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8 毫秒
1.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进入了社会转型的关键阶段,各种利益群体之间的利益冲突引发了不同程度的社会动荡,由此产生了大量群体性事件,并且规模和表现形式不断升级,成为当前影响社会稳定的最为突出的问题。如何化解群体性事件已成为当前社会必须研究的重大课题。笔者以云南孟连"7.19"群体性事件为切入点,从法治角度对群体性事件的成因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若干对策,以期对群体性事件的化解有些裨益。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突发性群体性事件呈上升趋势,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之一。通过对此类突发群体性事件的成因的分析,本文提出了以“盖治”应对突发群体性事件。因为群体性事件的有效预防和处置并非静态的,而是动态的.只有实现善治,各级政府才能构建应对层出不穷的突发性群体事件的长效机制,才能实现社会的稳定,构建真正意义上的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3.
社会转型期群体性事件时有发生,对社会秩序稳定造成冲击,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本文基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从三个角度分析群体性事件产生的社会根源,在此基础上对预防群体事件的路径进行四个方面的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4.
群体性事件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行为缺乏一定的法定依据;二是有一定人数参加;三是行为对社会秩序产生一定影响。从现阶段我国社会发展的现状来看,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在这种背景下,各种社会矛盾和热点问题越来越突出,并引发出很多不同类型的群体性事件的发生,这对社会政治稳定和社会治安稳定产生了非常不利的影响。通过心理学原理的分析,对群体性事件参与者的心理活动特征进行准确的把握,并在此基础上对其进行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工作,帮助他们对自己的情绪进行梳理和控制,这对于群体性事件的预防和处置具有非常关键的影响意义。本文主要阐述了群体性事件的概念,分析了群体性事件参与者心理,深刻探讨了可行性的法律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5.
钟其 《法治研究》2009,(11):44-51
环境受损与群体性事件的发生有着紧密联系。本研究以新世纪以来浙江省的环境群体性事件为主要分析对象,概要描述了环境群体性事件的概况、主要特征以及未来发展的基本趋势,详细分析了环境群体性事件发生的四大关键原因。在此基础上,就未来环境群体性事件的预防进行了深度思考,并提出了一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征地拆迁往往与暴力、自焚、群体性事件等危害公共安全事件相联系。做好征地拆迁工作既要重视群体性事件发生后应急处置的有效性,更须注重征地拆迁中可能危害公共安全事件防范机制的构建。本文在分析城市化进程中被拆迁农民与群体性事件发生内在机制的基础上,论述了被拆迁农民在拆迁过程中心理周期变化的四个阶段:抗拒感——焦虑感——忧伤感——浮躁感分别对公共安全的影响,并根据每一阶段被拆迁农民心理特征的差异提出防范相应公共安全事件发生的政策建议和具体举措。  相似文献   

7.
网络群体性事件给社会管理和社会稳定带来极大冲击的同时,也促进社会的发展.本文从社会心理学的视角出发,对网络群体性事件发生过程、网民及内部心理机制变化进行全方位的解读,最后从政府、媒体及网民等方面出发,提出了建立完善的社会心理预警及疏导机制、防范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建议及对策.  相似文献   

8.
房影 《法制与社会》2015,(2):188-189
本文以厦门PX事件和启东事件为例,运用科塞的功能冲突理论进行讨论,分析了由环境危机引起的群体性事件的成因。在此基础上,借助科塞冲突理论中的"冲突的正反功能"、"社会安全阀"等观点来提出预防和化解群体性事件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9.
群体性事件的发生严重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群体性事件的发生,根源还是因为群众缺乏行之有效的利益表达渠道。本文立足群体性事件的现状,研究群体性事件的特点,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提出应对群体性事件的预防和处置机制。  相似文献   

10.
我国网民群体的力量不断壮大。群体性事件中的网民参与者主要包括意见领袖和草根网民。他们受复杂心理活动的影响,以多种行为方式参与到事件中,必然影响事件的进程与结局。针对网民的心理活动,必须采取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措施预防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群体性事件的发生有着复杂的社会因素,不宜一概以犯罪视之,将其中公众合理化诉求与过激行为乃至个别犯罪分子的犯罪行为加以甄别,分别处置,更符合当前打击犯罪、维护社会治安的需要。本文从概念解构开始,评析现存的群体性事件概念,继而提出按照犯罪学基础理论对之重构,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对群体性事件的防控对策。  相似文献   

12.
刘扬 《法制与社会》2012,(34):188-189
我国的改革开放政策使得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社会结构的调整产生了利益对立的阶层,社会控制、管理机制运转不灵都必然会引发群体性事件发生频度和强度。因此,群体性事件频发是社会矛盾在新形势下的综合反映,是各个群体利益冲突的现实体现,是集社会因素、政治因素和经济因素等综合影响的结果。本文首先就群体性事件进行界定分析了群体性事件的特征及其类型,然后对群体性事件现场处置进行阐述,分析了其功能与作用,最后在群体性事件的现状与群体性事件现场处置的分析基础上,提出了我国群体性事件现场处置的构建的有关建议。  相似文献   

13.
伍杰 《法制与社会》2012,(26):193-194
群体性事件是当前我国党和政府及有关部门,学术界共同关注的一个重大理论问题,同时也是一个重要的实践问题.本文从群体性事件的概念入手,深入分析其产生的原因,表现形式以及发展趋势,在此基础上,提出预防和处置群体性事件的具体方案.  相似文献   

14.
李江 《法制与社会》2010,(9):156-157
近年来我国各地多次发生群体性事件,严重影响了公共秩序和社会稳定,如何通过构建预警机制来有效预防群体性事件就成为各级地方政府面临的重大课题。本文运用公共危机管理理论,针对我国地方政府在对群体性事件预警的认识和对预警信息的收集、分析、处置这些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构建群体性事件预警机制的可行措施。  相似文献   

15.
在不少地方,尤其是边远山区,群体性事件时有发生,这严重影响了当地社会治安,制约了经济的发展。分析一定时期内群体性事件的特点和成因,研究、录求解决对策,这是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措施的切入点,也是摆在各级党委、政府、司法机关面前的重要课题。 一、群体性事件的特点 1、群体性事件的主体具有多元性。以往群体性事件绝大多数发生在群体与群体之间,是一种小团体的利益之争,如宗族间大欺小、强欺弱的暴力械斗事件。而如今群体性事件不仅仅囿于这种小团体的利益之争,更多地发生在群体与组织、法人、行政管理部门、司法机关之间…  相似文献   

16.
在社会和谐的大背景下,2009年群体性事件的频发引起人们的关注。在社会转型期,群体性事件仍然会以有限范围的孤立事件而存在。因此,如何防范群体事件的发生和科学地处置已发生的各类群体事件,成为考量各级党委政府、司法机关的执政能力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7.
群体性事件频频爆发有特定的社会原因,也是地方政府处置不力应对乏术的表现;从调研中得到的部分群体性事件及其处置结果信息分析:行政决策者在处置群体性事件的导火索事件时失误比较大,粗心大意,控制群情不办,导致严重的财物毁损事件发生;构建群体性事件应对处置的行政决策机制,演练预案,比对落实责任,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群体性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当前我国正处于现代化进程中的社会转型时期,近年来全国范围内群体性事件在数量和规模较以往都有不断上扬之势,已成为党政机关的棘手之事,也是公安机关维护社会治安的难题。本文以群体性事件的基本理论为出发点,结合社会转型且主要从社会学角度对这一阶段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原因,特点、以及防控进行阐释,并提出了适当防控理论。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迅速发展,人民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得到极大的丰富.然而在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也曝露出严重的问题.本文通过对近几年来发生的群体性事件(安徽池州、四川达州、云南孟连、湖北石首)的研究,总结出群体性事件主要呈现出数量多规模大、暴力化、仿效性,主体多元化,处置难度大的特点.进一步分析得出社会结构的断裂,社会保障体系的缺陷,市场经济下价值观念的变化,人们法律意识的淡薄以及基层部门应对突发,事件的“体制性迟钝”是引发群体性事件的主要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缩小收入差距,促进社会公平;提高政府行政能力,以人为本,执法为民;加大普法教育;建立有效的利益表达机制等措施来应对日渐频发的群体性事件.  相似文献   

20.
杨培 《法制与社会》2012,(1):193-194
群体性事件直接影响我国社会发展和稳定,本文以我国近年来的群体性事件为案例,着眼于政府社会管理职能,对群体性事件过程进行深刻反思.将政府社会管理和群体事件联系起来进行分析,找出政府在群体性事件中的政府社会管理职能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