳动力市场的健康运行,影响了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完善我国反就业歧视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3.
梁晓春 《政法学刊》2006,23(5):71-75
作为国际社会的重要成员,我国批准、加入了一系列禁止歧视的国际公约,但由于种种原因,就业歧视已成为我国当前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解决这一问题,除了传统观念的更新、相关制度的变革外,主要还得从法律制度上着手,借鉴国际反歧视立法之成功经验,构建适合中国国情的反就业歧视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4.
目前,在我国的教育、就业、公共福利领域中,歧视已经成为了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而在我国尚未出台一部可以有效遏制歧视的法律,这使得公民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所以,反歧视便成了迫在眉睫的任务,而如何对是否是歧视的鉴别便是反歧视最首要的步骤。  相似文献   

15.
就业歧视在我国的就业领域大量存在,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就业歧视扩大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弱势群体的利益诉求很难通过常规渠道表达出来,转而通过一种极端的方式宣泄,进而增加了社会的不稳定因素。因此,加强对就业歧视的法律规制是必要且迫在眉睫的。本文主要通过借鉴国外关于反就业歧视的相关法律规制,以及对我国就业市场特殊性的分析,因地制宜地提出完善我国反就业歧视的法律救济。  相似文献   

16.
《江淮法治》2009,(9):4-5
前不久,《反就业歧视法(专家建议稿)》提交至全国人大。据介绍,该建议稿有两大亮点:设立国家机会平等委员会、设置反隐性歧视的举证责任倒置。因为一部法律而设立一个专门的机构,在我国是从来没有过的事情。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就业歧视问题日益突出,就业歧视现象五花八门。究其原因不外乎两点,用人单位滥用用人自主权和现行法律对反就业歧视法律规制的匮乏。在倡导以人为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制定一部专门规制就业歧视问题的法律尤为必要,以此来结束我国反就业歧视条文零散的局面,给被歧视者寻求法律救助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18.
反就业歧视及其法律建构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就业歧视是一个世界性难题,它在我国有愈演愈烈之势,并正日益成为妨害我国市场经济健康发展和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消极因素,亟待我们采取相应的制度措施进行规范和干预。针对就业歧视的现状,我国应当完善反就业歧视法。  相似文献   

19.
美国拥有较完善的反就业歧视法律和制度,其中有不少值得思考借鉴之处。本文从禁止歧视的形态、禁止歧视的理由、救济方式、许可、法律机构等各个角度简要介绍美国的反就业歧视法规则并探讨对我国的启示。我国社会对就业歧视现象已发展到不容忽视的地步,借鉴美国的有关法律规则,结合我国的国情,我们应该尽早制定出中国的比较完善的反就业歧视法。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就业歧视之浅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前就业歧视在我国已经成为一个社会问题,其中,大学生就业歧视尤为突出。本文试从我国大学生就业歧视的现状入手,分析其背后的原因,主要从思想上、经济利益上以及教育体制等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关对策,着重从完善立法的角度进行阐述,以期对我国反就业歧视的相关立法作出些许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