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行政法治地位论、本质论、立法论、执法论、监督论构成了邓小平行政法治思想的科学体系。行政法治是依法治国以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行政法治的本质就是把人民民主、党的领导和依法行政有机地结合起来;行政法治要建立完备的行政法律体系并注重行政立法的民主化;行政执法要遵循依法行政和公平的原则,要严格行政执法,并体现服务的思想;行政监督要贯彻权力制约的思想,要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行政法治监督体系。邓小平行政法治思想对我国行政法治现代化产生了深刻影响,指明了行政法治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行政法治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有机组成部分,其核心和根本着眼点是充分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坚持依法治国和依法行政的基本方略。本文着重从五个方面论述了邓小平行政法治理论的主要特色:一、鲜明的实践性──邓小平行政法治理论的精髓;二、坚定的原则性──邓小平行政法治理论的立足点;三、广泛的群众性──邓小平行政法治理论的基础;四、严谨的逻辑性──邓小平行政法治理论的科学态度;五、巨大的效能性──邓小平行政法治理论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在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时代,要“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笔者认为,所谓“法治轨道”,是指“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的全面依法治国的工作布局。对于依法行政而言,完善行政程序法治乃是其最重要最基本的保障;对于法治政府建设而言,完善行政程序法治则是其必由之路。一、行政程序法为行政权力定规矩、划界限、  相似文献   

4.
中国法治与行政立法改革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法治可以分为广义的法治和狭义的法治。狭义法治的要素是 :立法必须遵循程序性规则 ;法律体系具有透明度 ;法律必须具有前瞻性 ,相对清楚、统一和稳定 ;执行法律公正 ;法必须为民众合理接受。广义的法治则融入了政治道德的因素 ,它可分为自由民主法治、国家社会主义法治、集体主义法治等几种类型。中国的法治属于社会主义法治的类型 ,并朝着狭义法治标准的方向前进。中国要实现法治有许多工作要做 ,其中改革行政立法就是重要方面之一 ,它包括限制对行政立法的授权 ;约束行政机关制定行政法规与规章的权力 ;制定统一的行政程序法 ;设立违宪或专门审查机构解决立法的不统一问题 ;扩大司法审查的范围等等。  相似文献   

5.
论法治行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对法治行政的演进历程、法治行政原则、法治行政依据、法治行政现实化基本要求的探讨,揭示“法治行政”是实质法治,以区别于“依法行政”;法治行政的实现需要的是系统的支持。  相似文献   

6.
论法治民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实施方略角度看,民主可区分为人治民主和法治民主两类.人治民主是社会革命后接踵而至的一种普遍现象,但不是正常的民主形式,只能作为通往法治民主道路的一个中介。法治民主有四项基本特征:立法民主;法律至上;限权宪法或权力受限制的政府;法律得到严格实施。今天我国处在从人治民主向法治民主过波的阶段.应当适应我国现阶段基本情况,切实推进社会主义法治民主.  相似文献   

7.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以法治为基础,以法治为保障。作为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重要部门的司法行政机关,应该在社会主义新农村法治建设中当好“排头兵”,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铺设好“法治轨道”。(一)要充分认识司法行政机关在新农村法治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  相似文献   

8.
胡玲芝 《时代法学》2004,2(6):59-63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建设一个法治政府。法治政府的建设又以行政公开为重要标志。因为行政公开不仅是法治政府的价值取向、存在前提、重要工作,亦是法治政府建设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9.
在全国政法系统集中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是党中央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全局出发,着眼加强政法队伍思想政治建设,面向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学习好、掌握好、贯彻好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司法行政部门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项重要任务。我们要全面理解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丰富内涵和重大作用,正确把握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与司法行政工作的内在关系,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依法推进司法行政各项职能。一、深刻认识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重大意义,切实提高学习的自觉性…  相似文献   

10.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现阶段全国上下各行各业努力的目标,本文分析了社会主义法治社会建设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之间的关系,最终得出的结论是:社会主义法治社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逻辑起点与内在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法治社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制度保证;建设社会主义法治社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现途径;建设社会主义法治社会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一致。  相似文献   

11.
论现代法治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推进法治进程,建设法治国家,弘扬法治精神至关重要;法治精神是社会主体对法以及法治的理性认知和价值确信,是法治价值观;它是法律意识、法治观念、法律素质、法律信仰等的集合形态,是法治实践的指导思想和精神源泉.也是尊崇法治和尊重法律权威的一种理性的精神状态。因此,我们应该弘扬以维护法律尊严、保障公民权利、维护社会公正为核心的法治精神。弘扬法治精神,推进法治进程要注重转变法治教育导向,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和建立有效的法律监督制约机制和法治良性反馈机制。  相似文献   

12.
这次全国司法厅(局)长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研讨班的主要任务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学习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建党85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和关于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重要批示,认真学习罗干同志、周永康同志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研讨班上的重要讲话,总结交流前一阶段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活动的经验,研究进一步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活动的措施。同时,总结上半年司法行政工作,部署下半年任务。全国司法行政系统对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高度重视。中央政法委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研讨班之…  相似文献   

13.
史占义 《人民调解》2006,(10):35-35
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是党中央关于加强政法队伍建设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对于加强政法队伍建设,促进立法为公,执法为民,公正司法必将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以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为指导,加强基层建设,是做好基层司法行政工作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14.
陶爱萍 《行政与法》2006,(11):23-24
社会主义法治是法治发展到现代以后产生的一种历史形态。它除了法治所具有的共性之外,还有着自己的定性特征,两者并不完全等同。  相似文献   

15.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提出的重大任务,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提出的重要战略思想和治国方略,同时也是解决当前面临困难和矛盾的总方针。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全方位的,包括行政法治等政治经济文化的各个领域。  相似文献   

16.
王波 《广东法学》2005,(6):26-29
1999年九届人大二次会议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入《宪法》以来,“建立法治行政,打造法治政府”的话题,一直激发人们孜孜不倦地去探寻其庐山真面目。本文试从法理学角度探讨法治行政、法治政府的具体目标、要求。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司法》2006,(5):1-1
最近,中央作出了对政法干警进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的重大决策,这是新形势下加强政法队伍思想政治建设的一项意义深远的战略举措。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政法委书记罗干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研讨班上要求全国政法系统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  相似文献   

18.
法治行政与行政权的发展   总被引:38,自引:0,他引:38  
在讨论和贯彻“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方略与目标时,许多论者都强调了“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关键”。这无疑是正确的。依法行政的一些原则,诸如职权法定,法律至上,对行政自由裁量的法律限制,职能分离,权责统一,遵循法定程序等等,都是一个法治国家的必具条件。必须指出的是,“依法行政”的原则,一般只强调了依照或根据法律,至于法律本身的性质、内容是否民主、是否合理,在所不问,像德国,18世纪末已开始形成“法治国’思想,19世纪末确立了行政权力必须依法行使,国家依法统治。但它的“法治国”还只是一种“形式…  相似文献   

19.
社会和谐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和要求,展现着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优势,蕴涵了社会主义实践的本质取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本质上是和谐社会;同时,和谐社会是一个法治社会,法治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基本的制度框架并为解决社会中不和谐的因素提供基本条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国家必然是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依法治国是我们党始终坚持的治国方略,要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一宏伟目标,还需解决理论和实践层面上的一系列问题。  相似文献   

20.
目前,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准确理解和把握总体上缺乏。有针对性地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坚持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武装大学生头脑,坚持社会主义法治的正确方向,对于建设法治国家和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价值路径是:加强法学教育,提高大学生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和法律素质;实施依法治教(校);培养大学生的权利意识;培育法律信仰和树立法律权威至上的品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