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4年9月12日至9月19日,第17届国际刑法学大会在中国召开,这是国际刑法学协会成立120年以来,首次在亚洲召开会议,这表明国际法学界和司法实务界乃至整个国际社会对中国刑法发展的肯定。 这次主题为“全球化时代刑事犯罪的挑战与对策”的国际刑法学大会,首先给日趋活跃的中国刑事立法和司法工作带来了清新之气。大会讨论的诸多主题,如未成年人犯罪、反腐败犯罪等,既是中国面临的问题,也是全世界面临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刑法学的角度分析李洪志及“法轮功”邪教组织的刑事违法性,指出其行为触犯我国刑法,涉嫌多种犯罪。  相似文献   

3.
沈丽莎 《法制与社会》2013,(16):13-14,18
刑法学的基本范畴作为联结刑法学各种具体内容的网上之结,在刑法学理论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本文欲以范畴之概念和意义为起点,介绍并评价刑法学基本范畴之理论学说,进而勾勒出主要由刑法论、犯罪论和刑事责任论三大体系构成,基本范畴具体包括刑法、犯罪、犯罪概念、犯罪构成、刑事责任、刑事处罚、定罪和量刑八个具体的基本范畴。  相似文献   

4.
人格刑法学的构想(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人格刑法学”是在调和刑事古典学派和刑事近代学派的对立时提出的刑法理论。人格刑法学从相对自由的主体的人格出发把握刑法学中的人 ,根据构成要件该当性、违法性和责任三个要件的犯罪论体系 ,把责任作为犯罪论的核心和最后的犯罪要件 ,从行为责任和人格形成责任两个方面探讨人格责任论  相似文献   

5.
人格刑法学的构想(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格刑法学”是在调和刑事古典学派和刑事近代学派的对立时提出的刑法理论。人格刑法学从相对自由的主体的人格出发把握刑法学中的人 ,根据构成要件该当性、违法性和责任三个要件的犯罪论体系 ,把责任作为犯罪论的核心和最后的犯罪要件 ,从行为责任和人格形成责任两个方面探讨人格责任论  相似文献   

6.
喻建立 《人民检察》2015,(22):54-57
2015年10月18日至19日,由中国刑法学研究会主办,河北省高级人民法院、河北省人民检察院、河北大学承办的全国刑法学术年会在河北保定市召开,来自我国刑法理论研究以及司法实务界的30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年会。与会代表围绕“法治中国与刑法发展”的研讨主题,分别对“法治中国与刑法理念变革”“治理腐败的刑事政策与刑事立法”等议题进行了广泛交流和深入研讨,并深刻分析了当前我国刑法学发展面临的问题和未来前进的路径,大大拓展了我国刑法学理论研究的深度与视野。  相似文献   

7.
犯罪概念的哲学思考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犯罪概念理论经历了从形式的概念到实质的概念,又从实质的概念到形式与实质相统一的概念,再从统一的概念到形式与实质相分裂的概念这样一个发展过程,成为刑法学的一大困惑。在这个问题上,外国刑法学最终走向了不可知论,而中国刑法学则滑向了形而上学唯物论。之所以出现这种局面,其原因在于到目前为止,中外刑法学都只是孤立、片面、静止地研究犯罪概念,不了解概念的相互联系和运动发展。犯罪概念是由先于刑法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刑法的任务不在于解决犯罪概念问题,而在于运用已先于自己而存在的犯罪概念来作出判断。刑事司法的任务是在刑法判断的基础上作进一步的推理。犯罪概念的形成、运用犯罪概念所进行的刑法判断、以及运用犯罪概念和刑法判断所进行的刑事司法推理,是犯罪概念运动的一个完整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犯罪作为一个概念它是统一的,不存在形式概念与实质概念之分,也不存在立法概念与司法概念之分。  相似文献   

8.
法人能否成为犯罪主体?对法人追究刑事责任是否必要和公正?等有关法人犯罪问题是国内外法学家长期争论的热题.综观近几年我国刑法学界对这一课题的探讨和争鸣,其内容已涉及到:对以自然人犯罪为中心的刑法学包括犯罪论、刑罚论等传统理论的突破;对现实存在法人犯罪的分析和认定;对现行法人犯罪刑事立法、司法效果的评价;对我国刑法典应否就法人犯罪问题作相应规定等诸多重大刑法理论与实践问题.  相似文献   

9.
黄京平  左袖阳 《法学家》2006,1(1):57-63
一、2005年刑法学研究概况 (一)2005年以来,刑法学理论创新势头不减,著述丰富.主要个人学术专著有:<受贿罪研究新动向>、<管制刑研究>、<规范刑法原理>、<刑事政策立场与范畴>、<身份犯研究>、<行政刑法学>等等.主要编著有:<中韩刑法基本问题研讨"首届中韩刑法学术研讨会"学术文集>、<惩治恐怖主义犯罪理论与立法>、<中国区际刑法问题专论>、<中国刑法罪刑适用>、<刑事法问题研究>、<刑法总论研究>、<有组织犯罪研究>、<刑事法问题思索与研究>、<刑事一体化与刑事政策>、<惩治恐怖主义犯罪理论与立法>、<犯罪形态研究精要>等等;新译外国刑法著作:<死刑的全球考察>、<德国刑法学总论第1卷犯罪原理的基础构造>等;新译外国法典:<丹麦刑法典与丹麦刑事执行法>、<挪威一般公民刑法典>、<瑞典刑法典>等等.此外,发表的学术论文不啻千篇.  相似文献   

10.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近年来,随着我国金融自由化程度的提高、金融改革步伐的加快和外资金融机构的逐步进入,金融风险也在不断增加,金融犯罪活动呈现蔓延之势。面对金融犯罪的“挑战”,我国在惩治金融犯罪立法、司法上存在的缺陷和不足,也逐渐暴露。为遏制金融犯罪、完善我国金融刑事立法和司法,日前在山东济南召开了“全国金融犯罪与金融刑法理论研讨会”。本刊特组织“金融刑法研究专题”,介绍我国刑法学专家学者对金融犯罪与金融刑法理论的最新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1.
人格刑法学:以犯罪论体系为视角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行为刑法与行为人刑法是存在对立的,这主要表现为一元的犯罪论体系与二元的犯罪论体系之间的对立。以北京大学张文教授为代表的人格刑法学是行为刑法与行为人刑法互相融合的人格刑法学,其崛起可谓是侧重于主观主义与行为人主义的刑法学在我国的再生,对此应当予以高度的关注。但是,人格刑法学的观点是否具有刑事政策上的可接受性和司法上的可操作性仍有待未来进一步研究。现今,人格刑法学只是一种美好的构想。  相似文献   

12.
近年我国刑法学界热衷于德国贝克教授提出的“风险社会”理论,相应地提出了风险类型的犯罪,并主张以严厉刑法应对。但这场研讨未能恰当区分“风险社会”的“风险”与“社会危害性”意义上的“风险”,未能区分“风险社会”的“风险”与德国当代若干刑法学说中的“风险”,从而也未能分清刑法中哪些是“风险社会”的“风险”犯罪。这既不利于刑事政策的恰当选择,也不利于我国刑法学研究的深入开展。本文旨在通过辨析,澄清相关误区。  相似文献   

13.
2012年度,以1982宪法颁行30周年为契机,我国刑法学积极加强了对刑法与宪法的协调发展问题研究,并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了对刑法解释、犯罪构成、死刑改革等刑法基本理论问题的研讨。同时,立足于刑事立法和司法的现实需要,刑法学加强了对社区矫正、民间高利贷、药品安全犯罪、恶意诉讼等刑法实务问题研究,积极地促进了我国刑法理论研究水平的提升及实践发展。  相似文献   

14.
刑事法学,即研究有关刑事法律及其运用之科学,其内容可包括与犯罪有关的所有相关学科,如刑法学、刑事诉讼法学、刑事执行法学、刑事政策学、犯罪学等。本来,早在作为刑法学正式诞生标志的意大利著名刑法学家贝卡利亚的名著《论犯罪与刑罚》一书中,刑法思想和刑事诉讼法思想是合为一体的。后来意大利刑法学家龙勃罗梭引入实证主义研究方法创立犯罪学,扩张了刑事法的研究领域。德国著名刑法学家李斯特更是首次提出全体刑法学的概念,确立了包括刑事政策学、犯罪学、刑罚学、行刑学在内的大刑法学研究体系。但是我国法学界基本上没有借鉴这种研…  相似文献   

15.
在理论上,刑事法律关系①涉及到刑罚权、刑事责任、国家、犯罪人、犯罪人利益的载体、犯罪。刑法规范、刑法的价值等诸多问题,并且更具从刑法内部诸要素的关系上研究刑法的特征。传统上我们将刑法学看作“是研究刑法及其所规定的犯罪和刑罚的科学”,或者“是研究刑法及其所规定的犯罪测事责任和刑罚的科学”。其实,作为刑法的要素或者说刑法学的研究对象,不仅有“犯罪”。“刑事责任”、“刑罚”,而且有“犯罪人”、“国家”、“刑罚权”、(“刑事责任’)“犯罪人利益的载体”以及这些要素的“关系”构造,尤其是还有这种“关系”的…  相似文献   

16.
刑法学的西方经验与中国现实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我国刑法学面临改造理论体系与增强问题意识的双重使命,为此,进行跨文化的刑法学研究是必要的。西方国家在刑法理论发展上有一些值得我们学习的经验,包括法官解释刑法,坚持刑法客观主义,刑法学方法多元化,问题思考与体系思考等。与之相对应,我国刑法学发展过程中却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对我国未来的刑法学理论进行合理化改造有多种可能的路径,即必须以刑法客观主义立场为取向,建构阶层的犯罪论体系,坚持实质的犯罪论,加强对问题的思考。  相似文献   

17.
刑法规范的模糊性与明确性及其整合机制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杨书文 《中国法学》2001,(3):165-178
针对当前刑法学界对于“刑法规范之模糊性”的系统研究相对欠缺的状况 ,本文以自然科学中的模糊论与语言学理论中的模糊语义学为基础 ,着重论证了“模糊性是刑法规范的又一基本属性”、“刑法规范的明确性与模糊性之间具有相辅相成的紧密关系”等观点 ;指出刑法规范的明确性与模糊性之平衡是刑事立法的理想追求 ;而实现这种平衡的基本途径就是“明确性与模糊性的整合机制”  相似文献   

18.
司法刑法学的视域与范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司法刑法学是一个表征刑法理论体系分化与分工的概念。司法刑法学试图将刑事司法过程纳入刑法学的视域,使刑法思维对经验事实给予应有重视,为此就要将控诉者的刑法学转变为辩护者的刑法学,并使之从寻求科学客观性转向寻求交谈客观性。只有促成这种视域与范式的变化,才有真正的司法刑法学。作为一个例证,对犯罪概念的司法刑法学解读与重述可以显示上述视域与范式转换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正当防卫并不排斥事先做好防范、准备的情形,而传统刑法理论中犯罪构成只包含积极的构成要件,并将成立正当防卫与符合犯罪构成置于相互对立的地位,不利于分析、判断具体犯罪的成立与否。借鉴德日刑法学递进式“三阶层犯罪构成体系”理论,结合我国刑事立法和司法实践,应该将正当防卫、紧急避险等排除犯罪性的行为(违法阻却事由)和《刑法》第13条“但书”情节并列作为消极要件纳入我国的犯罪构成要件。  相似文献   

20.
德日机能主义刑法学在世界范围内影响甚巨,但并未形成统一的体系。罗克辛教授主张的刑事政策的机能主义刑法学、雅科布斯教授构建的以规范论为基础的机能主义刑法学以及平野龙一教授提出的可视性的机能主义刑法学,在建构路径、刑法目的、犯罪本质、构成要件、责任本质、刑罚目的等方面都存在差异。立足机能主义刑法的视角,我国应注意回应性刑法及其限度、刑法的去工 具化与刑事政策的刑法化、罪刑法定原则与法益保护机能的调和三方面的问题。在具体问题上,建议调整当前立法的情绪化和司法的犯罪化倾向。应当看到即使在德日国内也不乏对机能主义刑法学的质疑,那种认为其可能存在强化社会控制和弱化人权保障风险的观点也日益变得有力,故应谨慎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