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0 毫秒
1.
《北方法学》2022,(6):39-43
劳动法典的逻辑起点是回答法典“是什么”与“为什么”的第一步,是规范世界与现实世界的连接点,劳动现实经由这一“法律之门”进入法规范的逻辑结构,实现法典对劳动现实的抽象与重述。“劳动关系说”主张以劳动关系作为逻辑起点,但是劳动关系内涵谱系宽泛,并不单纯地表征特定法律关系,并且在法规范中需要复杂的构造和认定,不应作为法典的逻辑起点,而应作为法规范的构建结果。“劳动行为说”主张以“劳动行为”作为逻辑起点,采取“一般性概括+列举排除”的界定方式,通过塑造“劳动者”概念间接完成劳动法典立法宗旨的构建,与民法典形成双层效力结构,完成自身体系构建与外部体系衔接。  相似文献   

2.
李树静 《法制与社会》2011,(36):247-248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资本流动日趋频繁,劳动力成本对投资收益的影响逐渐加大,劳动法律成本作为劳动力成本的一部分,是衡量劳动法规科学与否的关键因素,其高低程度已经成为劳资双方关注的重要话题.本文的研究目的在于评析我国现行劳动法规下的劳动法律成本,及其对劳资双方的影响,并提出建议,以求平衡劳资双方的经济、法律权益,借此完善...  相似文献   

3.
我国劳动法典化研究始于劳动基本法欠缺时代,随劳动法的制定而沉寂,重提于劳动纠纷激增之际,再兴起于民法典编纂之时.虽然文献数量有限,但仍然能从中看出一条主线:劳动关系调整的需要和劳动关系失衡的现实是劳动法典化研究的触发器.制定劳动法典的思路应当是编纂劳动法典与完善单行法同步进行.我国迄今欠缺一部在效力位阶和制度设计上都能统摄各类单行劳动法律法规的一般法.劳动法典的制定应当遵循权利全面法定化原则和权利全面实有化原则,通过劳动法典的制定实现劳动执法体制机制的管制化转型,从而促进劳动权利的实有化,其意义甚于权利法定化.考虑到法律的稳定性,宜在劳动法的结构基础上组织劳动法典的篇章.劳动法典总则编的核心问题是对劳动关系的认定,根据权利全面法定化原则界定劳动关系的内涵和外延.我国劳动法上的劳动三分法极具中国特色,包容了零工以及平台用工等新型劳动关系.劳动法典分则编的核心问题是劳动权利实有化,应当根据权利全面实有化原则,借鉴国际通行的劳动管制制度,构建有中国特色的长效劳动法实施机制.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首要思想是关注于人的本质的问题,提出人的本质存在是社会生产实践活动。但人们的社会生产实践活动总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进行的,总是受到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在私有制条件下就出现了劳动异化的现象。马克思正是从异化劳动的角度来分析人的本质问题的。  相似文献   

5.
最近,有些地方的审判部门出现了较多以劳动监察不作为提起行政诉讼的案件,且劳动部门败诉比例比较高。劳动监察是国家行政部门保障劳动法执行的行政手段,而目前劳动监察部门是该管的没有管好,又介入了劳动关系当事人,本应通过调解或者仲裁途径解决的劳动争议。现行法律上设置的可以通过劳动监察处理劳动争议以及劳动争议处理机制本身存在的缺陷、途径不畅是劳动部门败诉的深层次的因素。《劳动合同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不但没有解决这个问题,仍然沿用设置两种途径的模式解决劳动争议,中国的劳动监察部门可能将面临更多的败诉和困境。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私自在校外兼职与大学生勤工助学、实习的内涵明显不同;大学生兼职是大学生的劳动力与用人单位的劳动资料相结合的劳动过程,是一种由用人单位控制的为他人劳动,在大学生和用人单位之间形成了由劳动法调整的劳动法律关系。兼职大学生的劳动权益,特别是其劳动报酬权利和劳动过程中的人身伤害赔偿权利应当受到劳动法的保护。  相似文献   

7.
吴万群 《法学杂志》2012,33(3):101-105
劳动抗辩权是指劳动者享有的在劳动关系运行过程中拒绝用人单位的劳动请求或劳动指示的权利,在性质上属自力救济权。我国对劳动指示权抗辩的直接法律规定主要在劳动保护法中,不过在劳动立法中却没有针对劳动请求权抗辩的规定,《合同法》可以提供此种法律依据。实践中,劳动抗辩权行使会遇到一些障碍,应有针对性地予以克服。劳动抗辩权是保护劳动者生命健康权的最佳方式,具有效率高且成本低的优势,其行使效果表现为暂停提供劳动,但一旦抗辩事由消失则劳动关系又恢复到正常状态。  相似文献   

8.
劳动合同法确立双重劳动关系之肯定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双重劳动关系历来是我国劳动法学界颇具争议的话题,在劳动合同法起草之际,从理论的角度探讨其存在的价值及相关问题的处理,以期对劳动合同立法有所裨益,是本文的研究所在。  相似文献   

9.
论事实劳动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事实劳动关系问题在目前劳动用工中普遍存在,故导致劳动争议案件也逐年增加,新颁布的劳动合同法对事实劳动关系处理作出的规定也不系统,不明确,使事实劳动关系无法取得和劳动法律关系一样的法律地位,由此再次引发了社会对事实劳动关系的关注。如何保护事实劳动关系的劳动者合法权益,正是本文需要探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0.
肖竹 《政法论丛》2009,(2):55-59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构建的劳动争议处理体制,应在适用过程中落实劳动争议调解多元化、社会化的立法意图,完善劳动争议裁审体制的分类处理机制,提高劳动争议仲裁的权威性与公信力,理顺劳动监察与劳动争议处理体制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龙文勇 《法制与社会》2012,(16):211-212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向前发展,以及国有企业的改制,用工制度及聘任制度在我国广泛存在,这导致大量的劳动争议产生,劳动法首当其冲的要调整该类劳动关系.然而,由于我国目前劳动争议解决机制的不完善,大量的劳动争议案件没有得到妥善的或者说符合效率的解决.因此,重新构建我国的劳动争议解决机制成为迫切需要处理的问题,这样才能有利于市场经济的稳定与繁荣,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12.
《法制与经济》2004,(7):36-37
原告:广州燕丰纸品包装有限公司,地址:广州市广汕公路龙眼洞林场银湖工业区西面新第23号之A栋二层。  相似文献   

13.
近代中国法制变革因时代所需,立法上完成了刑罚体系的近代化。《大清监狱律草案》确立了教育感化原则,劳动与教育教诲成为行刑必备要素。《奉天监狱档案》等材料显示,近代中国行刑实践中对于服刑人的劳动与教育教诲均给予了充分的重视,此为中国当下服刑人相关权利得以有效保障奠定了一定的历史基础。但上述实践中也存在一些直至当下仍需引以为戒的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4.
建立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劳动合同法》是和谐劳动关系的的法律基础,是和谐劳动关系实现的重要法律保障。2007年6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以下称《劳动合同法》)经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审议通过,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主席签署颁布,自2008年1月1日起开始实施。它的实施对我国和谐劳动关系的建立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历经两年多的讨论和修改,《劳动合同法》于2008年正式颁布实施。这部法律贯彻了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主旨和目标,对现行立法进行了多方面的修改与完善。  相似文献   

16.
永远劳动     
草晖 《江淮法治》2014,(9):57-57
请出示你荆棘丛生的手掌,让我步入你指纹上时间的跑道。让我把手放在你的手上,由你引领。在你掌上的热带雨林中。我跟随你来贯彻土地和阳光的诺言。永不违背。  相似文献   

17.
《特区法坛》2007,(2):13-15,21
随着市场经济结构的调整加快以及劳动用工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深化,我国的劳动关系由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单一的、稳定的行政化劳动关系逐渐转化为市场经济体制下多样化、复杂化的劳动关系。劳动关系的类型和主体越来越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与之相适应,由此引发的劳动争议纠纷案件日益增加,案件类型越来越复杂,纠纷主体日益多元化、群体化。而且由于涉及到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双方的切身利益,这些劳动争议案件往往蕴含着尖锐矛盾。极难调处,给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埋下了严重隐患。以海口地区为例,近年来的劳动争议纠纷案件不仅涉及经济结构调整和企业改制过程中下岗失业人员劳动关系的处理和转制企业职工身份转换问题,而且还涉及到私营、三资企业等非公有制企业中劳资问题。随着改革的逐步深入。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还将不断暴露出来。因此,如何依法有效地处理相关劳动纠纷案件,协调好劳动关系。化解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之间的矛盾,依法保护双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8.
随着国家劳动保障制度的不断完善,员工维权意识的不断增强,高校的劳动争议问题也日益凸显。本文选取了高校较常见的几类劳动争议,从法律的视角对其作出分析,并提出了改进和加强管理、预防此类劳动争议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
《江淮法治》2007,(3S):F0002-F0002
合肥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是主管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管理工作的合肥市人民政府组成部门。其主要职责是:贯彻执行国家关于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的基本方针,政策,法规,制定全市城乡就业,职业培训,劳动关系调整,企业职工工资政策并组织实施;制定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农村社会保险等政策并组织实施;  相似文献   

20.
冯祥武 《河北法学》2011,29(2):74-81
邓小平劳动法制思想是其法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邓小平不是劳动法专家,但他对劳动法制问题的认识和看法还是比较深刻而系统的。邓小平的劳动法制思想主要体现在他的劳动法制基础理论、劳动条件基准、劳动关系协调和劳动保障运行的系列思想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