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银行承兑汇票本质上属于特殊有价证券,根据是否到期具有不同法律属性。将盗窃银行承兑汇票并转卖他人的行为,认定为票据诈骗罪的逻辑起点是无价值的盗窃行为与有价值的冒用行为分别评价,但诈骗罪形式主义误区却导致认定的情形过于复杂。不论银行承兑汇票是否到期,均应统一认定为盗窃罪,这样认定既于法有据,也符合司法适用便利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论共同侵权行为认定中存在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共同侵权行为认定中存在的问题是影响认定的重要原因,如:共同过失是否造成共同侵权、共同侵权行为人是否需一体性、共同危险行为主观方面的认定等,理清上述问题是认定共同侵权行为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3.
视频分享网站实施的行为属于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提供行为,其侵权认定的关键在于网站经营者是否主观明知或应知网络用户上传的内容构成侵权.明知的认定一般需要有明确的证据证明,而应知的认定则需要考虑网站经营者客观上是否具有接触到网络用户上传内容的可能性,以及其对于该内容构成侵权,主观上是否具有认知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4.
【裁判要旨】如果第三人能够提供相应证据或者申请人民法院依职权调取相应证据从而证明被诉行政行为合法,则人民法院应当认定被诉行政行为有相应的证据,而不应直接作出其违法的认定。如果当事人主张的其双方之间的民事争议的认定对于行政登记是否正确合法具有关键影响,即当事人之间民事争议的认定能够直接决定行政登记是否正确合法的,则人民法院可以参照行政诉讼法第六十一条所规定的行政诉讼一并解决相关民事争议制度,对相关民事争议在行政诉讼中一并审理解决,并在此基础上认定相关行政登记行为是否合法。  相似文献   

5.
交通事故责任认定是公安机关在处理交通事故过程中,依照事实和技术划分责任或推定责任的行为.《交通事故责任认定行为的可诉性探究》以及《对交通事故责任认定的性质及其可诉性的研究》两文,针对公安机关的交通事故责任认定行为是否属于具体行政行为展开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浅谈徇私枉法罪客观方面的认定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徇私枉法罪是司法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实施的犯罪,由于其徇私的行为和枉法的行为多种多样,司法实践中对该罪客观方面的认定多有困难。认定的关键一是看行为人是否利用了职务之便,二是看是否有故意歪曲事实,违反法律,出入人罪的行为。  相似文献   

7.
关于交通事故认定行为是否具有可诉性的争论,理论界存在不同的观点,司法实践中也存在不同的做法。争论的结果无非是两种,即可诉与不可诉,根据本文对于道路交通事故认定行为性质的分析,认为道路交通事故的认定行为属于特殊的鉴定行为,不具有可诉性。  相似文献   

8.
非法经营罪是司法解释最多的一个罪,也是司法实践中很难认定的一个罪,并且实践中这个罪也日益成为一个“口袋罪”。认定某行为是否非法经营,首先需要认定经营的性质,其次要认定该种经营是否需要特许。第一个问题往往是实践中的难点。我国期货业务由于起步晚。立法不完善.导致实践中比较混乱。对于一些类似期货交易的行为能否认定为非法经营罪.关键还是看这些行为是否“期货”或“变相期货”。基于此,本刊由一则案例入手特刊登两篇文章.愿对司法实务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9.
交通事故责任认定是指负有交通管理职能的公安机关在查明交通事故的原因后,根据交通事故当事人的行为在引发交通事故以及产生损害后果中的相互关系,依法做出对当事人责任大小的认定。因它涉及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如果当事人不服是否有权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法院是否作为行政诉讼案件受理和审查,在司法实践和理论界存在不同的看法。本文以交通事故责任认定可诉性的理论依据对认定行为的复议问题,审查问题及法院能否判令公安交通部门重新做出责任认定等问题进行了阐述,认为交通责任认定属具体行政行为,当事人不服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法院有权对交通事故认定行为的合法性进行审查,从而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0.
孙超  张泽 《法制与经济》2013,(10):128-129
对火灾事故认定行为是否能提起行政诉讼,在理论和实践中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文章分析了两种观点的差异,最后认为火灾事故认定行为属于具体行政行为,可以提起行政诉讼。  相似文献   

11.
对火灾事故认定行为是否能提起行政诉讼,在理论和实践中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本文分析了两种观点的差异,最后认为火灾事故认定行为属于具体行政行为,可以提起行政诉讼。  相似文献   

12.
就短视频平台用户的行为是否构成"合理使用",应先认定行为是否符合《著作权法》规定的具体情形,再以是否影响作品正常使用和是否不合理损害著作权人合法权益来判断.就短视频平台"应知"用户直接侵权的认定,应通过平台性质、经营模式来判断其注意义务高低,在此基础上具体分析短视频的呈现方式,包括是否设有榜单、专区等,判断平台是否"应...  相似文献   

13.
诈骗类犯罪的认定是司法实践中的一个难点,而认定诈骗类犯罪最关键的是确定行为的非法占有的目的。证明行为人非法占有的目的应从其是否具有履行合同能力;有无按照合同约定履行义务;是否具有还款意愿以及赃款、赃物的去向等方面加以认定。同时我们还应善于运用推理,运用证据间的关联来认定,对多次诈骗、循环诈骗应综合予以认定。对行为人逃匿的行为应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4.
紧急避险属于排除犯罪性行为,紧急避险是公民的一项合法权益,由于紧急避险行为是一种牺牲某些法益而保护另一些法益的行为,所以在认定行为是否为紧急避险行为的时候容易因为法益价值的比较困难或两种法益等值而出现难以认定的情况。期待可能性理论有着悠久的历史,但由于我国的犯罪构成体系有着自身的特点,期待可能性理论一直没有被法律确定下来。在某些案件中,行为是否可以被认定为紧急避险存在一定困难,将期待可能性理论引入到紧急避险理论中可以解决缺乏期待可能性的避险行为的认定。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链接技术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以技术标准对链接分类的方法来判断行为是否属于受控的网络传播行为,无助于认定行为性质.针对深层链接行为直接侵权的认定标准,本文在分析服务器标准和用户感知标准后,提出以“内容实质呈现为原则,以合法授权或播放器跳转为例外”的认定方式.  相似文献   

16.
我国现行刑法将行贿罪规定为"为谋取不正当利益而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财物"的行为,将"谋取不正当利益"作为认定行贿罪的必备要件。这就意味着要认定某一行贿行为是否构成行贿罪就必须先探究行为人在该行为的背后隐藏着什么目的,谋求的利益是否属于"不正当利益"。  相似文献   

17.
邓志东  黄威 《人民司法》2012,(12):58-60
【要点提示】通知行为因针对的事项不同而具有不同的法律性质,其是否可诉应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此,可以从通知行为是否构成抽象行政行为、行政机关是否具有法定的答复或者通知的义务、通知行政行为是否仅仅构成行政行为的中间性程序、通知行为是否构成行政决定的构成要件等四个方面考察认定。  相似文献   

18.
以借打手机为名骗取手机后突然携手机逃离现场如何认定,在实践中有三种意见。本文通过分析受害人因受骗借出手机的行为能否认定为诈骗罪构成中的处分行为以及被告人的欺骗行为与被害人最终失去手机控制结果之间是否具有刑法上的因果关系,认为应认定构成抢夺罪。  相似文献   

19.
网络服务提供者是否应当承担侵害知识产权的赔偿责任,主要取决于其是否知道侵权事实而未及时采取必要措施。认定网络服务提供者是否应当承担侵害知识产权的赔偿责任的基本思路是,首先区分涉案行为是技术服务还是内容服务,如果是技术服务,则进一步认定技术服务提供者是否知道侵权事实,然后再认定其是否及时采取必要措施。是否知道包括两个要件:是否知道公开传播的事实;是否知道被控侵权信息的侵权性质。  相似文献   

20.
行政诉讼法第54条中规定,人民法院经过审理,认定被诉具体行政行为适用法律、法规错误的,应当判决予以撤销。人民法院在审理行政案件时,只有在认定被诉具体行政行为适用的法律、法规及规章的条文后,才能判断被诉具体行政行为适用的法律、法规是否正确。也就是说,正确认定被诉具体行政行为适用的具体法律、法规及规章的条文,是判断被诉具体行政行为适用法律、法规是否正确的前提条件。在审查判断被诉具体行政行为适用法律、法规是否正确时,首先应当认定被诉具体行政行为究竟适用了哪些具体的法律、法规及规章的条文。究竟应当如何审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