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一人们习惯于认为,法律是一种行为规范,亦即,法律是向一般人颁布的,一般人阅读了法律就找到了行为的指引。其实,任何一个法条,如果未曾被法院适用,一般人就不可能知道该法条的真实含义。事实上,一般国民并不是通过直接阅读刑法典从事活动的,绝大多数人都不可能阅读刑法典;那些从未实施犯罪行为的人,也可能从来没有阅读过一个刑法条文。相反,国民大多通过报纸、电视等媒体或者其他途径了解判决,进而得知刑法禁止什  相似文献   

2.
三、抽象行政行为的行政复议范围1.抽象行政行为的概念与特征抽象行政行为是指行政机关制定和发布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决定和命令的行为,具有一般的规范性,一般不针对具体的人或者事项。它具有以下几个特征:一是效力的普遍性和持续性。二是抽象行政行为以普遍的、不特定的人或  相似文献   

3.
期待可能性理论在我国刑事司法中的适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一句著名法谚:法不强人所难,即法律不能要求人们实施不可能实施的行为,也不能禁止人们实施不可避免的行为。期待可能性理论就是以此为法理基础,上升到刑法理论层面而形成的。在我国,期待可能性理论的研究受到法学界和法律实务界广泛关注的同时,也引发了颇多争议。争议焦点之一就是能否将该理论运用到我  相似文献   

4.
论履行法定职责判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法定职责的争论我国行政诉讼法规定对被告不履行或拖延履行法定职责的,可以作出命令其限期履行法定职责的判决。然对何为不履行或拖延履行法定职责、法定职责是否具有特定语境下的涵义,无论是理论界还是实务界颇有争议。在理论界,有学者认为不履行法定职责就是不作为,“可诉性不作为是超过法定期间或合理期间而不实施一定法定职责的行为”。①也有学者认为不履行法定职责应当是“行政主体不履行行政法律关系实体义务的行为,主要表现为明示拒绝履行职责的行为,即通常所说形式作为、实质不作为”。②还有学者认为不履行法定职责就是行…  相似文献   

5.
在行政机关的管理活动中,存在着大量的行政事实行为。如学者们所例举的行政指导、气象局定期发布天气预报这一针对特定事项的服务性事实行为;行政主体违法使用警械针对特定人实施的侵犯人身权的事实行为;行政主体为维护公共卫生安全号召群众扑杀狂犬以及在公共场所巡视检查等履行其职责中的事实行为;做出处理决定前收集资料、调查取证等履行外部法定程序中的事实行为;保管扣押物品、对行政案件的合议、撰写法律文书等履行内部法定程序中的事实行为,等等。但这些行为在传统的法学著作中,以其不发生法律效果或不直接发生法律效果而没有…  相似文献   

6.
朱庆育 《中外法学》2012,(3):462-483
法律规范可二分为一般规范与个别规范。传统法律理论只认可一般规范概念,然而,这一理论格局在解释民法规范时将遭遇障碍。本文认为,由于私法自治理念,民法一般规范或者可由当事人排除适用,或者只是消极禁止某种行为、基本不作积极行为之指令,因而缺乏私法交往中至关重要的积极行为规范。为此,本文引入凯尔森的个别规范理论,意在表明,作为私法自治手段的法律行为具有个别规范的品格,为当事人的私法交往提供积极行为规范。因之,完整的民法规范体系由一般规范与个别规范(法律行为)构成,它们分别从消极与积极角度支撑着自治这一民法核心理念。  相似文献   

7.
法律规范可二分为一般规范与个别规范。传统法律理论只认可一般规范概念,然而,这一理论格局在解释民法规范时将遭遇障碍。本文认为,由于私法自治理念,民法一般规范或者可由当事人排除适用,或者只是消极禁止某种行为、基本不作积极行为之指令,因而缺乏私法交往中至关重要的积极行为规范。为此,本文引入凯尔森的个别规范理论,意在表明,作为私法自治手段的法律行为具有个别规范的品格,为当事人的私法交往提供积极行为规范。因之,完整的民法规范体系由一般规范与个别规范(法律行为)构成,它们分别从消极与积极角度支撑着自治这一民法核心理念。  相似文献   

8.
禁止重复评价研究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禁止重复评价研究陈兴良刑法作为一种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的行为规范,具有对人的行为的评价机能。正如日本刑法学家指出:刑法在法律上具有明确规定无价值行为应受刑罚处罚的机能,预先规定出犯罪与刑罚的关系,可对一定的行为进行价值判断,这就是刑法的评价机能。 ̄①因...  相似文献   

9.
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必须进行多种行为。既然有行为存在,就一定存在着关于行为的规范。由于人们行为性质的不同,就导致不同领域的行为的规范,如道德规范、宗教规范和法律规范等等。法律规范虽然只是诸多行为规范中的一种。但是,随着近代国家的出现,它日益成为主要的行为规范,因为它以国家的强制力为后盾,其他的行为规范“只能行使从属于  相似文献   

10.
一 法律意识是一定阶级的法律观点的总和,是人对客观法律现象的反映,是人们对法、法律现象的心理、观点、知识和理论体系的总称。具体讲,法律意识包括人们对法、法律现象的本质和作用的理论、观点,对人们的行为从法律角度的理解、感觉和评价;也包括人们关于法律的知识、愿望和情绪。例如,某厂长发现履行某一件合同对本厂不利,就公然违约。对这一行为,有人认为不履行合同违法,有人认为应该不履行合同,因为不履行对本厂有利。人们的这些心理和思想,就是法  相似文献   

11.
《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第16条兼具行为规范与裁判规范的属性。从行为规范的角度看,告知义务的主体仅限于投保人而不包括被保险人或受益人,履行告知义务的期限止于提交投保单或类似文件,告知范围以保险人明确的询问为限而兜底性问题一般应认定无效,对于未知事项投保人负有一定的调查和告知义务。对告知义务规则的解释应当体现保护被保险人利益的原则和以实现人权为发展路径的发展理念。  相似文献   

12.
法律容许行为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长期以来,传统的法学观点把人们的行为简单地划分为两种:即合法行为与违法行为。违法行为指的是一切不符合现行法律要求、超出现行法律所能容许的范围以外的危害社会的行为,合法行为则指人们实施的合乎法律规定的行为。然而,还应该进一步认识到,合法行为之外并不一定都是法律所反对和禁止的,违法行为之外也不都是法律所提倡和  相似文献   

13.
一、关于行政许可的概念、特征、分类行政许可是行政机关根据行政相对人的申请,以书面证照或其他方式,依法赋予行政相对人从事某种活动的法律资格或实施某种行为的法律权利的行政行为.行政许可具有如下特征:1、行政许可是行政机关依据行政相对人的申请而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同于行政主体依职权主动赋予行政相对人权利和免除义务的行为。实施行政许可行为,必须以行政相对人提出申请为前提.2、行政许可的内容是国家一般限制或禁止的活动。许可行为是对符合条件的对象解除限制或禁止,允许其从事某项活动,享有特定权利和资格的行为。许可是建立在普遍限制和禁止基础上的解禁行为,因而,对大多数人而言,它是限制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活动自由的行为.如卫生行政机关发放的食品卫生许可证,从表  相似文献   

14.
论法的精神     
法律是国家制定并以强制力保证实施的社会行为规范的总和。制定法律的宗旨,是规范人们的补会关系和行为.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保证人们有序地生活。制定法律的目的,是要人们遵守法律。遵守法律的前提是让社会成员知法懂法,如果不知道法律是怎么规定的,怎么能要求人们遵守法律?  相似文献   

15.
姜伟 《法学研究》1984,(6):20-23
正当防卫是对正在侵害合法权益的人采用造成一定损害的方法,使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的人身和其他权利免受侵害的行为。根据法律的规定,实施正当防卫须符合一定的条件。关于正当防卫的合法条件,我国刑法学界一般认为包括四项:1.必须有不法侵害行为;2.必须是正在进行的侵害行为;3.防卫必须针对不法侵害者本人实行;4.防卫行为不能超过必要限度,不可造成不应有的损害。  相似文献   

16.
依命令之职务行为正当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职务行为 ,指公务人员根据法律行使职权或履行职责的行为。既包括基于法律的直接规定所实施的行为 ,也包括基于上级的职务命令所实施的行为。本文针对学术界对依命令之职务行为正当化的根据和标准进行评介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依命令之职务行为正当化标准 ,应具备命令来源的特定性、命令形式合法性、执行主体合法性、主观善意、执行行为客观合法以及目的与手段的相应性等六个方面的要件。  相似文献   

17.
一、法律解释论上的主观解释理论与客观解释理论1.主观解释理论主观解释理论在19世纪至20世纪初在西方法律解释中占有主导地位。这种理论认为,法律是立法者为社会一般人设计的行为规范,表达了立法者希望或不希望,允许或不允许人们从事什么样的行为的主观愿望。因而法律应该具有明确性。就刑法而言,刑法应以成文法的形式明确规定什么行为是犯罪以及应受何种和何种程度的刑罚处罚。依据法律规定的行为规范,人们就可以在社会生活中设计自己的行为方式,预见到自己行为的法律后果。法律的明确性同时促使法官严格依法办案,在法律规定的权限范围行  相似文献   

18.
一 行政纪律,简称政纪。是规定国家工作人员履行责任和义务的行为规范。 行政纪律是介于法律和道德之间的一种行为规范。有其特定的内涵,其主要特点有三: (一)行政纪律具有约束和制约行为的性质。行政纪律为了维护国家机关的秩序,统一和协调工作人员的思想和行动,规定工作人员应该做什么和禁止作什么。 (二)行政纪律具有强制力。行政纪律是不许违反的,它以国家机关的行政权力来保障实施。如果工作人员违反了纪律就要受到纪律制裁(行政处分)。  相似文献   

19.
我国行政法学界一般认为,行政行为可分为作为行政行为和不作为行政行为。行政不作为是指行政主体不履行法定职责,对相对人具有法律意义的一种消极的行为方式。包含三个要素:主体要素、职责要素、效果要素.有以下表现形式:拒绝履行法定职责、不正确履行法定职责、拖延履行法定职责、不完全履行法定职责、属于履行法定职责。  相似文献   

20.
严存生 《法律科学》2007,25(1):3-14
法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所以对法的研究最终不可能不追寻到人的本性.但能作为法律基础的人的本性只是道德性,道德的最高境界是正义,它是一种理想的人际关系和社会制度,在其中人人受到尊重和关爱,人人各尽其能,各得其所.人的行为它必须借助于法律这样的公共权力使一个社会人们的行为保持道德性的一种制度安排.因此,道德性是法律的人性基础,是制定和实施法律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