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好审查逮捕、公诉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检察机关是国家的执法机关,案件质量是其生命线,用好审查逮捕,公诉权是履行好法律的应有意义,而检察机关准确把握无逮捕必要的法律适用,非法证据排除的法律适用,不起诉的法律适用是准确把握案件质量标准的关键点。  相似文献   

2.
<正>审查逮捕阶段讯问犯罪嫌疑人是贯彻落实少捕慎诉慎押刑事司法政策的重要环节,对准确把握案件定性、核实证据、评价犯罪嫌疑人社会危险性、开展侦查活动监督工作等具有重要意义。一、制作审查逮捕讯问笔录的必要性审查逮捕讯问笔录是检察机关在办理审查逮捕案件时,核实侦查机关提请批准逮捕的犯罪事实是否有证据证明及证据是否查证属实;查明犯罪嫌疑人是否有社会危险性,是否有必要采取逮捕强制措施;  相似文献   

3.
佘景妮 《法制与社会》2011,(19):138-139
审查逮捕阶段排除非法证据有利于减少错误逮捕案件,提高逮捕案件质量,实现对侦查机关的侦查活动的有效监督.本文以<关于办理刑事案件排除非法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及其指导意见为视角,就审查逮捕阶段排除非法证据的范围、存在问题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在审查逮捕阶段排除非法证据的适用能日益完善.  相似文献   

4.
正不捕案件的数量多少有多方面原因,本文以许昌市魏都区人民检察院2013年不捕案件为例,展开分析并提出一些建设性意见。一、不捕案件数量变化的原因(一)公安机关方面1.公、检机关司法价值取向不同。公安机关的侦查工作和检察机关审查逮捕工作的重心因各自特点而有所不同,公安机关以"严打"为目标,侦查工作侧重于发现犯罪、抓捕犯罪嫌疑人和查清犯罪事实,其意义在于启动司法程序,而审查逮捕工作则侧重于事实和证据的审查,尤其是对是否构成犯罪和逮捕必要性的审查,根据法律和刑事政策决定是否采取逮捕措施,其意义  相似文献   

5.
审查逮捕案件意见书是侦查监督部门的承办检察官在对案件审查终结后,依据事实和法律制作的一种非诉讼法律文书。在某种程度上审查逮捕案件意见书的撰写水准反映着逮捕案件的质量,尤其是意见书中的证据分析部分,对进一步做好引导侦查工作有积极的作用。笔者试就审查逮捕案件意见书中证据的分析方法谈一些粗浅的看法。一、审查逮捕案件证据分析的主要内容和基本要求一主要内容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将审查逮捕的证据条件从原来的“主要犯罪事实已经查清”改为“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关于刑事诉讼法实施中若干问题规定》第二十六条对“有证…  相似文献   

6.
检察机关侦查监督部门现行的审查逮捕工作方式改革的主要形式,是以制作《审查逮捕案件意见书》,取代原有的阅卷笔录、《逮捕案件审查报告》、《逮捕案件审批表》。这项改革必然要涉及到逮捕案件的审查方法、审查方式、审查重点、文书制作名称、制作格式等方面的突破和创新。笔者试就此作如下探讨,以期达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审查逮捕案件意见书》是检察机关为依法行使检察职权,由专门人员对侦查机关或者侦查部门提请批准(决定)逮捕的案件经过审查后提出捕与不捕意见的检察文书。最高人民检察院侦监厅在2002年审查逮捕工作方式改革中将《逮捕案件审查报告》和《逮捕案件审批表》整合为《审查逮捕案件意见书》,这种改革方式简化了内部工作程序,对有效解决办理审查逮捕案件时限紧、任务重、质量要求高等问题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审查逮捕具有自身的特点,其审查过程是以报捕书为索引,通过审阅案卷,形成发散性、开放性思考和证据甄别、筛选、分析的过程。审查逮捕应当每案必讯,复核关键证据,在此基础上形成捕与不捕的正确决断。审查逮捕案件终结报告是案卷的浓缩,应当达到报告在手如同案卷在手的效果。作为检察机关对刑事案件进行审查的第一道关口,审查逮捕应当根据现有证据,作出科学预判,合理预测捕后证据可能发生的变化,提出补充或补强证据的意见。必须正确厘清批准逮捕、不批准逮捕、不予批准逮捕和逮捕决定、不予逮捕决定的含义,区分绝对不捕、相对不捕、存疑不捕的适用对象,纠正对象模糊、文书混用的局面。  相似文献   

9.
滕云  应泓游 《法制与社会》2012,(29):116-117
审查逮捕阶段是检察机关处理案件的首要环节,在审查逮捕阶段认定、排除非法证据是关键.审查逮捕阶段,应通过审查案卷材料、全面审查证据、加强审查复核力度、建立讨论和报告机制、阶段性风险评估等方法发现非法证据线索,排除非法证据.  相似文献   

10.
审查逮捕文书是人民检察院侦查监督部门在审查公安机关提请批准逮捕及本院侦查部门移送审查逮捕犯罪嫌疑人时所制作的内部工作文书,其质量高低直接关系着审查逮捕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审查逮捕文书的内容包括很多,其中正文部分的案件事实及证据是该文书的中心内容.在这部分内容中,不仅要清楚的将认定犯罪嫌疑人是否有罪的案件事实列举出来,还要对能够证实这些案件事实的主要证据进行全面、透彻的表述和分析,以便检察长准确地对犯罪嫌疑人是否有犯罪事实、能否逮捕,作出一个正确的判断.因此如何对证据进行表述,在这里就显得非常重要.下面笔者拟结合办案实践就证据的表述方法谈一些自己的意见.  相似文献   

11.
正近年来,最高人民检察院在审查逮捕制度方面推出了一系列的改革,特别是针对《刑事诉讼法》修改后审查逮捕逐渐从封闭性、行政性向公开化、诉讼化转变的发展趋势,提出"探索公开审查案件的办案方式,增强中立性,提高公信力"的要求,以推进审查逮捕程序诉讼化改革。一、推进审查逮捕程序诉讼化改革意义重大(一)实现对逮捕案件的司法审查现行审查逮捕方式具有浓厚的行政色彩,实行承办人办理、部门负责人审核、分管检察长决定的三级审批制,案件的办理与决定相对分离。检察机关主要依据侦查机关移送的案卷材料、证据作出是否批准逮捕的  相似文献   

12.
正逮捕是刑事诉讼中最为严厉的强制措施,检察机关作为审查逮捕的法定机关,对逮捕的审慎判断尤为重要。近年来,最高人民检察院在审查逮捕制度方面推出了一系列的改革,特别是针对《刑事诉讼法》修改后审查逮捕逐渐从封闭性、行政性向公开化、诉讼化转变的发展趋势,提出"探索公开审查案件的办案方式,增强中立性,提高公信力"的要求,以推进审查逮捕  相似文献   

13.
审查批捕作为检察机关法律监督的职能之一,其主要任务就是审查所报捕案件的证据是否充分和确实,依法做出对犯罪嫌疑人逮捕与否的决定。日前,我们审查批捕的一起重大盗窃案件,使我们对证据在审查批捕工作中的决定性意义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整体而言,审查逮捕运作期限有所缩短,程序运作的效率得到了提高.这源于检察机关在案件数量与"超期羁押"压力下的一些自我努力.着眼于逮捕案件实际处理程序流程的考察发现,一些程序环节存在并不合理的时间耗费,但却难以绝对地判定这些耗费完全没有可接受性.审查逮捕制度运作效率的提高,应该立足于当前逮捕案件处理的实践模式,并根据已有的制度经验,按照制度创新的思路来进行.  相似文献   

15.
修改后刑诉法完善了审查逮捕制度,对检察机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审查逮捕工作迎来了发展机遇,也面临着新的挑战。面对机遇和挑战,笔者认为,应当从执法理念和工作机制层面加以完善,使逮捕必要性审查工作真正落到实处,确保逮捕案件质量。  相似文献   

16.
审查逮捕是国家赋予检察机关的一项重要法律监督职能,是刑事诉讼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加强审查逮捕工作对于强化刑事诉讼监督、维护公平正义,保障国家法律的统一正确实施,意义重大。新刑事诉讼法对检察机关履行侦查监督职责方面进行了全面的强化,主要表现在对审查逮捕条件和程序的明确和完善、以及逮捕后羁押必要性审查制度的新规定。  相似文献   

17.
早在2003年北京市人民检察院开展的一次案件质量的专项复查时,附条件逮捕制度即已酝酿.通过该次专项复查,捕后无罪处理案件的快速上升引起了很大关注,依据此次复查所作出的总结.北京市人民检察院在向最高人民检察院呈送的《关于当前审查逮捕案件质量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的报告》中正式将"附条件逮捕"作为一项执法标准提了出来.2005年5月,在全国检察机关第二次侦查监督工作会议上,最高人民检察院对"附条件逮捕"予以肯定.2006年8月,最高人民检察院在《审查逮捕案件质量标准(试行)》中正式确认了"附条件逮捕"的适用.  相似文献   

18.
为强化对职务犯罪案件逮捕环节的监督制约,按照中央关于深化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的部署,2009年9月,全国绝大部分省级以下检察机关实施了批捕权上提一级改革。从改革实行一年来的情况看,取得了显著效果,但也存在一定的现实问题。本文在对部分改革试点情况调查分析基础上,提出转变传统的办案模式、实现上下级检察机关资源共享、加强同级审查力度、完善律师介入审查逮捕程序、规范自侦案件附条件逮捕制度、规范介入侦查引导取证机制等进一步完善职务犯罪案件审查逮捕方式的对策,以期充分实现此项改革在强化检察机关内部监督方面的制度优势。  相似文献   

19.
一、自侦案件逮捕制度改革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改革没有解决"谁来监督监督者"的追问完善职务犯罪案件审查逮捕程序,目的就是要加强对办理职务犯罪案件的监督制约,而《规定》的程序设计让享有一定行政权力的上级检察机关充当监督者,赋予了对上级机关的充分信任,但上级院审查批捕能否比下级院公正存在疑问。首先"上提一级"制度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做到对自侦案件的侦查监督,但并  相似文献   

20.
侦查监督部门作为检察机关履行法律监督职责的重要业务部门,不仅担负着保障刑事诉讼顺利进行的职责,而且肩负着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依法保障人权的重任。在新形势下,如何正确适用逮捕必要性条件已成为审查逮捕工作中衡量批捕案件质量,正确贯彻落实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重要环节。本文试就此问题作一浅析,以期对更准确地把握逮捕条件有所帮助和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