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宪政中国初论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中国已经坚定不移地走上法治之路 ,但远未“达致”。而要实现“达致” ,关键在于大张旗鼓地倡导“宪政中国”主张 ,排除万难地建设一个“宪政中国”。而之所以恰恰是“宪政中国”而不是“民主中国”、“法治中国” ,不仅是因为“宪政中国”在语汇上比其它用语更具优越性 ,而且还因为这是中国客观社会历史条件的必然。  相似文献   

2.
宪政建设与法治建设浑然一体的国家建设,二者密不可分。在法治建设进程中,宪政建设的水平和法治建设的水平紧密联系。依法治国是现代民主国家的标志,宪政建设是依法治国的核心,依法治国本质上就是依据宪法治国;宪法和宪政建设有着紧密的联系。本文从宪法与宪政的关系入手,探讨在中国进行宪政建设的必要性和基本途径,探讨宪政制度的建构。  相似文献   

3.
杨瑞赟  赵杰 《法制与社会》2013,(10):239-240
清末预备立宪是中国近代宪政史的开端。虽然人们对于清末预备立宪存在着不同的看法,但是清末预备立宪推动了中国传统政治文明的转型,否定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政体,其历史价值应予肯定。清末预备立宪的历史经验证明,市民社会的成熟壮大是宪政建设取得成就的基础。市民社会作为宪政的根基,与民主宪政和法治精神紧密相联,培育了宪政文化,孕育了法治精神,形成了社会权力,消解了国家压力。  相似文献   

4.
魏志学 《中国司法》2005,1(8):84-88
当代中国正处于一个伟大的历史变革过程中,随着中国社会的转型,当代中国法治也同样面临着从传统型法治向现代型法治的创造性转换。法治,是现代国家的基本特征。如果说日趋完备的法律体制和日益健全的法律制度,正在中国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的话,那么中国的法治之路还只能说刚刚开始,其最突出的问题在于宪法和法律远没有真正树立起应有的权威。从法治发展的一般规律,特别是中国的历史和现实看,笔者认为:实施宪政才是转型时期中国法治道路模式的理想选择。一、民主宪政为何在中国未能实施(一)法治意识薄弱,是民主宪政未能实施的观念…  相似文献   

5.
宪政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宪政是指依据宪法的民主设计而形成的社会政治治理状态。是民治和宪治的结合和统一。宪政要素包括宪治要素和民治要素。宪治要素是指实现宪治的必要条件,包括宪法、违宪审查、宪法诉讼和法治。民治要素是指实现民治的必要条件,包括限权、分权和人权,这是宪政状态的内在规定性。一般说来,宪政体制包括政治权力配置机制、公民参政机制(即选举机制)和政党执政机制。  相似文献   

6.
论宪法与政治文明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在政治文明史上 ,宪法的产生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宪法是权利的保障书 ,人权是政治文明的终极关怀 ;宪法是民主政治的法律化 ,民主政治是政治文明的保障 ;宪法是治国之法 ,法治是政治文明的基本运作方式 ;宪法是宪政的前提 ,宪政是政治文明的核心。宪法与政治文明相辅相成、不可分离  相似文献   

7.
无诉讼即无宪政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宪法之生命在于宪政 ,而宪政之精髓则在于法治 ,惟法治之精神方可葆宪政生命之树长青。宪法诉讼既是宪政法治存在的基本标志 ,也是宪政法治实现的必要条件 ,因此说 ,没有宪法诉讼 ,就没有宪政。  相似文献   

8.
刘博 《中国公证》2007,(4):30-34
引言 “中国自有宪法己将近百年,然中国之宪政建设尚待完成。盖宪法于宪政,犹如法治于法制,其盛衰兴废,不独受制于法律之制度,更取决于政制之安排,社会之结构,公民之素质与民众之信仰。故修宪法虽易,行宪政实难。”梁治平先生的话一语道破中国宪政之玄机。宪法与宪政,于中国而言,是“一字之差,百年之别”。如何使宪政的幼苗在中国大地茁壮成长,这个问题一直在困扰着一代代关心中国现代化坎坷进程的人们,值得欣慰的是,中国国民追求宪政的脚步从未停止过前进。今日中国,人们畅谈宪政,倡言法治,见仁见智,其心也诚,其言也善,宪政在中国大地的光芒己日渐生辉。  相似文献   

9.
宪政是按宪法运作的政治和政治体制,是颁布宪法的必然目标和实践归属。我国一些学者却明确提出了“不能把‘宪政’作为我国的基本政治概念”的主张,这种“宪政否定论”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淡化新中国对宪政建设的贡献,也削弱我国公民本来就很淡薄的宪法意识,应予纠正。宪政是一个比民主、法治和人权抽象程度更高的概念,可以涵括我国现行政治理念,客观地对待现代政治文明,确立宪政的目标,加强宪法实施,把宪法规定的东西切实落实下去,是一种积极、稳妥、务实的民主政治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0.
中国宪政建设论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认识宪政应当把握宪政初始的、本原的含义,即以宪法来合理分配和制约权力。而判断宪政的基本标准就是宪法是否得到认真实施。宪政建设是建设法治国家、建设政治文明以及制度强国、兴国的必由之路。要加强中国的宪政建设,必须认真对待宪法,高度重视宪法的监督实施;必须加强和改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必须高度重视宪政的具体制度、具体程序的建设;必须切实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发展党内民主;必须借鉴人类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  相似文献   

11.
我国的法治离不开宪政,而宪政的实施离不开宪法的司法化;反过来,我国的宪法司法化将会使我国社会更加趋于民主和法治。因为宪法的司法化是保证宪法之上的关键环节、是保护公民权利的重要保障、更是法治和宪政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2.
人权保障是近现代民主法治国家的宪政原则.作为一项政治原则,被近现代以后各国宪法普遍确立.由人权保障的宪政原则必然演绎出人本政府的要求,建设人本政府,从管理学角度讲,要实现政府身份的转变,要界定政府的职能范围,要把握政府服务内容,要注重政府服务绩效,要打破政府公共物品供给的垄断性;从法学角度讲,政府要构建成有限政府、正当程序政府和责任政府.  相似文献   

13.
宪政四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伯超 《法学评论》2005,23(1):9-16
宪政是一种先进的政治理念 ,是现代政治文明的一种集中体现。宪政与宪法、自由、人权、民主、法治的关系极为密切。世界近现代政治文明发展的历史充分说明 ,宪政乃良宪之治 ,法治之本 ,是个人自由的最大公约化 ,是民主进步的航标。本文试图从不同角度对宪政进行多维的透析 ,以期揭示宪政的内在本质和基本精神。  相似文献   

14.
宪政——人类法治文明的最高结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文正邦 《现代法学》2002,24(5):38-47
文章从依法治国首先要依宪治国 ,实行法治关键要实行宪政立论 ,层层深入地阐析了宪政的涵义 ,宪政与宪法的关系 ,宪政的性质、特征及要义 ,宪政与民主、法治、人权的关系等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5.
我国的法治离不开宪政,而宪政的实施离不开宪法的司法化;反过来,我国的宪法司法化将会使我国社会更加趋于民主和法治。因为宪法的司法化是保证宪法之上的关键环节、是保护公民权利的重要保障、更是法治和宪政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6.
实现宪政目标下的中国行政法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海坤 《法学论坛》2005,20(2):43-53
世纪之交逐渐兴起的宪政风云值得每一个宪法学人认真对待。宪政目标要求行政法治的发展应当以保障公民权利实现为根本 ,以完善行政权力控制为重点 ,以增进社会公平为目标 ,以社会自治与自由促进为基础。中国行政法治与宪政的发展是并行不悖、相互促进的 ,中国行政法治应采取一种后发的综合的行政法治模式 ,并以宪政目标为指引有重点地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突破 :(1)以发展完善行政救济制度为核心实现行政法治 ;(2 )以规范审查抽象行政行为为保障实现行政法治 ;(3 )以建立健全行政程序制度为重点实现行政法治 ;(4 )以理性监控行政自由裁量权力为特征实现行政法治 ;(5 )以寻求指导行政相对人参与合作为手段实现行政法治 ;(6)以普遍推行行政公开制度为前提实现行政法治 ;(7)以确立普及政府守法观念为条件实现行政法治。  相似文献   

17.
30年前,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明确指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宪法规定的公民权利,必须坚决保障,任何人不得侵犯等。中国的民主法治,从此开启新纪元。30年来,依法行政、民告官、政务公开、自我限权、以人为本、法治政府、服务政府……从法治行政走向法治国家、宪政国家,正成为中国法治建设的清晰轨迹。  相似文献   

18.
法治是当代社会发展的必然方向,宪政则是在法治社会下建立起来的政治体制。宪政是民主的政治,是西方社会历史演进的结果,是孕育于西方文化背景下的产物,当下我国一些学者提出了"儒家宪政"这一宪政建设的新思路。儒学和宪政这两者是否真的能如一些学者所说的能协调统一的结合,从而形成一种符合中国本土文化特征的、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中国民主政治制度呢?本文试对"儒家宪政理论"在我国的可行性问题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9.
一段时间以来,有些人公开或不公开的反对宪政,并错误影响到决策部门.我们要实现法治,就要毫不含糊地坚持宪政理论和原则.宪政是个科学的概念,内涵包括人民民主、依法治国、人权保障与宪法至上四个要素.民主、法治、人权是宪政这一现代进步政治形态的实体内容;宪法至上,是宪政的形式要件.中国进入改革开放新时代以来,我国在宪政建设方面取得举世公认的成就,但仍然任重而道远.本文对以王一程与陈红太两位教授为代表的有关宪政概念科学内涵的八点质疑,一一作了回答,驳斥了反宪政的错误观点.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恩格斯虽然对宪政问题没有专门的著述,但他们对宪法、民主、法治和人权等宪政要素深刻的阐释,形成了较为系统的宪政思想。马克思、恩格斯通过对资本主义宪政的批判与超越,为无产阶级宪政观奠定了深厚的理论基础,同时为社会主义宪政建设指明了科学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