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行政裁量中的政策考量——以“运动式”执法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动式"执法的生命力在于行政与政策因素的相互交织:政策虽不是法律,但它构成了行政执法人员理解行政法律规范的社会背景与具体情境。"运动式"执法的违法之处主要在于以政策因素为借口所导致的裁量怠惰。从理论角度看,"运动式"执法的规范化路途是明确政策与规制目标、解释政策与不确定法律概念、选择政策与行政行为的方式以及确定政策与法律效果。从实践角度看,"运动式"执法的改革方向是实施前的有关政策正当性的理由说明、实施过程中否定个案特殊事实的理由说明以及选择较大侵害法律效果时的理由说明。  相似文献   

2.
和谐社会的构建,首先需要政府的自身和谐,即政府的施政方针要和顺、执法行为要协调,要将轰轰烈烈的运动式执法转变到稳定有序的制度式执法,只有这样方能从根本上实现政通人和,和谐社会才能从制度上获得政府的行政执法保障。本文从这个角度出发,深入分析了运动式执法的特点、成因以及危害,并以此为基础探讨了制度式执法的目标价值及构建途径。  相似文献   

3.
杨昌永 《法制与社会》2012,(10):137-138
消防监督中的运动式执法具有多种类型,也有其自身特点,主张辩证地看待这一执法现象,而不是一味否定。有计划的运动式执法是消防部门回应社会形势积极主动进行社会管理的一种手段和措施。在运动式执法期间,应当与常态执法一样,严格恪守行政执法的基本原则和各项规则。  相似文献   

4.
苗岿 《法制与社会》2011,(26):156-156,167
我国目前的行政执法并没有特定的模式,对于行政执法模式的创新尚处于探索当中,近年来,全国各地进行了行政执法模式改革尝试,诸如行政综合执法模式、一站式服务模式等,主要宗旨都在于提高效率,调节政府与市场之间的矛盾。在公民社会兴起之后的行政执法模式创新,主要侧重于调节政府与社会之间的矛盾,针对公民社会的特征,包括人本式、服务式、协商式等行政执法模式。  相似文献   

5.
宋明 《行政与法》2008,(4):38-39
社会转型时期,由于社会利益的分化导致社会矛盾日益激化,传统的强权式行政执法方式已经不适应诸多社会问题的解决。和解与协商在行政执法过程中的采用有助于政府权力与公民权利的平衡并达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但是,这种协商式执法方式的实施应当以法律的基本精神和原则以及行政机关的法定职责为界限。  相似文献   

6.
王国卿 《政府法制》2008,(17):16-16
2008年6月15日、22日,太原市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先后对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系统及太原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的近300名行政执法人员进行人机对话式行政执法考试取得较好效果,据了解,这种考试方式在山西省内尚属首次。  相似文献   

7.
中国行政执法的信任危机直接根源于被动性和功利性两个致命弱点。被动性表现为行政执法不及时、不彻底、不连续和不持久,行政执法的功利性表现为行政执法的运动性、突击性、波动性、恐吓性、蛊惑性和张扬性。要化解行政执法信任危机就必须摒弃行政执法的被动性与功利性,积极推进行政法治理模式的转变,构建相对集中的行政体制,并确立相对均衡的行政执法机制。  相似文献   

8.
现行格式化行政处罚决定书对规范卫生行政执法行为、提高卫生行政执法效率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也存在一些弊端。随着依法行政的深入,推行说理式行政处罚决定书的必要性日渐显现。本文就推行说理式行政处罚决定书的有关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行政执法中的协商与和解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行政执法中引入协商与和解从而实现行政执法方式的变革,既是顺应现代行政民主化发展趋势的必然要求,也是行政主体能否灵活应变日益复杂的现实社会、满足不同主体多元化需求的关键。作为一种行政执法方式,协商应当贯穿于整个行政程序;作为当事人预防、化解纠纷的一种方式,行政执法中的和解主要体现在和解契约与执行和解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马春生 《政府法制》2010,(19):49-49
许多表格式的行政处罚法律文书有“案由”一栏,有的段落式的行政处罚文书也有“案由”一项,但何为案由,如何确定和填写案由,许多行政执法人员并不清楚,行政执法部门也缺乏研究和规范。行政法在我国起步比较晚,许多理论和实务问题缺乏研究,对行政执法行为的研究特别是对案由的研究则更少。  相似文献   

11.
在气象行政执法工作中,证据是认定一个案件事实的核心内容,调查取证方式是否准确与科学对行政处罚和行政诉讼的成败起到了直接影响.因此,气象主管机构在开展行政执法、查处违法违规案件的过程中对证据的采集至关重要.本文结合气象行政执法工作的实践,针对目前气象行政执法取证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阐述了行政执法过程中调查取证应当遵循的原则、方法,对气象行政执法调查取证工作向科学、高效的发展方向提出了见解,对气象行政执法工作的开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对行政复议书面审查方式的异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小君 《法律科学》2005,23(4):92-96
《行政复议法》规定的复议审查方式是书面审查原则。这一原则与公开性、行政争讼性都是不一致的,而且,书面审查并不能保证查清案件事实,也缺乏相应的档案制度、证据制度的支持。建议修改这一法律规定,使书面与非书面审查方式并存,由当事人和复议机构选择决定,非书面审查方式应增加开庭式、听证式,以补听取意见形式的不足,并建立健全行政执法档案制度和行政证据的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3.
在当前公共安全风险治理中,本应作为权宜性举措的运动式执法被异化成政府的惯常选择。然而,对于引发运动式执法的诱导性机制,现有理论却未能给出充分解释。从法律经济学的双重博弈结构考察,该异化现象的制度根源在于行政科层对主政官员形成强激励、辖区公众对其形成弱激励,且二者的激励内容互不兼容。双重博弈下的运动式执法导致一系列违反法治的不良效应。应当着眼于双重博弈结构,借助主政官员激励结构的法律变革消除运动式执法的内在诱因。因此,应从以下方面着手进行改革:编制辖区治理目标综合评估绩效指标,优化行政科层的强激励效应;在治理绩效考核中引入公众参与,矫正辖区公众的弱激励主体地位;全面落实问责制的声誉惩罚,改变行政科层考课与辖区公众之间的强弱激励对比,确保行政执法回复到法治轨道上来。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漫长的国家治理进程中,运动式治理、运动式执法作为国家治理逻辑的重要组成部分,始终存在并且总以一定方式在特定阶段反复出现。运动式治理、运动式执法与法治精神完全相悖,会直接冲击正常的法治秩序。因此,在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伟大进程中,必须对我国运动式治理、运动式执法的国家治理逻辑进行深刻反思,通过及时引入司法审查机制,把运动式治理、运动式执法控制在有限范围内。在对运动式执法案件进行司法审查时,需要直面解决社会公共问题的依法解决、公共政策的合法性审查以及大面积违法行政行为的司法应对等重要课题。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中,需要对运动式执法进行改革,其中重点需做好加强立法协调统一,推进行政决策法治化,保障人民法院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塑造政府、市场、社会良性互动关系等工作。  相似文献   

15.
检察监督使行政执法权得到控制是法治社会对行政执法的期待,更是民众对行政执法监督的希冀.社会期待着对行政执法有较为完整和成熟的监督,防止行政执法权力的过度扩张,必须以法律监督来约束权力.对行政执法检察监督相关程序、范围以及监督方式进行必要的分析,厘清行政执法检察监督的权力边界,为建构行政执法检察监督体系提供创新性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中国政府处理SARS疫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两种主要方式:一种是制度化程序化的方式,称之为制度化抗非;一种是片面依靠行政命令及政治宣传、政治动员的方式,称之为运动式抗非的对比,得出制度化抗非比运动式抗非效果更优的结论。据此提出依靠信息公开制度、依法治国、制度精神的重塑,实现党的执政方式的重大转变。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随着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的重心由横向集中向纵向下放转变,各地政府均在探索下放行政执法权。目前已有近一半省份发布了行政执法权下放清单,不少市县区政府及其职能部门也在大规模下放行政执法权。当前轰轰烈烈的行政执法权下放活动隐藏着不容忽视的法治风险。下放依据不足、下放主体不适格、下放方式混乱、下放内容抵触上位法是行政执法权下放地方实践面临的共性问题。对此,全国人大常委会应适时修法为执法权下放提供充分的法律依据,国务院应强化行政执法权下放的顶层设计,对行政执法权下放的基本事项作出框架性规定,地方人大常委会则应加强对行政执法权下放决定的备案审查,确保行政执法权下放在法治轨道上运行。  相似文献   

18.
公安行政奖励是运用于公安行政执法领域的一种表扬激励措施,其柔和性与公安机关传统行为方式的强制性相结合,推动了公安机关管理方式的转变,促进了公安行政执法工作的开展,更好的起到了预防犯罪的作用。本文就公安行政奖励的相关概念、救济以及意义分析等方面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19.
北京市城管综合行政执法的发展困境及解决思路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北京市城管综合行政执法工作已经开展十余年,在北京城市管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该领域存在的职权界定标准模糊、执法物质保障缺乏、执法队伍结构不合理、职权配制不科学、执法理念、执法方式简单化等障碍直接影响了城管综合行政执法效能的发挥。对此,首先应科学划定城管综合行政执法的权限范围,其次加强城管执法物质保障和执法队伍建设,再次建立城管执法多项职权的协调体制,最后转变执法观念,改进执法方式,提高执法能力。  相似文献   

20.
“双服务”理念下的行政执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双服务”理念要求行政活动既要服务于公益又要服务于私益。在这一理念的支配下 ,行政执法应在依法行政的前提下 ,通过行政自由裁量权的创造性运用 ,将单方强制为主的行政执法方式转变成为综合多元、灵活弹性的新模式 ,并且进一步规范和完善行政执法程序 ,以实现对行政执法的有效约束与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